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疑问难 探究文本七颗钻石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教学过程:一、质疑问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时,会看见满天闪闪烁烁的星星,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在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一直为我们指引着方向。你们想知道有关于它的故事吗?生:(齐声说)想。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生:自由
2、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生 1:大旱灾什么样子,有这么严重吗?生 2:为什么木水罐变成银水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生 3:为什么会从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呢?为什么会从水罐涌出一股水流呢?师: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板书(准备好的图画)师:看来,同学们特别关注水罐的一次一次的变化,对吗?生:对。二、朗读品味,理解文本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的价值,那么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第几自然段解决呢?生:第一自然段。师: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生:自由读。师:谁感受到了旱灾非常严重。生 1:地上的花儿都凋谢了,草木都枯黄了,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了。师:你能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话吗?生 1:有
3、感情地读。生 2: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可以看到地球上到处都没有水。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旱灾的严重吗?生 2:深情并茂地读。师:是啊,地球上到处都没有水,多么可怕的一场大旱灾呀,我们从刚才两位同学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旱灾的严重。师:就是在这场可怕的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上节课我们把水罐变化的句子找出来了,谁愿意读。 (指名四人读)师:水罐发生了这么神奇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能不能通过读书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27 自然段,试着找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师: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了变化呢?生 1:是小姑娘的爱心让水罐发生了变化。生 2:是
4、天上的神让水罐发生了变化。师:他有他个性的理解,也不错。生 3:是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神。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你们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都提到了水姑娘的爱心,对吗?那么我们从课文中都感受到了姑娘对谁的爱呢?(生积极的举手想回答)师:同学们先别着急,我们先来读读课文,请四位同学读一下四个情节,其他同学注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好吗?生:好。(指名四位同学读)师:他们四位同学读得很不错,我们给他们鼓鼓掌, (全班鼓声想起)。你们感受到小姑娘对谁的爱了?生: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小狗、母亲、过路人的爱。师:你们感受到的和她一样吗?生:(齐声回答)一样。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小姑娘给妈妈找水的情节,好吗?同
5、学们小声读第 2 自然段,看看从哪能看到小姑娘对妈妈的爱?生 1:深夜里,小姑娘去为母亲找水喝。 “深夜”说明已经很晚了,小姑娘还去为母亲找水,我感到小姑娘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生 2:她找呀找,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了,小姑娘找了很多的地方,直到找到水为止。生 3:我还从“一个很小的泉眼”这个词感受到小姑娘找水时非常的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否则小小的泉眼她能找的到吗,可见她非常爱她的妈妈。生 4:小姑娘“小心翼翼”的、 “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这么一滴一滴的接,就是一小碗也要接很长时间,更何况是一罐水呢。师:小姑娘你接了这么长时间水,不累吗
6、,不渴吗?生 4:当然累,当然渴。可是我想到自己生病的妈妈还在等着我,我不能休息呀!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你们就带着这样的体会,自由读一读第2 自然段。师:谁愿意把第 2 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积极举手)师:谢谢你,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同学们,小姑娘的水罐终于接满了水,此时此刻,你们就是这个小姑娘,你想说些什么呀?生 1:水终于接满了,我可以拿回家给妈妈喝了。生 2:太好了,太好了,妈妈有救了。师:同学们能感受到他们的那种惊喜之情吗?(能)很好。师:你们前面谈到小姑娘特别爱狗,所以水罐变成银的了,小姑娘回到家把水交给了妈妈,母亲喝了水,水罐变成金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变
7、化中,有一次是最神奇的,你们认为是哪一次?生:过路人接过金水罐,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水流,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师:看来你们认为是最后一次,那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最后一次变化,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路人?生 1:是一个很渴的过路人。生 2:是一个脸色苍白,有气无力的过路人。师:过路人对于小姑娘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3:是一个过路人。生 4: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师:“素不相识”这个词说的很好。师:小姑娘是怎样爱过路人的呢?生:小姑娘把水给了过路人。师:同学们,这可是大旱灾之年,这点水可非常的保贵,有了他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你们怎么还把水给了过路人了呢?生:虽
8、然我也很渴,可是过路人比我更需要他。师:(接着生的话说)可见她的爱心。师:文中还写了小姑娘和过路人的对话,请同学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一个人读过路人的话,一个人读小姑娘的话。(同桌互读,指名读)师:刚才你读过路人的话时,为什么那么轻?生:因为过路人已经好几天没有喝水了,他已经有气无力了。生 2:老师,我还认为小姑娘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是有气无力的。因为小姑娘也已经很久没有水喝了。师:同学们读书读得很仔细,也很认真,很不错。师:尽管她很渴,但他还是把水给了别人,可见他的爱心。同学们,更大的奇迹出现了,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语句,读给大家听?生:过路人接过金水罐,师:第七段两个词“涌出” 、 “水流” ,不知
9、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从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生:水太多了。师:你们想象的太好了,想想大地有了水,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小黑板出示: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 ) ,草木不再( ) ,人和动物不再( ) 。 用自己的话填空。生 1:花儿不再凋谢,草木不再枯黄,人和动物不再因焦渴而死去。生 2:花儿不再凋谢,开得争奇斗艳,草木不再枯黄,变得碧绿挺拔。人和动物不再焦渴而死,他们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又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生 3:花儿不再凋谢,开得娇艳欲滴,草木不再枯黄,变得郁郁葱葱。人和动物不再焦渴而死, ,地球上又恢复了以前生活的景象。师:同学们的填的非常好,不仅用到
10、了书上的词,而且还用到了以前学过和积累到的成语。师:好了,孩子们,那七颗钻石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生:读课文最后一段。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看看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结合板书)这次看了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水罐会越来越珍贵?生 1:这是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神。生 2:是神的力量让水罐发生了这么神奇的变化。生 3:是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神而使水罐发生了这么神奇的变化。师:无论神也好,爱心的力量也好,那不就是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么大的奇迹。的确是这样,博大无私的爱就能创造奇迹,就像你们说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星星,普照人间,这不就是爱满天下吗?三、超越文本,链接生活师:同
11、学们,你们喜欢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吗?生:喜欢。师: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呢?生:因为小姑娘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任何人和物都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心。师:在你们生活周围有这个的故事吗,愿意给大家讲讲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略师:(总结)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案例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
12、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一、质疑问难,引发思考质疑问难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这种质疑的精神,必将使其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不仅诱发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欲望,还了解到学生的期待视野,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二、学生真正处于“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
13、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给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读,并思考解答。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有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习得读书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交流为主,我则作为学生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让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张志芳20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