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821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测试:专题一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2 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2018 新疆高三二模)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2.(2018 江西赣州高三模拟)南朝道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说明了( )A.南朝人热衷研究中外文化典籍B.儒、释、道三教出现融合趋势C.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受

2、到冲击D.南北朝时期出现崇佛抑儒现象3.(2018 河北衡水高三模拟)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B.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C.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D.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4.(2018 陕西渭南高三质检二)旧唐书和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 )A.正史记述更具权威B.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C.史料考证的复杂性D.进士科

3、创建时间无法判定5.(2018 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 114 坊,东市和西市各占 2 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 110 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管辖。东西二市共4 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分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及军事中心的价值6.(2018 江淮十校高三联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做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得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

4、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7.(2018 北京海淀一模)“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8.(2018 四川雅安高三二诊)宋太宗不仅多次鼓励臣下直言,并将左、右补阙改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立此新名,“使各修其职业”。宋代监察官员的更名意在( )A.强化监察官员的责任感B.确立官员相互监督制度

5、C.限制官员的监察范围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9.(2018 江西九校高三 4 月联考)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0.(2018 北京石景山一模)钱氏家训中内容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其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以下关于钱氏家训的说法正确的是( )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体现重

6、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A. B.C. D.11.(2018 河北唐山高三二模)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商业经济的繁荣 B.教育事业的发展C.政治体制的改革 D.科学技术的进步12.(2018 福建莆田一模)记述 出处未几,裕(刘裕)师围城超(慕容超)与左右数十骑出亡,为裕军所执送建康市斩之晋书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征虏贼曹乔胥获之送超京师,斩于建康市宋书丁亥,刘裕悉众攻城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送超诣建康,斩之资治通鉴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追获之,斩于建康市南史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

7、东晋义熙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刘裕凭此战胜利收复广固 B.慕容超轻敌导致广固失守C.刘裕与慕容超大战于建康D.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13.(2018 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生活习惯。理学

8、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材料二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20 世纪 80 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 400 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12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汉和宋代两次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13 分)14.(

9、2017 甘肃兰州一中高三 12 月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商周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两汉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不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隋唐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 60 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 6 岁左右一般

10、要入私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5 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材料中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出现,维持了南方政权与北方政权的对峙局面,D 项正确;魏晋时期,南方经济总体上还落后于北方,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大量南迁,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 项错误;魏晋时期,北方长期战乱,不利于恢复生产,C 项错误。2.B 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一。从材料中“南朝道士张融遗命,入殓时左手执孝经老

11、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可以看出,当时儒、释、道三教呈现出融合趋势,所以 B 项正确;A 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三教融合的趋势,不是突出表现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C 项错误;D 项材料没有反映。3.C 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由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尚书属于内朝,其分割了宰相的决策权,表明相权被君权侵夺;到魏晋时期,特别是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宰相机构,这表明相权的复位,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与地方无关,A 项错误;尚书省负责政令的执行,属于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B 项错误;隋唐时期的尚书位高权重,D项错误。4.C 从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同一历史事

12、件,不同史料记载不同,这说明史料考证具有复杂性,故C 项正确;史料考证具有复杂性,不能因史料出自官方还是民间来判断史料的真实与否,A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说哪一史料记载正确,也就无从得出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的结论,B项错误;D 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5.B 长安城 114 坊中,东西二市只占 4 坊,说明长安城的商业功能并不明显,故 A 项错误。在 110 坊中万年县、长安县各管辖一半,体现了分区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 C 项。材料所述长安城的布局并没有突出其政治和军事职能,故 D 项错误。6.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根据材料信息“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

13、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做现实的加工”“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等可知,吴道子的宗教画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的信息,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唐代的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画家和作品众多,吴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仅由材料得出“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 项错误。7.C 从材料中的“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可知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从材料中的“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有专官掌控),彼监此临”可知在地方管理上军权和财权是分开的,互相牵制,再结合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判断 C项符合题意。8.A 本题

14、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从材料中的“多次鼓励臣下直言”“并将左、右补阙改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改为左、右正言”“使各修其职业”可知,宋太宗的目的是要强化监察官员的责任感,A 项正确;材料中的“左、右司谏”“左、右正言”都是监察官员,其职责是向皇帝提出谏言,材料中没有官员相互监督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思,B、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限制监察范围的信息,C 项错误。9.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材料中的“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可知,南宋商人大多买田置地,广建田宅,这影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扩大再生产,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C 项正确;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15、项错误;B 项只是表象,不符合题干中的深层次要求,排除;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0.B 从材料中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可得出钱氏家训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从材料中钱氏家训的内容可得出钱氏家训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从材料中的“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可得出钱氏家训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因此 B 项符合题意。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11.D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宋朝印刷术的进步促进了书籍的大量印刷,这有利于书籍的传世,印刷术属于先进科技,D 项正确。12.D 从材料信息看,四则史料都记述了慕容超战败被俘获,后被斩于建康的事实,故 D 项符合题意。第一、三段记

16、述都未介绍刘裕围哪一座城,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慕容超轻敌,故 B 项错误;由第二、四段材料中的“屠广固”可知 C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 答案 (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家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家思想规范家族和家庭;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得 6 分)影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每点 2 分,共 6 分)(2)西汉儒学复兴的背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汉初统治者采用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

17、思想对儒学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3 点得 5 分)宋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从魏晋到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或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融合,“三教合一”“三教并行”);唐朝时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统治者崇文抑武,学术活跃;北宋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运动,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得 5 分)认识:儒学复兴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中华文化的复兴;儒学复兴有助于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

18、族的伟大复兴;儒学复兴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每点 1 分,共 3 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 第(1)问,在概括“表现”时,可结合材料一中的“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注重蒙学教育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生活习惯”“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等信息组织答案;分析“影响”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教育发展、儒学伦理传播和普及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在概括西汉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时,可从秦朝的焚书坑儒使儒学遭受沉重打击,汉初的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董仲舒改造儒学和汉武帝推崇儒学、“罢黜百

19、家,独尊儒术”等角度组织答案;概括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时,可结合魏晋以来的三教合一、韩愈的复兴儒学以及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家的努力等角度组织答案;在谈对当今儒学复兴的认识时,可从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复兴有利于民族复兴,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增强等角度组织答案。14. 答案 示例一:商周时期。信息: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强调家庭成员尊卑有序。简析:商周实行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财产;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示例二:两汉时期。信息:重视孝道,财产继承嫡庶同权;“家学”兴起。简析:察举制注重孝廉;“推恩令”的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示例三:宋元时期。信息:重视三纲五常;南方大家庭的规模超过北方。简析:理学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家庭观念的变迁。材料中的五段文字分别反映了商周、两汉、隋唐、宋元及明清时期的家庭伦理关系的特点及内容。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与理解其中包含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概括总结任两个发展阶段我国古代家庭观念的变迁并简要分析;再次,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说明其原因并进行评价。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