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中医 2000 年 2 月第 22 卷第 2 期 Hebei 1 TCM. February 2000. Vol 22. No 2中西医结合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30 例张秀榕(福建省南靖县中医院 363600)【关健词】 中心性桨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西医结合体外反搏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变),多见于 22-48 岁中青年.病因尚不明确 ,一般认为是黄斑区附近小动脉收缩,使周围组织发生积浴疾患.药物治疗 的研究已为眼科界所关注.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中浆病变,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0 例中,男 24 例
2、,女 6 例;年龄 22-48岁;发病时间为 6-15 日;初发 20 例,复发 10 例;疗程 18-60 日,平均 34 日; 均为单眼发病.2 治疗方法均在发病 6-15 日内进行治疗 .2.1 西药治疗维脑路通,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安妥碘肌注;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 B,地巴哇等.均每日 i 次,12 日为 1 疗程.2.2 体外反搏治疗选用 WTB 型和 Ib 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前均检查视力,眼底及中心暗点,做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其中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还进行甲皱徽循环观察,作为疗效评定依据.反搏治疗前全面体检,排除反搏禁忌症.每日反搏 1 次,每次 1 h, 12 次为 1 疗程,反搏
3、器压力表示压力 0.4-45 kg/cm,用耳垂脉搏波监测,所得反流波超过搏击波 20%以上.反搏治疗时 ,每 3 日复查视力,眼底中心暗点,疗程结束后除查视力,眼底及中心暗点外,并做眼底荧光造影.仪器由专人操作.2.3 中药治疗服用知柏地黄汤:知母,黄柏,熟地黄各 15g,山茱英 12g,山药,牡丹皮,获等,泽泻各 10g.初期黄斑水肿明显,伴有渗出,加车前子,赤小豆,木通;对黄斑水肿减轻 ,渗出减少,中心凹反射未见者,加党参,黄蔑;渗出难吸收者,选加海藻,昆布,夏枯草.日 1 剂,水煎 2 次,分 2 次服.2 周为 1 个疗程.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治愈:视力提高至 1以上(包括近
4、视力),眼底水肿,渗出消退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渗漏消失或明显改变;好转:视力提高 2 行以上(特别是近视力),眼底水肿消失,仅有少许渗出,荧光造影渗漏范围变小,变浅或消失,无效:视力提高 1-2 行或不提高.3.2 治疗结果治愈 27 例,占 90.0%;好转 3 例,占 10.0%.追踪观察 1 年内复发 4 例(5 只眼),复杨某,男,34 岁.因左眼视力模糊 1 个月就诊.眼前似有纱幕遮挡,并有实性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变小现象.左眼视力 0.4.眼底检查:左眼黄斑区水肿,在水肿边缘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反射光轮,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在水肿区可见黄白色成灰白色圆形渗出小点.诊断:左眼中心性
5、浆液性脉络膜 视网膜炎.每日做体外反搏 1 次,每次 1 h, 12日为 1 疗程;应用血管扩张剂 ,如维脑路通,地巴哇等;肌注安妥碘,地塞米松,维生素 ;配合中药治疗,知母 10 g,熟地黄 15g,山茱英 12g,山药log,牡丹皮 10 g,获等 10g,泽泻 10g 等,每日1 剂,水煎 2 次,分 2 次服,2 周为 1 疗程.治疗 2周后,左眼视力恢复到 0.81 1 个月后视力上升到1.0,眼底检查:水肿渗出吸收,只遗留少许色素沉着,中心凹光反射出现,1 年后随访视力恢复到 1.5.5 讨论中浆病变系脉络膜毛细血管发生病变所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系七情所伤,肝肾不足,操劳过度造成水湿停聚,痰湿蕴结而致视网膜水肿,渗出.维脑路通能防止血栓形成,增加血氧含量的饱和度,促进新血管生成和增加侧支循环,防止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的水肿,保护脉络膜血管,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达到治疗目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以促进视网膜渗出的抑制,吸收,配合体外反搏可提高颈总动脉灌注盆,可使视神经,视网膜不但在心脏收缩期得到1 次血液供应,在舒张期又获得一次具有冲击性的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视神经的营养,恢复视觉传导功能.采用知柏地黄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施治,同时与西医药相结合,对改善中心性桨液性脉络膜病变视网膜的血液供应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