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残疾人社会工作 .1一、残疾人的特征: .11.残疾人的界定: 12.残疾人的类别及特征: 1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3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 3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3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41.基本内容: 4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5医务社会工作 .6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61.涵义: 62.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6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71.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72.医务社工的基本方法: 7残疾人社会工作一、残疾人的特征:1.残疾人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将残疾人界定为:残疾人是在心理、生理
2、、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残疾人的类别及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对残疾人类别也做出了划分: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和其他残疾的人。其中几种常见的残疾人类型及其特征表现如下:(1)智力残疾:人的智力活动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智商在 70 及以下) ,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按智力商数和社会适应行为的不同状况,可以分为: 一级智力残疾者:终身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 二级智力残疾者: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他人的照料 三级智力残疾者:生活能部分自理,能做简单家务 四级智力残疾者:适应性虽低于
3、一般人,但能自理生活,能承担一般劳动或工作,在一定指导下能适应社会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及信心,缺乏主动性,不能参加有规则的小组游戏,不能认真完成指派的较困难的工作,且注意力不能集中。(2)听力和语言残疾:由于听力和语言功能方面的障碍而导致难以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包括: 听力和语言功能完全丧失 听力丧失而能说话 单纯的语言障碍(失语、失音、严重口吃)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适应性较差,缺乏主动性;脾气倔强,猜疑心较强;情绪缺乏控制而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且易受到暗示;心态较为消极、孤独等。(3)肢体残疾: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而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
4、能丧失或功能障碍。按种类可以分为:上肢、躯干和下肢残疾。一般下肢残疾者居多。以功能障碍为主可将肢体残疾划分为 4 级,其中一级最为严重。在心理特征上表现为:经不起考验和打击,缺乏耐性;猜疑心重,消极自卑,过于敏感和好强;在性格和行为方面已出现偏差(4)精神残疾: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而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划分为 4 级: 脑器质性、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中毒性精神障碍,包括药物和酒精依赖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偏执性、分裂情感性、周期性精神疾病等造成的残疾(5)多重残疾(综合残疾):一个人在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和精神 5 类残疾中
5、,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残疾。其等级按症状分别评定。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涵义:是把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残疾人工作中,通过专业化的程序和技术对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残疾人实施再教育和再塑造,协助残疾人康复并发展他们的潜能,实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社会适应功能。残疾人社会工作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残疾人及其群体自身的特殊性: 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其生活在困境中 自身缺陷和损伤难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造成了双重的痛苦与不幸(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殊性:社工一般都是身心健全者,在对服务对象表达同理心及考虑服务需求适切性时,要对比其他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困
6、难得多。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关于残疾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论: 个人责任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其责任应在其个人或家庭。 社会责任论:认为一个人的残疾,无论是先天性或后天性,主要是由社会因素造成。(2)关于如何看待残疾现象的理论: 标签理论:解释某些偏差行为何以产生的理论,也是反对那些不正确的制造偏差行为的理论。妄加标签,可能使得那些并不属于偏差的行为成为“偏差”行为,导致弱势群体偏差行为的后果。 正常化理论: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相关的理论。在社工领域认为,以往把残疾人行为视为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实际上有偏颇,问题则出现
7、在社工的标定上(加标签)上;另一种对正常化的理解是关注为受助者提供与正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使他们回归正常社会。(3)关于残疾人工作方法的理论: 供养理论: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一般多限于经济或物质方面。 回归社会论: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及照顾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残疾人消极、冷漠的态度和严格管制,往往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应该帮助精神病患者置身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中,走出封闭,回归社会。 增能理论:许多关于残疾人的供养及照顾理论把服务对象看作是脆弱的群体,而忽视了人是有潜能的,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4)关于
8、残疾人工作模式的理论: 个人模式:以个人责任为理论基础,认为个人要承担治疗残疾中的痛苦(主用个案,有时也用小组) 社会模式:以社会责任为理论基础,认为个人所承担的痛苦和损失应由社会补偿。社工要站在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与致残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承担相应责任。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3 大内容:预防残疾、残疾人的康复及最大限度地实现残疾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的机会均等。(1)康复:为了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目的。社工需要:了解残疾人康复方面的基本知识;运用同理心从残
9、疾人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理解其感受,并为之提供最适当的服务;帮残疾人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帮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等。(2)教育:以保障其充分享受合法权益、挖掘其潜能,也是帮其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之关键所在。(3)劳动和就业:是其得以自立并展示其价值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要帮其寻求适宜工作岗位。(4)婚姻和家庭生活:通过咨询、介绍、指导和辅导可帮其更好地建立婚姻关系和调适家庭关系。(5)社会倡导和社会预防:可在更宏观的层面上通过努力来改善其生存的各种物质和社会环境,尽量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1)社会康复:社工运用社工专业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
10、环境障碍,促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社会康复通过建立有利于残疾人康复的社会条件来对其进行帮助,与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共同形成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 机构内康复:在医院或康复机构中进行治疗康复,社工扮演协调者角色,与医务工作者相配合,为有效治疗康复做出贡献。 社区康复: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是在一定地域内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的一种具体形式和途径,是相当于在机构内的康复工作而言的。(因地制宜、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社区康复主要内容:为残疾人普遍提供综合性康复服务;组织并帮其广泛开展康复训练(2)职业康复:不仅需要社工的努力,还需政府的社会政策的支持职业康复是通
11、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发展的方法,不仅可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收入,还可通过劳动使得原已失去的某些器官的能力得以某种程度的恢复;还可增强其效能感和自信心,促使其融入社会生活。职业康复主要内容包括: 残疾人就业前的咨询和评估 残疾人的治疗和训练(心理训练、技能训练) 就业后的随访和持续支持医务社会工作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涵义及理论基础1.涵义:是配合医护人员从事预防、医疗和伤残康复等工作,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专业方法来协助病人解决其有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效果的专业服务活动。医务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医疗康复机构中的辅助性、补偿性等特征 与其他专业人员
12、的密切合作性特征 要求熟悉基本的医学知识 要求熟悉社区资源的配置情况并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2.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如危机调适理论、问题解决理论、行为修正及生活适应模式理论等)生活适应模式理论:(强调生物-心理- 社会的模式)3 个核心概念: 适应:指有机体能有效地与环境配合的行为或行为改变(持续性过程、开放性的系统)包括 3 方面: 个人积极的改变,以适应环境要求 环境方面的积极改变 迁移至新环境 压力:源于生活中的 3 个方面:生活的转换、环境的压力,适应不佳的人际关系压力事件与家庭资源及家庭人员对压力的认知互为关联,三者的互动最终导致危机情境。 因应:面临压力或挑战的情况下个人或家庭努
13、力调适的过程。策略: 工具性因应:即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他人帮助疏解压力 逃避性因应:即当个人无法或不愿解决问题时,就经常用遗忘、逃避等方法来减轻压力 情感性因应:即借情绪的抒发来减轻压力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包括:一般性的综合医院或专门医院、公共医疗救助福利机构、公共卫生及医疗行政机构,精神病防治医疗机构和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等。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协助患者对医疗过程加以了解和适应 对于患者的出入院安置 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以及相关规定 帮助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压力,并帮助其采用相应的因应方式,以及帮助改善患者家庭人员的关系
14、 在经济方面对患者进行医疗救助 运用相应的社区资源对患者进行社会支持 协调医患关系等方面此外,医务社工还要为社区中的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和那些出院后尚处于康复期的病人提供服务,以及在社区中开展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疾病的预防知识。2.医务社工的基本方法:(1)个案工作:(要旨、重点在于了解患者与家属和疾病相关之各种社会、经济、家庭、情绪等问题)医务个案工作的基础:收集患者的社会、心理资料,这是对患者社会和心理诊断的依据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 患者及其家庭目前所呈现的问题及成因,该问题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以及患者及其家庭为解决该问题,曾经尝试使用的方法及其效果等方面 患者的家庭背景、家庭结构
15、、互动关系、经济和社会资源情况 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患者个人的成长史及其行为动力分析,包括其常用的心理防卫机制 病患及诊病的经过 对患者接受帮助的意愿和使用帮助能力的预估等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事先阅读患者病历,并与医护人员商谈其病情,然后再收集有关患者的社会和心理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社会诊断及服务计划,提供社工服务。(2)小组工作:(尝试让患者及家属出于适宜环境,通过成员小组互动,使其对疾病的反应、治疗有深入了解,以恢复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类型:按疾病类型可划分为:癌症患者支持小组和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等按小组成员身份可分为:患者小组、家属小组,患者与家属小组
16、按对成员的控制程度分为:封闭式小组、开放式小组等按小组的功能和目标可分为:教育性小组、治疗性小组、自助性小组和支持性小组等(3)社区工作:(为了扩大对于病患者的服务,医疗机构也为社区提供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方案,在社区卫生保健工作中推行卫生教育、咨询、志愿者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既为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也为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机会。 )具体方法:加强公共关系,发动志愿者,利用大众传媒发动社会力量帮助患者及家属以及激发社区居民改善社区卫生环境等有专家认为,提高医务社会工作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定要有专业训练的人才和领导力量 要有足够的人才和财力社工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识工作领域中的可使用资源,将患者的需求与机构的服务相联结,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