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敬的编辑同志,我是一名离休干部,也是你刊的忠实读者。多年来,阅读银潮成了我和老伴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里面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给我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我想我自己有些经历如果能与其他老同志分享,可能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因此,我将我与疾病作斗争的一段生活经历整理成文,希望能在贵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老同志战胜病魔,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一个和疾病斗争的胜利者张伟时间过得真快,共同生活了六十年的老伴已离世一周年了。老伴生前曾对我说,和疾病作斗争,你是胜利者。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战胜疾病的,以此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一九九一年,也就是我六十二岁的那年,
2、九月二十一日上午,我解大便时,发现手纸上有血,我便忙向座便器内察看,见大便上也有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预感到这可能就是癌症的前兆。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到如五雷轰顶般,整个身子都软瘫了。但仅仅过了几秒钟,我便很快镇静下来,告诫自己,要坚强,要挺住。如果确实是癌症,也是早期的,通过手术是可以治愈的。我随即带着有血的大便去我工作单位县人民医院门诊检查,经过肛检和钡灌肠检查都未发现问题,便决定做肠镜。但做肠镜每周只有一天,那要等到下周,我预感到病情的凶险,便恳求付医师明天给我做,看在老同志的份上,他同意了。第二天下午,老伴亲自陪我到医院做肠镜检查。付医生查得很仔细,同时取了活体送检,检查的
3、整个过程都进行了录像。查后付医师放录像给我看,看后他对我说,你要有做手术的思想准备。我说如果没有找到癌细胞,他说也要手术。因为我非常信任他的临床经验,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就下了做手术的决心,并希望越快越好。九月廿六日上午九时许,老伴接了一个电话,听他对对方的称呼,我听出是单位总支书记来的电话,我估计是付医师将我的病情向院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出于对老同志的关心,认为有必要和家属说明情况。老伴接电话后,说了一句我出去一下,我估计他是到儿子那里去了,当时女儿在靖江休产假。按照惯例,节假日儿女都要回来团聚,可是这次老伴说,他已和儿子说好,他们不回来了,并提议节日下午我们去逛盆景园。十月三日,报告出来了,
4、结论是慢性炎症。未找到癌细胞,我当然很高兴,并认为现在是手术最佳时期。可是当蔡院长组织外科医生讨论时,他们认为既然未找到癌细胞就不需要做手术。当蔡院长将这一情况告诉我,并征求我的意见时,我觉得这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所以一时还想不出成熟的意见,便说让我考虑考虑吧。当我经过外科大楼时,忽然想起了麻醉科的李医师,他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何不请他当参谋。我便去找他,当我把一切情况告诉他后,他考虑了一会儿,便建议我请肿瘤医院专家来会诊,手术。我觉得他这个建议很好,向他道谢后,当即向院领导提出请专家来会诊,手术的请求,院领导经研究后,同意了我的要求,很快就派外科张医师去省肿瘤医院联系。见了专家后,他先放肠镜录
5、像,专家看后当时就说可以手术,并同意另派专家来,时间由他们安排。当蔡院长将这一好消息告诉我时,我一方面对领导为我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也为自己能尽早手术而感到庆幸。为了做好充分准备,我于十月十二日就办好了入院手续,单位的同志对我也很关心,多数同志认为我决定手术是对的,对我的决定表示支持;也有少数同志认为我这样决定,有些轻率;还有个别同志见到我就流眼泪,好像就要永别了,我就安慰她说,不要难过,不会有事的。同志们的关心和惦记让我非常感动,虽然离开医院已经有好几年,但我却感觉到这份情感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变淡,而是变得越来越浓了。肿瘤医院十五日通知单位,他们派消化科专家奚学全主任十八日来手术。单位于十
6、七日上午派车去接专家,并指定保健科张医师负责接待。下午奚主任来单位稍作休息后,便到病房来看我,并了解了相关情况,同时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十八日早晨七点刚过,家属们陆续来到医院,大家心里都很紧张,但还是相互安慰着。大约七时半,我被推进了手术室。首先是消毒皮肤,医护人员一面进行操作,一面和我说话,由于麻醉的作用,说着、说着,我就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手术已经结束。我当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等一切停当,他们仍用推床将我送回病房,过了一会儿,奚主任到我病床前对我说,你是属于早期的,癌细胞还未扩散,不需做化疗。口服药就可以了,我和家属听了都很高兴,并对他表示衷心感谢。第二天管床医生告诉我,剖腹后,他们并
7、未见到肿块,后来经仔细检查。在结肠约 25 公分处发现了病灶,像个枣核,经取标本送检,找到了癌细胞。刀开了,而且不需要化疗,我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谁知出差回来的外科杨主任了解我的情况后,要我做化疗,说我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我真不想做,但在他们一再地说服下,我只有同意。于是我便开始化疗,整个化疗大约半年,分五次进行。当我第三次住院化疗时,为我去肿瘤医院请专家的张医师见到我,问用的哪种药,我说用的 5Fu,他说用丝裂霉素效果更好,我说那种药太厉害了,对身体的损害也比较大,他说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把我的思想做通后,他又去找杨主任。就这样,从第三次开始,我又换了另一种化疗药。用时果然反应大,恶心
8、呕吐,头昏脑胀,非常难受。在整个化疗期间,由于我对自己的生活、营养方面都非常注意,所以除了身体不适,各项指标均属一切正常。我在手术后的第二年、第三年、第五年、第七年各做了一次肠镜,也都正常。1988 年,我曾陪老伴到鼓楼医院看病,在医院的宣传橱窗里看到了一个标语:“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 。当时,这三个“早”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也为我日后战胜癌症奠定了思想和心理基础。通过这次和癌症作斗争的经历,我认识到要战胜疾病,不仅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人的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里的。人吃五谷杂粮,生点病是正常的事,碰到这种事,心态很重要,不要一味地想着逃避,心存侥
9、幸,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发现问题,决不放过,一查到底,以主动的出击,打有准备之战,这样才能胜券在握。我于 1997 年诊断有冠心病、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时有胸闷气短症状,所以我每年都去医院输液。2009 年我八十岁,12 月 8 日上午 8 时,我去菜场买菜。走到半路,突然感到心脏部位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异常感觉,我当即就停下来,但时间不长,不到两分钟就恢复正常。因此我仍继续去买菜,买好菜回家后,便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于主任联系,他在电话里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叫我马上到医院心血管病房找他。老伴不放心我一个人去医院,说应找个人陪我去,我便通知媳妇小林去医院心血管病房等我,又和钟点工交待后
10、,便乘车去医院。于主任详细地问了情况后,便说这是心绞痛的一种,需住院观察,并建议我做冠脉造影。他说医院每周二、五造影,今天是星期二,如果要做,就安排在星期五。他又说,你不想做也可以,继续观察,但住院期间如果再发生,就必须做。他在开入院常规检验单时说,因未决定造影,凝血一项就暂不开,可当时我想,多一项也就是多抽一点血,因此我提出凝血也做。住下来后,虽然感觉踏实多了,但我觉得不能消极等待,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考虑是否要做造影。特别是今天出现的异常感觉,这是在给我敲警钟,我决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必须进行造影。但又考虑到应该得到家人的同意,于是下午四时后,我便请假回家。回家后,当我说明情况,老
11、伴明确表态,不同意我现在做造影,并提出应通知儿女回来商量。我随即电话通知他们。等儿女到齐后,我便将在医院考虑到的一切和他们说了,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儿女们都认为我所考虑的问题有道理,因此他们同意我周五造影,并共同说服了父亲。第二天周三,早上 6 时我就赶回医院做抽血检查。上午查房时,我向于主任提出周五做冠脉造影,接下来的一天多时间,便做造影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周四上午老伴不放心,赶到医院找到于主任,当面拜托他。星期五我很早就起床,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不到 8 点,儿、媳、女儿都来了。造影 8 点开始,因我安排在第二个,所以 9 点前才去造影室。实际上等到 10 点才开始,通过造影发现我有一根冠脉堵
12、塞的面积已达 85%。按照规定达到 75%就应该放支架,事实证明,这次造影是非常及时的。放置支架后,为了防止伤口出血,需要在创口放置沙袋压迫,24 小时不能动。一般的病人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痛苦。但是,我当时因为自己这次造影做得非常及时,没有延误病情,耽误治疗,感觉非常高兴,以致于身上的病痛都减轻了大半,这种快乐心境陪伴我度过了手术后最难熬的一天一夜。人到晚年,病痛会时常相伴,这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要相信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相信关心我们健康的医务工作人员,相信陪伴、照顾我们的家人,更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勇气、毅力和信心,大多数病症都是可以被战胜的,我们同样可以和世界上大多数人一样,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