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必修 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18 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 38 小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2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敢于直面问题是正确解决
2、问题的关键具体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无条件的社会发展只有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才能实现。A B C D32017 年 2 月 10 日,专家们通过监测数据发现,北极中心气温骤升至 0以上,比同期正常水平高约 27!该情况本应数十年才发生一两次,但过去两年已出现多次,其根源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北极“发烧”不仅可能导致冰雪融化危及北极熊生存,还可能给中低纬度地区带来极端寒潮天气。这一现象表明(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影响 要把握事物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提高我们行为的自觉性和预见性。A B C D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刻意干预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A B C D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的。下列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有(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思维。A B C D6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 和 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
4、的物质性。 ( )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B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C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D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7 “天人相应,日月相参” ,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 B C D8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5、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B C D9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说明 ( )A运动是绝对的B物质是运动的C规律是客观的D世界是绝对精神运动的外化10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 ”这是因为( )A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
6、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由此看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普遍性 B运动 C客观实在性 D能动性12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 )A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C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D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13水木年华在一生有你中感叹:“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歌词蕴含的哲理有(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A B C D14判断下列哪些属于规律( )新陈代谢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万有引力彗星、地震预
7、示国家衰败水往低处流商品价格上下波动遗传规律。A B C D15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 “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表明(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全面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A B C D16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 2017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 上海和浙江先作为高考改革制度的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将在全国推广,这样做是基于( )A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B实践的目的在
8、于获取真理性的认识C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才是真理17我国有“楚人过河”的典故;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去测量河水的深浅并做好标但不久河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损失惨大败而还。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保证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科学实验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A B C D18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居于全球第一梯队,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弯道超车。然而,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有求于人;人才储备和人才质量尚存差距;科
9、研机构和产业生态也并未成熟。要想抵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就必须正视这些不足。这给我们的哲学方法论启示是( )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A B C D19最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症。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这再次佐证(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20为什么有人唱歌不着调?研究表明,音调的处理一般是由大脑右颞区控制的(此区域有区分旋律、音调及间隔信息的功能)
10、 ,正常的次级听觉皮层会处理音调的变化并操控正确的语音语调。而最近的节奏分辨的试验提示,双颞区和神经运动区的互联动缺乏极可能是致使先天或后天失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A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21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出现手机幻听,也就是说听到手机铃声响,拿出来却发现没有声音,也没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幻听源于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 “手机幻听”现象的出现说明( )意识有时不能及时反映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的感觉总有其产生
11、的物质基础人的感觉常常是不可靠的。A B C D22随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人们又开始关注“神仙”话题。有人认为,既然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神仙”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神仙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 )A是属于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23英国有句著名的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说明了( )A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24现如今,微信成了绝大多数人生活空间的延伸,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
12、整的微缩景观。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出卖了他的性格。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朋友圈内容是脱离实践的个人创造朋友圈的内容体现了个人生活现状客观生活状况决定朋友圈的内容生活现状与朋友圈的内容彼此不能分离。A B C D252016 年 10 月 17 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规律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26全球首台 AP1000 核电机组浙江三门
13、峡核电站 1 号机组,已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该机组在装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按照计划核电机组预计 2017年上半年并网发电。这表明(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科学实验可以创造有利于人的联系。A B C D27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中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生活中给孩子设立不能碰的红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是因为( )A规则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B规则意识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C遵守规则,我们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D有了规则意识,就能无往而不胜28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
14、本观点,下列属于实践的是( )2016 年粤港澳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上政治课通过卫星能精准预报未来一周或几周的天气状况神州十一号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实验舱的科普实验。A B C D29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下列与这一实践形式相同的是( )A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BG20 会议的召开C全党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D农民种植蔬菜30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6 年十大流行语” 。 “供给侧”“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小目标”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蓝瘦,香菇”均榜上有名。这说明( )A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相同的
15、看法B相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相同的看法C社会实践的客观性决定意识的客观性D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相近的期待与共识3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A B C D32针对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有人认为这束缚了网约车的发展、不方便人们出行;也有人认为网约车市场良莠不齐,需要国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监管。出现这
16、些不同认识是因为(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A B C D3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劝学” “促学” ,他说,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 ,并且强调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 。习近平“劝学” “促学”的哲学依据是( )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源泉之一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然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34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
17、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B都揭示了寞理具有主观性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D藤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35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A B C D36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
18、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 C D372016 年 7 月 8 日,习近平主席在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认识论依据是( )专家学者的认识活动更具有客观物质性综合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认识得到不同主体的认同才具有真理性每一个认识主体都
19、有其自身的局限性。A B C D3818 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A B C D人教版必修 4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18年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38 小题)1 【解答】B 符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20、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ACD 不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2 【解答】符合题意, “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这说明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说法错误,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不能说某个具体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具体矛盾的存在也是有条件的;符合题意, “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说明社会发展只有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才能实现。故选:D。3 【解答】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符合题意,
21、北极“发烧”过去两年已出现多次,其根源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不仅可能导致冰雪融化危及北极熊生存,还可能给中低纬度地区带来极端寒潮天气,这启示我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说法错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的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符合题意,北极“发烧”过去两年已出现多次,其根源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不仅可能导致冰雪融化危及北极熊生存,还可能给中低纬度地区带来极端寒潮天气,这说明要把握事物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提高我们行为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故选:C。4 【解答】符合题意,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要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不
22、符合题,恩格斯强调的是人类要尊重自然的客观物质性,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说人类应该减少对自然的刻意干预;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其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即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恩格斯的话体现了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恩格斯强调的是人类要尊重自然的客观物质性,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强调人类实践对自然的影响;故选:C。5 【解答】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
23、质性。说法错误, “人类思维”不能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故选:A。6 【解答】B 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CD 不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7 【解答】 符合题意,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 ,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重要条件,但不是依据;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
24、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选:A。8 【解答】符合题意,题干中“宇宙并非上帝所造” ,说明自然界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自身规律,自然界是客观的,不是由上帝创造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符合题意,题干中“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说明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述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是说自然界的产生,不涉及人类社会的产生。故选:A。9 【解答】A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变。说明运动是绝对的;B 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物质是运动的,而是侧重于强调运动是绝对的;C 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规
25、律是客观的;D 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世界是绝对精神运动的外化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A。10 【解答】认识了事物的运动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因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CD 不合题意。故选:B。11 【解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所以正确答案为 C;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2 【解答】A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B符合题意,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即事物是变化的,刻舟求剑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是不可取的;C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世界的本原;D不合题意,题干中的观点只看到了静止,没有看到运动。故选:B。13 【解答】符合题意
26、,歌词的意思是没有人能永葆青春容颜,表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符合题意,没有人能永葆青春容颜,是由于新陈代谢的规律起作用的结果,表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不合题意,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是规律的含义,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内容。故选:A。14 【解答】符合题意,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新陈代谢、万有引力、遗传规律都属于规律;不合题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水往低处流和商品价格上下波动都是现象,不是规律;不合题意, “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是唯心主
27、义的观点,不是规律。故选:D。15 【解答】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创造性地为生产生活实践服务。说法错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不合题意,题干内容中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先民利用气象规律指导生产生活实践,没有具体体现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的客观性。符合题意, “二十四节气
28、”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说明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选:B。16 【解答】A 符合题意,高考改革制度之所以在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是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认识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B 说法错误,认识的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C 说法错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 说法错误,在试点基础上获得的认识也并不就是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故选:A。17 【解答】 符合题意,材料中楚国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水位,结
29、果伤亡惨重,启示我们尊重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说法错误,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而不是保证,排除;说法错误,此题肢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18 【解答】错误,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符合题意,材料中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居于全球第一梯队,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弯道超车。然而,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有求于人;人才储备和人才质量尚存差距;科研机构和产业生态也并未成熟。要想抵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就必须正视这些不足。这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事物是不断
30、变化发展的;符合题意,材料中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居于全球第一梯队,有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弯道超车。然而,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有求于人;人才储备和人才质量尚存差距;科研机构和产业生态也并未成熟。要想抵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就必须正视这些不足。这体现了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故选:C。19 【解答】A 符合题意, “异常的蛋白质聚集成斑块,乱成一团,逐步损伤大脑,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说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故入选;B 说法错误,意识源于物质,而不是人脑,且题目没涉及到意识的源泉,故排除;C 不合题意,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说法正确但题目没涉及
31、到意识的起源,故排除;D 不合题意,损伤大脑会导致严重的认知衰退,表明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没有涉及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排除。故选:A。20 【解答】A 不合题意,此题肢选项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与此无关;B 不合题意,此题肢说明了意识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C 符合题意,题干中的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大脑对意识产生的作用,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D 不合题意,此题肢强调的是意识活动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故选:C。21 【解答】不合题意,符合题意,材料中“手机幻听源于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而不是相反;符合题意, “手机幻听”现象的出现说明人的感觉
32、总有其产生的物质基础;说法错误,此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22 【解答】A 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B 不合题意,观点也没有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符合题意,神仙不是客观存在的,该观点认为意识是对神仙真实存在的反映这否认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不合题意,混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在该观点中并没有体现。故选:C。23 【解答】ABC 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是在强调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 ABC 不选;D 正确,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原意是医生建议患者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和喜剧,患者经常高兴得
33、大笑。愉快的心境使他的健康状况大为好转,这句谚语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故选:D。24 【解答】不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朋友圈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实践;符合题意,根据题意, “发鸡汤的人,正能量满满;发段子的人,喜感满满;发情感的人,情怀满满”这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朋友圈的内容体现了个人生活现状,客观生活状况决定朋友圈的内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可以独立存在;故选:B。25 【解答】A 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B 符合题意, “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
34、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说明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 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我们不能改变规律;D 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故选:B。26 【解答】 符合题意,根据题意, “浙江三门峡核电站 1 号机组,已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该机组在装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按照计划核电机组预计2017 年上半年并网发电。 ”这表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指导
35、实践,回到实践中去;错误, “创造联系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故选:A。27 【解答】A 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在于强调意识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强调意识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B 符合题意,根据题意, “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这是因为规则意识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CD 表述错误,都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选:B。28 【解答】不合题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但没有改造客观世界,因此不属于实践活动;符合题意, “政治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上政治课”中的主体是人,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人,通过上课,引起了学生的知识上的变化,属于实践活动;不合题意, “预报”未来一周或
36、几周的天气状况属于认识世界的活动,而实践强调的是改造客观世界;符合题意,航天员科普实验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故选:C。29 【解答】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属于实践中的科学实验活动。A 符合题意,袁隆平培育超级杂交水稻属于实践中的科学实验活动;B 不合题意,G20 会议的召开不属于实践活动,而是认识世界的活动;C 不合题意,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不属于实践活动,是认识世界的活动;D 不合题意,农民种植蔬菜属于生产实践活动。故选:A。30 【解答】A 不符合题意,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B 不符合题意,相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C 错误,意
37、识是主观的;D 符合题意, “供给侧” “工匠精神 ”“洪荒之力” “小目标”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蓝瘦,香菇”均榜上有名,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相近的期待与共识;故选:D。31 【解答】错误,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正确性;正确,正确的认识(真理或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入歧途,因此,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错误, “消除 ”一词说法不当;故选:C。32 【解答】说法错误,认识属于主观范畴,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
38、认识不可能是客观的;不合题意,材料与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关;符合题意,材料中对网约车的不同认识,是因为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不同;符合题意,不同的人对于网约车的认识不同,说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故选:D。33 【解答】错误,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题意,根据题意,习近平“劝学” “促学”的哲学依据是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然要求,主观世界的改造,可以对改造客观世界产生促进作用;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选:B。34 【解答】A 错误,
39、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B 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 符合题意,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是认识主体的差别性;D 不符合题意,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故选:C。35 【解答】符合题意,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说明编纂民法典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编纂民法典“是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有针对性
40、的新规定” ,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涉及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符合题意,制定民法典属于调整上层建筑,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即适应经济基础,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价值观的内容。故选:C。36 【解答】符合题意,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这说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认识的反复性;说法错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就
41、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可以达到真理性认识,只不过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同时,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这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符合题意,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故选:B。37 【解答】说法错误,实践才具有客观物质性,专家学者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符合题意,之所以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是因为每一个认识主体
42、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综合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说法错误,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能得到不同主体的认同,同时,真理是客观的,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得到不同主体的认同并不一定就具有真理性。故选:D。38 【解答】说法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现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而非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符合题意,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符合题意, “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说明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