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
2、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形式 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影响是美国 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为世界经
3、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2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有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召开),再有“冷战”(开始于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最后才有两极格局(形成标志是 1955 年华约组织的建立)。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 “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
4、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1.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 ,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答案】B 2.1962 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答案】
5、C3.1961 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 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选 D 项。 9.1990 年 8 月,民主德国议院决议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 1
6、 100 页的统一合约。10 月 3 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一B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C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是统一的根本原因D两德和平统一引起“美好”东欧剧变【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民主德国议院通过决议决定并入联邦德国,并在之后不久签署了统一合约,但魏茨泽克却说“没有政府合约协定” ,可见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故选 B 项。从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可知 A 项与史实不符;C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
7、;东欧剧变始于 1989 年的波兰,故 D 项不正确。10.“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 ,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 。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 ”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答案】D1 (2018北京高考22)读图 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
8、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同时将欧洲作为其市场,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故 A 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是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美国占据上风,并未对其经济造成损害,故 B 项错误;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属于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科技成就,但是并未给美国带来经济效益,故 C 项错误;1955 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结果持续到 1975 年,使美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美国财政赤字严重,故 D 项正确。2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图 8 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
9、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3 (2018北京高考23)1956 年 7 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该宣言(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 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是“自愿、互利”等原则且主要是经济领域,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们提出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得出是反对两极对峙,因此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故 B 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是 1949 年成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 194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不是发展中国家,故 D 项错误。 9 (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 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在战后头几年中出 现欧洲死亡的讣告并不令人
11、奇怪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 、 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德国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写下别了,欧洲历史 。该段材料 ( )A成功预见 了二战后欧 洲的发展 B反映了二战对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C体现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确立 D说明了欧洲国家整体上已落后世界【答案】B 【解析】成功预见了说法错误,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在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更大的创伤之后写下别了,欧洲历史 ”可知二战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欧洲,未说两极格局,故C 项错误;材料未把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故 D 项错误。2.冷战期间不
12、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反映了 (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答案】B 3下面是美苏(俄)双方核武器数量对比图。下图说明,两极对峙期间 ( )A美国核武技术落后于苏联 B苏联的核威慑力量高于美国C世界局势处于核恐怖之中 D美苏对抗以核武器竞争为主【答案】C 【解析】两极对峙(19551991)年,自 1950 年1980 前,核武器是美国是先于苏联,故 A 项错误;苏联的
13、核崛起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故 B 项错误;两个大国的核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呈现的是两国进行核竞赛,无法得出以核武器竞争为主,故 D 项错误。 9.1955 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 29 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直接导致了(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演变【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第三世界国家” “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 ”“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可知
14、与 1961 年不结盟运动的宗旨一致,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 ”,可知 B 项错误;C 项与“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 目标”无关,故错误;第三世界只是多极化趋势 中的一极,且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故 D 项错误。答案为 A。10.1990 年 11 月 21 日,有 34 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 。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
15、的结束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答案】A 11.有学者指出 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伊斯兰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故 A 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16、,故 B 项错误;“多元多体”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 C 项正确;材料突出多个大国群体的出现,而非各地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 D 项错误。答案为 C。12在冷战结束后的亚太地区,俄罗斯国力锐减,日本综合国力下降,与此同时,东盟、印度的力量迅速壮大,成为冷战后亚太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这反映出冷战结束 ( )A有利于遏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B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健康发展C为区域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 D对亚太地区的发展更为有利【答案】C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
17、史上从来没有比这个世纪更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虽然单是其工业化的速度和冲击,已使美洲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全球经济的超级霸权,可是在当时,欧洲工业的生产额尚超过美洲两倍以上,而重要的科技进展,仍旧主要是来自大西洋的东面。汽车、摄影和无线电最初都是从欧洲产生发展出来的。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材料二 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时代 、 财富 、 生活杂志的创始人亨利卢斯撰文说,20 世纪将是美国的世纪, “这是美国作为世界统治力量出现的第一个世纪” 。时任国务卿的赫尔也说“美国深知自己可以强烈地影响为维护和平而建立的任何国家组织,由于这种影响日益增强,我们对安排战后世界所负的责任相应地增大了”
18、 。伴随着战争的终结,美国世纪终于到来。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成为“欧洲的世纪”的表现。(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美国世纪”与“欧洲世纪”形成原因的异同。(8 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并加以简要评价。(9 分)【答案】(1)表现:19 世纪,欧洲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世界领先;世界主要的科技发明集中在欧洲;欧洲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扩张控制了世界上亚、非、拉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沦为欧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欧洲居于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欧洲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世
19、界产生深远影响。(8 分,答出其中 4 点即可) (2)相同:都是因为该国(地区)经济、科技、军事力量强大,世界领先。(2 分) (3)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中“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可知亨廷顿认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根据材料三“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可知作者观点为是国家利益冲突;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三“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可知其根本是为了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第三小问论证,根据材料三“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这一信息,结合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合作的史实论证即可,如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