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B C B B D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D D B B B B C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A C D C A A C A B1. A 【解析】材料中“封建”就是分封制,材料“此制度,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说明西周分封制对于后世的国家统一具有奠基作用,故 A 项正确;B、C 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 D 项错误。2. C
2、 【解析】有题干材料可知,宰相职权在先秦和秦汉的演变中都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征,故 C 项正确。秦汉的政治体制是专治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而先秦的政治体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A 项错误;B 项与史实不符;D 项与材料不符。3A 【解析】根据“咸丰元年(1851 年)”不难判断出是“太平天国运动” ,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1853 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地社会动乱、人口外流,故选 A 项。4. B 【解析】随着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不得不更依赖汉人,故 B 项正确
3、。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满汉官员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改革派和守旧派的力量对比变化,故 C 项错误;在清政府灭亡前,满汉民族矛盾一直存在,故 D 项错误。5C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八路军尽管英勇作战,但损失很大,这正是装备落后造成的,故 C 项正确。A 项与题意不符;一场战斗不代表整个战局的结果,B 项错误;题干材料能够反映日军气焰的嚣张,但反映不出来日军准备充分,D 项错误。6. B 【解析】材料说明 1954 年宪法包括“工农劳动群体” “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 ,说明此项宪法是以人民为主,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故 B 项正确。社会主义原则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4、 项错误;民主监督和直接民主原则与题干材料不符,故 C、D 两项错误。7. B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荷兰、西德、希腊、日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在此带动下,形成了这一时期的建交高潮,故 B 项正确。 “求同存异”方针是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A 项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同材料信息关系不大,C 项错误;中国加入世贸是在 2001 年,不符合材料时间,D 项错误。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的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主导联合国的行动,A 项错误;中国参加维和行动
5、是一种常规性的国际事务,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B 项错误;“一带一路”战略是在本世纪提出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C 项错误;在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参加维和行动,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故 D 项正确。9. A 【解析】由材料“雅典旧有的四个部落存在着贵族世家对整个城邦的政治体系的掌控,克里斯提尼决心重组雅典整个部落制度” ,结合所学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故 A 项正确。B、D 两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而非影响;C 项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10. 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在罗马公民法时期,市民在结婚和离
6、婚时,均以双方要各找十名证人和一定宗教仅式为要件,表现出市民法中繁琐、僵化的形式主义特征,故选 D 项。A、C 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 项与材料的主旨意思相悖,排除。11B 【解析】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形成后,国王由原来掌握行政大权到“统而不治” ,内阁作为政府,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力,因此 B 项正确。A、C 两项与题干主旨不符;英国内阁并不掌握司法大权,D 项错误。12C 【解析】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的确立,是政府内部权力分配的原则,是防止美国走向专制保障,正是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考量,故 C 项正确;美国的两党制和中央集权制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A、B 两项错误;“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
7、两届”这是美国1951 年宪法第 22 条修正案的内容的规定,故 D 项错误。13. D 【解析】材料“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一切官吏由选举产生;公务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反映的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直接来源于巴黎公社,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14. D 【解析】由材料可以判断该工程是柏林墙,柏林墙的两端分别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德国,故柏林墙的修筑反映出美苏两极对峙的紧张局面,故 D 项正确。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不符,A 项错误;柏林墙是在德国分裂之后才建立的,B 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8、与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为标志的,C 项错误。15B 【解析】漫画反映出山姆大叔忙坏了的事有反对恐怖主义、阿富汗战争、巴以冲突、中东问题、伊拉克战争、宗教问题等等,这反映出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力图维持“单边主义” ,故 B 项正确。A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题意无关,D 项与漫画主题不符。16.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谷物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B 项正确。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并非主要原因,排除 A 项;曲辕犁出现于唐代,6 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排除 C 项;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9、D 项。17B 【解析】后母戊鼎是商代的青铜器,故 A 项错误;素纱单衣是西汉时期的丝织品,故 B 项正确;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鼓风冶铁装置,故 C 项错误;五铢钱是西汉武帝发行的钱币,故 D 项错误。18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革命包括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 B 项正确。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和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都出现在明清时期,故 A、C 两项排除;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较为活跃,但陆上丝绸之路并不畅通,故 D 项排除。19C 【解析】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危及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海禁” ;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
10、C 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是明清实行这一政策的初衷,排除 A、B、D 三项。20B【解析】从图中数据分析,进口税率降低将会使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使中国的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艰难,中国也将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故造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 B 项。A 项与史实不符;C、D 两项并不能从题干材料中得出。21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属于官督商办、官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 77.6%下降到30%,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 22.49 上升到 70%”以及时间信息“从1895 年到 1900 年”可知,由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1、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从而出现上述现象。故答案为 B 项。清末“新政”从 1901年开始,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A 项;C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22A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在世界经济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仍能继续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如采取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这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 A 项。23C 【解析】1948 年国民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出现,货币严重贬值,故 C 项正确;货币流通量不是缺乏,是过剩,故 A 项错误;B 项并非直接相关因素;D 项中崩溃一说尚不符合史实。24D 【解析
12、】农民的迁移不能引发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A 项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复存在,故 B 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能够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论,故 C 项错误;农村人口大量前往城市主要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供劳动力,故 D 项正确。25C 【解析】题干材料是人民公社化“共产风”的体现,而这一状况本质上反映出了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26A 【解析】B 项开始于 1984 年,C 项形成于 1984 年,D 项提出于 1992 年,均晚于“19821983 年” ,排除 B、C、D 三项
13、,正确答案为 A。27A 【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注销粮票,放开粮油价格正是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变化,故 A 项正确。B、C 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中共十五大召开于 1997 年,故 D 项错误。28C 【解析】题眼是“屡禁不止” “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 ”。材料未体现“强制” ,排除 A 项;外国传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不是文化侵略,故 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禁止,外国教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这说明移风易俗任重道远,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故 D 项错误。29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逐步
14、改变了修建铁路的传统封建迷信观念,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传统封建迷信观念的改变,不是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故 B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帝国主义侵华深入内地,故D 选项错误。故选 A。30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报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民主共和(民主革命)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和舆论,B 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项明显具有片面性,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推广科技”问题,排除 C;题干揭示的是不是“广告” ,排除 D。二、材料题31参考答案:(1)阶段:1832 年增
15、加选民人数;1885 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3 分)特点:过程曲折漫长;民众积极斗争;范围逐渐扩大;伴随议会改革。 (4 分)(2)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 (4 分,任答两点即可)作用: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 (2 分)【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1832 年” “1885 年”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选举权的变化回答。第二小问,材料反映了英国选举权不断扩大,但过程比较漫长,随着英国政治改革不断前进。(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选举方式”的变
16、化,差额选举,城乡代表比例变化等知识回答“变化” 。第二小问,我国民主政治的逐渐完善,更能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32.参考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 (4 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 (4 分)(2)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 (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3 分)【解析】第(1)问, “特点” ,依据材料
17、一信息“从 1843 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 100 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概括得出: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等。 “原因” ,依据所学知识从原有的工业基础、重工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 “趋向” ,依据材料三的数据可知: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 “影响” ,依据所学知识从市场的商
18、品供应、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等角度分析。33参考答案:示例:启示一: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2 分)说明: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但旧中国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但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陷入萧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日美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打击,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8 分)由此可知,旧中国民族不
19、独立,工业现代化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阻碍;新中国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2 分)启示二:资金、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 分)说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不足、技术薄弱,制约其发展。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因资金不足、技术薄弱难以与英美烟草公司竞争,导致亏损停业。后来改组公司,向社会招股,扩大资本,抵制了英美烟草公司将其吞并的企图。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使其处于不利地位。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扩大了资金来源,使其快速发展。 (8 分)由此可知,只有解决了资金、技术问题,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 (2 分)启示三: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
20、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2 分)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实行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如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获得发展的机遇,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处于不利地位;后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化腾飞。 (8 分)由此可知,国家政策的调整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2 分)【解析】启示可以提炼出很多,考生择其一即可。根据材料看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近代工业发展,可提出观点:民族独立
21、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然后,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说明论证。最后,总结得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新中国成立,我国实现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编写细目表题号 分值 测试范围 考查知识点(主干知识) 难度控制 命题意图1 2 必修 1 第一单元 西周政治的影响 易 考查基础知识2 2 必修 1 第一单元 古代家国一体的特征 易 考查迁移能力3 2 必修 1 第三单元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中 考查迁移能力4 2 必修 1 第三单元 辛亥革命对政局的影响 难 考查分析能力5 2 必修 1 第二单元 抗日战争 难 考查分析知识6 2 必修
22、1 第四单元 1954 年宪法的原则 易 考查基础知识7 2 必修 1 第五单元 70 年代外交的突破 中 考查分析能力8 2 必修 1 第五单元 新时期的外交 中 考查分析能力9 2 必修 1 第六单元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中 考查基础能力10 2 必修 1 第六单元 罗马法 中 考查分析能力11 2 必修 1 第七单元 英国代议制度的发展 中 考查分析能力12 2 必修 1 第七单元 美国的制度建设 中 考查分析能力13 2 必修 1 第八单元 俄国十月革命 易 考查基础能力14 2 必修 1 第九单元 柏林墙的修筑 中 考查分析能力15 2 必修 1 第九单元 美国的单边主义 中 考查分
23、析能力16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 中 考查分析能力17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难 考查基础能力18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古代商业的发展 难 考查基础能力19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 考查分析能力20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中 考查分析能力21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中 考查分析能力22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发展中 考查分析能力23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国统区的通货膨胀 中 考查分析能力24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一五计划的影响 中 考查分析能力25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经济发展中的失误 中 考查分析能力26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难 考查分析能力27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 考查分析能力28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中 考查分析能力29 2 必修 2 第一单元 近代交通状况 中 考查分析能力30 2 必修 2 第二单元 近代传媒的作用 中 考查迁移能力31 13 必修 1 第一单元 中英选举制度的比较 中 考查比较能力32 15 必修 2 第一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经济发展 难 考查分析能力33 12 必修 2 第一单元 中国国近代的经济状况 中 考查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