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个有吸引力的老师诗人艾青说过:“人生的路很长,往往关键的几步,就是在最年轻的时候。”今年毕业的学生来信这样写到:“在我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您帮了我一把,如果“帮助”被这样传递的话,您的价值就可以用“摩尔”计算了!”当然,这是学生对我的勉励。但使我更明白感情引人向上,给人以力量,只有老师魂系学生,才有学生情系老师,我最大的慰籍是赢得学生的感情,享受着师生交融情感的愉悦,这种感情的力量就是我几年来教师工作的主线。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探究到,造成学生学习成败的原因,有环境条件因素,更主要的是自身因素。鼓励学习优异的学生稳步上升,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改变暂时的落后
2、情况,关键是调动他们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排除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和观念障碍。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1. 做个有吸引力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要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端庄的体态和简明清晰的思路,去尊重学生、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和我同头儿的王老师以她踏实、认真、诚恳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吸引到她身边,学生约到几点就等到几点。我以一句真诚的话打动了学生,我说:“我在课堂上没有本事使全体学生都听懂,你听不懂完全是我的责任,请你利用课余时间来问我问题。我保证让你满意,而且决不会出现你问我一个我回问你一个的情况。 ”学生打破顾虑,自此,化学组便门庭若市了,问
3、问题的学生排起了长队,都应付不过来,非常感谢的是我们全组老师经常帮我们俩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中午从没休息过。2. 注意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保证不同类型学生都成功,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了解学生。既要分析全班学生的共同特征,如基础知识的掌握、接受能力的强弱、学习习惯的好坏;又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了如指掌,如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从而有意识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取得成功、获得承认的愿望和需要,对于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渴望成功的心情更为强烈,成功后的快乐是他们渴望学习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下面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我们
4、让学生做一份试卷,根据经验大都知道学生会在什么环节上犯错,哪些概念上混淆。但始终弄不明白的是多次重申的问题,学生为什么屡犯错误,并非教师没有讲清楚,那么他们对这些问题又是如何审视和思索的呢?于是,我决定让学生上讲台讲一堂试卷分析课。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班学生的积极响应。我的化学科代表是个认真负责,能力较强的学生,课下常爱解答同学的问题,在班里威信很高,被学生们昵称为“助教” 。他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我为准备这堂课兴奋得一夜没睡,能不能让我讲一整堂课,过过隐。 ”其他同学都欣然同意,并表示全力配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科代表在讲台上,引导审题、讲述思路、板演过程、投影小结,头头是道,思维敏捷;台下同
5、学们提出各自的巧思妙解、 “独门绝活”以及思维困顿。我也举手回答了几个问题。课后学生们的评价是:“就象开了一场“歌迷音乐会” ,通俗、易懂、热烈、参与、难忘。 ”我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全员参与教学模式就是:全体师生、全身心、全过程,知、情、意、行融为一体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起点是参与、重点是学会、关键是投人、核心是创造。在近一年的新教学模式探索中,全体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进取;在进取中稳步、递进地成功。我的科代表带动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在课上经常开设全员参与教学活动,课下组织“一帮一,帮你会”学习小组,口号是:“我们一起成功!” 。做为教师的我
6、,从教学策略上兼顾两头,带动中间。对能力强,好学肯钻,成绩好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常帮他们找不足,想法弥补,精益求精,培养精品意识;对暂时落后的学生制定“逐个”击破的办法,哪里好补先从哪入手,不求多得,只求少丢,树立信心意识;对中等同学,分类提出要求;确定近期目标,制定长远计划,稳固优势,增加进取意识。考前放假期间,我把自己总结的习题方法集借给学生,并帮他进行了补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二、精心设计教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思路就是化学教学思路设计的中心。研究学生的学习思路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既要考虑全体学生学习思路的共性,又要考虑某些学生的个性。在这两年的高三教学中
7、我发现了学生学习的几大误区,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育心理学,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在今年的高考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误区一:总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作业、试卷讲评后,学生的自我分析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能及时发现知识的漏洞和思维的缺陷。教书七年,看到的学生试卷分析,总是在总结自己失败的过程。错误的成因是由于知识的薄弱,一系列概念混淆不清而形成的思路不明,学生自己不可能剖析得很清楚。于是,又在多次的教训中反复失败,耗时耗力收效甚微,造成部分学生对学好化学失去了信心。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思路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只总结做对的和自己感觉做得最满意的题,变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为反复成功的良性
8、循环。具体操作如下:选择你做得很满意的题目写下一些体会。(参考内容:这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你是如何审题的,题“眼”即关键词是什么;记下你的每一步思路,特别是第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想,还有别的思路了吗?请给这类题做个小结给我们一些启示;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你失败的地方会有帮助吗?)学生对这样的总结既感新鲜又感实用,让他们尝到探索知识的甜头,感到自己正走向成功、取得成功,成功的喜悦将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误区二:总以为自己在“马虎”上失分,这是一件小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承认自己小考小马虎,大考大马虎,还常为此事痛心疾首。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也认为这是学生自己学习习惯的不
9、良而造成的,只要注意就能得以改正,然而事与愿违。看来是不是我们共同疏忽了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因呢?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中发现,其实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在作怪。学生由于某些知识的遗漏而造成审不出关键“题眼” ,挖不出暗示“机关” 。老师一语点破,便简单地归咎为自己没看见这些要点,总有“马后炮”的感觉。倘若审题有误,便意味着失败已经来临。帮助学生过好审题关就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办法是:1.越是觉得见过的熟题越要仔细审视。粗看题目,容易滑入常规,以自己的定式思维篡改原意。这时把我好象做过这道题的思绪拉回来。变成我正在做这道题。2.学生误把读题当成审题。教学中尽量训练学生只读一次题目,便明确解决什么问
10、题。这就要边读边把关键的词语、数据翻译成化学用语和简洁的框图路线,找出内在联系。其实这就是在构建解题的思路,同时题中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也一目了然了。再深挖题目内涵,找出暗示机关,这样的审题为解题铺平了道路,然后分步求解或整体求解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多次反复地、有目的地指导下,科学的审题方法就会逐渐形成,从而其解题能力也将得到明显的提高。误区三:只注重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不善于培养知识加工能力。化学学习的一大特点是理论性表观上比数学、物理显得浅显一些,容易听懂,但不易保持。很多学生复习中总抱怨:“化学知识零碎繁多,杂乱无章,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知识点不会或遗忘就株连九族。形成一讲就懂,一放
11、就忘,一做就错的局面,到底该怎么办呢?这是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学习往往容易形成教师教什么就记什么、课本上有什么就学什么。比较注重对一个个知识点掌握,而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知识加工能力,揭示规律随机应变。具体来说,就是将零散的知识收集起来,从不同角度总结归纳,将知识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概括、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去解决问题和探求新知。学生自学习化学起就不断地大小总结的写着,但多数是教师总结的“翻版”或课外参考书图表总结的“再版” ,学生为做总结作业而总结,因而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也就失去了总结的意义和兴趣。原本小结、总结应是学生逐步形成的学习习
12、惯,现在不得不硬性变成一种作业形式了。其实,自我有序的生活是高质高效的。学习也是这样,无序零乱的知识不会带来高效率;不带个人体会的总结,永远不会在应用时随心所欲地从大脑中索取,将知识作最优化的组合,形成清晰的思维通路。那就只能在“题海”中重复着你永远不会错的题目,在你急于想提高时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先给学生做总结示范,并和解题思路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做就能找到学习的“捷径” 。尝到甜头的学生自然就主动地将其中的知识内容分解重组,想方设法地形成严密的逻辑体系,这时我们再让他们将体系的每一个片段在各个知识点上得到落实。之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繁多知识的规律揭
13、示、感悟,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合理的知识体系,使之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应用。许多学生感叹:“这回可找到学好化学的窍门了!”误区四:跳入“题海” ,对的老在做,错的还在错。曾出过高考题的北大教授严宣申说:“高考复习时学生只需做 300 道题即可。 ”至于哪 300 道题他没说,当时在场的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惊呼:“这题量太少,简直开玩笑!”我想没有中学教学经验的严先生说的有没有可能呢?有什么根据呢?我决定调研后再说。于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高考说明、研究了近 10 年的高考题目,茅塞顿开。高考试卷中考察的知识点每年约含 110 个左右,分布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
14、五大知识体系中各有比重。100%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共有 27 处。这 10 年的高考题不就是 300 道左右吗!做透了,弄懂了,知识点就复习较全面了,基本技能也从中得以培养。我把这些想法和严先生以及市、区教研员进行讨教,得到肯定。这 300 道高考题是经得起推敲的,比市面上的各种所谓“星级”试题,更能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的培养。如何让学生通过做这些题就能将烦乱的知识成系统,象计算机中的“菜单”一样有序地在大脑中织成网络,做题时随时享用。看来按部就班地做题是不会有太大功效的,于是我就让学生把自己不会的题型交一张清单上来,结果惊奇地发现大多数包括在常考的热点之中。热点之所以热,无非是学生没有
15、领悟这些概念的真谛,题并不难却常考常错,形成了它们的区分度好,自然成热点。于是我将近 10 年的高考题细分成一个一个专题,挑选学生常错的印成专册,先让学生从中选择部分题目练习,再从习题中总结知识结构,比较混淆的概念,归纳物质通性,小结性质特点,体会解题思路,从中得以启示。课堂上师生再共同讨论,每个学生将自己对这部分的见解各抒己见,补充疏漏。(疏漏的地方正是自己这部分存在的问题,找到结症,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我又对每一专题都做解法归纳,巧思巧解揭示,学生再做完此专题剩下的哪一部分,同时对这类题型或概念出现过的错误做自我纠正,写下心得体会。有的学生高兴地说“这次可找到解这类题的绝招了,一辈子都不
16、会忘。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学生真正明确了自己哪些知识弄懂了,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问题。高三(3)班学生对高考化学科的班平均估分仅与高考分相差半分,就是铁的事实。又有的学生从学法中得到了乐趣,投考了师范化学系,有的学生所有志愿都是化学专业,最终如愿以偿。(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化学从没有及格过)。结束语:耐心、热情、自信地等待着教学的效益。教学的乐趣常常在于等待,就象种植、培育和供养种子,期待着它成长得健康、充分、有用一样,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之相似。因而我要不断地阅读、思考并促进学生思考,和学生们交流自己的疑惑和观点,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保持广泛的能力和兴趣,在课堂上求创新、在交流里求竞争、在学习中求发展、在教研上求提高,逐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