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某,男,38 岁,小学文化,因交通肇事罪假释接受社区矫正。 2013年 4 月,我与张某首次见面。首先由我向张某讲解了每月必须到司法所进行思想汇报,以及每月不少于 8 小时的集中学习和不少于 8 小时的公益劳动,不能不假外出福泉等纪律要求。张某听后,抵触情绪很大,他说:“早知道出来接受社区矫正这么麻烦,我宁愿呆在监狱,我现在出来一无所有,要求司法所给我解决生活问题,不然我打算外出到其它省市去打工”司法所领导对张某说:“按照规定我们司法所有责任对你进行监督教育,并且你现在要在这里接受社区矫正,不能外出打工。 ”张某听后起身就走。针对他这种情况,我们通过走访谈话反复做思想工作,仍不见效。于是,我
2、们向上级矫正办汇报了这一情况,矫正办刘主任对此事高度重视,找到张某谈话教育,并告知如果他还不服从管理就对他采取收监的处罚措施。在这种强制力的震慑下,他终于有所收敛,但没过多久,在日常管教过程中,发现他还是不太服从管理,面对他这一情况,往事一幕幕浮现,之前对张某提请假释的审前调查我也参加了,当时到他家做调查的时候,只看到一位年过 70 头发发白的老太太,正是张某的母亲,老太太讲到张某媳妇在张某入狱之后就改嫁他人了,现在她身边没人照顾她,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就等着儿子张某出监回来给她养老送终,按照规定,如果家中无法给罪犯提供生活和住宿,是不适合社区矫正的,可是看着无依无靠的老太太,当时我就给所长建议
3、说让张某假释出来照顾老太太吧,不然老太太太可怜了。可是没想到张某出来如此不服从管理。面对我之前的初衷和现在的种种压力,该如何做?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我只需要动下笔收集证据将他收监即可,但是如果真的那样做了,老太太将经历第二次打击,也违背了我当时想照顾老太太的想法,可能因此又会酿成一桩悲剧。于是我告诉自己,张某本性并不算特别坏,不管多困难一定要帮他,并让他自愿服从管理。接着我开始走访他家里和村里,并找他本人来所里谈心教育,不厌其烦的一方面给他讲明法律的威严和我们管教的严肃性,一方面分析他家里现在的状况,他妈妈需要他,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安慰他不要对一无所有的现状害怕,以后遇到什么困难司法所和政府
4、都会竭尽所能的帮助他。通过社区矫正工作者既坚持执法严肃性、又体现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的精神的矫正方法,深深打动这位社区服刑人员。现在他不仅接受了司法所的日常管理,还经常问我如何做才能得表扬减刑等。舒某某,24 岁,初中文化,因抢劫罪、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2013 年 2 月假释出来接受社区矫正,刚开始来司法所的时候,他情绪低落,自卑自闭,认为自己犯过罪回来之后被人歧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争对他的状况为他制定了一个专门的矫正方案,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有部分人员自尊心极强,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放松了警惕才导致犯罪,其主观恶性不大,并且在犯罪后都有悔过心理,而舒某某正是这种状况,
5、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恶性很大的罪犯看待,心存歧视,恶意训斥,践踏人格。这样容易造成对象丧失信心,重新犯罪。于是我对症下药的做他的思想工作,开导他正确对待现实,放下包袱,鼓励他悔过自新、自强自立。在司法所的帮助下,舒某某觉醒过来了,他积极接受社区矫正,主动向司法所汇报思想情况,面对着社会一些疑虑的目光和非议的话语,舒某某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正视现实,他说他要用行动向社会表明:“我不是以前的舒某某,而是自食其力的舒某某!”然而自食其力并不是一件说到就做到的事,他开始思考着自主创业路子,几经挫折,舒某某心中愈发自强自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设想开一个保健品店面。他把自己要自谋生路的想法告诉了我们,得到我们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他积极到贵阳参加专业培训班,认真听讲,通过培训学习他掌握了经营的方式方法,他说等找好门面后就准备开店了。现在每次到司法所来的时候,他对自己未成年时无知莽撞的犯罪行为都流露出了悔过之意,表现出对新生活的渴望,有一次来所谈话的时候他说到:“社区矫正改变了我对人生和生活的认识,让我对自己今后重新做人树立了信心,我一定努力工作,矫正自我,告别过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