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皮肤附属物:毛皮、汗腺、皮脂腺、指(趾) 甲等。(1) 表皮 在介绍生发层的分裂增长能力时,可引用一组数据来证实:“人体整个表皮一般每34 周就全部更换一次,人的一生中总共约要掉落 18 千克的皮肤碎屑”;在介绍“经常晒太阳的人们为何皮肤会变得黑些”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表皮层一般分为 5 层(1) 角质层(startumcorneum):由 810 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细胞内的角质蛋白对保护皮肤免受物理(紫外线、湿度、温度 )、化学(酸、碱)等因素的刺激。此外在角质层细胞周围包绕着丰富的脂质,防止体内组织液外渗有一定的作用。角质层的
2、形成和脱落经常处于平衡状态。(2) 透明层(startumlucidum):仅见手掌和足跖的表皮。由 23 层扁平、无核、境界不清、紧密相连的嗜酸细胞组成。细胞内的角质母蛋白与弹性纤维融合后,可防止水及电解质透入,起到生理屏障作用。(3)颗粒层(startumgranulosum):由 35 层与皮肤平行的扁平或梭形细胞组成。有细胞核、细胞间桥及张力原纤维,胞浆内含有角质透明颗粒。该层是很好的防水屏障 (正常黏膜缺少此层)。 (4) 棘层(startumspinosum):由 812 层有棘突、多角形的细胞组成。相邻的细胞间以桥粒连接,有空隙,淋巴液在此层流动,供给细胞营养。棘细胞具有分裂功能
3、,可参与创伤的修复。(5) 基底层(startumbasale):又称生发层,是表皮的最下层,由柱状细胞组成。该层细胞间含有黑素细胞(约 lo),可产生定量的黑素,其数量决定皮肤的颜色。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产生新的细胞,逐渐向上推进形成表皮的各层。当皮肤受损时,只要基底细胞尚在,就会修复创面而不留瘢痕。角质层细胞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摩擦,变成不易察觉的细屑而脱落。同时又有新的细胞从基底层产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白下向上移行到颗粒层最上层,这一过程称为角化,需要 14 天;这些细胞通过角质层最后脱落下来,还需要 14 天,共需 28 天,称为表皮更替时间。(2) 真皮 位于表皮下 由致
4、密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相连 机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均,一般为 12mm o 眼睑部约 0.6mmo 手、脚部为 3-4mm 可分为两层 o 乳头层o 网状层1. 乳头层(papillary layer) 借基膜与表皮相连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 向表皮底部突出形成许多嵴状或乳头状隆起,称真皮乳头(dermal papilla),乳头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等触觉灵敏部位常有触觉小体2. 网状层(reticular layer): 在乳头层的下方,与乳头层无明显分界,为真皮的主要部分 含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 含许多弹性纤维束,使皮肤具有较大的韧性和弹性 有较多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也多存在于此层,并常见环层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