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福 建 省 学 校 安 全 工 作简 报(第二期)福 建 省 教 育 厅 学 校 安 全 工 作 办 公 室 编 二八年四月二日迎人文奥运 建和谐校园第十三个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暨“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正式拉开序幕3 月 28 日,为推动全省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省、市教育工委、教育厅(局)、安监局在福州市鼓楼区实验小学联合开展了第十三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暨“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省、市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局)、安监局等部门领导以及部分在榕的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关工委老同志参加主题活动,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严星分别在主题活
2、动会上讲了话。鼓楼区实验小学林武校长代表全省教职员工表了决心,小学生代表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发出了热情洋溢的倡议书。会后,与2会领导和来宾兴致勃勃地观摩了鼓楼区实验小学举办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主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同志在第十三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暨“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主题活动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以“迎人文奥运,建和 谐校园” 为主题的第十三个“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暨 “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社会的安定稳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3、。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对学校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具体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教育职责,让孩子们勇敢地去面对压力和挑战,让火热的生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从今年开始,我们结合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的开展,专门建立 “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制度,目的就在于以此推动全省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各
4、种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3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省学校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各类学生伤害事故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师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减少,社会对教育安全的满意率不断上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学校安全工作的问题还不少,各种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从近年来发生的各种师生伤亡事故看,严重威胁师生生命安全的主要有:溺水、交通、自杀和社会治安等。这些伤亡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同学们安全意识淡薄和自护自救能力不强造成的,因此,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各地各校一定要按照“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和“福建省
5、学校安全教育周”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化学校的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的本领,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各高等院校要突出以心理健康、宿舍管理、饮食卫生和消防安全等为教育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演练;中小学、幼儿园要突出以交通安全、预防溺水、寄宿生管理和消防安全等为教育内容,注重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当前,我们的许多学校条件还比较差,一些必要的安防条件还无法整改到位,我们的老师们更要负起责任, 强化安全管理,要牢固树立“学校多一份管理
6、,教 师多一份责任,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 的责任感。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书记 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肩负起这一份责任,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的安全管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健全安全防范机制,确保学校的各项安全措施落4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建立由综治、公安、安监、司法、通信、建设、 卫生、交通、文化、工商、环保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要按照省政府安委会一系列关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文件精神,加大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强检查督导,落实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防范各种事故的能力。同学们、老师们,今年是喜迎奥运会,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年。开展学校“ 安全教育周” 活动是促进 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旨在以此为平台,使我省学校安全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真正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维护学生的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形成一个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常抓不懈的安全工作新格局,让我们共同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而努力工作。报:教育部思政司、基教司,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安监局,委厅领导,有关处室送: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院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