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务人员守则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院、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模范执行各项卫生法规,做好医院安全工作。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讲究医德,面向师生,预防为主,优质服务。3、服从领导分配,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4、对病人热情、礼貌,态度和蔼,不与病人争吵。5、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反对扎堆闲聊。6、搞好科室及个人卫生,不大声喧哗,保持室内肃静。7、对工作要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医疗、护理常规,严防事故差错。8、关心集体,团结合作,不互推病人。9、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安全注射制度对疫(菌)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
2、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根据以上要求,特制定安全注射制度。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 ;二、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三、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菌)苗的禁忌症。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传染病报告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确保疫情数字及时、准确、完整,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广大人
3、民身体健康,特规定如下:1、传染病疫情报告范围:甲类传染病 2 种。乙类传染病 24 种。2、报告制度: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其他医务人员或病人家属为义务报告人。门诊医师发现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 ,应在门诊日志中认真填写,并填写传染卡在传染病登记册上登记,在门诊日志、病历上注明:“疫情已报” 、 “注意疫报” 。住院患者如已确诊为疑似传染病,亦应填写传染卡,并应及时填写“转归订正” 。传染卡的填写项目要求完整、清晰、字迹不得潦草。甲类传染病线电话报告,于 2 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出,再补送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未确诊前作疑似报告;乙类传染病于 6 小时内报出;丙类传染病于 24
4、 小时内报出。每天由各科室疫情报告兼职人员将传染病报告卡送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再有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人员汇总、登记并及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区防疫站。一人同时患有两种传染病时,应同时报两张传染病报告卡。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未愈者,应每年报传染病报告卡一次。急性食物中毒也列入报告的范围,应电话报告疾控部门,在填写报告卡上报。各科室传染卡要有专人负责登记、送交。预防保健科应有专人签字登记。村卫生所(诊所)工作制度1、对病人热情接待,态度和蔼,随到随诊,缩短候诊时间。 2、急诊病人优先就诊,门诊病人(含急、出诊)均要登记简要病史及治疗方法,书写符合要求。危重病员要立即进行抢救。 3、对急诊病员要尽快作出诊断或印象诊断,及时治疗。须转诊者应及时转诊,转诊途中必须有医务人员护送。 4、对需要出诊的病员做到出诊及时,认真负责。出诊箱必配备实用的药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5、严格执行门诊卫生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