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氮与合成氨,1100011010 孙博勋,1.氨的用途,2.工业合成氨,3.生物固氮,1.氨的用途,2.工业合成氨,3.生物固氮,1.氨的用途,氮肥 硝酸 炸药 制药 合成纤维 染料 塑料 制冷剂 纯碱,1.氨的用途,2.工业合成氨,3.生物固氮,2.工业合成氨,N2+3H2=2NH3 fHo298 = -92.2kJ/mol So298 = -198.2J/molK 可以算出合成氨过程中各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2.工业合成氨,由此可见,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正反应,而温度的高时更有利于氨的分解,所以温度不可过高。 另一方面,从动力学角度来讲,温度越高,反应达到平衡时间
2、越短,所以温度不可过低。 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是目前工业上的的催化剂不可使在常温下反应瞬间达到平衡。 所以,升高温度,虽然对反应平衡不利,但是由于常温下反应过慢,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只能通过升高温度来加快反应速率。,2.工业合成氨,1795年,50个大气压合成 19世纪后期,勒夏特列,高压合成氨 能斯特通过理论证明,高压下是不能合成氨的。 哈伯证明,能斯特计算数据有误,可以合成氨。 1909年,哈伯,600C高温,200atm,锇做催化剂,产率为8%。 经过数万次试验后,最后选定了含铅镁促进剂的铁催化剂。用含熟铁衬里的低碳钢作为容器,耐压200atm。 1913年,第一个合成氨的工厂建
3、立,失败,N2中混入O2爆炸,失败,2.工业合成氨,现代合成氨方法: 温度:500C 目的:兼顾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使催化剂活性达到最大 压力:200-500atm 目的:提高转化率考虑仪器承受压力 催化剂:铁触媒 采用迅速冷却法除去氨,以实现循环反应。,2.工业合成氨,在高温下合成氨,虽然在速率上可以达到要求,但是由于产率过低,耗能过大,而且存在催化剂中毒之类的弊端,还需要改进。 而如果想要在常温下固氮,就必须增大压力至2000atm,这样对容器耐压要求非常高。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克服热力学上转化率的问题,又能克服动力学上反应速率的问题?,1.氨的用途,2.工业合成氨,3.生物固氮,3.生物固
4、氮,3.生物固氮,根瘤菌能够实现在常温下,生物体内固氮。,固氮总方程式: N2 + 6H+ + nMg-ATP +6e- 2NH3+nMg-ADP+nPi,酶,3.生物固氮,固氮酶:由钼铁蛋白和铁蛋白组成的复合体。 这两种蛋白单独存在时都不呈现固氮酶活性,只有两者形成复合体才具有还原氮的能力。 这两种蛋白对氧气都极为敏感,氧气浓度大于10-6%就可以使固氮酶失活。 钼铁蛋白也称为组分1或二氮酶,铁蛋白也称为组分2或二氮酶还原酶 。,3.生物固氮,目前这两种蛋白的具体结构还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钼铁蛋白是一个22型的四聚体,分子量220-230k。亚基分子量约为55k,由 nifD 基因编码;亚基分
5、子量约为60k,由 nifK 基因编码。 钼铁蛋白含有两种金属原子簇:M-簇和P-簇 M-簇:通常称为铁钼因子,是固氮酶的活性中心 P-簇:负责传递电子,由两个4Fe4S组成。,3.生物固氮,铁蛋白由是由两个相同亚基组成的2型二聚体,分子量约为60k。每个亚基的分子量约为30k,由 nifH 基因编码。 功能是提供还原时所需要的电子。 铁蛋白内有两个Mg-ATP结合-水解位点,Mg-ATP结合-水解位点和4Fe4S簇位置相近,两者直接关系到电子由铁蛋白向钼铁蛋白的传递。 此外,镁离子和ATP也是固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3.生物固氮,生物固氮的过程: 1. 2Mg-ATP与铁蛋白结合 2. 钼铁
6、蛋白与铁蛋白-2Mg-ATP结合形成复合物 3. ATP水解,发生电子转移,N2得到一个电子 4. 钼铁蛋白与铁蛋白-2Mg-ADP分离 5. 2Mg-ATP替换出2Mg-ADP 如此完成一次循环,过程中N2得到一个电子,消耗2ATP,如此循环往复6次,并保持电荷平衡,即可将氮气还原为氨。,Mg-ADP,磷酸,Mg-ADP,磷酸,Mg-ATP,Mg-ATP,3.生物固氮,铁蛋白,e,Mg-ATP,Mg-ATP,-,3.生物固氮,近年来,对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研究较多,但是,即使将固氮从豆科植物内转到非豆科植物难度也非常的大,主要原因是固氮酶对氧气过于敏感,而大多数生物都是需氧型的,如果氧气浓度过低会导致生物体死亡。而将其用于工业生产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固氮酶结构未知,其固氮详细机理也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参考文献,Ammonia,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Brief History of the Discovery of Nitrogen-fixing Organisms,Ann M. Hirsch 2009 Nitrogen fixation,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致谢,高松老师 张亚文老师 熊超杰同学 在场的各位同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