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在柏林》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精讲点拨课.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2550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柏林》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精讲点拨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在柏林》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精讲点拨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讲点拨课 课时内容 15、 在柏林 课时类型 精讲点拨课(三)主备人 吴衍波 总课时数学习目标1. 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2.通读课文,学习设置悬念和以小见大的写法。3.体会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学习重难点 1. 通读课文,学习设置悬念和以小见大的写法。(重点)2.体会战争的残酷,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难点)学习过程学习环节 导学设计 二次备课一、导读质疑导入新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 、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谈谈令你印

2、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二、交流展示(1)初读课文,把握情节本文篇幅非常短小,1 分钟不到即可读完;情节也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简要复述。(2)借助阅读提示,理解主旨。本课的阅读提示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对于写法和主旨也有所提示。可以让学生读完小说后先谈谈自己的理解,再看阅读提示,加深对于主旨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三、精讲点拨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

3、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3、第一节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四、品读鉴赏再读课文,关注写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鼓励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自主批注,小组内交流研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可从情节设置、人物的刻画等方面入手讨论。从情节设置上说,描写老妇人的奇特行为,以及小姑娘的嗤笑、傻笑,都是在为后文蓄势,到结尾处才揭示出老妇

4、人奇特行为的原因,令人震撼;开头“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与结尾处老兵所说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也形成照应。从人物的刻画上说,老妇人的体弱多病、神志不清,老兵的强忍悲痛、无奈应征,都是战争带来的恶果。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而老妇人和老兵一家正是他们的缩影。因此,突出这样两个形象,也就突出了这篇小说的反战主题2、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五、用读迁移比较阅读,加深认识可以与此前学过的桥 穷人比较,进一步总结微型小说“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特点;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题材或写法接近的微型小说(如“阅读链接”中的丰碑),拓展视野,加深认识。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一) 、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