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课题目: 动物的运动能量来源,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16章的第二节.本节动物的运动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将为第17章动物行为的学习打下基础.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 本节教学在立足课堂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方法,同时增强了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因此本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常见动物的运动器官。 2.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
2、成。3.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能力目标: 1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加深对合作学习的体会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使其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热爱生物的情感。,(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常见动物的运动器官; 2、举例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教学难点: 说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的能量来源。,二、说教学方法 (一).学情分析,1.
3、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知,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讲,无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础。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 2. 从学生学习方法来看,尽管初中学生思维方式偏重感性,但经过不断的训练,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很重要。教师可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影片让他们感知,再引导其理性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二).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
4、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学习方法,“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说说下列动物和人的运动方式及其生活环境:,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讨论: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有哪些? 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有哪些?,(二).引导学习 构建新知,.动物的运动器官,
5、运动器官鳍,运动器官翅,运动器官足,运动器官四肢,运动器官翼,运动结构伪足 (变形虫),运动结构-纤毛 (草履虫),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目的:说出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 器材:玻璃培养皿、放大镜、蚂蚁、糖,步骤指导: 1、四人一组,每组10-12只蚂蚁 2、将蚂蚁放入玻璃培养皿,在培养皿的一端放置一些糖 3、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注意运动器官的形态 结构特点 4、观察蚂蚁的步伐(前、中、后足的运动方式),讨论:蚂蚁有哪些运动器官?蚂蚁运动时,步伐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蚂蚁的运动器官有翅和分节的足,一般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提示:活动结束后请将蚂蚁放回大自然,观察:鸡翅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步骤:,3、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讨论:如果鸡翅只有肌肉或者骨能不能运动?,骨,骨连接,骨骼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动物体形的基础,肌肉的附着点,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附着在骨上的肌肉,重要结论: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多块肌肉协作配合,收缩或舒张,牵拉着附着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讨论: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能量形式如何转化?,.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ATP,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动物运动,(三). 梳理知识 总结评价,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欢迎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