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课文均选自明清古典白话小说中影响久远的经典名著。它们题材各异,风格有别,既再现了特定时代社会的生活图景,亦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鉴于本单元课文文白夹杂的语言,远离现代生活的内容,篇章节选的局限等因素,教学要注意扫清学生阅读欣赏障碍,积极开拓课程资源,引导通读原著、相关资料及文本,以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还要着眼于鉴赏小说方法的传授,并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形成个性化的评价,培养初步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智 取 生 辰 纲教学设计 A创意说明:通过聚焦故事、析说人物、品评技法等教学环节,知察文意,体悟文妙,习得
2、学法,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品评鉴赏能力。教学步骤: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音像制品等各种渠道,走进施耐庵和水浒 ,并浏览水浒第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回集中写杨志的相关章节。一、聚焦故事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障碍,制作生字生词卡。 二读课文,读顺故事,分别从杨志、吴用一方的角度编拟提纲,梳理情节。三读课文,读懂结构,体会小说结构安排上的特点。明确:文章“押送”和“智取”两部分衔接紧密,第一部分处处铺垫,处处蓄势;第二部分则以第一部分为基础,展示事件的结局。二、析说人物析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概括、评说,从而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析说人物要由浅人深,多层次地表达对人物的理解。1分步析
3、说主要人物 品读描写杨志语言、行动的语句,加注评点,析说杨志的性格特征。 讲讲杨志的身份、经历、命运,分析杨志失败的根本原因。 理清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析说杨志的思想性格。 探究小说塑造人物的目的,揭示杨志形象的典型意义。2自主析说次要人物三、品评技法品评技法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品评技法可运用评点式的方法,对文章高妙的手法、技巧加以赏析、评点。请就这篇小说的构思技巧、叙事艺术、描写手法、表达特色等任选角度自主品评,方式:总评+分述。评说角度:评环境烘托逼真简练。评情节铺展曲折有致。评人物刻画细微独特。评伏笔照应圆熟自如。评结尾补笔恰当精妙。四、总结积累引导学生梳理、积累课文知识和学习小说
4、的方法,为学习后几篇小说作铺垫。教学设计 B创意说明:联读水浒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体味古代长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传统写法,加深对主人公思想性格的理解,并在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教学步骤:一、熟读课文二、联读拓展1,联读与杨志个性相近的英雄的故事。读“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了解林冲忍让、刚烈、正直的个性。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故事,了解鲁智深粗中有细、仗义刚正等个性。读“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斗杀西门庆” “武松醉打蒋门神”等故事,了解武松勇武利
5、落、心思精明的个性。读“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李逵打死殷天锡” “李逵斧劈写真人” “李逵元夜闹东京”等故事,了解李逵心粗胆大、率直忠诚的个性。2联读有关杨志其他章节的故事。三、写读实践1写一段话,为杨志、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中你最喜爱的一位英雄人物画像。2写一则杨志简历。3选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中你最了解的一位,与杨志比较,写一篇杨志与 X X X小短评。教学设计 C创意说明:课题往往是文眼,文题常常是课眼。本设计从课题切入春,以五问推进教学流程,意在培养学生针对性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步骤:一问:激趣问如果告诉别人,夺取生辰纲靠“智谋”不是硬拼,怎样读标题?如果告诉别人,
6、夺取的是“生辰纲”而不是普通货物,又怎样读标题?二问:设悬问一如果有人说,文章大部分写杨志,以“智取生辰纲”为题欠妥,你怎样补全标题使之完整概括故事情节?三问:承接问如果有人说,文章后半部分明写“智” ,而前半部分暗显“智” ,综合前后内容,你认为晁盖、吴用等人“智”在何处?四问:迷惑问如果有人说,晁盖、吴用等人“太智”反衬出杨志“不智” ,你认为对吗? ,五问:深化问如果将文题中的“智取”改为“劫取” ,你认为行吗?杨 修 之 死教学设计创意说明:通过故事会、辩论赛、演讲等课堂活动,调动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教学步骤:一、 “说文解字”读课文
7、1简介作者和三国演义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生字:屯 庖 禀 簿 辕 酥 讫 簏 谮 麾 绰 佯 阜多音字:召令 数犯 匙 恶之 折却四字短语:有感于怀 食之无肉 弃之有味 恃才放旷 对答如流 诈败而走 拈弓搭箭 翻身落马疑难语句:参照“研讨与练习三” 。3补充质疑问难。二、 “添枝加叶”讲故事1概括七个故事,想一想故事安排的特点及作用。点拨:文章以杨修被杀为引子,插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以曹操忌恨杨修的情绪逐步递升为线索安排先后顺序,前三件为生活小事,后三件属军国大事,从不同方面表现杨修、曹操的性格,揭示杨修之死的必然性,同时插叙和顺叙并用,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跌宕多姿。2 “添
8、枝加叶”讲文中你喜欢的故事。要求:语言通俗流畅,富有表现力、吸引力,切忌文白夹杂,干瘪乏味;合理想象,创造性地描述和表演人物心态。3小结。归纳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三、 “唇枪舌剑”来辩论1围绕“杨修死因”辩论。辩题: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正方) 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反方)要求:观点鲜明,立场坚定。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礼” 。紧扣辩题,中心突出。善用方法,巧显机智。2:评议,小结。四、 “谈古论今”竞演说联系实际,反观现实,紧扣“杨修悲剧给我们的启示”自由演讲。1话题提示:对待自己的才华是锋芒毕露,还是要有谦虚美德?怎样处理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聪明如何才能不被聪明误?青少年怎样保持健
9、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2全课总结。范 进 中 举教学设计 A创意说明:从主人公突如其来的命运变化及各色人等的言行变化人手,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全面深入地解读人物,探究主旨。教学步骤: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学生自读课文,从故事内容、情节顺序、结构布局、人物性格、语言特色、文章技法等任选角度表达对这篇小说的认识和理解。二、合作探究,分层解读。1、说“变” 。课文围绕范进中举,讲述了各色人等的变化,其中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变化?范进的“变”:身份在变地位在变家境在变对胡屠夫的态度在变胡屠夫的“变”:对范进称谓在变对范进长相的评价在变对范进才学的认识在变对范进的贺礼在变面对范进的举动在
10、变众乡邻的“变”: 中举前范家断粮,被迫卖鸡,无人过问;中举后殷勤送礼,奔走效劳。张乡绅的“变”:中举前对范进不屑一顾,与范家毫无往来;中举后巴结讨好,竭力拉拢,叙“世好” ,送银赠房。2说“不变” 。范进中举为什么会引发他自己及身边不同身份、地位、阶层人的变化?在他们的变化之后隐含着始终不变的是什么?3说“变”的写法。学生结合语例评说印证:对比映衬笔法,强化讽刺效果-夸张合理离奇,极尽漫画能事-细节真实生动,活画性格本质-人物言行描摹,突现鲜明个性-4说“变”的寓意。分析作者刻画各种人前后变化的意图,探究小说主旨。三、提供专题,积累练笔。1摘写式积累。对比摘写词句,以显现人物的前后变化。2赏
11、析式练笔。以文中“变”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的话。教学设计 B创意说明: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质疑提升到阅读欣赏的层面,进而引向作品深处。“自主质疑” “自由鉴赏”构成教学主板块,两步由浅人深,互为铺垫。教学步骤:一、熟读全文二、自主质疑学生对课文大胆质疑,大至情节安排、结构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小至遣词造句、拟题标点等,只要有疑,均可质疑。三、自由鉴赏1合作拟题围绕专题,巧拟妙题,深入理解课文。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及败坏世风的罪恶,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请围绕“主题立意”拟题。如:范进中举,喜?悲? 别做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
12、 小世界,大社会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度与素质教育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穷形尽相,跃然纸上,请围绕“人物形象”拟题。如:对比中显个性 从科场乞丐到金榜题名 可鄙!可怜!可悲! “岳父”改称“老爹 ”的深意 胡屠夫的“变” 被严重扭曲的人格 疯得合情合理?! 小说语言准确、生动、冼练,极富表现力, “婉而多讽,感而能谐” ,请围绕“语言艺术”拟题。如:一幅绝妙的讽刺漫画 真实生动的细节 三次“拍手” 、四次说“中了”的艺术 夸张笔法2自由鉴赏自选话题,写鉴赏文。教学设计 C创意说明: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质量。教学步骤:一、熟读课文速读:
13、知大意,理结构。品读:1品读自认为生动传神的语句,想一想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品读自认为好笑的语句,想一想笑背后的寓意。3品读对比照应的语句,想一想对比写法的妙用。精读:精析范进“喜极而疯”一段,进一步体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描写技巧和讽刺艺术。二、比较探究对比孔乙己 ,从以下方面探究两文异同:1人物形象范进与孔乙己(一个猥琐懦弱而醉心科举,一旦及第即变得圆滑世故;一个心怀落第隐痛而清高迂腐,贫困不堪又好喝懒做,死要面子却不免偷窃。两者命运不同,却同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灵魂、人格被扭曲。)张乡绅与丁举人(同出身读书人,一旦跻身官僚阶层,均嫌贫爱富,贪污腐败,一个对即将成为同僚者极力讨好巴结,一个
14、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残忍。)胡屠夫、众乡邻与短衣帮、掌柜的、小伙计等(共同构成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前者趋炎附势、巴结逢迎,后者对落魄者嘲笑鄙弃,麻木不仁。) 2写作手法 。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塑造艺术形象,都运用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一个用夸张手法、讽刺笔调有意鞭挞和嘲讽;一个客观写实,寄托作者深切的同情。3主题思想(都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以及世态的炎凉。)资料整理平台O 课文扩读材料儒林外史第三回 使用建议:引导学生通读儒林外史第三回,帮助捕捉更多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明确范进中举的前因后果,全面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O 联读积累材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
15、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 汪洙神童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 高明琵琶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王建送薛蔓应举)使用建议:以上诗句均流露出士人对借科举获取功名的追求和向往。可作新课的导人,亦可作课后拓展积累材料,进一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香 菱 学 诗教学设计创意说明:采用读式反复的教学思路。通过指向明确、目标井然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复地解读课文,评价课文。教学步骤:一、导人1简介曹雪芹 、 红楼梦和
16、香菱身世。2多媒体播放“香菱学诗”片断,师生吟诵“题香菱判词” 。二、理读学生自读课文,自行梳理,分步完成如下目标:1理出生字,读准字音。2理出生词,理解词义。3理出传神描写香菱苦心学诗的句子。4理出侧面表现香菱苦心学诗的句子。5理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三、评读学生再读课文,对课文进行独立的分析、评价。1评语言作者善于运用准确、细腻、传神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选读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拈词品句,体味语言之妙。2评人物(1)评香菱香菱学诗为何进步神速?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怎样评价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好学、乐学、苦学、善学是香菱取得骄人成绩的法宝。加之黛玉指点有方,以及大观园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使香
17、菱精神得到解放,聪明才智很快显露。香菱是一个好学、乐学、苦学、善学的好学生;也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好女子。(2)评黛玉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你怎样评价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她首先鼓舞香菱的自信心,然后帮助香菱制订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教学中,注重讨论、启发,强调自学,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黛玉是一个有诗性、有灵性、有耐性、有经验的好老师;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好姑娘。3评手法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一方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香菱苦心学诗、废寝忘食的痴迷;另一方面借周围人来赞扬香菱的苦学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
18、。四、研读小组合作研讨以下问题:1黛玉说香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 ,你如何理解?2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一句中,包含哪些意思?3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是否有失真实?4 红楼梦中黛玉多愁善感、孤傲尖刻,而文中的黛玉自信、热情、大方,你怎样看待?五、延读延伸感悟:说说“香菱学诗”对学语文的启示。素材积累:搜集、整理、积累有关“好学、乐学、苦学、善学”的名言、警句、俗语、典故和事例。 综合性学习指导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一、活动目标 1全面而理性地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钱财观和消费观。2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培养观察、思考生活
19、问题的能力。3培养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学写调查报告。二、活动过程1整体安排本次活动以“金钱”为话题,分四项专题:主题报告、专题论坛、角色体验和权威发布。 “权威发布”为必选活动,其他为自选活动。学生自选专题,结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活动,搜集整理资料或信息发布。2具体指导活动一:主题报告查阅资料,上网搜集,走访专家,搜集、整理有关货币形态,货币名称,货币演变,货币与各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货币与历史事件和人物,货币的未来等相关资料,分类汇编成文。组员交流材料,组长综合整理,代表小组向全班作“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题
20、报告。活动二:专题论坛搜集身边与“钱”有关的事例,拟定专题,如劳动与“报酬” 、读书与“挣钱” 、财富与成功、取财与用财等,联系生活,发表见解。组长汇报讨论情况,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全班自由论辩。活动三:角色体验向父母发布活动信息,拟定一月的家庭收支账目表,帮助父母合理计划家庭的消费支出,并分类记下每天家庭支出及活动感想。组员交流活动情况及感想,组长归纳组员发言,汇报给全班。活动四:权威发布有针对性地设计“同学消费状况”问卷调查表或调查提纲。组长将调查对象划分为几个群体,或按年级,或在消费场所随机抽样,每个组员负责一个调查类型。组员汇总,统计有关数据,绘制调查图表或统计表,并合作写一篇调查报告,全班展示。3写作指导题目: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点拨:可写记叙文,如以钱为线索写人叙事;可写议论文,如论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论钱与地位、钱与荣誉等;可写散文,如钱的自述、钱的见闻录等;也可围绕以上四项活动紧扣话题展开。三、活动评价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灵活采用个人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表现积极的个人和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小组分别给予最佳个人奖、最佳团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