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章 抗高血压药第一节 交感神经抑制药一、 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抑制 a 受体,短时间升压,长时间降压,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降低。临床应用:中度高血压伴溃疡者 ,戒毒药,开角型青光眼二、 神经节阻滞药:阻滞后使血管扩张,米噻吩三、 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的药物利舍平:缓慢、温和、持久。还有镇静安定作用。不良反应多,肌注静注用于高血压危象。胍乙啶:扩张小静脉,静脉回流与心输出量减少,扩张小动脉,外周阻力降低。四、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哌唑嗪:口服易吸收,首过效应明显。作用中等偏强,可选择性阻断 -受体,降低回心阻力及回心量。伴肾功能不良更适用。不良反应有首剂现象。 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普萘洛
2、尔:(1) 阻滞心脏 -受体,使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输出量降低。(2) 阻滞肾脏 -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降压。(3) 可透过血脑屏障,阻滞中枢 -受体,外周交感神经降低,血管阻力降低。(4) 阻滞突触前膜 -受体,减少 NE 释放。很少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心衰、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第二节 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温和,不易产生耐受性,长期易致低血 K,易补 K。高脂血症(口引达帕胺)第三节 血管扩张药分两类:一种仅作用或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平滑肌;另一种对动脉、静脉都有舒张作用。硝普钠(小 V,小 A) ,肼屈嗪(小 A):降压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使动脉、静脉都扩张。
3、不能口服,连续静滴给药。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第四节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松弛血管平滑肌第五节 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ACEI)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轻中度原发性或肾型高血压首选药。不良反应:1 顽固性干咳 2 青霉胺样反应 3 血管神经性水肿氯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 )为第一个临床应用口服有效的 非肽类 AT1 受体阻断药。第六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一、 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米诺地尔、吡那地尔、二、 5羟色胺(5HT) 受体拮抗剂:酮色林、三、 前列环素合成促进剂:西氯他宁第二十章 抗心绞痛药一、 硝酸酯类: 硝酸甘
4、油:舌下含服,避免首过效应作用机制:主要扩张静脉,较小扩张小动脉作用,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几乎对所有平滑肌都有舒张作用。作用:1 降低心肌耗氧量 2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3 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供血,改善左室顺应性4,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损伤不良反应:常见头痛,直立性低血压,耐受性。禁用低血压。避免大剂量给药和无间歇给药,通过补充SH 供体,调理膳食二、-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及动脉压降低,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区供血。用于预防稳定型心绞痛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 Ca 内流。 心肌耗氧量
5、降低,同时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保护缺血性心肌细胞 ,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用于心绞痛,特别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和心肌缺血伴支气管哮喘者第二十四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调血脂药血脂包括: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磷脂(PL)。1、MGCoA 还原酶抑制剂(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应用有效的一类重要调血脂药。洛伐他汀:为一种非活性的前药。使 VLDL 略下降, TG 水平下降,HDLC 升高。2、胆汁酸螯合剂:考来烯胺:对高胆固醇血症可作为首选药。考来替泊、降胆葡胺。3、苯氧芳酸类:氯贝特:可降低血浆 VLDL 和 TG,升高 HDL,主用于以 TG 增高为主的高
6、血脂症。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另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4、烟酸类:烟酸:广谱降脂药,不良反应较多。阿西莫司二、抗氧化药: 普鲁布考(丙丁酚 )、维生素 E 维生素 C第二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一、强效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髓袢升支 作用:1、利尿作用 2、扩血管作用临床应用:1、严重水肿 不良反应:1、水与电解质紊乱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2、高尿酸血症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3、耳毒性4、加速毒物排出 5,高钙血症 4、其他偶致皮疹骨髓抑制二、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 作用:1、利尿 2、降压作用 3、抗利尿作用应用:1、水肿:是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药。 2、降血压 3、尿崩症不
7、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 2、高尿酸血症 3、代谢变化:升高血糖血脂 4、过敏反应三、弱效利尿药:氨苯蝶啶: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直接抑制选择性钠通道,减少钠的重吸收,抑制 KNa 交换,使 Na 排出增加而利尿,同时伴血钾升高。螺内酯(安体舒通):竞争与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的排钾保钠作用,是 保钾利尿药。四,碳酸杆酶抑制剂:乙酰唑胺临床应用:1 治疗青光眼 2 急性高山病 3 碱化尿液 4 纠正代谢性碱中毒甘露醇:渗透性利尿药、又称脱水药 另有:山梨醇 、50 葡萄糖作用:1、组织脱水作用 2、增加肾血流量 3、渗透性利尿作用应用:1、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2、脑水肿及青光眼第二十六
8、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理一、 抗贫血药:常见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铁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叶酸:作为补充疗法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 VB12 合用效果较好。维生素 B12: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红细胞贫血。二、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促凝血药:维生素 K 1、维生素 K 缺乏症;2、抗凝药过量出血;3、治疗胆道蛔虫所致胆绞痛。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抗凝血药:肝素:口服无效,常静注给药。过量可致出血,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用于:1、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2、弥漫性血管内疾病;3、其他体内外抗凝。香
9、豆素类抗凝剂:双香豆素、醋硝香豆素、新双香豆素、华法林口服慢,体外无效。枸橼酸钠:一般性体外抗凝血。注意引起低血钙。三、纤维蛋白溶解药:对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亦称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不良反应为出血和过敏。四、 抗血小板药:预防血栓形成。前列环素、双嘧达莫(潘生丁)、噻氯匹定。五、 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第二十七章 袪痰、镇咳、平喘药一、 袪痰药:刺激性祛痰:药氯化铵粘痰溶解药: N乙酰半胱氨酰( 痰易净)、溴己新(必消痰)二、镇咳药:可待因、喷维林(咳必清)一、 平喘药:常用有、茶碱类、M 胆碱受体阻滞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1、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用于
10、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麻黄碱:轻症哮喘的治疗和预防。不良反应为中枢兴奋引起的失眠。异丙肾上腺素:口服无效,吸入给药。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 -受体激动药 沙丁胺醇、克仑特罗( 口服,气雾吸入),特布他林(口服,皮下注射)3、茶碱类:氨茶碱、胆茶碱4、M 胆碱受体阻滞药:异丙基阿托品,氧托品5、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氟尼缩松6、抗过敏药:色甘酸钠(咽泰 )、酮替酚第二十八章 消化系统药理一、 抗消化系统溃疡药:1、 抗酸药: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硅酸镁2、 胃酸分泌抑制药:哌仑西平阻断胃壁细胞的 M1 胆碱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药。抑制基础胃酸和最大胃酸分
11、泌量。3、 粘膜保护药: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下有效,忌与抗酸性药合用。胶体次枸橼酸鉍、米索前列醇、恩前列醇。4、 抗幽门螺杆菌药:甲硝唑、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羧氧苄青霉素。二、助消化药: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三、止吐药:甲氧氯胺(胃复安 )、多潘立酮(吗叮啉) 、奥丹西隆四、泻药:硫酸镁、硫酸钠、酚酞(果导) 、蒽醌类、液体石蜡、甘油。二、 止泻药:地芬诺酯、洛哌丁胺、碱式碳酸鉍、药用炭。三、 利胆药:去氢胆酸、苯丙醇、熊去氧胆酸1、糖皮质激素类药:2、药理作用:1、对代谢的影响 促进糖原异生,升高血糖 加速组织的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脂肪代谢:大剂量长期应用形成心向性肥胖 导致高血压和水肿
12、:电解质和水代谢(5)核酸代谢2、抗炎作用 3、免疫抑制作用 (排异反应) 4、抗毒作用 5、抗休克 6、中枢作用 7、退热作用 8、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9,允许作用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过敏性疾病4、严重感染 5、抗休克(次选) 6、血液病(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7,牛皮藓不良反应: 大剂量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 2、诱发和加重感染 3、消化系统并发症4、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5,糖尿病 6,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7,癫痫精神病史停药反应: 1、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反跳现象第三十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一、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 T4、三
13、碘甲状腺原氨酸 T3药理作用:1、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2、促进代谢临床应用:1、呆小病 2、粘液性水肿 3、单纯性甲状腺肿二、 抗甲状腺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应用:1、甲亢的内科治疗 2、甲状腺手术前准备 3、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碘:大量碘用于甲的手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治疗。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2 消化道反应 3 粒细胞缺乏症 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衰退第三十四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 胰岛素:口服无效,皮下注射吸收快作用短。作用:1、对糖代谢:增加糖原合成和储存,抑制糖分解和异生。2、对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3、对蛋白质代
14、谢:促进蛋白质形成,抑制蛋白质分解4、加快心率临床应用:1、胰岛素注射剂 2,胰岛素吸入剂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 2、过敏反应 3、胰岛素抵抗 4,脂肪萎缩二、 口服降血糖药:适用于轻中度1、磺酰脲类:甲苯磺丁脲 药理作用:1 降血糖 2 对水排泄的影响 3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2、双胍类:苯乙双胍(降糖灵 )、二甲双胍(降糖片) 药理作用: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降低葡萄糖在肠吸收及糖原异生3、胰岛素増敏剂:噻唑烷酮类 :罗格列酮,曲格列酮药理作用: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改善脂肪代谢紊乱3,对 2 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4,改善胰岛 B 细胞功能4、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
15、餐时血糖调节剂:阿卡波糖, 瑞格列奈(促进储存的胰岛素分泌)药理作用:在小肠上与碳水化合物竞争糖苷水解酶,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延缓葡萄糖吸收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生素:指某些微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抗菌活性: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抑菌药: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磺胺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杀菌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微生物。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第 2 节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一、 抑制细菌细胞壁(主:肽聚糖)合成:B-内酰胺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万古霉素二、改变胞浆
16、膜的通透性:两性霉素 B、多粘菌素和制霉菌素等。三、 抑制或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影响蛋白质合成全过程抑制) 、四环素类大观霉素(30S 亚基抑制) 、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50S 亚基抑制)四、 抑制 DNA、RNA 的合成:喹诺酮类(DNA回旋酶) 、利福平(RNA 多聚酶) 、磺胺类(影响叶酸代谢)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耐药性:因药物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耐药性产生机制:1、产生灭活酶 2、改变靶部位 3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 4 影响主动流出系统抗菌药分四类:1、繁殖期杀菌剂:-内酰胺类 一、二合产生用增
17、强作用2、静止杀菌药: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等。 二、三增强或相加3、速效抑菌药: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一、三拮抗4、慢性抑菌药:磺胺类。 二、四可能无关第三十六章 -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临床适应广、疗效高、毒性低的优点。毒性最低最有效。改造后:1、作用时间延长 2、对酸性环境稳定,可以口服 3、对 -内酰胺酶稳定 4、对 G 菌和绿脓杆菌有效 5、对厌氧菌如脆弱杆菌有效第一节 -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抑制细胞粘肽合成酶,阻断细胞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二节 青霉素类青霉素:性质稳定,作用较强。能干扰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与丙磺舒合用提高疗效。对 G 有强
18、大的杀菌作用, 为 G 感染首选。主用球菌、G 杆菌及螺旋体所致各种感染。一,窄谱青霉素:1 青霉素 G,抗菌作用:G+ 球菌,杆菌 ;螺旋体为治疗敏感的 G+球菌杆菌,G-球菌及螺旋所致首选药不良反应:变态反应(防治 8 肾上腺素)赫氏反应(大量病原体被杀死,释 放内毒素) 其他(局部疼痛,红肿) 2 青霉素 V:耐酸,口服吸收好二,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第一个耐酶青霉素,不耐酸苯唑西林,氟氯西林 耐酶耐酸,用于耐青霉素 G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三,广谱青霉素类:耐酸不耐酶,对 G+都有杀菌作用,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特点为广谱,对 G 细菌的抗菌作用不及青霉素,对
19、 G 杆菌如流感、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沙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无效。应用: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脑膜炎、对重症 G 杆菌感染病因未明不宜用。四,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羧苄西林(静注):对 G杆菌作用强,尤铜绿假单胞菌不良反应:与青霉素 G 有交叉过敏,大量注射:电解质紊乱,神经毒性出血哌拉西林(肌注,静脉给药 )不良:腹泻为主的胃肠道反应,皮疹,皮肤瘙痒五,抗革兰氏阴性杆菌青霉素类,美西林 替莫西林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亦称先锋霉素类:真菌培养液,特点是抗菌谱广,对 G 菌敏感,对绿脓杆菌、厌氧菌不理想,过敏反应少,对酸和酶较稳定。是杀菌剂。作用:第一代:用
20、于 G+细胞感染,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感染。肾毒性第二代:肺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第三代: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为首选,对军团菌无效。第四代:对 G+菌的作用强,对 B 内酰胺酶稳定,半衰期延长,无肾毒性。不良反应:过敏、皮疹、药热。头孢与肾毒性药物加重肾损害,乙醇“醉酒样” ,3 天内忌酒第三十章 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一红霉素:大环内酯类,不耐酸,链霉菌获得作用:属抑菌药,与青霉素相似但略广,对 G+菌的金葡菌有效。表皮葡萄球菌,链霉菌强机制:抑制敏感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应用:首选用于厌氧菌引起的口腔感染和肺炎支原体,衣
21、原体等所致的呼吸系统,生殖系统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过敏性皮疹二、林可霉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作用:能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 50S 亚基上,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3、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静注)作用机制:与细胞壁前体肽聚糖结合,阻断细胞壁合成,对正分裂增殖的细菌快速杀菌作用不良反应:1,耳毒性 2,肾毒性,3,过敏反应 4 口服恶心,呕吐第三十章 氨基苷类抗生素及多粘菌素1、氨基苷类:对 G杆菌表现为杀菌作用,主用于治疗 G-菌引起的感染,对 MRSA 和 MRSE 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耐药机制:1,产生修饰氨基糖苷的钝化霉 2,膜通透性
22、的改变 3,靶位的修饰适应症:用于敏感需氧 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不良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神毒性,链霉素的过敏反应仅次于青霉素。链霉素:第一个治疗结核病,氨基糖苷类药物,肌注,对结核杆菌和鼠疫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 G 杆菌和厌氧菌无效。应用:主要用于鼠疫与兔热病不良反应:1、对脑神经损害。 2、肾脏损害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4、过敏反应庆大霉素:肌注或静注,道选用于 G 如变形杆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G-感染主要抗菌药,对沙雷菌属作用更强 氨基糖苷类首选药 阿米卡星: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不宜耐药,G-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三十九章 四
23、环素类和氯霉素类四环素:结合细菌核糖体 30s 亚基,抗菌活性: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 地美环素四环素土霉素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作用 2,二重感染,3,对骨骼和牙齿生长的影响氯霉素:是广谱抑菌抗生素,伤寒首选。抗菌机制:与细菌核糖体 50S 亚基结合临床应用:1,治疗伤寒副伤寒 2,治疗嗜血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3,立克次体感染4,眼科局部用药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疾病 2、灰婴综合症 3、治疗性休克 4、二重感染第四十章 喹诺酮类药物洛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八种常用。抗菌谱广、高效、口服、不良反应少。对绿脓杆菌、厌氧杆菌有强大抗菌作用。主要是干扰 DNA 复制而起到杀菌作用。代谢
24、方式:肝,肾消除应用:1 泌尿生殖道感染,2 呼吸系统感染,3 肠道感染及伤寒。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2 中枢系统毒性,3 光毒性,4 心脏毒性,5 软骨损害第四十一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药:药动学:小肠上段吸收,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脑脊液中,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对螺旋体、支原体、病毒感染无效。影响叶酸合成应用: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呼吸道感染 3、泌尿道感染 4、伤寒 5、鼠疫 6、肠道感染 7、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不良反应:1、泌尿系统的损害,应同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2、过敏反应3、造血系统反应,可能抑制骨髓,检查血常规。 4,神经5、其他新生儿黄疸等第四十二章 抗结
25、核病和抗麻风病药分一线药: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如异烟肼、利福平、已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二线药:疗效差,毒性大,价格贵,不作常规。如氨基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卡那霉素。一、 常用抗结核病药:异烟肼:作用:对活动期结核杆菌有强大的灭杀性,对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首选药。抑制结核杆菌 DNA 的合成利福平: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的细菌均有效。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结核杆菌作用。与 RNA 多聚酶结合,阻碍 mRNA 的合成乙胺丁醇: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链霉素:作用仅次于异、利,仅呈抑菌效果。吡嗪酰胺:在酸性环境下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杀灭作用,个用耐药,联合无交叉耐药二、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26、:1、早期用药 2、联合用药 3、坚持全程规律用药 4、适量第四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一、肿瘤细胸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的关系肿瘤细胞增殖周期:1、增殖细胞群 2、非增殖细胞群 3、无增殖细胞群(G1、S、G2、M)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能抑制或杀灭增殖周期各期的细胞,甚至包括 G0 期。烷化剂、抗生素。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周期中的某一期作用较强。二、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机制与分类:1、 抑制核酸(DNA、RNA)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1)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5- 氟尿嘧啶 (2) DNA 多聚酶抑制剂:阿糖胸苷(3)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4)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27、:甲胺蝶啶 2、 直接破坏 DNA 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某些抗癌抗生素和顺氯氨铂。3、 干扰转录过程阻止 RNA 合成的药物:更生霉素、柔红霉素、阿霉素。4、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长春碱类、紫杉醇。5、 影响激素平衡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三、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又称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口服吸收不规则,一般静滴和静注。竟争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主要作用于 S期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的基本药物。刺激大,有肝损害,黄疸。甲氨蝶呤(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口服吸收好,选择性作用于 DNA 合成期。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
28、绒毛膜上皮癌。阿糖胸苷:口服破坏。静注。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羟基脲:口服吸收好,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直接破坏 DNA、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盐酸氮芥:选择性低,局部刺激强,只能静注。环磷酰胺:口服吸收好,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常作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期间补充足量液体或乙基磺酸钠减轻毒性。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用于鳞状上皮癌。 与顺铂及长春碱合用治疗睾丸癌。肺纤维化,发热、脱发。顺铂(DDP ):口服无效,抗瘤谱广。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 RNA 合成的药物:放线菌素(更生霉素 )柔红霉素:静滴给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心脏毒性。阿霉素:静注给药,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4、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可使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是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的首选药。疗效好,起效快,与强的松合用作诱导缓解药。不良反应:主要是神经症状,指、趾麻木、外周神经炎。应用原则:1 从细胞增殖动力学(1)招募作用 (2) 同步化作用2 从药物作用机制考虑 :联合用药3 从药物毒性考虑 (1)减少毒性重叠 (2)减少药物毒性4 从药物的抗瘤谱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