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06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7367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06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06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06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06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06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寒假训练 06 论述类文本阅读(哈尔滨六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许多学者的经验表明,高声朗读和吟诵是学习诗歌和古文的一种方式;不出声音地读,就不能真正对作品的内容、情意有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

2、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中国的语言跟世界上其他语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国族的语言是拼音语言。世界的几大古文明都中断过,只有我们中国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为什么?因为当时代不同、地点不同,语音一改变,拼音文字及其蕴含的东西就容易丢失。中文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每一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单音独体。单音独体的语言,其节奏基础是两个字一个音节,中国吟诵也是这样。所以最早的诗经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如果总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太单调,所

3、以从两个字一停顿的四言诗发展成为五言诗,之后,又从五言发展出七言诗。诗之为用,是要使读诗的人有一种生生不已、富于兴发感动的不死的心灵。为什么诗歌的吟诵重要?因为诗歌有一种声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它的抑扬起伏有一种节奏,有一种顿挫。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

4、己“跑”出来。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吟诵传承最好从娃娃抓起,这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继承和发扬吟诵,既需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仅仅为了吸引更多人人注意而过分宣扬似是而非的

5、“吟诵” ,乃至将其变成一种才艺表演,那只会混淆视听,最终反而适得其反。(摘自人民日报 ,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A吟诵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而默读,就不能体会和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意。B吟诵是一种律动,它先于文字。诗人需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只有熟于吟诵后,诗人的诗才会随着声音自己“跑”出来的。C中国古文明没有中断过,这是因为文字不同。我们的象形文字是单音独体,表意较为稳定;当时代、语音等条件变化了,拼音文字就会丢失其蕴含的东西。D吟诵较为自由与灵活。比如吟诵关雎读者可以因时间、

6、心境的不同,自我调控声音的高低快慢。但是据其变化,吟诵的抑扬顿挫要大体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两段首先阐述吟诵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方面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接着对吟诵的概念、目的、前提做了具体的论述。B三、四两段分别阐述了中国诗歌便于吟诵与象形文字单音独体的特点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吟诵对于诗歌创作的作用。C五、六两段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吟诵及其传承作了具体阐述,强调了吟诵重在传达个体的感受,吟诵的传承不可急功近利D文章围绕“吟诵” ,采用例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论证方法,从“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紧凑,论证严密。3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吟诵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利于读者和作者的交流和感应,从而使读者对作者与诗歌情意有了了解,也有利于对读诵节奏平仄的把握。B中国吟诵最初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停顿;中国象形文字的每个形体就是一个音节,是单音独体。单音独体语言的节奏基础是两字一音节,中国吟诵也是如此。C吟诵不是按照一个调子唱,它不死板。它需要根据个人理解,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吟诵出来。D中国诗歌的吟诵看似很简单,其实富有变化,很微妙,我们不能轻视它。它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这一工作既需要认真对待,又不能急功近利。经典集训

8、一、 (内蒙古赤峰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9、。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回六十里,州多败溺,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

10、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 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

11、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 ,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

12、来做注解才行。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 ,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移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 ,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

13、此说 不能成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 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二、 (河南新乡 2018-2019 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

14、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肃班和鸣的礼乐、华美的服饰、精致的礼器、文雅的举止等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礼乐作为一种融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周代“文化”艺术精神的体现。周代是一个礼制社会,从把天地山川到祖先神灵,从出生到加冠再到丧葬,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有礼仪相伴。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诸侯国的外交场合等,都要演奏礼乐。礼乐最突出的是其等级化特征。比如钟鸣鼎食是天子特殊地位的象征,大夫和士是无权享受的。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所以当孔子看到八佾之舞被大夫级别的贵族僭越时,气

15、愤地说“是可忍,孰 不可忍” 。礼乐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能够有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礼乐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从有关记载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属性。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里,孔子看重的显然是礼乐的审美功能。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礼乐演奏时,会摆放各种典雅贵重的青铜礼器,众多列席者身穿精美的礼服,身上佩戴可叮当作响的玉佩,依照尊卑长幼的秩序排列,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而且,周代的礼乐往往用编钟、编磐等大型乐器进行演奏。礼乐演奏还要按照固定的程序演

16、奏固定的乐曲。如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举行乡饮酒礼时,要按照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的乐曲。因此,礼乐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礼乐作为一种庙堂音乐,乐曲的情感和节奏与个人情感和喜好没有太大关系。虽然礼记乐记开篇就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但这里提到的“人心” ,并不是某一个具体个体的心理感受。礼乐承载的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情感。礼乐的审美功能在于,使个体忘掉小我,找到一种精神归属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这是礼乐特珠审美功能的体现。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隆重的场合演奏固定的礼乐,以美的形式承载教化内客,这种文化模式值得借鉴

17、和推广。它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形成共同体意识,不具有外在强迫性,是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自然交融。此外,当今人们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孤独之中。虽然我们在各种电子传媒的虚拟世界中时时与他人联结,却总是无法有效除去这种孤独感。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人和人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以及缺乏归属感有关。周代集体性的礼乐表演和观赏的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摘编自陈莉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礼乐体制是由周公创立的,礼乐融诗、乐、舞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B礼乐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

18、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不同场合所用的礼乐并不相同。C礼乐文化的审美属性能让人身心愉悦并找到精神归属感,进而实现社会治理。D通过观赏礼乐表演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先解说了礼乐这种艺术形式,然后从其特点与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来进行论述。B文章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了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C 论语述而中所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事例,论证了礼乐具有审美功能 。D举行乡饮酒礼要按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乐曲的事例,说明礼乐具有程式化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孔

19、子见大夫级别的贵族演奏八佾之舞而气愤是因为这样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B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功能,而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C礼乐演奏时,演奏效果是由礼器、礼服以及列席者秩序排列、行为举止来决定的。D古代礼乐所承载的是集体性的情感,与个人的情感和喜好关系不大,是一种庙堂音乐。三、 (天津马伸桥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近期,接二连三有公众人物因癌症突然离世,令人扼腕的同时也引发热议:我们该如何更早地发现癌症,从而获得尽早治疗的机会?近日,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在纳秒及纳米尺度上对单个活细胞内生物分子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

20、工作,可精准测量单个细胞内分子的动态变化。癌症在早期时,人体不会有任何症状,如果按照一般的检测手段,相当于从外观的角度,透视或放大人体组织器官,很难“看穿”细胞内分子的细微变化。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科学家们依靠科学仪器对细胞内的分子变化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得出判断结果,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检测手段。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纳米尺寸大小的探针,深入到单个活细胞中,利用探针表面的识别物或输送进去的检测试剂去寻找特定的分子, “就像在一群人当中寻找穿红色衣服的人” ,江德臣说。“我们这套测量系统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质谱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化学显微镜

21、 细胞放大镜 ,它可以给各种细胞贴上分子标签” ,陈洪渊介绍。一般来说,细胞的平均直径在 1030 微米之间,而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 50100 纳米。想要在如此小的尺度上对其包含的分子进行化学反应的检测,可以说极为困难。“我们设计的纳米探针,根据检测目标物的不同,会在探针上修饰不同的识别物,可以特征性地去识别一些分子。 ”陈洪渊介绍说,这就可以获取被检测区间中更加详实的分子信息。为了实现对于复杂生物分子的检测,科研人员则把对应的检测试剂输送到细胞中。经过多次研讨,项目组利用“溶液可在电场作用下,在纳米管中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将这些试剂通过探针定向输运到细胞内的指定位置。由于输运溶液的体积仅相

22、当于一滴水的十亿分之一,该采用多大电压?如何观测这样微小的液滴?研究团队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终于稳定地获得了从纳米毛细管内精准排出的液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将体积微小的分析溶液输运到目标区域,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对单个细胞器中蛋白活性的定量电化学分析。 ”江德臣介绍说,把细胞看成一个大东西以后,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工具做小,和细胞匹配。目前,人类对于细胞分子的检测手段也日益丰富,除了这种“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之外,还有一种超分辨显微镜也获得长足发展。“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细胞中的分子信息包含物理信息(如分布及其含量等)和化学信息(如氧化/还原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等) ,

23、这些信息都是评估细胞的重要参数。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 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空间分辨率已达 10 纳米。我们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同时,我们综合了电化学、光学和质谱的信息,获取的信息量比超分辨显微镜会更加丰富一些。 ”陈洪渊说,我们的仪器和超分辨显微镜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摘自 2018 年 11 月 20 日科技日报 ,有删改)1对于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细胞的变化的科学研究,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种由中国科学家率先研究的细胞分析方法能“看穿”细胞内分子的细微变化。B这种测量方法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检测手段,可

24、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C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纳米尺寸大小的探针,深入到单个细胞中去寻找特定的分子。D只要工具足够小,和细胞匹配,就能实现对细胞内部的探测。2对于测试试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测试试剂体积非常小,仅相当于一滴水的十亿分之一。B为了实现对于复杂生物分子的检测,科研人员则把对应的检测试剂输送到细胞中。C科学家利用“溶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在纳米管中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将这些试剂输送到指定位置。D细胞的平均直径在 1030 微米之间,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 50100 纳米。3关于“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和“超显微镜分析”之间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3

25、分) ( )A我国的“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优势明显,比“超显微镜分析”要先进。B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C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D陈洪渊团队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四、 (深圳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歌批评庸俗化普冬批评对作品的意义不言而喻。好的批评如同灯光,指引着作品从暗处走向前台。近些年的诗歌批评中,不乏这样的经典或中肯之作。但与此同时,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诗歌批评为了应酬需要,违心而作,学术含量可疑,甚至堕

26、落为诗人小圈子里击鼓传花的游戏道具。这类批评对诗歌创作来说类同饮鸩止渴,还不如索性没有的好。批评庸俗化表现为诠释过度,脱离作品文本进行没有限度的“再创造” 。一些平庸之作明明直白无味或佶屈聱牙,批评文章却写得天花乱坠,一再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这些批评牵强附会、肆意升华,外延无限扩张,乃至另起炉灶,使批评成为原创式的畅想,早已失去了与原作品的联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一哄而上的羊群效应。有人提到“疼痛” ,一时间无痛不成诗,非痛不好诗,翻开诗歌评论集,简直“痛不欲生” ;有人说到“底层写作” ,于是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新宠。不论创作还是批评,长期以来已习惯跟风、复制和起哄。对生

27、活我们缺的不是图解,而是用心的关注。诗歌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 ,诗歌批评同样如此。海洋、浪花、岛屿,应该把这些真实的生活还给诗歌,也还给批评。批评庸俗化表现为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较之个体性的埋头创作,不少诗人似乎更喜欢混个脸熟,在这样的背景和语境下,诗歌批评基本沦为诗人间的交际和应酬。哪怕是纷纷攘攘的流派或主义之争,也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名目噱头不少,却未见得与文学和读者有何关系。批评庸俗化表现为以偏概全、近亲结缘。 某些诗人同时兼有批评家身份,习惯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浪漫主义视写实为流水账,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为幼稚,至于下半部诗人则

28、一篙子打翻一船人除我之外都是“伪娘” 。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批评效果不难预期。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精神是否向真向善向上,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在反复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批评家需要贡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对诗歌和读者,都将是福音。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现在的诗歌批评庸俗化的

29、趋势越来越明显,学术含量低,有些甚至沦为学术游戏,妨碍了诗歌创作的进步。B无痛不成诗,流水线、小餐馆、地下室和打工妹顿时成为诗歌的新宠,这些陋习导致了诗歌批评的庸俗化。C不少 的诗歌批评脱离现实,牵强附会,更有甚者竟然割裂与原作品的联系另起炉灶,天马行空,肆意畅想。D诗歌批评之所以会出现概念代替文本,行为代替写作的现象,在于有些批评者心气浮躁,不能潜心、埋头创作。2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B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C诗歌批评对于作

30、品而言意义巨大,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台。D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用心关注、反映生活,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批评与诗歌一样,都应该是自然与人文背景下的顺产儿,反映真实是它们的共同要求,而不是制造噱头。B文艺作品需要揭示生命本质,表现真善美;文意批评则要把文艺作品中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将价值沉淀。C诗歌批评庸俗化,可能会使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丧失,如果文艺批评家及时反省,能够坚守学术良知,对诗歌和读者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D现在的诗歌批评家习惯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给诗歌创作

31、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五、 (广西桂林十八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屈原在诗歌橘颂中

32、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 ,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

33、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

34、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 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35、)A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是屈原人格美完整体现。B “无求”与“苏世”是屈原的两条做人准则,它们就是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C渔父不满社会黑暗,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而屈原则始终坚持原则,不肯同流合污。D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是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是“独立不迁”人格的一种表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接着通过大量引用相关作品来分析其人格美的具体表现,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B文中引用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的相关资料都是为证明渔父和屈原对话的真实性,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C文章借渔父来衬托屈原,

36、突出屈原即使陷入孤立,也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的人生观。D全文围绕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美展开论述,侧重通过其相关作品来分析其人格。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为人准则之一。C尽管王逸和司马迁在渔父是否是屈原的作品的问题上看法完全不同,但其史料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 橘颂 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六、 (重庆铜梁一中 2018

37、-2019 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 ,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

38、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

39、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40、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摘编自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

41、性保护。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最主要途径。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让传统手艺得到创意性发展,有助于文化传统传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D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

42、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B将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实用的产品被移植到装饰中,使其传统手艺得到保护。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也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七、 (河北衡水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月考)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明清任官遵循的回避制度黄金辉地域回避,是指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明初制定了任官“南北更掉法” ,后将回避范围调整为回避

43、本籍。清政府顺治二十年规定“督、抚以下,杂职以上,需回避本省” ,不允许手握实 权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地方掌印官在本省内任职。同时规定“在京户部司官、刑部司官,回避各本省分司” ,以防止两部官员在涉及本省赋税、财政、刑事案件上徇私弊。清朝还对官员地域回避的里程范围作了明确规定。雍正时期进一步扩大官员回避对象,把佐贰杂职也囊括到五百里内的回避之列。乾隆后期吏治腐败,一些异地为官的长官和掌管钱粮的胥吏、幕友合谋,为害乡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必须在五百里以外任职。候补官员要回避距本籍五百里以内的职缺。清朝有满洲、蒙古、汉三支八旗军,汉八旗最早按照汉官回避惯例,不准在直隶所在府、道

44、、县五百里内驻防。起初,清政府没有要求满八旗回避。清兵入关后,为彰显“满汉一体”, 不仅要求满八旗回避五百里以外,还要求回避田庄所在籍贯。 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明朝严格限制京官与王府结亲,如果两者有姻亲关系,京官需外调地方。乾隆时期进一步把官员的亲属回避范围扩大到外姻亲属,包括母亲的父亲和兄弟、妻子的父亲及兄弟、自己的女婿、亲外甥等。 职务回避,是指一些官员不能担任某些特定职务。一是监察官的回避。明朝规定,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署同族则以下回避上。科道官员(六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属于监察官,监察官避亲在唐

45、宋时期早已实行。清朝规定,父兄在京现任三品堂官以及在外任督抚之职,其子弟不得被考选为御史。如果子弟有任科道官的,要向都察院据实禀奏回避。二是特殊职务回避。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中枢权力机关,地位远在六部之上。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防止他们内外交接,泄露朝廷核心军政机密。三是户部和刑部任职回避。刑名钱谷事宜关系国计民生,相关亲属须回避。明清时期职务回避较有特色的是户部司官不用江浙人,因东南地区系国民经济命脉所在,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防止他们弄虚作假。四是师生回避。明清科考舞弊案越演越烈,主考官和考生之间的请托、门生故旧关系严重损害科考的公平性,明清对考生与座师的回避更加严格。清朝

46、规定“若取中之人为督抚司道,而考官适在下属,应令官小者回避” 。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时,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考官须回避。总之,明清时期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回避主体越来越多,回避规定越来越繁密,回避执行越来越严格,系历朝所不及。(选自人民论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地域回避更多考虑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的关系,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B亲属回避规定有关人员避免同时在同一、上下级关系衙门和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C雍正和乾隆时期都进一步扩大了官员回避的范围,雍正和乾隆时期做法大不相同。D明朝开始规定职务回避,科道官员属于监察官,大臣不能任科道,监

47、察官要回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前四段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提出观点,即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系历朝所不及。B文章在分段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据翔实。C文章开头用了两个自然段论述地域回避制度,说明地域回避在四类回避制度中尤其严格。D文章在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的时候,和唐宋时期进行对比,突出了明清回避制度的严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必须在五百里外的地方任职是为了解决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问题。B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也规定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C清朝规定当考生出任督

48、抚要员,而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时,因师生关系,也应回避。D明清时期的官员回避制度建设在回避范围、主体、财务、执行等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顶峰。八、 (山东泰西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

49、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 ,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 “所交不限士庶” (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等新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