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强化训练 (八) 生物变异与进化1(2018广东肇庆统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共性是 ( )A对个体生存都是有利B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D都可以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出解析:选 B 基因突变大多数 对生物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基因重组对个体生存也不一定是有利的,A 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出现新的基因型,基因重 组可以出现新的基因型,B 正确;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基因,C 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在光学 显微镜下都不能观 察到, D 错误。2(2018湖南常德一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
2、倍体B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 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多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可能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解析:选 C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 组的个体也可能是单倍体,A 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 错误; 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多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若 发生于一个基因的内部,则属于基因突变,C 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基因数量的变化,如倒位、易位,D 错误。3(2018安徽安庆二模)玉米植株 (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射线处理若干
3、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 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 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M 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 H、h 的分离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 9 个四分体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与绿株杂交的紫株(M)应为杂合子(Hh)或者为 HO(O代表原来含 H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者 H 基因所在染色体 丢失)所致都可能与杂交结果符合。由此分析:M 紫株可能 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A 正确;若 M 紫株为杂合子(H
4、h) ,则其减数分裂时会发生 H、h 的分离, B 正确;若 M 紫株为染色体 丢失,则其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 9 个四分体, C 正确;后代紫株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都是正常的,所以无法通过显微镜观 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判断是否 发生染色体变异, D 错误。4(2018福建泉州 3 月质检) 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的B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存在着生殖隔离C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为杂合子D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种子进行繁殖解析:选 C 基因重组必须
5、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进行组合,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A 错误;白花植株和黄花植株是否存在生殖隔离,需要看它们能否产生后代及后代是否可育,而题 干中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无法进行判断,B 错误;如果白花植株的自交子代开出黄花,则白花植株 为杂合子, C 正确;快速繁育白花品种,应取白花植株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而种子会 发生性状分离, D 错误。5(2018广东惠州模拟)我国科学家合成了 4 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 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 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成人工
6、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C染色体上的 DNA 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D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解析:选 C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而合成 DNA 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作为原料, A 正确;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通 过荧光显示,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B 正确;染色体上的 DNA 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如果 发生的位置在基因与基因之间的区域,而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 变, C 错误;酿酒酵
7、母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 正确。6(2018湖南怀化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有基因 AAaa 的细胞不一定有四个染色体组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C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中有 12 条染色体,但若是研究水稻基因组,则应该研究 13 条染色体D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蜂群中的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解析:选 C 基因型为 AAaa 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含有基因 AAaa 细胞也可能含有 2 个染色体组,A 正确;花药离体培养而成的植株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个体发育
8、的起点是配子,因此属于 单倍体, B 正确;水稻是雌雄同株植物,没有性染色体,研究水稻基因组,则应该研究 12 条染色体,C 错误;马和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可 进行假减数分裂 产生正常的精子,所以是可育的单倍体,D 正确。7(2018湖南株洲一质检)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可以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B单倍体育种一定比杂交育种耗时短C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往往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D利用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新基因解析:选 B 杂交育种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 经
9、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其可以集中不同 亲本的 优良性状,A 正确;如需要从AAbb 和 aaBB 中得到 aabb,则通过杂交育种比单倍体育种更快,B 错误;多倍体的优点是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 C 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其育种方式可提高突变率,产生新的基因,D 正确。8(2018湖北长望浏宁四县联合调研) 某雌雄同株的植物的花色由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控制红色, a 控制白色。某杂合的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 2 号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发育,该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
10、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B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C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D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解析:选 B 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正常 发育,该杂合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应是雌配子有两种,且比例为 11 ,雄配子只有含 a 的正常发育,说明 A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 基因不位于缺失的片段上。9(2018河南郑州调研)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 ,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
11、小麦(6n42) 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W”和“A”分别代表小麦染色体和优先传递的外源染色体)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图中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 43 条染色体C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解析:选 D 正常六倍体小麦有 42 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 43 条,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 变,因此 发生的变异属于可 遗传的变异,A 正确;图中可育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12、 21W1A ,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 21W,因此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染色体组 成为 42W1A,有 43 条染色体,B 正确;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 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最佳时期,C 正确;六倍体小麦的可育配子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由其直接 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 倍体, D 错误。10(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个体的测交后代仅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则该性状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利用太空强辐射进行生物育种时,需从变异品种中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品种C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13、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移向两极解析:选 B 若某个体的测交后代 仅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 则该性状可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也可能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A 错误;利用太空强辐射进行生物育种时,需从 变异品种中进行筛选才能 获得所需品种, B 正确;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 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 错误。11(2018河南濮阳一模)从树叶螳螂到油炸年糕蠕虫, 2017 年新发现的物种令人
14、惊奇。下列关于这些新物种进化发展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捕食或竞争来实现的解析:选 C 新物种的形成的 标志是生殖隔离,A、 B 错误;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物种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 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通过捕食或竞争实现,还有种间互助等,D 错误。12(2018山东济南期末)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有关叙述
15、不正确的是( )A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2a/(1a)B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C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 2/2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 bc解析:选 D 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 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 a) 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为 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 ,A 正确;男性的基因型有 XBY、XbY,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2a1 a频率为 b,因此男性个体中患 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为 b,B 正确;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16、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 ,因此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 ,C 正确;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1 c22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占 b2(2cc 2),D 错误。13(2018广东惠州市第三次调研)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 是小鼠细胞的 Igf2 基因控制合成的单链多肽分子,对个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Igf 2 基因突变为 Igf2m 后失去原有功能,可能产生矮小型小鼠。(1)Igf2 基因和 Igf2m 基因的区别是_。(2)据资料显示,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它们遗传时,有一种有趣的“基因印迹
17、”现象,即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据此推断基因型为 Igf2 Igf2、Igf2 Igf2m、Igf 2m Igf2m 的小鼠的表现型分别为_、_、_( 用“正常型、矮小型或不能确定”作答) 。(3)为了探究该基因印迹的规律,科学家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Igf2 Igf2Igf 2m Igf2m Igf2 Igf 2Igf2m Igf2m Igf2 Igf2m Igf2 Igf 2m正常型小鼠 矮小型小鼠甲组杂交实验 乙组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_(用“父/母”作答) 方,而来自另一亲本方的基因能表达。由此规律推
18、测:将上述甲组杂交实验的子代中的雌雄小鼠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Igf2m 基因是 Igf2 基因突 变后产生的,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不同。(2)已知子代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方能表达,另一方被印迹而不表达,则 Igf2 Igf2 为正常型;Igf2 Igf2m 不能确定表现型,可能是正常型,也可能是矮小型;Igf2m Igf2m 表现为矮小型。(3)根据遗传图解分析,两 组实验为正反交实验, 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相同,但是表现型不同,都表现为与父本表现型相同,因此可以说明总是被印迹而不表达的基因来自母本;若将两组
19、实验子一代相互杂交, 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为 Igf2 Igf2Igf 2 Igf2mIgf2m Igf2m121,由于 Igf2 Igf2m 中一方表现为正常型、一方表 现为矮小型,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正常型矮小型 11。答案:(1)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 )的排列顺序不同 (2)正常型 不能确定 矮小型 (3)母 正常型 矮小型1114(2018山西太原一模)水稻 (2n24),花小,两性花,杂交育种工作量大。水稻的紫叶鞘对绿叶鞘、宽叶对窄叶、抗病对感病完全显性,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不考虑交叉互换。(1)现有紫叶鞘(甲)和绿叶鞘(乙 )两个纯系水稻品种间行种植。若要获得甲
20、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_( 填“甲”或“乙”) 植株进行 (操作)并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并套袋隋离,种子成熟后收获_(填“甲”或“乙”) 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2)某杂种 F1 自交, F2 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抗病 宽叶感病窄叶抗病窄叶感病5331。若 F2 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 F1 中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则 F2 宽叶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为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3)若纯种宽叶感病植株与窄叶感病植株杂交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窄叶感病个体,请你对此现象给出的两种合理解释是:_ _解析:(1)若要获得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杂交种子,需对母本植株(乙) 进行去雄并
21、套袋隔离,待父本植株花粉成熟后人工授粉再进行套袋隔离。甲 (AA)为父本乙(aa)为母本,因此种子成熟后收获乙植株上结的种子即为杂交种子,其基因型为 Aa。(2)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能自由组合且宽叶和抗病为显性,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表现型为宽叶抗病。正常情况下,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比为 9331,现在出现的比例为 5331,说明亲本中基因型的双 显性的花粉不育,假设以上两对性状由 A、a 和B、b 控制,因此花粉 AB 不育,因此 F2宽叶抗病植株中基因型以及比例 为AaBBAABbAaBb113,因此双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5。(3)纯种宽叶感病植株基因型为 AAbb,窄叶感病基因
22、型 为 aabb,后代基因型为 Aabb,表现型为宽叶感病。偶然发现一株窄叶感病个体,两种可能的解释是:纯种宽叶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宽叶基因突 变为窄叶基因,其窄叶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纯种宽叶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含 A 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含 宽 叶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其窄叶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obb)。答案:(1)乙 乙 (2)3/5 (3)纯种宽叶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纯种宽叶个体产生的配子中含 A 的染色体片段缺失15(2018陕西咸阳市二模)小黑麦为二倍体生物, 1 个染色体组中含有 7 条染色体,分别记为 17 号,其中任何 1 条染色体缺失均会造成单
23、体,即共有 7 种单体。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成活率相同且可以随机结合,后代出现二倍体、单体和缺体(即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 三种类型。利用单体遗传可以进行基因的定位。(1)若需区分 7 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_ 进行判断。(2)每一种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_ 条。(3)已知小黑麦的抗病(B)与不抗病 (b)是一对相对性状,但不知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种小黑麦为抗病纯合子(无 b 基因也视为纯合子) ,且为 7 号染色体单体,将该抗病单体与_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可以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 7 号染色体上。若
24、子一代表现为_,则该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若子一代表现为_,则该基因不位于 7 号染色体上。(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自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解析:(1)可以在有丝分裂中期时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等,并且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均不同,因此若需区分 7 种不同的单体,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进行判断。(2)单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14113 条,并且单体在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每一种 单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为 6 或 7 条。(3)要判断抗病基因是否位于 7 号染色体上,可将该抗病单体与不
25、抗病的正常二倍体杂交,通过分析子一代的表现型即可。若该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 则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 BO、bb,两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O11,即子一代表 现为抗病和不抗病两种 类型。如果该基因不位于 7 号染色体上, 则亲本基因型为 BB、bb,杂交后代基因型将全为Bb,即子一代均表现为抗病类型。(4)若已确定抗病基因位于 7 号染色体上,则该抗病单体(BO)自交,子一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BB、2BO、1OO,即表现型及比例 为抗病不抗病3 1。答案:(1)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 ) (2)6 或 7 (3) 不抗病的正常二倍体 抗病和不抗病两种类型 均为抗病类型 (4)抗病不抗病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