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病害性游塘的判断及处理.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4358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病害性游塘的判断及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病害性游塘的判断及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病害性游塘的判断及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红体病、白斑病等都可导致对虾病害性游塘,对症下药,本文提出处理办法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经常会发现对虾游塘现象。诱发对虾游塘的原因很多,例如天气突变、水质恶化、疾病感染、药物中毒等等。一般来说,对虾游塘可以分为病害性游塘、缺氧性游塘、应激性游塘、中毒性游塘、生理性游塘、饥饿性游塘等六种类型。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诱发游塘的原因并正确处理,不仅不能有效遏制对虾游塘,反而会加剧对虾应激,甚至造成死亡。现将对虾病害性游塘的判断及处理措施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由疾病造成的游塘现象,其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肝胰脏、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活动能力弱,游泳缓慢,离群

2、独游。人为进行刺激时,对虾反应迟钝,有的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上下游动,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习性异常。这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对虾呼吸机能受损,呼吸受到抑制,导致病虾因缺氧在水表层或池塘四周浅水缓游直至死亡。 一、判断方法 1、导致对虾游塘的病毒性疾病包括红体病、白斑病、传染性皮下组织坏死病以及黄头病等。目前来说,给养殖户带来危害最大,传染范围最广,损失最惨重的仍是红体病和白斑病。红体病的判断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点看身体发不发红,第二点看肠胃有没有食物,第三点就是看头胸甲容不容易剥离。如果上述三点的症状都具备,那么说明是急性红体病;如果仅符合前两点,说明对虾是慢性红体病

3、;如果仅有第一点症状,则有可能是应激性红体(见后插彩一页图 1)。白斑病前期时,斑点很小,跟针尖差不多,肉眼很难判断,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到了中后期,剥开头胸甲对着光可以看见梅花状或者圆点状白斑,如果内部还带有黑点,甚至是穿孔的话,那么说明是急性白斑病(见后插彩一页图 2); 2、黑鳃、黄鳃、烂鳃、黑斑、肠炎等细菌性疾病所引发的游塘相对较好判断,根据病虾的鳃部、粪便等异常基本可以诊断; 3、引发虾游塘的寄生虫病最常见的是纤毛虫病,该病前期肉眼较难发现,一般要在显微镜下面观察,严重时肉眼可以在虾游泳足和体表发现黑色纤毛,甚至全身长毛。 二、预防措施 1、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

4、底质、水质的调节; 2、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保肝利胆的中草药制剂等。如每隔 15 天使用维生素 C、免疫多糖等拌料投喂,提高对虾免疫力,增强对虾抗病力; 3、适时进行水体环境消毒,一般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全池泼洒,杀灭水中或虾体上的病原菌,抑制病原菌滋生。 三、治疗措施 1、如果判断是急性病毒性疾病,养殖前期建议直接排塘,彻底清塘消毒之后再重新放苗,到了后期就直接干塘卖掉,减少损失;如果是慢性病毒性疾病,可投放 1-1.5 斤的草鱼或塘虱15-30 条/亩(盐度高的区域可投放金鲳、罗非鱼等)吃掉死虾、病虾,然后拌料喂盐酸吗啉胍和板蓝根,连用三天,一般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细菌性疾病处理思路一般是采用外消内服的方法,最常见的外消产品是二氧化氯;常用的内服产品有微生态制剂以及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产品,注意活菌类内服产品不能和抗生素产品混用,但可以和中草药制剂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3、寄生虫病一旦发生,建议采用换水促进对虾蜕壳的方法,没有换水条件的地方一般采用硫酸锌杀虫,然后使用二氧化氯杀菌,3-5 天后肥水,并使用水质调节剂稳定水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