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化与经济、政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8新课标文综)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 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 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 B C D【
2、答案】D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决定作用和反作用。决定作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反作用。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 )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领域。三者之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经济、政治决定文
3、化a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b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内容决定文化的内容。(3 )文化反作用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 会 发 展 的 作 用 也 不 同 。 先 进 的 、 健 康 的 文 化 会 促 进 社 会 的 发 展 , 落 后的 、 腐 朽 的 文 化 则 会 阻 碍 社 会 的 发 展。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从科技作用看,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劳动者素质看,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4、,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 文 化 生 产 力 看 , 伴 随 着 文 化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 文 化 生 产 力 在 现 代 经 济 总 体 格 局 中的 作 用 越 来 越 突 出。(2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质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随着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一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
5、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 )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认为
6、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情况,也有不同步的情况。(1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表现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大、中学校的入学率较低,特别是在农村,有些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上不起学。(2 )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表现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同步,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出现在某些新城市,如深圳市经济
7、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但文化事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1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 ) 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文化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为 30785 亿元, GDP 的占比为 4.14%,2017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45 万亿元, GDP 占比约 4.3%4.45% , 4%。材料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 B C D2 2018 年 5 月 25 日至 7 月 10 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在阿富汗
8、国立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 文化存,国家生 。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对于“文化存,国家生”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A B C D3 2018 年 6 月 1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主席指出:“上海精神是我们的共同的财富,上海合作组织 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继续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同
9、舟共济,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弘扬“上海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D先进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4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拾皆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A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越来越重要C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10、【参考答案】1 C 【解析 】材料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我国文化产业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体现文化产业的作用,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故选 C。3 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上海精神”属于先进的文化,强调要弘扬“上海精神” ,是因为先进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D 符合题意;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且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排除 A;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排除 B;材料并非强调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排除 C。4 C 【解析 】材料描述了没有优秀的文化就没有民族凝聚力,表明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C 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发展面临挑战,A 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对经济的作用,B 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