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部分 必练题“诗文” 集中练冲刺十 高考默写 64篇一 初中部分(50 篇)论语十二章1.十二章 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 2.十二章 中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 3.孔子在十二章 中用“ , ”两句来说明温习知识的重要性。 4.十二章 中的 “ , ”常被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5.十二章 中阐明做人首先要立志 ,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 其次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还要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 ,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的句子是:“ , , 。” 鱼
2、我所欲也孟子1.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表明在“生”和“义” 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2.鱼我所欲也中“ , ”与“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人故事是类似的。 3.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孟子“有比生更有意义、有比死更让人厌恶的事物”的观点的语句是“ , ”。 4.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5.鱼我所欲也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 。” 6.朱熹曾说:“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 ,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而不省察于斯焉。”鱼我所欲也中同样表明君子保有羞恶之心的句子是: “ , ,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 ”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久而久之就能找到正确的方法。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必须经受一系列的磨难,其中经受痛苦与劳累的句子是“ , ”。 4.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也说过与此意相近的话“ ”。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 , ”。 6.孟子认为“上天” 会通过三个途径来磨炼“是人” 的意志,其中对身体的磨炼是: “ , 。” 曹刿论战左传1.在曹刿论战
4、中,表现乡人凡事依靠当权者,把自己置身于事外的浅薄消极思想的句子是“ , ”。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 3.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 4.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别人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5.在曹刿论战中,作者用“ , ”两句描写了曹刿在齐师败绩后观望敌情的举动。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是:“ , 。”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静心思考宾客们违心地称赞自己比徐公更貌美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明邹忌的讽谏最后收到了效果的句子是:“ , 。” 4.邹忌讽齐王纳
5、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 , ”三句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的意义相对应。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是第一阶段;“ 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是第二阶段 ;最后到“ ”,经过一番思考后悟出了自己听不到真话的原因。 出师表诸葛亮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名句是:“ , 。” 3.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 4.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
6、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5.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的语句是:“ , 。” 桃花源记陶渊明1.在桃花源记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句子是“ , ”。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优美景色的语句是“ , ”。 4.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 , ”。 5.桃花源记中讲述村中人离别家园到桃花源生活的原因的句子是:“ , 。” 6.桃花源记中的“ , ”两句,说明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三 峡郦道元1.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 。” 2.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7、是:“ , 。” 3.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 4.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 5.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 。” 6.三峡中表现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整体印象的语句是: “ , 。” 7.三峡中写山高峻的句子是:“ , 。” 马 说韩 愈1.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 。” 2.马说中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3.马说中对“食马者” 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 “ , ?”4.马说中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 !” 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8、”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话:“ , 。” 6.马说一文中描写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 , ”。 陋室铭刘禹锡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 ”,以“ ”的淡雅之色表现诗人的恬淡之心,之后又以映入帘中的草色点出恬淡中的生机。 2.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 , 。”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4.陋室铭中用“ , ”来表明自己不在乎房子有多破,只要自己品德好,精神上就满足了。 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 6.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
9、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 7.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在绿色苔藓、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以此来衬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8.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 ”。 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 , 。” 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水曲折的语句是:“ , 。” 3.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参差不齐的语句是:“ , 。” 4.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5.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的姿态的句子是:“ , 。” 岳阳楼记范仲淹1.岳阳楼记中
10、,写傍晚时分,虎猿之声不断传入耳中,此时登楼,会感到离京的哀伤、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 ”,看到萧然之景,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 用“静影沉璧”来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用“ ”来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关注民生,体现“古仁人之心”的一句是“ ”; 作者还提出“ ” ,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3.岳阳楼记中在时间上表现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5.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 “ ; 。” 6.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7.岳阳楼
11、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8.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 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岳阳楼记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 。” 10.岳阳楼记中,写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的句子是:“ , 。” 11.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 。” 12.岳阳楼记中,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 。” 醉翁亭记欧阳修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及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2
1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 “ , 。”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 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以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描写“醉翁”醉在其中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了“山间之四时” 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1.在记承天寺夜游中,“ ”一句写出空旷澄澈之景,以“ ”比喻竹、柏之影,十分精当传神。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
13、现苏轼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独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怜的张怀民的句子是“ , ”。 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三句是:“ , , 。” 5.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 ? ? 。” 爱莲说周敦颐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中以“ , ”两句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4.公园花展中,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句子来说,就是“ , ”。
14、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 , 。” 6.爱莲说中“ , ”两句描写了莲的清高风度,以此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7.爱莲说中,周敦颐运用正衬的手法塑造了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 ”,莲花是“ ” ,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到自己刻苦求学并自得其乐,所以无视物质生活的贫乏,“ ” ,以“ ” 一句总结自己求学的经历,发人深省。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现作者“援疑质理”时对老师十分恭敬、渴求教诲的情态的一句是“ ” ;同舍生衣着光鲜,作者却丝毫不觉羡慕的原因是“ ”。 3.
15、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中人们愿意借书给他,是因为他抄录完之后,跑着送还给书主人,表现他十分守信的一句话是“ ”。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幼时获取书的途径的语句是: “ , 。” 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突出为求学而不畏艰难的精神的语句是: “ , 。” 6.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达求学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 “ , 。” 7.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敬重的语句是: “ , 。” 8.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 ”。 关 雎诗经1.关雎开头“ , ”两句成功运用了比兴手法,为下文营造了情意绵绵
16、的意境。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诗经关雎 一诗中的“ , ”两句就是佐证。 3.关雎中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起兴,引出的后两句是“ , ”。 4.关雎一诗中诗人以捞取参差的荇菜的情景发端,以引起所咏之事的比兴句是“ , ”。 蒹 葭诗经1.蒹葭中“ ”一句表达了“清晨的露水还没干”的意思,“ ”一句表达了“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还没蒸发完”的意思。 2.蒹葭中,首句以芦苇和白露写景起兴,点明时令,烘托气氛的句子是“ , ”。 3.蒹葭中,面对“在水之湄”的伊人,诗人执着求索: “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4.蒹葭中写清晨秋霜中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 , ”。 观
17、沧海曹 操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诗句是:“ , 。” 2.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的诗句是:“ , 。” 3.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这两句诗是:“ , 。” 4.观沧海中,表现曹操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日月之行, ; 星汉灿烂, ”。 5.观沧海中,表现诗人登山时对秋风和海水的总体感受的诗句是:“ , 。” 饮酒( 其五)陶渊明1.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中,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只要思想远离尘世,就能超尘脱俗的诗句是:“ ? 。” 3
18、.饮酒(其五) 中表现作者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诗句是: “ , 。”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中“ , ”两句写出了他在傍晚与飞鸟相伴的诗意生活。 5.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诗句是: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在叙将别之时,已寓不必伤别之意,气势宏伟,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了与友人相似的经历与身份,因而两人之间情深意切的诗句是:“ , 。”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之意的诗句是: “ , 。” 4.王勃送杜少府之
19、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次北固山下王 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岸相平,显得十分开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含有“青山”“绿水” 的诗句是“ , ”。 使至塞上王 维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交代自己身份、出使目的和地点的诗句是“ , ”。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3.使至塞上一诗中,作者在叙事写景之中传达出自己幽微难言的内心郁闷与愤慨
20、的诗句是“ , ”。 4.使至塞上中描写边疆将士繁重紧张的战事生活的诗句是“ , ”,同时写出了将士们以身护国的爱国热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漂泊无定的杨花、凄厉啼鸣的子规,营造了悲凉氛围的诗句是“ ,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抒发了对王昌龄强烈深厚情感的诗句是“ , ”。 行路难( 其一)李 白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 “ , 。”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中体现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 , 。”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 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
21、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期待的诗句是:“ , 。” 望 岳杜 甫1.望岳中,表现杜甫初见泰山时惊叹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 ”。2.杜甫在望岳中,以锤炼词语的深厚功力,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的名句是“ , ”。 3.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是:“ , 。” 4.在望岳诗中,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志向的诗句是“ , ”。 春 望杜 甫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2.杜甫在春望中表现诗人感时伤别,诱发诗人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 。” 3.春望中表现作者日益衰
22、老的诗句是:“ , 。” 4.杜甫在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名句是:“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1.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茅草被群童抱走之后自己又呼又叹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焦急无奈与痛苦之情的诗句是:“ , 。”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渲染出黄昏时分阴沉迷蒙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同样的心境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出经历“安史之乱”后,国仇家恨让诗人潸然泪下的情景的诗句是:“ , !”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 。”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舍己为人的决心的两句是:“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
23、出茅草飘散各处的情景的诗句是:“ ,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所破之后遭逢大雨时诗人所陷入的窘境的诗句是:“ ,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然胸怀宽广、心忧天下的诗句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 “ ,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3.从视觉角度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 。” 4.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诗句是:“ , 。
24、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 。”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花飘入帐内,让人感觉寒冷的诗句是“ , ”。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表面的寒冷反衬出将士乐观的战斗情绪的诗句是:“ ,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 愈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准确捕捉到了初春小雨细滑润泽的特点,并通过写草表现出雨后朦胧景象的诗句是:“ , 。” 2.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中,诗人认为京城一年中最美的是初春的草色和堆烟的杨柳,并大加赞美的诗句是:“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酬乐天扬
25、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 , 。”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典故,暗示被贬之久,世态变迁,表达了回归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 , ”。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 , ”两句,表现了他对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之情。后人赋其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点明酬答白居易,照应题意的诗句是“ , ”。 观刈麦白居易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割麦时的艰苦劳动(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于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 , 。”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的这种矛盾的诗句是:“ , 。
26、”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送饭的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 , 。”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诗句是:“ , 。” 5.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叙写了割麦者的辛苦劳碌和拾麦者的辛酸苦楚,而作为朝中官员的自己却“ , ”,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自身的愧疚。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交代春游的地点寺北亭西和水云远景,勾勒出早春轮廓的诗句是“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
27、” 4.在钱塘湖春行中,表现白沙堤等地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余兴未阑的诗句是“ , ”。 雁门太守行李 贺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一句是“ ”,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 ”和“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渲染了紧张肃杀的氛围,刻画出了战地的悲壮场面。 3.“诗鬼 ”李贺在 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紧张的气氛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 , 。”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 , 。” 5.李贺在雁门太守
28、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 。”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 。” 赤 壁杜 牧1.赤壁一诗中,杜牧以折断的战戟起兴对前朝人物和事迹发出慨叹的诗句是“ , ”。 2.赤壁一诗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诗句是:“ , 。” 泊秦淮杜 牧1.杜牧在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诗句是:“ , 。” 2.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诗句是:“ , 。” 夜雨寄北李商隐1.夜雨寄北中的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
29、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 , 。” 2.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 无 题李商隐1.无题中常被用来赞美献身事业的精神的诗句是:“ , 。” 2.无题中,作者以沉痛的心情写离别的诗句是:“ , 。” 3.李商隐在无题中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 相见欢李 煜1.李煜在相见欢中以丝喻离愁,将情感具象化的词句是“ , ”。 2.李煜在相见欢中写自己在月下,抒发囚禁生活的凄凉的句子是:“ 。 。” 3.李煜在相见欢中写自己默默无言,独自上楼,只有冷月相伴的句子是:“ , 。” 渔家傲秋思
30、范仲淹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在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且表达了该词主旨的句子是:“ , 。”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描写渲染了边塞的悲凉,其词句是:“ , 。” 4.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词句是 :“ , 。” 浣溪沙晏 殊1.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 对比的词句是:“ , 。”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 , 。” 登飞来峰王安石1.王安石在登飞来
31、峰中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 ”来写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 ,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 ? ”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朝着西北望去 ,奋勇射杀敌人的两句是: “ , 。”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自己出猎的盛况 ,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两句是:“ ,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绘壮观的出猎场面的两句是 :“ , 。” 水调歌头苏
32、轼1.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绪的语句是:“ , 。” 2.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 “ , 。” 3.“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了诗人望月思人的美好期待,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的祝愿之意与此相近,但意境上更胜一筹。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以此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 , 。” 5.水调歌头中,描写作者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的句子是:“ , , 。” 游山西村陆 游1.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的诗
33、句是:“ ,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 4.游山西村中“ , ”表明了诗人漫游山村的心情和感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表现军队所向披靡的词句是: “ ,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厚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 ”两句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壮志难酬的词人形象。 过零丁洋文天祥1.过零丁洋中的“ , ”,概括写出了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
34、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危急凄苦的诗句是:“ ,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古代诗歌中,有一类散曲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 , , ”。 2.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子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 ; , 。” 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
35、的 ,再强大的统治者最终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名句是:“ , 。”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 己亥杂诗龚自珍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以落花为喻,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 。”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自己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 。” 二 高中部分(14 篇)劝 学荀 子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 ”一句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 一句强调只有广泛学习,不断反省,君子才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
36、后天不断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 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 3.荀子劝学中,解释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句子是 “ ”;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 ”是浮躁不专一所致。 4.荀子在劝学中说:“ , , ; , , 。”刘禹锡曾有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他们要表达的都是学生可以赶超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赶超前人的思想。 5.劝学一文用“ , ”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6.在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 7.劝学一文中阐述
37、了“学”与“思” 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 , ”。 8.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 ,文中“ , ”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9.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 ”。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 , 。” 11.在荀子劝学中以“ , ”两句论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 12.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 ”。 逍遥游庄 子1.在逍遥游中,庄周用水与舟的关系,来形容大鹏飞翔必须依赖天空的广阔
38、的句子是“ , ”。 2.在逍遥游中,表现对列子驾风游行的自由轻妙赞赏有加的句子是:“ , 。” 3.在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 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4.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 , ”。 5.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徙于南冥有所恃的句子是: , 。 6.在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两句是:“ , 。” 7.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 , ”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8.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 ,接着指出“ , ”,这
39、样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9.在逍遥游中,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10.在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师 说韩 愈1.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 ”。 2.师说一文中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 , ”。 3.师说中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 , ”两句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4.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
40、 , ”,怎能不更加愚昧? 5.师说中用对自己与对孩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了“今之众人”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句子是“ , ”。 6.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两句分析了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7.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 , ”的结论,这是“ 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8.师说中用“ , ”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9.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 10.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 !
41、 ”。 11.师说中把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进行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12.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阿房宫赋杜 牧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他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 ”。 2.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人心相同:既然秦人爱纷奢的生活 ,可想而知“ ”,所以不可一方面极力搜刮,另一方面却“ ”。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 ”;秦朝能善待六国之人,“ ”,又怎么会灭亡呢 ?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5.在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 6.杜牧在阿房宫赋的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且大肆挥霍的暴行。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比较法突出表现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