1、粥瘤(Atheroma):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表面为纤维盖板,深部为大量无定性的粥样坏死物质称为粥瘤。血栓(Embolism)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坏疽(gangrene):是指大块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根据形态不同,坏疽可分为三种: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萎缩(atrophy):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因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而导致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器官的萎缩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化生(metaplasia)
2、: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代替的过程称化生。常见的化生有:上皮细胞的化生,间叶组织的化生。20、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倾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叫转移。18、肿瘤: 是机体在各种至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其对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16、脓肿: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12、栓塞: 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的流动,阻塞血管管腔,这种现象叫栓塞。13、炎症: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针对损
3、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主要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14、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4.机化 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块、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9、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6、再生: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如能完全恢复组织的的功能结构则称为完全性再生) 。7.新月体 出现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中,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
4、在毛细血管球外层形成新月形或环状结构,早期为细胞性新月体后期逐渐演变为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和纤维性新月体。 8.革囊胃 又称皮革胃,典型的弥漫浸润型胃癌其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因而有革囊胃之称。是由横向浸润生长的胃癌导致的一种胃部病态结构变化13、尿毒症:代谢终末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1 癌肉瘤 一个肿瘤既有癌成份又有肉瘤的成份。3 冷脓肿 干酪样坏死型骨结核时,坏死物质液化后可在骨旁边形成结核性脓肿,局部并无红、热、痛,故称冷脓肿。7 槟榔肝 在慢性肝淤血时,肉眼见肝脏体积肿大,包膜紧张,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
5、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以致切面上可见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槟榔的切面,称“槟榔肝” 。3、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脂肪变。11、赘生物: 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19、异型性: 由于分化程度的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叫异型性,它反映了肿瘤细胞的成熟程度。23、室壁瘤: 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发生于心肌梗死的愈合期或急性期,瘀痕组织或坏死组织在心室内血液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内外膨隆。29、肺气肿: 是末梢肺组织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
6、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胀、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33、肝硬化: 是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38、大红肾: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色肾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称大红肾42、葡萄胎: 也称水泡状胎块,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可发生于育龄期的任何年龄,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及阴道流血或阴道排出水泡状物,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43、粉刺癌: 属于导管内原位癌,是乳腺癌。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
7、部位,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有灰黄色软膏样坏死物质,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46、结核球: 又称结核瘤,是肺上叶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的境界清楚的直径 25 厘米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多为一个、有时多个。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一般指不典型性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者称为原位癌虎斑心:见于缺氧贫血时,心肌脂变(左心室内膜下及乳头肌)呈黄色,正常心肌呈暗红色,两者间排列,状似虎斑。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剧增致使心肌剧增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胸骨后部位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常放
8、射至左肩和左臂。持续 3-5 分钟。10.片状坏死 常见于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遭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2 风湿小体 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性病变。8 伤寒细胞 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坏死的细胞碎片称之为伤寒细胞 8、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族值得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22、粥样斑块: 即粥瘤,动脉粥样病变时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面的灰黄色斑块,是由
9、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30、早期肺癌: 临床及 X 线有阳性发现,但无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病理上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及管壁周围型。35、R-S 细胞:霍奇金病的诊断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质丰富、双色或嗜酸性;核大、双核或多核,核内有一大而嗜酸性的核仁,周围有一透明晕。36、镜影细胞: 为典型的 R-S 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细胞,细胞体积大、细胞质丰富、双色或嗜酸性,核大,双核相对排列,彼此对称,形似镜影,核内有嗜酸性核仁,周围有透明带,核膜明显。41、脂性肾病: 又称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是引起儿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病变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
10、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沉积。44、结核结节: 是结核的特征性病变,是在细胞免疫基础上形成的,由上皮细胞、朗罕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结节中央都有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主要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所组成,并伴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肉眼观,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的肉芽,故名为肉芽组织。趋化作用(chemotaxis):是指白细胞沿着浓度梯度向炎症组织的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指某些在统计学上具有癌变可能,
11、如不及时治愈有可能转变为癌的疾病和病变。临床常见的癌前病变有以下几种: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病变;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尤其是遗传性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级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肝硬化,尤其是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肺肉质变 ( pulmonary clarification) : 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量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清除肺泡腔内纤维素蛋白等渗出物,于是由肺泡壁或细支气管壁增生的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使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指发生
12、于肝小叶与门管区之间、两个肝小叶之间或两个门管区之间的肝细胞坏死带,常见于慢性肝炎。7、假性小叶:肝硬化时光镜下可见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干细胞团,称为假小叶。1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发生部分凝固或血液内有形成析出34、早期胃癌: 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未侵及肌层的胃癌,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镜下早期胃癌以原位癌及高分化管状腺瘤多见。2.肺褐色硬变 长期肺淤血可导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且同时伴有含血铁黄素广泛沉积,使肺组织呈现棕褐色,这种改变称为肺褐色硬化。3.肾病综合症 临床上以大
13、量蛋白尿、低蛋白尿症、全身性水肿、高脂血症和脂质尿为特征的综合征,病例基础为基底膜理化性状改变所致的通透性增加,引发因素主要有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嗜酸性脓肿 即急性血吸虫虫卵结节,虫卵周围有红色放射状火焰样物质,周围有大量变性坏死的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似脓肿,称嗜酸性脓肿。是寄生虫病早期病变虫卵和虫体周围出现凝固性坏死物质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多见于血吸虫病和丝虫病9 种植性转移 指体腔内器官的肿瘤,当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肿瘤细胞即可脱落下来,随体腔内的液体像播种一样种植于其他体腔器官的表面,形成转移瘤!2、
14、失用性萎缩:因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代谢低下所致的萎缩。5、干酪样坏死:属凝固性坏死,常见于结核病,坏死部分原组织结构的轮廓不复存在,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于干酪,故称为干酪样坏死。15、伪(假)膜性炎:发生在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伪膜性炎。26、小叶性肺炎: 是主要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通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又称支气管肺炎。31、碎片状坏死: 指肝小叶周边部界板肝细胞的灶性坏死和崩解,常见于慢性肺炎。45、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征,包括
15、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在 x 线上呈哑铃状阴影。48、干酪性肺炎: 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一种较少见类型,机体免疫力极低,对结核杆菌的变态反应过高;可由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或急、慢性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而至;病变可呈小叶性或大叶性实变,切面呈黄色干酪样;肺泡腔内大量纤维蛋白性渗出、炎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且有明显干酪样坏死;患者情况危重,预后差。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肿瘤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
16、称为肿瘤异型性。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瘤细胞成熟的程度。1.原位癌累及腺体 是指原位癌的异型细胞沿着子宫颈腺腔开口进入移行带区的子宫颈腺体,致使腺体原有的柱状细胞为多层异型鳞状细胞所替代,但腺体基底膜仍保持完整。子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是子宫颈原位癌的一种特殊病理学形态改变(也是其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实质是原位癌而不是浸润癌。5.创伤性神经瘤 指神经纤维断裂损伤后,若断裂的两端相隔太远和(或)有纤维组织增生,或因截肢失去远端,近端新增生的轴突长不到远端的神经膜细胞索内,与增生的纤维组织绞缠在一起,形成瘤样肿块。4 嗜神经细胞现象 指坏死的神经元细胞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的现象,在
17、急性脑脊髓炎中最常见.5 假幽门腺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 4、细动脉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是指因血浆蛋白质渗入和基底膜代谢物沉积所致的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减弱、脆性增加的症状。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24、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高血压时肾脏的病变特点,指良性原发性高血压时肾细胞小动脉硬化可引起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变硬表面呈均匀弥散分布的细颗粒状。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肺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
18、塞、呼气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28、支气管扩张症:是以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且反复咯血等症状。37、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由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发病突然,明显血尿、少尿、轻至中度蛋白尿,有水肿和高血压等。心力衰竭细胞:肺泡腔处有水肿液及出血,急性肺淤血时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中有较多漏出的水肿液和不等量红细胞、巨噬细胞,随着病变的进展,一些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结合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tubercle):由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外围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2、代谢性酸中毒:血液中 HCO 浓度原发性下降为特征的酸碱紊乱。3、心源性休克:心脏不能维持其最 限度的心输出量,以至器官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不足所致的休克。7、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激活,引起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4、神经细胞卫星现象: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有增生的少突脑质细胞所环绕叫卫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