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解释下列多义字。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属予作文以记之举酒属客固一世之雄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山少川相缪,郁乎苍苍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困于周郎者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2 )凌万顷之茫然 ( )(3 )渺渺兮予怀
2、( )(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5 )而今安在哉 ( ) (6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1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A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B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2作者是如何从“取与不取 ”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天地
3、万物,各有各的主宰,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因此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长江之无穷”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人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进一步表现了苏轼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3作者在第 4 自然段中是从哪两个角度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苏轼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谈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
4、,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豁达的情怀。4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的景象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 ;“东方之既白”呼 应“月出东山” ,结构浑然一体。 最后写“客喜而笑” ,情感转悲为喜。此时的乐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用“杯盘狼籍”的杂乱形象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属客(sh) 窈窕(tio) 冯虚(png) 桂棹(zho)B袅袅(nio ) 嫠妇(l) 幽壑(h) 愀然(qi)C相 缪
5、(lio) 舳舻(zh) 酾酒(l) 横槊(shu)D扁舟(pin) 匏尊(po ) 蜉蝣(f) 肴核(yo)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不知其所止 客喜而笑C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3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侣鱼虾而友麋鹿下江陵A相同,不同 B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白露横江 B于是饮酒乐甚C凌万顷之茫然 D抱 明月而长终5下列各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歌窈
6、窕之章 歌:歌唱 B托遗响于悲风 响:声音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白色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7将下列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更换或删除个别词语。1082 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8广播稿既要求通俗化、口语化,又要求语意连贯。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广播稿。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曾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
7、”罪贬黄州。研究极广,学术成就极大,著述颇丰,尤以豪放词独开一派。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9名句默写。(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2 )寄蜉蝣于天地,_。_,羡长江之无穷。(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 。(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10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被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拜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8、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卒莫消长也 卒:突然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C洗盏更酌 更酌:重新斟酒D相与枕藉乎舟中 枕藉:枕着垫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相与枕藉乎舟中
9、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不知东方之既白D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在 选 文 第 一 段 中 , 作 者 借 用 江 水 、 明 月 、 清 风 这 些 自 然 意 象 , 阐 述 事 物 皆 具 “变 ”与 “不 变 ”的 二 重 性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因短暂而引起恐惧心理的方法。由此,主客都回归到欢快的情境。C选文保留了传统赋体中诗的情韵,多处使用骈偶,采用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但作者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D这两段文字融抒情、议论、记叙、说明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二)阅读
10、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后赤壁赋苏 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11、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予乃摄衣而上 摄:提B履巉岩 履:鞋子C揖予而言曰 揖予:向我作揖D亦惊寤 寤: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归而谋诸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所共适C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则
12、天地曾不能以一瞬D状如松江之鲈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 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B 后 赤 壁 赋 也 是 写 月 夜
13、 游 赤 壁 , 但 描 绘 的 不 再 是 江 上 明 月 , 而 是 山 间 草 木 , 景 色也 由 清 幽 转 为 峭 拔 。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D 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2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2015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 15 题。太平州学记宋 张孝祥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
14、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
15、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注】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儿置之屋壁 坎:
16、挖洞B当涂兵之冲 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 下车:读到任D力不赡耳 瞻:足,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 将有以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 吾尝跂而望焉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何厌之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
17、理。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 )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1D【解析】A 项,“属”读 zh;B 项,“愀”读 qio;C 项,“酾”读 sh。2C【解析】C 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介词,在/介词,被;B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
18、3A【解析】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4D5D【解析】白:动词,变白。6D【解析】A、B、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D 项,状语后置句。7示例一:1082 年,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的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示例二: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 1082 年苏轼两次游览赤鼻矶,望着滚滚江水,想到功业抱负如水东流,不禁仰俯古今,感慨万千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解析】单句只有一个主语,其次,就是谓语和宾语,其他词语做主语、宾语或谓语的修饰限制成分。该题主语为“苏轼”或“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其
19、他词语分别做句子中的成分。8苏轼出生于 1037 年,逝世于 1101 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眉州眉山人,眉州现属于四川省。苏轼曾经担任杭州通判,后来因为所作的诗歌有讽刺朝廷的意思,被贬到黄州。苏轼的研究很广泛,学术成就也很高,著作丰富,特别是他写的豪放词开创了一个流派。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解析】本题考查语体的转换。广播稿是运用声音进行宣传的,是给人听的,应当写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力求口语化。要用讲话的口气写作,做到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自然流畅。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多短句,少倒装。9(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
20、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3)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0苏轼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这里重点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短句变长句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主句,然后把其他句子的相同成分合并组合,让其充当主句的修饰语。基本原则是不得改变原句子的意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一)1A【解析】卒:到底。2B3D【解析】这两段文字中没有“说明”。(二)1B【解析】B 项,履,名词作动词,攀登。2D【解析】A 项,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但是;B
21、项,副词,正,恰好/ 动词,享有;C 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在;D 项,结构助词,的。3A【解析】“四顾寂寥”说环境,“适有”陈述事情,中间必须断开,排除 C、D 两项,“横江/东来”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 B 项,选择 A 项。【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适有”陈述事情,中间必须断开;“横江/东来”是偏正结构,中间不能断开
22、。4D【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我们 )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
23、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突然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我) 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
24、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1B【解析】本题 B 项中, “当涂兵之冲 ”结合语境来看,上文说边境发生战乱,下文的意思是当涂城内上下惊恐,可推断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涂是战争要冲” , “冲”意思是“要冲”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
25、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属于传统题型。所选词语皆是高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选项设置合理,考生易于解答。B 项的“冲” ,可联系“首当其冲”等词语理解; A 项“坎”在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中不常见, 新唐书吴少诚传中有“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 , “坎”是“挖洞
26、”的意思,本题考生可直接将选项代回到文本中,通过检查会发现这个义项符合上下文语境,语意通顺,是正确的;C 项“下车”可联系张衡传中“衡下车,治威严” ,来理解;D 项, “赡” ,可联系孟子梁惠王上 “此惟救死而不赡”来理解。2C【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采用传统出题形式,每个选项分别选取文本内句子和课文内句子比较辨析,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四个虚词“也” “则” “而” “之”是考纲规定的 18 个虚字中使用频率和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所涉及义项和用法,也都是这些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解答时考生可先课内后课外,通过课内推断课外,提高
27、得分率。3B【解析】B 项“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 ”曲解原文,原文“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是说来做太守的都知道应该修葺州学,只是别人的力量不够罢了。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常规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本题四个选项设置合理,A 项,侧重对文章选材谋篇布局的评价; B 项、C 项,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概
28、括;D 项,考查对文章语言特点、写作技巧、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评价,考点比较全面。考生只要审准题干,在原文中找到选项肢对应信息,逐一排查就可得到正确答案。4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 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 无一不备【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 ,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 ,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 ,找固定结构(如“是以” 、 “以故”等) ,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
29、解答。与往年一样,今年浙江卷断句题仍是选取文言文阅读文本中的句子,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中“先是” “以为”“无一”都可以看作是固定结构,可作为断句标志,句子整体也易于理解,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积累,注意断句规律的掌握就可以正确断句。5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解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 (1) “略” ,大致;“孰”
30、,什么,哪一个;“先于此”状语后置,比这件事更优先。 (2)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为” ,把当作;“已” ,停止,消除;“兵” ,战争。【名师点睛】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
31、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是高中学段应掌握的基础字词,没有出现复杂字词,考生做好课内知识积累和迁移即可得分。【参考译文】学校,自古就有。在学校里修建庙宇祭祀孔子,是后来才有的制度。学校里建藏书阁来收藏天子之书,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做臣子应有的恭敬。当涂在江淮一带是名城,有学校却没有朗诵经典论说学问的地方;有庙堂却没有祭祀的地方;有天子之书,却在墙上挖洞存放。甲申年秋天,直秘阁王秬来担任太平州知州,当是正赶上有灾,毁坏了全部堤防,百姓没有粮食可吃。到了冬天,边疆有战乱发生,当涂是战争要地,上下惊恐动荡。王秬到任,救灾的措施,防备敌人的策略有序展开。挨饿的吃上了饱饭,毁坏的堤防
32、重新修筑。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昼夜送达,王秬都平静地对待。第二年春天,和议成功,改年号为乾道,将要在州学里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王秬对教授沈瀛说:“学校竟然像这个样子!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命令下属蒋晖、吕滨中撤下旧的换成新的。在此之前,郡府想要建造楼房,材料已经准备齐全,王秬命令取来这些木料建造藏书阁,扩大它的门,重新修缮,凡是学校里应该有的,没有一样不具备。有一个人从路过这里赞叹说:“贤能的人不可以停止,应该像这样啊!现在的当涂,原来的当涂,来做郡守的,谁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呢,却独独忘记了,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力量不够啊!当初王秬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王秬改变了百姓的忧患之所,安排他们到安乐之地,用他的余力大规模翻新这所学校,劳役没有波及百姓,点头示意就已经办好。贤能的人不可以停止,应该像这样啊!”这个人又赞叹说:“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天下,传到今天,天地长存,日月光辉朗照,江河流淌,万古不衰。社会安定、社会动乱,难道有其他原因吗?人的因素罢了!财物不能自给,军队不够强大,人才不够多,难道真的不可以有所作为吗?诗说:没有人能超过这个贤人了。 说我不诚实,请看看新州学。 ”夏季四月十六,厉阳张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