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届高三一轮强化训练政治史专题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一、单选题(共 48 题,每题 1 分,共 48 分)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 “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 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 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 D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 ,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国同构观念
2、B 孝敬父母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3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 13 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 22 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廷尉 D 郎中令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作者肯定了( )A 分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宗法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5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
3、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郡县制 C 推恩令 D 察举制度6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 ”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 开士人入仕之先河 B 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 保证了官员的品学兼优 D 杜绝了不良社会风尚的出现7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
4、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 、 “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 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 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 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8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 ,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A 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 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 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 D 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
5、荣9宋朝神宗、哲宗时期党争比较激烈,党人对史官多所责难,限制其行止,针对这一情形,朱熹说:今之修史者,只是依本子(奏本)写,不敢增减一字,据此可推断出( )A 宋修史书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B 宋修史书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C 史官在修史时听从于党人的意见 D 宋朝没有敢真实记载历史的史官10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其描述的官员应是( )A 转运使 B 节度使 C 通判 D 枢密使11 2013 年“中国梦” 、 “大部制”成为中国媒体关注最热词,对中央权力机构部门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
6、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此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 )A 三公九卿制明确了职权部门分工 B 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C “二府三司 ”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D 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制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 )A 参知政事 B 御史御史台 C 提点邢狱司都察院 D 刺史十三州部13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
7、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宰相制度的废除14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 ;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礼仪规范不断完善 B 等级制度趋于森严C 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15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
8、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 。材料表明此时军机处( )A 加强了专制皇权 B 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 提高了办事效率 D 权力超越预期设想16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 “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 ,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D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17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9、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C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18 1899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 1900 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19日本人竹野与三
10、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 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 ”他所描述场景发生于( )A 抗日战争期间 B 鸦片战争期间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2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 月 10 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 武昌起义带有一定
11、偶然性21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的演讲中指出, “我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乐观的总根源,还是刚才所说那句老话:国民自觉心之发现。 因为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 )A 造成当时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B 造就国人积极乐观的精神C 推动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D 使自主自立思想深入人心22 1920 年 5 月 4 日,胡适撰文指出:“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 ”胡适意在( )A 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 B 指出五四运动得不偿失C 阻止学
12、生参与社会事务 D 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23 “自从 1914 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 ”由材料可推知( )A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B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C 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D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4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 ”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A
13、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5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文中的“我军”当指(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工农红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26 1929 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 ”,“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 ,所以, “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 。这体现了蒋介石( )A 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 B 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C 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D 维护各派军阀的利
14、益27在 1927 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 ,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28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毛泽东创作于 1928 年的诗词。该词是( )A 西江月井冈山 B 清平乐六盘山 C 沁园春长沙 D 忆秦娥娄山关29 1930 年
15、5 月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武力讨伐蒋介石;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A 仍然坚持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 开始认识到了创建军队的重要性C 能从时局变化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D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进路30 1945 年 10 月 19 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民盟将给 新华日报资料室另行抄送一份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各地政治、军事情报及有关教育、文化、农民等的资料。同样,共产党也将新华日报刊发的有关资料送给民盟的报社。这说明( )A 统一战线是重要的斗争策略
16、 B 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C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受到认可 D 共产党也不具备和谈诚意31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 ,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32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
17、“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33在雅典,所谓的“公民” ,即“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他所有的公共职务要亲自去做,不能用代表,必须亲自发言与投票” 。这说明古代雅典( )A 防范了专制独裁 B 易制定正确国策C 民主范围的广泛 D 实行直接民主制34罗马法规定,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埋在别人的土地上,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掘走。材料表明古罗马( )A 宗教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B 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C 财产所有权是受限制的 D 法律
18、解释具有不确定性35自 1707 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据统计,18 世纪初,英国有 120 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政府那里得到职位、年金,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被称为“宫廷党” 。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 )A 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 B 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C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36 1865 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或强迫劳役都不得存在。 ”2009 年 1 月,奥巴马在林肯雕像下发表演讲,被称为是“在林肯怀中演讲”
19、 ,这一情景正是对上述修正案最好的注脚。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奥巴马和林肯一样都是美国伟大的总统B 废除奴隶制后黑人和白人一样有当总统的权利C 奥巴马当选总统是林肯废除奴隶制的结果D 美国的民主制度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37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 年宪法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8 1871 年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经
20、济实力位居欧洲前列;但同时,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慢。对此现象理解合理的是( )A 德国政体符合民族特征有利于经济发展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解了民众的民主诉求C 集权体制是工业化初步发展的制度保障D 复杂的国际矛盾阻碍了德国政治的民主化39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 “(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 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A 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 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21、 D 19 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40德 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 1917 年革命 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 ,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这次革命(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41 1918 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他们以恐怖的手段获得政权,对自由、财产的破坏远远大于法国革命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危险的理想主义者,而且不与他们发生直接往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谋求夺
22、取世界霸权 B 俄国二月革命引起美国恐慌C 美、俄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 D 美国否定法国大革命及其思想42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 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43麦克阿瑟主导的对日改革,以 1948 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 年后
23、减缓了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冲突加剧 B 战后日本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 配合“马歇尔计划 ”正常实施44下图是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在原子弹爆炸的蘑始云下,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分别通过电视媒体在对话。该漫画反映了( )A 美苏核竞赛严重威胁了世界安全 B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的冲突加剧C 核危机客观上促使美苏关系缓和 D 和平竞赛已成为美苏关系的主导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法国总理白里安于 1929 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
24、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上述材料表明( )A 欧洲传统上就有统一的思想愿望 B 法国与德国在一战后得到了和解C 一战后欧洲国家走上了联合道路 D 欧洲合众国实际为欧共体的前身46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 1977 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 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 ,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A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 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47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
25、全球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材料表明( )A 文明冲突的社会不会有政治经济利益 B 东西文明的对抗决定国际秩序的走向C 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化领域 D 冷战时期遏制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48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 。 ”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B 世界新力
26、量冲击美国霸权C 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49.( 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为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梁惠王“夫仁政必自经界(即田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
27、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成文)宪法,例如英国在 1215 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1628 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 人身保护法 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等。摘自李学俊齐国革命与中国的宪政材料三 1945 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
28、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 “政怠宦成”的也有, “人亡政息”的也有, “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行“仁政”?
29、(4 分)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16 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 (5 分)5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本主义模式的转换史,每一次资本主义的全面性危机的爆发往往意味着一个旧模式的终结和一个新模式的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创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曼彻斯特模式。到 19291933 年的大萧条宣告英国模式的终结。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罗斯福“新政”实践的共同作用下,一个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30、主张充分就业和刺激有效需求为特点的“罗斯福秩序时代”模式终于形成,这一模式在战后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19731975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滞胀”危机宣告凯恩斯主义的破产,资本主义发展开始转入里根撒切尔时代。美国走向一条全面修正“罗斯福秩序时代”的经济社会政策的道路。在 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里根撒切尔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新美国模式诞生了。摘自王友明新美国模式的历史溯源与基本特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加以阐释并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12 分)请考生在第 51、52、53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31、一题计分。51.(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
32、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6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9 分)52. (15 分)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33、 ”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 年 12 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 分)53. (15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爱因斯坦曾在 1939 年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件中警告罗斯福总统,德国可能在制造原子弹,并提出美国也应该制造原子武器。这一建议让他懊悔终生,并促使他致力于
34、销毁核武器的运动。战后,他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进行了不懈斗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二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系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障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至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请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爱因斯坦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演讲据材料一,爱因斯坦对核武器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9 分)据材料二,爱因斯坦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6 分)2019 届高三一轮强
35、化训练政治史专题答案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1-10DAADC BDDBC 11-20DABCD CBDCD 21-30DAAAA BAAAA 31-40ABDCA DDACA 41-48CBACA ACB49. 政治上实行轻徭薄赋,省刑减罚的政策;经济上必须让人民有“恒产” ,分配土地给人民并确定田界。 (4 分)特点:强调之前在民,注重保证人权;强调法律至上,限制君主与政府权力;强调国家权力的分割与制衡;限制资本滥用权力,保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 (8 分)共同点:仁政和宪政都是要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防止暴政的产生。 (2 分)本质区别:“仁政”强调以君王为主体,注重伦理道德,是“人
36、治”的体现;宪政强调主权在民,注重法律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6 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 (5 分)50.(评分标准:阐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注意表达其特点、产生原因、影响,阐释发展模式8 分;认识 4 分)答案 1:英国模式(曼彻斯特模式)是英国现代化的模式,经济上以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为特征。18 世纪以来,随着英国工厂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而占优势地位。 “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取代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商主义”理论,为英国工业革命做了理论上准备,英国从世界
37、文明边缘跟随西欧的崛起发展为欧洲强国和“世界工厂” ,称霸世界,同时这一模式也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发展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言,是一种巨大的侵略与掠夺。 (8 分)答案 2:“罗斯福秩序时代”模式。其特点是抛弃“自由主义”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19291933 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了欧洲,造成了大批企业倒闭和大规模失业,在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美国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开始罗斯福新政,从此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使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这一模式也影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他们普遍实
38、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模式也为资本主义世界此后连年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8 分)答案 3:新美国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罗斯福秩序时代”模式的修正。其特点是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同时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其产生的原因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物价猛涨,通货膨胀,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0 世纪 80 年代,经过里根撒切尔革命,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新美国模式
39、诞生,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也适应了冷战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环境,从而催生了“新经济” ,推动了美国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该模式也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借鉴的楷模。(8 分)认识:每一种模式都有优缺点,没有万能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资借鉴,但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同时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模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在新时代下,资本主义世界又面临新的问题,即便是曾经风光的美国模式也在不断的被修正、调整。 (4 分)51(1)特点: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导致康乾盛世的到来;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商品经济的
40、发展,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使中国丧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遇与条件 (6 分)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 (3 分)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国情;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 分)52. (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9 分)(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
41、争:强化了美国的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6 分)53.变化:有主张制造核武器到致力于销毁核武器。 (3 分)原因:爱因斯坦提议研制核武器是为早日摧毁法西斯战争,拯救人类;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瞬间无数生命灰飞烟灭。随着战争结束,他害怕滥用原子弹会毁灭整个人类,所以主张销毁核武器。 (6 分)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科学” ,更要“关心人的本身” 。 (3 分)认识:一个人既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会对人类做出贡献而不危害大众。 (3 分)一、单选题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 “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
42、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 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 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 D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但材料无法说明分封制开创于武王时期,也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观念,故排除 A、B 项;根据“ 功臣分封于外”可知功臣也是分封的对象,他们不符合宗法关系,故排除 C 项。根据“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同的一次扩张”可知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故选 D。【点睛】A、 B 项属于似是而非的选项,一定要根
43、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选项逐一辨析,谨防被其干扰。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 ,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国同构观念 B 孝敬父母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答案】A【解析】父母官既体现了家的概念又体现了国的概念 ,即体现家国同构观念,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孝敬父母的信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家国同构观念而非安土重迁理念,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44、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体现的是家国同构观念。3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 13 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 22 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廷尉 D 郎中令【答案】A【解析】【详解】吕不韦是相国,秦始皇掌握了秦国的政权后,为了限制相权设置了御史大夫,监察丞相、百官,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都起不到太大的督察、限制相权的作用,故排除 BCD 三项。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
45、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作者肯定了( )A 分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宗法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优良的政治制度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来完成大一统,并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千年之久而不败。可知是中央集权制度,故选 D。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地方制度,A 错误。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范畴,B 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C 错误。5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
46、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郡县制 C 推恩令 D 察举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众建诸侯,地方诸侯国势力日益削弱,无法威胁中央。材料所描述的状况与推恩令相符,故选 C 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郡县制的内容,故排除 AB 两项;材料不是在讲选官制度,故排除 D 项。6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 ”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
47、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 开士人入仕之先河 B 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 保证了官员的品学兼优 D 杜绝了不良社会风尚的出现【答案】B【解析】从察举制考查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孝和廉是当时社会最推崇的,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故体现出儒家思想政治化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士人入仕在先秦就已经存在,孔子说“学而优则仕” ;C 选项错误,孝廉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无法保证品学兼优;D 选项错误,这一选官制度不能杜绝不良风尚,只能说是对社会风尚起到积极影响。7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 、 “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 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 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 三省间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