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 维生素(Vitamins),维生素是维持生命正常代谢过程的必需的一类微量的有机物质。通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足以供机体的需要,而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也不是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但不能缺少,否则会导致疾病。 很早以前,人们已发现,有意识地摄取一些食物,可治好一些疾病。如为远航的水手补充柠檬汁,可避免坏血病;多吃动物的肝脏 ,可治好夜盲症、“雀目症”。在上一个世纪初,随着实验药理学和化学的发展,科学家从一些食物中分离提取到一些有机物质,确定了化学结构,并证明这些物质对维持正常代谢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如1897年Eijkman在米糠中分离出抗脚气病的成分,1
2、932-1933年King和Wangh分离和确认了抗坏血酸,20世纪初,生物化学家Funk认为,这些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物质为生命所必需,叫做Vitamine,以后又被改名为Vitamin,现译成维生素。维生素是人类食物中必需的六大类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维生素)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对维生素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许多维生素是体内酶的辅酶或辅酶的一部分,是各种不同的代谢反应中必需的化学因子。如维生素B1(盐酸硫胺),在体内转变为硫胺焦磷酸酯,作为脱羧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代谢。,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Fat Soluble Vitamins,一、维生素A
3、类(Vitamins A) 1913年McCollum 等发现动物脂肪或鱼肝油的醚提取物可显著促进小鼠的生长。该脂溶性的因子后定名为维生素A,以后又发现可用作预防和治疗干眼病。在1913年从海鱼的鱼肝油中提取出结晶的维生素A1,又称视黄醇(Retinol);从淡水鱼中分离提取到维生素A2,比维生素A1多一个双键,即3-脱氢维生素A。维生素A1和A2,及其衍生物统称为维生素A类化合物。,维生素A1,维生素A2,植物中仅含有能在动物体内转变成Vitamin A的胡萝卜素(Carotene),称之为前维生素A(Provitamin A)。植物中至少有10种胡萝卜素可转化为Vitamin A,如、-胡
4、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等,但它们的转化率并不相同,其中以-胡萝卜素(-Carotene)的转化率最高。在人类营养中约2/3的Vitamin A来自-Carotene,在小肠中的15,15-加氧酶作用下,生成两分子Retinol。,-胡罗卜素,-胡罗卜素,-胡罗卜素,Vitamin A的侧链上有4个双键,理论上有16个顺反异构体,但由于甲基的空间位阻,实际上许多异构体不存在,天然的Vitamin A主要为全反型(all-trans),还有少量9-cis、13-cis和9,13-di-cis型异构体。在各种异构体中,全反型活性最高,余者活性为其1/21/5。,Vitamin A的结构有高度特异性。侧链上
5、的4个双键必须与环内的双键共轭,否则活性消失。环状结构中增加双键活性下降(如Vitamin A2);Vitamin A分子中的双键完全氢化或部分氢化,亦丧失活性。增长或缩短脂肪链,活性大为减少。将伯醇基酯化或将羟甲基转换成醛基活性不变,但换为羧基时(即维生素A酸),其活性仅为维生素A的1/10。,维生素A醋酸酯(Vitamin A Acetate),全反式-3,7-二甲基-9-(2,6,6-三甲基-1-环已烯基)-2,4,6,8-壬四烯-1-醇醋酸酯; (all-E)-3,7-dimethyl-9-(2,6,6-trimethyl-1-cyclohexen-1-yl)-2,4,6,8-nona
6、tetraen-1-ol acetate,Vitamin A的化学稳定性,Vitamin A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紫外光、加热或有重金属离子存在可促进氧化。氧化的初步产物为环氧化物。1在酸性介质中发生重排,生成呋喃型氧化物,但在无氧情况下,可加热至120才被分解破坏,Vitamin A属烯丙型醇,对酸不稳定,遇酸或无水氯化氢乙醇液,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脱水Vitamin A,其活性仅为Vitamin A的0.4。因此,Vitamin A应贮存于铝制容器,充氮气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也可将其溶于含维生素E的油中,或加入稳定剂如对羟基叔丁基茴香醚(BHA)、叔丁基对苯甲酸(BHT)等。若长期贮存也
7、可发生异构化,使活性下降,Vitamin A制剂应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Vitamin A Acetate 的体内代谢,Vitamin A Acetate的合成,Vitamin A在视觉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上杆状细胞中含有一种感受弱光的视色素(视紫红),它是由视蛋白和11-Z-视黄醛在弱光下结合而成的。在强光下,视紫红中的11-Z-Retinal转化为全E型Retinal,再解离成视蛋白和全E-Retinal,后者经Retinal还原酶及视黄醇异构酶的氧化还原及异构化作用,生成11-Z-Retinal,再与视蛋白结合重新生成视紫红,参与视循环,维生素A酸(Tretinoin),本品是维生素
8、A的活性代谢产物,与维生素A的药理作用相似。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上皮组织代谢,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维生素A酸的抗癌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影响了异常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与分化平衡,使增殖停止,分化加强从而使细胞走向成熟,用于临床的维生素A酸类似物有依曲替酸(Etretin)及其依曲替酯。这几个药物用苯环代替了维生素A酸中的环己烯结构。具有促进表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作用,.依曲替酸,依曲替酯,维生素D (Vitamins D)类,维生素D是一类抗佝偻病维生素的总称。重要的有维生素D2和D3,分别可从麦角甾醇和7-去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化得到。故又分别叫做麦角骨化醇(Er
9、gocalciferol)和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 维生素D2和D3都具有B环开环的甾醇结构。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别很小:维生素D2比维生素D3多一个C22烯键和C28甲基。两者在人体内的作用强度相似。,维生素 D3 Vitamin D3,化学名为9,10-开环胆甾-5,7,10(19)-三烯-3b-醇((3b,5Z,7E)-9,10- Secocholesta-5,7,10(19)-trien-3-ol)。又名胆骨化醇(Colecalciferol)。,在1800年就知道儿童佝偻病与日光照射有关,直到1922年,Mccollum发现在热鱼肝油中通入氧气仍有抗佝偻病作用,并进
10、一步发现了在鱼肝油中存在对热稳定的而不能被皂化的甾体部分,这种物质后来被命名为Vitamin D。1930年Askewd等成功分离得到Vitamin D2,并确定了其结构。1932年Windaus等分离得到Vitamin D3并确定了结构,1948年确定了它们的立体化学结构,1960年全合成成功,麦角固醇(Ergosterol),Vitamin D2,7-脱氢胆甾醇在体内的转化过程,1968年Deluca等从生物体内分离得到25-羟基Vitamin D3(骨化二醇,Calcifediol),1971年又进一步分离得到1a,25-二羟基Vitamin D3(骨化三醇,Calcitriol),经代
11、谢研究阐明Vitamin D3本身在体内并无活性,进入人体后必须先在肝细胞线粒体中经25-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基Vitamin D3,它是Vitamin D3在肝中的贮存形式,也是血液中的转运形式,然后再经过肾近侧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25-OH Vitamin D3-1a羟化酶催化形成1a,25-(OH)2 Vitamin D3,它才是真正起作用的“活性Vitamin D3”。现在认为Calcitriol是一种激素,而Vitamin D3则是激素原,Vitamin D3的代谢途径,1a,25-(OH)2D3作用的细胞机制,Vitamin D3的构效关系,维生素的化学合成,维生素E ( Vita
12、mins E ) 类,由于苯并二氢吡喃环上甲基的数目和位置的不同,Tocopherols和Tocotrienols又各有四个同类物即、,它们大多存在于植物中,以麦胚油花生油玉米油中含量最为丰富。各异构体显示不同强度的生理活性。-体活性最强,-体和-体的活性为-体的1/2,-体活性更小。天然的-Tocopherols都是右旋体,具有2R,4R,8R结构,人工合成品则为消旋体。天然的Tocotrienols 具有2R,3E,7E结构。 Vitamin E的结构和活性间的关系很密切。分子中的羟基为活性基团,且必须位于杂环氧原子对位。苯环上的甲基数目减少或位置改变,活性降低;缩短和除去分子中的侧链活性
13、降低或丧失;立体结构对活性也有影响,左旋Vitamin E的活性仅为天然品右旋Vitamin E活性的42,故天然右旋Vitamin E的活性最强。,维生素E醋酸酯 Vitamin E Acetate,化学名为()-2,5,7,8-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6-苯并二氢吡喃醇醋酸酯()3,4-Dihydro-2,5,7,8-tetramethyl-2-(4,8,12-trimethyl-tridecyl)-2H-1-benzopyran-6-ol acetate),化学稳定性,本品为酯类化合物,与氢氧化鉀醇溶液共热时,水解得到a-Tocopherol。a-Tocophero
14、l易被氧化,它与三价铁离子作用,则被氧化成对-生育醌(a-Tocopherol Quinone)和亚铁离子,后者与2,2-联吡啶作用生成血红色的络离子,以此进行鉴别。,Vitamin E侧链上的叔碳原子(C-4,C-8,C-12)易自动氧化,生成相应的羟基化合物。本品的乙醇溶液与硝酸共热,则生成生育红,溶液显橙红色。,Vitamin E在无氧条件下对热稳定,加热至200也不被破坏,但对氧十分敏感。遇光、空气可被氧化。部分氧化产物为a-生育醌(a-Tocopherol Quinone)及a-生育酚二聚体。,a-Tocopherol Acetate的代谢途径,维生素K (Vitamins K) 类
15、,维生素K(Vitamin K)是一类具有凝血作用的维生素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最初从苜蓿中得到的为维生素K1(Vitamin K1,叶绿醌,Phytonadione),从腐鱼肉中分离出维生素K2,后又相继合成K3,K4。,维生素K类的基本结构有两类 2-甲基-1,4-萘醌类 萘胺衍生物类2-甲基-1,4-萘醌类,Vitamin K1,Vitamin K2(20, 30, 35) (n=2, 4, 5),Vitamin K4,Vitamin K3,萘胺衍生物类,Vitamin K5,Vitamin K6,Vitamin K7,Vitamin K类构效关系,萘醌环中的醌基氢化,凝血活性
16、几乎不变,但苯环被氢化后活性降至1/41/125。以噻吩代替萘醌中的苯环,活性锐减。 将2位甲基换为乙基、烷氧基、烯丙基或氢原子,其活性降低;如换为氯原子,则成为Vitamin K的对抗物。 当3位无取代烃基时(K3),活性最强;当3位引入具有4个异戊二烯单位(20个碳原子)脂肪链时(K1),活性略低于K3;如将K1脂肪链增加两个异戊二烯单位(K2),凝血活性为K1的1/1.6。,维生素K1 ( Vitamin K1 ),2-甲基-3-(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基)-1,4-萘二酮;2-Methyl-3-(2E,7R,11R)-3,7,11,15-tetramethyl-2-h
17、exadecenyl-1,4-naphthalenedione, 系反式和顺式异构体的混合物。本品有在于苜蓿、卷心菜、蕃茄和甘蓝中,现用合成法生产。,维生素K1的合成,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 Menadione Sodium Bisulfite ),2-甲基-1,4-二氧-1,2,3,4-四氢-萘-2-磺酸钠;1,2,3,4-Tetrahydro-2-methyl-1,4-dioxo-2-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的化学稳定性,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s),维生素B1 维生素B1(Vitam
18、in B1)为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它是由一个含硫的噻唑环和一个含氨基的嘧啶环组成的,故又称硫胺(Thiamine)。Thiamine被肌体吸收后,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硫胺焦磷酸酯(Thiamine Pyrophosphate, TPP),它是脱羧酶的辅酶。Thiamine的单磷酸酯及三磷酸酯均无生物活性。 Vitamin B1广泛存在于谷物如米糠、麦麸、蔬菜、牛奶、鸡蛋等,Thiamine,硫胺焦磷酸酯(Thiamine Pyrophosphate, TPP),维生素 B1(Vitamin B1),氯化3-(4-氨基-2-甲基-5-嘧啶基)甲基-5-(2-羟乙基)-4-甲基噻唑鎓盐酸盐 (3-(
19、4-Amino-2-methyl-5-pyrimidinyl)methyl-5-(2-hydroxyethyl)-4-methylthiazolium chloride monohydrochloride)。 别名盐酸硫胺(Thiamine Hydrochloride),Vitamin B1 的化学稳定性,Vitamin B1水溶液随pH升高稳定性减小。在碱性溶液中很快分解。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可部分氧化成具有荧光的硫色素。遇光或有铜、铁、锰等金属离子存在时,能加速氧化反应。硫色素溶于正丁醇呈蓝色荧光,加酸荧光消失,加碱荧光又重现,此现象作为Vitamin B1的特征鉴别,Vitamin B1在
20、氢氧化钠存在下,经开环、自动氧化,转变为二硫化物,Vitamin B1水溶液在pH 56时与亚硫酸钠作用,可发生分解反应。因此, Vitamin B1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也不能用亚硫酸盐作抗氧剂。,Vitamin B1以Thiamine Pyrophosphate的形式参与体内代谢。Thiamine Pyrophosphate是糖代谢过程中-酮酸脱羧酶的辅酶,参与丙酮酸或-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和转酮酶及磷酸转酮酶的乙酰基转移作用。Thiamine Pyrophosphate先脱去H+,转变为内鎓盐后,与丙酮酸形成加成物,然后脱羧形成-羟乙基硫胺焦磷酸酯,后者再通过氧化型硫辛酸将乙酰基转给
21、辅酶A,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Vitamin B1和糖代谢关系密切,当缺乏时,糖代谢受阻,丙酮酸积累,使血液尿和脑组织中丙酮酸含量增高,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下肢浮肿等症状,临床上称为脚气病。Vitamin B1还有维持正常的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蠕动的作用,从而促进消化功能。当Vitamin B1缺乏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 Vitamin B1主要用于Vitamin B1缺乏症,如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心脏功能障碍等,维生素B1 的合成,丙舒硫胺(Prosultiamine),又名优硫胺,作用和用途与Vitamin B1相同,但体内吸收快,不易被体内硫胺酶破坏,作用
22、迅速而持久,对神经炎有较好疗效。 呋喃硫胺(Fursultiamine)亦不易被体内硫胺酶破坏,药效较B1迅速持久,对神经炎有较好疗效,丙舒硫胺(Prosultiamine),呋喃硫胺(Fursultiamine),奥托硫胺(Octotiamine,TATD),除可用于硫胺缺乏症外,尚可治疗神经痛,风湿痛和脑血管障碍。 赛可硫胺(Cycotiamine),其特点是在血中维持有效浓度较硫胺为长。,奥托硫胺(Octotiamine),赛可硫胺(Cycotiamine),维生素B2(Vitamin B2),7,8一二甲基-10(2S,3S,4R)-2,3,4,5-四羟基戊基-3,10一二氢苯并蝶啶-
23、2,4-二酮; 7,8-dimethyl-10-(D-ribo-2,3,4,5-tetrahydroxypentyl) isoalloxazine。,1933年从蛋清提取物中得到的结晶性维生素,称卵黄素(Ovaflavin)。因分子中含有核糖醇结构部分,又称核黄素(lactoflavin,riboflavin)维生素B2的分子结构由异咯嗪(苯并蝶啶)部分与核糖醇二部分组成。本品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存在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型式,在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起到传递氢的作用。,维生素B2在体内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形式存在,是一些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参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系统传
24、递氢的反应。能广泛参与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故能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维生素B2对维持皮肤、粘膜和视觉的正常机能均有一定的作用。,FMN,FAD,本品可与硼砂形成分子化合物,溶解度较Vit B2为大,烟酰胺亦能增大Vit B2的溶解度,配制注射液时,常将其作为助溶剂 Vitamin B2对光线极不稳定,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pH不同其分解方式不同。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为感光黄素,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分解为光化色素)。,Vitamin B2为两性化合物,可溶于酸和碱。饱和水溶液的pH为6。其水溶液呈黄绿色荧光,荧光在pH 67时最强。在酸或碱中Vit B2解离,荧光则消失。Vitamin
25、B2在矿酸水溶液中较稳定,但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变质。,维生素 B6(Vitamin B6 ),4,5-二-羟甲基-2-甲基-吡啶-3-醇盐酸盐;4,5-Bis-hydroxymethyl-2-methyl-pyridin-3-ol hydrochloride, 又名吡多辛(Pyridoxine)、吡多醇(Pyridoxal),本类维生素还包括两种衍生物,即吡多醛(Pyridoxal)和吡多胺(Pyridoxamine),均有维生素B6的作用,在体内可互相转化。但作为药品则专指吡多醇。 本品在体内均以磷酸酯的形式存在,磷酸吡多醛和磷酸吡多胺在体内以辅酶的形式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脱羧和消旋过程。,V
26、itamin B6的结构与活性关系 本品的结构专属性很强。C-6位甲基为必要基团;如被取代,活性消失。酚羟基被氢和氨基取代或分子中的取代基变换位置,活性也消失,如C-3位羟甲基被甲基取代,则成为Vitamin B6的对抗物。,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维生素 B6 的化学合成,维生素 C Vitamin C,L-(+)-苏糖型-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L-(+)-threo-2,3,4,5,6-Pentahydroxy-2-hexenoic acid-4-lactone)。 别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Vitamin C是一个含有六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
27、合物。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故有四个光学异构体。四个异构体中以L-(+)抗坏血酸的活性最高,D-(-)-异抗坏血酸的活性仅为L-(+)抗坏血酸活性的1/20,D-(-)-抗坏血酸和L-(+)-异抗坏血酸几乎无效,化学稳定性,本品干燥固体较稳定,但遇光及湿气,色渐变黄。故应避光、密闭保存。本品在水溶液中可发生互变异构,主要以烯醇式存在,酮式量很少。两种酮式异构体中,2-氧代物较3-氧代物稳定,能分离出来,3-氧代物极不稳定,易变成烯醇式结构。,本品分子中含有连二烯醇的结构,由于两个烯醇羟基极易游离,释放出H+,虽不含羧基,水溶液却显酸性。但C-2上的羟基可与C-1的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故酸性较
28、C-3上的羟基弱。 C-3上的羟基可与碳酸氢钠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3烯醇钠盐,但在强碱如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内酯环被水解,生成酮酸钠盐。,本品的碱性水溶液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氢氧化钠作用呈蓝色,由于分子中特殊的烯醇结构,Vitamin C还容易释放出H原子而呈现强还原性。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去氢抗坏血酸。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故Vitamin C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形式,二者有同等的生物学活性,另外,硝酸银、氯化铁、碱性酒石酸铜、碘、碘酸盐及2,6-二氯靛酚也能氧化Vitamin C成为去氢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在氢碘酸、硫化氢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又可逆转为Vitamin C。
29、Vitamin C的氧化速度受金属离子的催化,催化作用顺序为Cu2+Cr3+Mn2+Zn,本品在酸性条件下即可被碘氧化,故可用碘量法测含量。以新沸放冷的蒸馏水溶解在醋酸的环境下,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液滴定终点为蓝色,Vitamin C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银试液,即产生银的黑色沉淀;若加入2,6-二氯靛酚试液少许,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二反应可用于Vitamin C的鉴别,Vitamin C被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后,分子中的共轭体系被破坏,更易水解。去氢抗坏血酸继续水解生成2,3-二酮古戊糖酸,并进一步氧化为苏阿糖酸和草酸而失活,去氢抗坏血酸在无氧条件下就容易发生脱水和水解反应。在酸性介质中受质子催化反应速度比在碱性介质中快,进而脱羧生成呋喃甲醛,呋喃甲醛易于聚合而呈现黄色斑点。这是本品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变色的主要原因。空气、光线、热和金属离子都可加速反应的进行。所以本品应密闭避光贮存,配置注射液时应使用二氧化碳饱和注射用水,pH控制在5.06.0之间,并加入EDTA和焦亚硫酸钠或半胱氨酸等作为稳定剂。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可制成磷酸酯以利贮存和制剂。,Vitamin C的代谢途径,Vitamin C的合成,生物素 Bio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