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责任标准与认证课程参考文献1阿奇 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第5版黄煜平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安佰生WTO与国家标准化战略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3白殿一.标准的编写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责任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5常凯.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 (4):1-5.6陈冬林, 李燕凌.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J. 企业经济 , 2007,(04) :21-23.7陈宏辉.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
2、济管理出版社,2004.8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 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85-92. 9陈佳贵,黄慧群,彭华岗,钟洪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陈雷.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争论、标准与限度基于权利意识的一种考量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6):7-11.11陈留彬.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实证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 2007,(11):145-150.12陈明, 刘跃所. 企业责任型战略的界定与实施方略J. 企业经济 , 2006,(05):69-71.13陈迅,韩
3、亚琴. 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9): 7581.14陈淑妮.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陈昕,沈乐平.企业社会责任与相关公司治理研究述评J.江苏商论,2008(5):116-117.16陈迅,韩亚琴. 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应用J. 中国工业经济,2005,(9): 99105.17陈英.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8陈志昂,陆伟.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J.经济与管理,2003,(11):60-61.19崔生祥.有责任才有竞争力J. WTO 经济导刊 , 2005,(06):88-88.20
4、单忠东.中国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1邓荣荣,龙云.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化扩散趋势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0,(06):31-32.22刁宇凡.SA8000 标准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企业经济,2005(6):131-132.23范春梅.标准化历史探源J.中国标准化,2000 ,(7):52-53.24 美菲利普 科特勒,南希 李著,姜文波译.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益事业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 (美) 哈罗德.孔茨,海茵茨.韦里克. 管理学(第九版)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43
5、.26黄晓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7怀劲梅.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发展战略思考J.企业经济,2006(3):72-74.28姜启军,顾庆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29姜启军,贺卫. SA8000 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 , 2004,(10) :44-51.30金雪军,王晓荣. 自愿劳工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基于 SA8000认证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 2005,(8) :89-96.31鞠芳辉, 谢子远, 宝贡敏.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 2005,(9
6、) :91-98.32柯章勇, 组织如何实施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及内审员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33科斯企业的性质M孙经纬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4黎友焕.SA8000 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9.35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前沿报告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41-42. 36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前沿报告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7黎友焕.SA8000 认证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8李洪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39
7、李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SA8000)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 ISO14000认证,2003(2):23-27.40李立清,李燕凌.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1李如平,管志杰,跨国公司的验厂行为分析J,现代企业,2007, (12)42李淑英.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J. 哲学动态 , 2007,(04) :41-46.43李伟阳,肖红军.ISO26000 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44李文川. 基于 SA8000B背景下的浙江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45李新娥.企
8、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企业社会回应管理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46李雪平.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性质和效力兼议 ISO26000制定中的法律问题J.环球法律评论 , 2007,(04):81-87.47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本质内涵辨析J, 华人世界.2007(3):102-105.48李艳华,凌文栓.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概述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1):17-19.49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0李姝.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演进及文献述评J.北方经贸,2007,(11) .51刘藏岩.中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认证阻力分析
9、J. 生产力研究 , 2007,(13) .52刘长喜.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契约的视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5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9:2-7.54刘立燕.浅析 SA8000标准及其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5(4):155-157.55刘立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 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6,(7) :13-15.56刘连煜.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18-219.57刘录敬,陈晓明.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7
10、) .58李占祥. 论企业社会责任J. 中国工业经济,1993, (2) .59刘文军,王祎.国际劳工标准案例评析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60刘晓红.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J.商业会计 ,2010(12) .61刘藏岩.中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认证阻力分析J. 生产力研究 , 2007,(13). 62刘兆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63楼建波,甘培忠.企业社会责任专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4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65卢岚,刘开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实施指
11、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6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版.67毛洪涛,张正勇.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研究述评根据国内 1993 年至 2009 年研究的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 :47-53.68 (美)迈克尔A.希特(MichaelA.Hitt) (美)R.杜安爱尔兰(R.DuaneIreland), (美)罗伯特E.霍斯基森.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原书第 6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9迈克尔波特,克拉斯范德林德.从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竞争优势J. 哈佛商业评论 , 2006,(01).70茅于轼.企业家的社会责任J.东方企业家
12、,2004(4).71彭志源.SA8000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实施认证指南M.宁夏大地出版社.,2003.72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27-139.73冉毅波.七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调查报告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7):22-23. 74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视角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5苏勇,于保平,冯臻.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意愿与能力对上海浦东新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J. 兰州学刊 , 2010,(01) :85-89.76孙继荣ISO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
13、程碑和新起点J WTO 经济导刊,2010, (10):51-55.77沙林,王鲜华.社会领域管理体系标准的突破 SA8000J.中国标准化,1999(5):38-39.78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与演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9沈根荣,阎文盈,国外进口商验厂制度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9, (01):29-43.80谭深,刘开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81唐更华.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82梁桂全,黎友焕.2004 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M.广州:广东经
14、济出版社,2004. 83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84屠嘉, 赵璐, 李红.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综述J. 商场现代化 , 2008,(4):64.85王敏, 郭红玲. SA8000 认证成本与效益分析J. 商场现代化 , 2007,(29):51-52.86(美)沃多克,(美)鲍德成著,李伟阳,肖红军译.全面责任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87吴鹤松,陈义方,薛庆时,詹茂文.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解读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8吴淅雨.GRI 体系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 财会通讯,2
15、010(15) :81-83.89辛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0熊辉.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J. 中国工业经济 , 1992, (08) :51-57.91徐从报.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分析与比较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2):4-6.92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71 79.93徐光华,陈良华,王兰芳. 战略绩效评价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166-167.94徐泓,朱秀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
16、0(5) :78-83.95徐立青.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 ,2007.96杨海燕,许家林.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主要标准述评J. 证券市场导报, 2009,(12):60-65.97杨瑞龙,周业安.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98叶祥松,黎友焕.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7. :174-178.99易开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机制与对策基于竞争力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1):65-69. 100殷格非,李伟阳.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101殷格
17、非,于志宏,崔生祥.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指南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02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基础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3殷格非.责任竞争力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最佳实践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04郁建兴,高翔.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2):143-148.105 美詹姆斯E波斯特等.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6张国庆.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市场经济前景:公共管理的决策与作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7张文兵,葛永波.障碍还是标杆 社会责任认证
18、对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 企业管理,2003(12):86-88.108赵曙明. 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 (1):2-8,49.109郑宝银. 社会责任标准J. 国际贸易问题 , 2004,(05) :.110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7 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1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8 中国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1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8 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13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9 国际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19、社,2010.114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内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15周国银,张少标.SA8000 社会责任标准理解及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2. 116周祖城.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形式与内涵J. 理论学刊 , 2005,(02) :58-61.117Michael E. Porter and Mark R. Kramer. 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Harvard
20、Business Review,2006,(12):78-92.118Baron, David P.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J.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2007,16(3): 683717.119Lee, Min-Dong Paul. A Review of the Theori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s Evolutionary Path and the Road Ahead
21、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8,10(1):5373.120Bala Ramasamy,Mathew Yeung.Chinese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 88(Supplement 1):119-132.121Baron, David P.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
22、p J.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2007,16(3): 683717.122Belaid Rettab, Anis Ben Brik and Kamel Mellahi. A study of management perceptions of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organisational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case of dubai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3、 2009, 89(3):371-390.123Besen S MJ FarrellChoosing how to compete:strategies and tactics in standardiz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8):l17-131.124Xiaomin Yu. Impacts of corporate code of conduct on labor standards a case study of Reeboks athletic footwear supplier factory in ChinaJ. J
24、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1:513529.125Wilfried Luetkenhors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agenda:The case for actively involvi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Intereconomics, 2004, 39(3): 157-166.126Tomi J. Kallio.Taboos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ourseJ.Journ
25、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74(2):165-175.127Tobias Gssling , Chris Vocht. Social sole conceptions and CSR policy suc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7, 74(4):363-372.128Thomas Laudal.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CSR potenti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lothing busines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0.96(1):6377.129Sylvia Maxfield.Reconciling corporate citizenship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Insights from economic theor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8, 80(2):367-377.130Ziva Sharp and Nurit Zaidman. Strategization of CS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0, 93(1):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