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0198.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83444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019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019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019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019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019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类是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标签 Tags:,在生活舒适、心情愉快的情况下,会用游戏来愉悦自己。事实上,人类的许多文化和社会活动都起源于游戏。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游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生存的本领。对儿童来说,游戏是生活的一种形式,他们在利用游戏愉悦自己的同时,满足了许多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重要位置 孩子经常会要求大人和他们一起玩,如果大人设计的游戏令他们感到快乐,儿童就会像崇拜权威一样崇拜这个人,每次见到他,都会感到非常快乐。有时候,孩子们会挑选一些最让成人受不了的游戏,要求一起玩。在快乐的玩耍之后,孩子经常会出现情绪问题。这是因为刚才放松的玩耍,使他卸下戒备心,勇于打开胸怀,让

2、压抑在心中的不快情绪得以宣泄,这些不快可能是在幼儿园发生的,也可能是以前你对他的某次打骂。这说明游戏对儿童是有益的,在游戏之后,儿童可以将问题暴露出来。因此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什么是儿童游戏 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带有一定规则、有一定群体参加的快乐性的重复活动。如藏猫猫,它的规则是: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其中一部分人执行藏的任务,另一部分人执行找的任务。当负责寻找的人完成了任务时,被找到的和找到的都会获得极大的快乐。它的鼓舞因素在于找到别人的人可以继续充当藏的角色,整个游戏对双方都设置了恰当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激起了儿童完成任务的热情。游戏的特征使儿童百玩不厌。 游戏可以使儿童成长

3、起许多社会性能力,帮助儿童成熟心理。又如捞大鱼。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游戏来帮助那些看上去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孩子。游戏规则是:孩子做鱼,成人或者其它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当渔夫。渔夫手里拿着轻薄的纱或布,挥动起来,套那些做鱼的孩子。如果哪个孩子被布套住了,就会被放在假设的菜板上,渔夫在他肚子上拉一下,用手在他腿脚部作出切的动作。这些动作使成人和孩子之间进行了亲密的肌肤接触,以满足皮肤的触觉要求。在这个游戏中,渔夫捞到“鱼”后会获得鼓舞;“鱼”逃脱了渔网,会既紧张又有胜利感;“鱼”被抓住后又会有令他发笑的肌肤接触,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并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孩子们在游戏中会将压抑的不快乐心情以及

4、不信任感全抛在脑后,完全被快乐的气氛感染。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会产生群体需求。 这是一位老师记录的一次孩子自己创造的游戏。 大兵们今天要包围地球,因为宇宙飞船要来了。我刚一出门,大兵军官洋就跑上前来说:“请问,你有没有发现一位叫佳佳的女士?”我看见佳佳就在我们前方不远处,我敢肯定他是看见过的,便在给他行了个严肃的军礼后回答:“报告长官,前面有一位穿粉色背心的女士,很像佳佳。”洋扭头看了一眼,说:“好,我们要求她马上上飞船,因为马上就要爆炸了。” 这是沙坑里,后方老百姓的蛋糕已经做好了,大兵栋冻背着枪、带着钢盔,和他的战友叮当一起风风火火地扑向沙坑边,询问蛋糕的价钱。老板周周蹲在柜台里,说八块。

5、栋栋便草草地付了费(数都没数),提起蛋糕相继地跑去。 周周又开始做新的蛋糕了。推销员洋洋、德德、咪咪四处在推销蛋糕。洋洋抓住了新来的音乐老师,要七块钱卖她一块蛋糕。老师嫌贵,问六块行不行,洋洋一口回绝,老师便只得原价付款。拍了一下守候(付款方式),老师准备接蛋糕了,洋洋突然大声地说:“洗手去!” 周周卖给我的蛋糕是八块钱,我问起块行不行,她说不行。我说太贵了,周舟说:五块钱卖给你。我正在偷笑,却发现放在我手里的蛋糕是她用小手指头捏起来的,比蚂蚁稍稍大一点点。我被“涮”得一塌糊涂。回脸再看,德德一脸坏笑地正在跟一个老师讨价还价。 这时,大兵们正跟着男老师大兴土木,奋力监视着他们的营地。 通过孩子

6、们的行为,我们看到,孩子在这种自我的游戏中,要经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要关照别人,要想办法不让别人将自己剔出游戏,要想帮法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意图,并且要相互配合将游戏进行下去。这个过程能使儿童自然成长起社会性能力。 所以游戏是儿童发展自己社会性能力的最佳时机。 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利用游戏,对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有极大的帮助。孩子会利用游戏获得父母的认同感。比如,孩子们跳蹦蹦床:一方面孩子利用这种游戏测试自己体力的极限,另一方面获得父母对自己的认同感。如果父母在身边,孩子就会在蹦床上变换出许多花样,努力表现自己。这时,如果父母加以暗示或引导,孩子的自我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

7、满足。 小雪是一个胆小的孩子,无论别人做什么游戏,闫凤娇照片下载种子,她总是怯怯地在一边看着。有一天小朋友们都在滑滑梯。她怯怯地走上去,本来没有打算滑,被另一个小朋友碰了一下,歪歪扭扭地滑下来。这时,站在一边的老师马上说:“哇,小雪创造了一个跟谁都不一样的滑梯姿势。”小雪站在那里,脸上露出了愉悦的微笑。其他的小朋友听了这样的话,纷纷也做出各种姿势,要老师看他们也创造了新的方式。他们的花样越来越多,小雪受不了诱惑,也上去将自己的手高高地举起来,滑了下来,并喊着要老师看她。老师表现出惊喜万分的表情,说:“哇!小雪创造两个姿势了。”小雪越来越活跃,早忘了对滑梯的恐惧。这样的游戏也使她像变了人一样,大

8、幅度的动作、放开地跑步。从此小雪开始试验参与各种游戏,在各种器械上玩耍,完美国际被盗后。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需要寻找到与孩子建构良好友谊的机会,游戏便是最好的方式。如果父母把握的好,就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孩子。倾听孩子这本书称这样的方法为游戏式倾听。游戏能够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孩子和父母双方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流露出情感。 笑口常开的孩子,往往朝气蓬勃,他们可以在游戏中让自己和伙伴都得到快乐。如果成年人和蔼可亲,允许孩子随意玩耍,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他们觉得被人理解,就会发出欢笑声。让孩子在游戏中欢笑,对于做父母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看着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也是父母真正的乐趣之一。如果我们经常

9、做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DNF,如扮马让孩子骑、扮演坏蛋让孩子追、捉迷藏等,生活就会变得更有乐趣。在与孩子游戏时,成人要注意的是不要设计那些让孩子不理解并感到恐惧的游戏,这样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张元的电影看上去很美里有这样一段情节: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每个小朋友轮流上去模仿一种动物的行为,然后其他小朋友说出所表演的动物名称。班主任李老师兴起,主动要求为孩子扮演一种动物。她扮演的是大猩猩,将舌头撑在牙齿外面,使嘴鼓起来,圆睁着眼睛,下颌向前伸着,手张牙舞爪地挥舞着,作出发怒的大猩猩的样子。糟糕的是,这位老师将这样的表演持续了很长时间,完全没有发现坐在下面看着的孩子都被吓坏了。小男孩对坐在旁边的

10、女孩说:“李老师变成妖怪了!” 这句话马上传遍了全班,大家都交头接耳,商量该怎么办。这是一所全托幼儿园,每天晚上李老师要给小朋友们洗屁股。进而孩子们想象,李老师专门吃小朋友们的尾巴。李老师的这个游戏给全班小朋友带来了恐惧,有的孩子甚至吓哭了。最后,孩子们联合起来攻击熟睡的她,而李老师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感到非常伤心。如果成人想在游戏中帮助儿童,就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占据上风,让他平平安安地主持游戏,同时家长时时留心孩子的倡议和反应,在不改变孩子选择的游戏时,家长要想办法让他尽情的笑。在现代社会中,游戏中经常会演变成决定谁强谁弱的比赛。在孩子进行的游戏中,闫凤娇被选走了吗,成人要确保比赛进行地热

11、烈活泼,并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比赛。这种特殊的游戏会让家长从抚育孩子中感到轻松愉快,也能让孩子感到父母毫无保留的爱。家长可以利用游戏密切与孩子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建立他们的自信。 荣荣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孩子。有一段时间,他和一个大两岁的哥哥玩得很好,每天都想到这个哥哥家串门,双方家长因此也成了朋友。由于工作忙,两家有两、三个月没有来往。这一天,当他们又在一起时,由于变得生疏,两个孩子显得无法玩在一起。荣荣感到非常失落,又不愿离开。 这时,荣荣的爸爸灵机一动,拿出一根绳子,走到他们面前,说自己是一个盲渔夫,现在来到了海边。他知道这片海里的鱼都爱吃樱桃,于是在绳子上拴了樱桃做“鱼

12、饵”。爸爸这样说的原因是樱桃现在是时令水果,是孩子们的最爱,植物大战僵尸怎么从文件中直接修改植物和僵尸的各项数值?,两个孩子肯定会来摘走樱桃,这样就会与孩子发生互动。两个孩子嘻笑着把绳子上的樱桃抢走。“盲人”急了,下“海”去摸“鱼”,两条“鱼”到处乱串,古建筑诗词和意思,已经被组织到同一个游戏中,但他们还是各跑各的。过了一会儿,荣荣爸先抓到了哥哥,然后一把又将荣荣抓住,以沌鱼汤为名,将两个孩子重叠着按到一起。两个孩子在手下挣扎着,开始了共同抗拒。看到时机成熟,荣荣的爸爸恰到好处的让“鱼儿”跑了,装出失败的样子躺在地上大哭,边哭边喊:“我的鱼,我的鱼!”两条“鱼”这时已经建立了统一战线,一起过来

13、欺负这个可怜的渔夫。孩子成为强者,快乐地忘记了矜持,恢复了友谊。 另一个失败的例子是冉冉的爸爸和一群男孩子玩的斗鸡游戏。这种游戏是每个人将自己的一条腿用手提起来,单腿跳着,互相用膝盖顶撞,谁被撞到两条腿落地,就输了。当冉冉认为自己非常强大,勇敢地朝着爸爸冲来时,爸爸觉得他极其可爱,就不顾游戏规则一下子将他抱起来,倒提着孩子两脚,把他按到一个大树干上。冉冉生气极了,大发脾气,哭着捶打爸爸。 冉冉的爸爸这样做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却对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他依靠成人的体力和优势,使孩子感到自己是渺小的,并且受到了不尊重的待遇。这让孩子感到屈辱。 游戏虽然是玩,可是对儿童的成长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成

14、人一定要严肃、智慧地来设计自己和孩子做游戏时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工作在儿童发展中占重要位置 工作在儿童的发展中,其重要性甚至大于游戏。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法则便是工作的法则,专家们发现,儿童借着工作,获得自我的统合。在专心做完选择的工作后,都表现得极为愉悦,平静而轻松,所有的破坏性行为,不论是侵犯他人、表现敌意、或是消沉、冷漠等等都不再出现。蒙特棱利因而下结论说:“儿童经由这样专心工作的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而他因此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正是儿童的正常状况。” 下面的案例讲述了一个孩子从非正常状态走向正常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工作,最终使王强沉静下来,并走向了自律

15、。 王强在来幼儿园时,胆子特别小。其他孩子都在快乐的工作或自由活动,而他一直将自己藏在窗帘的后面,身体紧紧贴着墙,像一只刚出洞的小老鼠。后来他渐渐发现老师允许小朋友的自由活动和自由表达,开始了心理修复期,不遵守任何原则,破坏别人的工作,成了整个班级的祸害。经过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努力,王强终于开始工作了。他的暴力行为逐渐减少。与此并存的,是他的建构, 淘宝 dnf 游戏币中 3 分钟秒发是什么意思。 他的建构是从工作开始的,而工作的第一项内容,是 100 板。那是由一百个数字写在一百块白色的小木片上的教具,相当耗时间,工程量很大。 每天来幼儿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操作 100 板,一操作就是好

16、长时间,少则两小时,多则三小时,中间从不停顿。常常是在他的旁边,滑梯上面的孩子们疯玩疯闹,他竟充耳不闻。 每当他沉入 100 板时,多动的行为便消失了,暴力的行为也消失了,无目的、无意识的行为更是找不到踪迹。蒙特棱利说:工作是让儿童走向正常化的轨道这话千真万确。 老师怕他太累,走过去和他说:“你可以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工作。”可是王强每次都累到最后发脾气了才算结束。 一天王强工作完 100 板,整整用了 2 个小时。其间他不停地活动着酸了的脖子,连在旁边看着的老师也感觉累得要命。不断有老师过去试图间接帮他,因为太累了的话会造成将来不愿再去投入工作的后果,但他不接受老师的帮助,而且不让动他的教

17、具。 最后,他终于在午饭前完全做完了 100 板,大家都向他祝贺,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极深沉地说:“是我自己做完的”。大家都表示同意。 在这天之后,老师们商量,每天工作一部分后,将他工作的部分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可以在第二天工作时拿来继续,王强似乎接受了这种方式。 蒙特梭利把“注意力的成长”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三个法则,她说:“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儿童会以前所未见的热诚与兴趣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环境中某一件特定的事物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引发儿童产生一种能让他以全人格倾注的兴趣,但是并非这样就是已经达到目的,这只是出发点而已,因为儿童要用这种集中注意的新能力来巩固及发展自己的人格。首先,儿童会

18、因为本能的兴趣而被某些事实所吸引,等到他获得较多的经验之后,对已知知识的累积会鼓舞他对新奇未知的事物产生期待及兴趣。” 我们从王强的成长中证实了蒙特棱利的论点。对于这一点,皮亚杰也说:“重复工作”是儿童智慧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王强开始研究数和数之间的规律。他跟往常一样拿起 100 板,不同的是他先将前一天已完成的一百板一排排、一盒盒地收起来,不慌不忙,收完一百个字片,然后装进十个小木盒,这样的工作要是其他孩子做完,已经很够量了,可是王强又从 1 开始重新工作。 他每天的工作都在进展,都在寻找新的规律。 有一天,他和老师说:“我已经学会工作 100 板了。” 跟谁学的呢,又学

19、到了什么呢?那些木片要放到 100 个格子里有许多种方法可寻,但我们谁都没有告诉他具体的方法。 他先摆好上面横着的 1、2、3、4、5、6、7、8、9、10,然后又摆出靠最左边竖着的 11、21、31、41、51、61、71、81、91。然后,每拿到一个字片不论它是什么,不再像以前那样看到不是需要的数字就把他扔在一边又重新在一大堆卡片里寻找,(因为要在一堆数里要找所要的数字要费很久的时间,而且很难)。我看到,他今天不是将拿到手中的字片放下,而是在那里计算,计算这张卡片应该横着对应哪个数、竖着对应哪个数。他的板不再像以前那样整整齐齐、一个挨一个地摆放数字了,而是星罗密布,像棋盘一样。 就这样,他

20、竟然只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就做完了 100 板,比以往所用的时间短了差不多一倍以上! 当放完最后一个数字卡时,他站起来,环视了一下老师。大家不约而同地一起给他鼓掌。 听到掌声的他立刻跑开,藏在一个墙角(一个他一高兴就去的角落),一会儿又笑着出来,像个英雄似地大踏步从我们中间穿过。 100 板的工作在帮助王强进行加法运算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他在算 10 以内的加法时,第一个题目算得总是比较“费劲”。比如有人问他 5+3 等于几,他会通过数手指头的方式找到答案;再问他 6+3 等于几时,他可以很快算出来;接下来 6+4、6+5、5+4 等等,他都算得很快。 开始时,老师们都觉得奇怪,就问:你是

21、怎么算得呀?他说:5+3=8,那 6在 5 后面,6+3 就是 9 了 就这样他按照自己大脑里数字板模式计算着。而且,他对这种算数游戏极感兴趣,不停地要求老师出题,还要题出得难一点儿。 由此可见蒙氏教具对于孩子学习数字、建立数字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专注力的帮助很大。目前王强在计算数字时,他的大脑里一定有一个数字板的形象以及数与数之间在位置上的关系。但往后,渐渐地,这个数字板就像是孩子刚学走路时我们扶他的那只手一样,迟早会被他自然地推开、摆脱掉的。到那时,孩子就会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关于数的逻辑了。王强在工作了三个月的 100 板之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有关数字的教具。但是,通过 100 板建构起来的智

22、慧并未离他而去。 他开始把这个智慧通过形象的方式显现出来,比如在他操作几何板的时候,先在两边排成大三角形,通过计算,用操作 100 板时所使用的寻找坐标的方式,从数学的角度找到一个物体的位置。他每天仍然工作很长时间。他做出来的作品,每一件都让人惊叹。 这三个月工作的意义还不只在于王强接触了数字和数学,更重要的是,王强通过工作找到了自己,把那颗飘浮的灵魂收拢到了自己的躯体之内。表面看,他每天在与那些写着数字的小木片在搏斗,实际上,他是在跟自己的灵魂搏斗。他每天都要工作到精疲力竭为止。有时候,他累得像成人一样活动活动自己的脖子、挺一挺腰、叹一口气,之后又会低下头来继续工作。老师们看到他这种情景,就

23、像看到一个不吃饭的孩子那样着急。因为他的劳累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每个老师都知道,这样的劳累,可能会使一个孩子将来害怕工作的。所以每天,在一番商量之后,都会有一个老师试图去帮助他,如:暗暗地帮他找到需要的那个字片;将每一个数序的数字组织在一起,等等。但是,大都做了几下就会觉得不对劲,因为老师的帮助降低了王强工作的乐趣。 王强用这样的劳动为自己的心灵盖起了一座圣殿。在劳动的过程中,上帝给他的那股不可知的力量找到了有的放矢的机会,他的大脑每天为他的肢体设立目标并同他的肢体同时和谐工作着,他的心灵因为体验工作的愉悦、感受工作的过程、由于不再压抑那些无处可使的力量而变得成熟平静了。 这样,王强的心理和

24、他的身体获得同一,这也是艾里克森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同一的基本学说。一个儿童只有达到这一点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己,而王强此刻开始发展自己了,并逐渐走向了自律。 什么是儿童的工作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怎么老也玩不够?”的确,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六岁前的儿童只要醒着就会一刻不停地动。如果成人像儿童这样的做事,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疲惫不堪。那么儿童为什么那么爱玩,他们在做什么?蒙特棱利发现:儿童实际上是为了发展自己在一刻不停地工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在工作的说法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在国内,当我们说起“工作”的时候,成年人一般想起的是成人为了生存和完成某项任务而做的事情。当我们给一些家长讲:正在玩

25、水的孩子实际上在工作。他们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玩水并不像成人在水塘里,或者偶尔在水边划一划水那样,只是为了找一种感觉。 有一天,老师带还不到两岁的瑞秋去洗手。幼儿园的水龙头上用纱布挂着一块肥皂,孩子们去洗手时,可以先在香皂上擦一擦手,然后再洗。新来的实习老师带瑞秋到洗手间后,瑞秋淋湿的小手刚抹上香皂,突然愣在那里,伸开手仔细观察上面的肥皂泡,然后又用左手的小手指轻轻地将一个肥皂泡按灭,又两手揉搓着感觉肥皂泡的滑爽。孩子被肥皂吸引,完全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这时老师走过来,拉着她的小手伸在流淌的水龙头下面将肥皂全部冲掉了,说:“赶快洗好手,要吃饭了。” 这位老师只

26、想着现在自己想让瑞秋做的事,而忽略了对瑞秋的观察和发现。瑞秋又一次将手抹上肥皂泡,这时老师去帮助其他孩子了,瑞秋有了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可以研究。她又像一个科学家那样,带着神圣而专注的神情,用各种方式感受。这时老师回来了,又一次将孩子手上的肥皂冲掉。瑞秋又对肥皂被水一点点冲掉的情景发生了兴趣,这时老师终于醒悟过来,不再继续让瑞秋洗手。瑞秋将肥皂抹到手上,用手搓揉感受,再用水冲掉,这个过程重复了十几遍,一直到忍不住尿了裤子才结束。 这次发现刺激了瑞秋,使她在一段时间内只要看到卫生间就要找香皂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儿童的工作。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发展的过程,儿童的思考和发展是同步的。 工作在儿童成长中

27、的作用 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有丰富的人和物。作为需要在环境中生存的人,必须对身边的基本事物有透彻的了解。儿童是精神胚胎,意思是说,人属于精神的部分是在出生后完成的,出生的时候只有精神工作的器官,由于没有机会接触任何事物,所有这些器官中没有储存任何内容。如果我们试图用传统上“教”的方式,必须要等到孩子三岁之后能够听懂语言时才能进行。教的方式无法使儿童达到瑞秋工作时所得到的内容。因为儿童是借着工作获得自我统合的,统合的内涵包括:心理成熟、思维、发现、解决问题、心力输出、获得愉悦,儿童做每一项工作时都将这些因素统合在一起,达到内心的平衡。所以在儿童专心做完自己选择的工作后,都表现得极为愉悦,平静而轻松

28、。一个烦躁不安的孩子在能够自主地沉入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沉静安详,所有的破坏行为、侵犯他人的行为、敌意、消沉、冷漠等等都不再出现。 蒙特棱利认为儿童经由这样专心的工作历程,可以使某些重大的需要获得满足,因此达到的心智上的平衡与和谐的新情况正是儿童的正常状态。 荣荣非常沉静而内向谨慎,在幼儿园不主动与小朋友来往,也不会主动地做什么事。后来荣荣突然发现了工作的乐趣,每天都要工作一个多小时。 有一天,我看到他拿了蒙特棱利教具筹码盒,将字卡从一到九依次摆好,然后再按字卡上的数字将筹码摆放好。这个工作对于两岁的孩子还是很艰巨的,他要将三十七个筹码和每个字卡的图案对照,摆完后又须将筹码一个个地放回筹

29、码盒,将字卡按顺序放到篮子里。荣荣工作完后,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不太满意,哗啦一下又将它们全部倒出来,又从头开始一个一个地摆放。在一边看的老师都为他发愁,就因为小小的一点不足,就将做好的工作全部打乱从头开始,如果是成人,这时就会感觉到没有心力,无法坚持重做一遍。荣荣这时脸上的表情却和刚开始工作一样,充满了新鲜感。 第二次归位完后,荣荣前后用了四十分钟。我们认为他应该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又选择了有纽扣的布衣框。这是一种帮助孩子练习手部运动的工具,衣服穿在身上系纽扣比较容易一些,如果一个孩子将衣服铺在地上系纽扣,是相当困难的。看着他系纽扣所付出的努力,老师都开始心痛起来,因为第一只纽扣他就系了大约十来

30、遍才完成,下面还有四个。好在纽扣和扣眼都比较大,系到第三个的时候已经比较熟练了,终于纽扣全都系上了。荣荣将布衣框归位,老师们也舒了口气。让老师吃惊的是,荣荣又从衣饰架上拿了一个有更小纽扣的布衣框,又开始极其认真的工作起来。时间似乎停滞了,我们觉得一个两岁的孩子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实在是太累了,如果成人在一份工作完成之后,别人又交给他另一份,第三、第四次后,心里就会有些承受不了。但我们看到荣荣脸上没有任何焦虑、烦躁和疲惫的神情。这时他又拿起编织框,老师忍不住了,要求帮助他。荣荣拒绝了。但是这次他没有工作完,将编织框归位后,走到其它教具前试图选择,可是拿到手后又放弃了,最后,荣荣决定不再选择教具,像小

31、兔子一样欢快地蹦着离开了教具柜。 蒙特棱利说:“儿童在工作中获得了愉悦,儿童在向我们显现的种种现象中,最根本而重要的就是由工作而正常化的现象。可确定的是,儿童对工作的喜爱与趋向正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本能。”这就是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学习者。他的学习需求是他生命的一种形式。儿童是通过工作学习的,如果没有工作,儿童的人格便不可能得到建构,他的发展就会偏离正常的结构。 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从小只会读书的琪琪,她不是通过工作达到学习目的,而是通过成人的学习方式。所以她无法感受别人, 现在 QQ 游戏币还可以兑换 Q币吗?,也无法将感受与知识统合。正因为工作具有帮助儿童建构自我的作用,而建构又是

32、一种逐渐的、细致的、全面而扎实的过程,所以儿童会不断地努力进行活动。儿童尽最大的努力工作,这是他所需要遵循的自然法则。大家都会发现儿童总是一刻也闲不下来,不断地被内在的计划驱使征服环境中的一切。为了依靠自己获得成功,会无意识地加紧努力。这正是我们所讲过的先天所具有的吸收力造成的结果。这种状态恰好使工作成为履行儿童个人生命的真理。所以他们虽然紧张的工作,但之后仍然显得轻松和满足。 儿童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不同,儿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来改进自己,在工作中享受的是工作过程和工作本身。他们不会为了要达到的目的而要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相比之下,成人则是利自己改造环境,所以成人需要工作之后达到令人满意

33、的结果。总体看来,儿童的工作目的在于工作历程,成人的工作目的在于完成目标。成人的任务是在自然之上建立一个环境,这是一种需要活动及智慧性努力的外在工作,我们可以称之为生产性工作。在本质上,又具有社会性、集体性和组织性。正因为如此,成人的工作法则是以尽量最小的努力获得的最大效果。成人所追求的是利益和外来的帮助。但儿童却不然。他的工作不需要别人帮助,必须靠自己独立完成。 &游戏与工作的区别 游戏与工作对儿童的生活都非常重要。 不同之处在于,工作是由个体与事物互动产生的纯个人的创造过程,而游戏则是个人创造与约定成熟的规则相结合的产物。 一些传统的儿童游戏,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每次玩耍时,每个人会在规

34、则之下选择自己的细节性行为和语言,但不能改变总体的游戏规则。如丢手娟,人们不知这个游戏是从何时开始流传的,但是一代代人玩的方式都一样。全世界的孩子都会捉迷藏,没有人知道是谁发明的,但所有的人都运用同样的规则。 从上面的游戏和工作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儿童的工作完全不同,他们不会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做。整个工作过程的方式也由儿童自己决定,甚至不允许别人参与。 今天,孩子们在户外挖了很长的河,在河的一头做了一个环形岛,另一头做了一个水库。孩子们自然地分成两组,一组承担运土任务,一组承担利用土去造环形岛的任务。没有人去分配谁是运土的,谁是造岛的,他们自然地全部参与到这项工作之中,没有一个人游历于群体之外。

35、当老师将水倒进他们造的小河里时,孩子们高兴得尖叫着,随着流淌的水欢快地奔跑。之后,他们发现了“波涛”和“瀑布”,还发现了“鱼塘”。而这时候,老师们只能“无所事事”地抱着手站在一边,孩子们却忙得不亦乐乎。岛上被孩子们用草和树叶装饰得非常美丽,而老师们只需告诉他们这个岛是多么的美丽就可以了。孩子们站在那里欣赏着,他们也发现了其中的美。 蒙特梭利说:“儿童借着工作统合自己。”我的理解是:在工作中,孩子们能够把个人需要发展的力量、反战的目的、为达到目的所创造的手段以及目的达到后的审美、自我评价、自我审视、群体互助的发现全部综合在一起,从而获得了总体的发展。儿童的工作确实太伟大了。 &问题与对策 1、孩

36、子不工作 一个孩子如果不工作,说明从 0 岁开始,成人就没有给他工作的机会。在被成人的强大力量控制之下,孩子不再为了工作的需要而去抗争,最后,工作的需求就被磨灭了,诛仙里面的燃情泪干什么用。出现这种情况,成人要立刻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自由,在成人做事的时候,如果孩子在一旁观看,就将一部分工作分配给孩子完成。慢慢地让孩子发现工作的乐趣,重新燃起工作需求。 2、孩子只喜欢大肢体行为 这说明成人对孩子的智慧性刺激不够,孩子只发现了奔跑、攀爬能够使他们获得满足和愉悦,所以就只将自己的力量用来做大肢体动作。如果到了六岁,孩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帮助,上学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在培养孩子活动的同时,还要进行工作的引导。孩子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将肢体活动与智慧性活动结合。如对喜欢爬树的孩子,可以让他采摘一些树枝,编成鸟窝,再将鸡蛋放进去,做出艺术品;由“鸡蛋”引领孩子辨别各种各样的蛋,再就是不同蛋的使用方法,如:有多少种食用方式、有多少种蛋壳艺术;还可以由蛋壳艺术引领孩子进入其它综合艺术中,谁知道大连滚子网的网址,最后进入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