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489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解析版】北京市延庆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延庆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生物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 每个 ATP 分子中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 所有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磷脂D. 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功能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2、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3、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详解】葡萄糖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 错误;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每个

2、 ATP 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 错误;所有的体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磷脂,故所有细胞中都含有磷脂,C 正确;盘曲的肽链被解开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蛋白质的功能丧失,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脂质的分布、糖类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B. 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C.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

3、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D. 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答案】A【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

4、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 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 3、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详解】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因此可能属于不同的蛋白质,A 错误;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B 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水解酶催化,水解酶是蛋白质,故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 正确;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 正确;故选 A。3.真核细胞中,下列物质与其合成场所对应有误的是A.

5、淀粉叶绿体 B. 抗体内质网C. 细胞板高尔基体 D. tRNA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 ;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板的合成有关。【详解】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糖糖,葡糖糖脱水缩合形成淀粉,A 正确;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

6、,B 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 正确;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 DNA 转录形成三种RNA 即 tRNA、mRNA、rRNA,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叶绿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血红蛋白 葡萄糖 二氧化碳 钠离子 血浆蛋白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只

7、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组成内环境的物质。【详解】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钠离子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中的物质;综上所述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 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对于内环境概念和组成成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下图是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丙酮酸在中氧化分解生成 CO2和水,释放能量B. 与分泌蛋白的再加工有关,在胰腺细胞中其含量

8、非常丰富C. 能合成 ATP,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D. 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不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图中是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详解】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生成 CO2 和水,释放能量,即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A 正确; 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再加工有关,胰腺细胞分泌消化

9、酶较多,故在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含量非常丰富,B 正确;叶绿体能合成 ATP,但是合成的 ATP 只为暗反应所用,不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C 错误;线粒体为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提供能量,高尔基体内质网加工胰岛素,故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场所,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6.以下对于稳态概念、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是指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B. 机体维持稳态的

10、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D. 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11、态;A 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 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 正确; 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不是恒定不变的,以保证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下列年龄结构不属于增长型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分析】年龄结构是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结构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包括增长型

12、、稳定性和衰退型:(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详解】由题图可知:A 为增长型; B 为增长型;C 为衰退型;D 为增长型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年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年龄结构。8.如图,关于甲乙两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种群的数量小于乙

13、种群B. 期间两种群数量都在增长t2t3C. 时甲种群数量最大t2D. 期间乙种群数量在减小t4t5【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种间关系、群落概念、环境容纳量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本题只知道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不知道甲乙两个种群的基数是多少,故无法比较种群数量,A 错误 ; 甲种群虽然增长速率在下降,但是种群数量在增加,乙种群 期间增长速率在变大,种群数量也在增加,故两种群数量都在增长,B 正确;时甲种群数量最大,C 错误; 期间乙种群数量在增加,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

14、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和种群数量变化及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农田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上升B. 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 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D.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

15、,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详解】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增加,A 正确;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但是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 错误;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所以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C 正确;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特别注意农田在退化成荒地是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这是本题的易

16、错点。1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 激素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B. 机体中激素的分泌量是不变的C.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D. 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体内各种细胞上【答案】A【解析】【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2、人体激素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且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3、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来促进

17、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详解】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微小,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是具有高效性的生物活性物质,A 正确;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B 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 C 错误;促甲状腺激

18、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上,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分泌的调节、激素的特点、综合性强,难度适中。11.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之和小于输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 主要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D. 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分为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可利用分为被植食动物摄入和未被摄入;被植食动物摄入包括植食动物同化量和未同化量;植食动物同化量包括植食动物有机物积累量和植食动物呼吸消耗量。【详解】

19、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是之和,故之和小于输入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 正确;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中,B 正确;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主要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C 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之比,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养级,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20、是A.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体现了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线粒体,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详解】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体现了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A 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 错误;递质经的转运和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 错误;结构 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

21、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B. 同一植株的幼苗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C. 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 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 幼嫩的芽、叶、 集中在生长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素 发育中的种子 旺盛的部位 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

22、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详解】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只起到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 正确;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B 错误;植物激素调节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C 正确;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

23、的生理功能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知识作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4.拟南芥 P 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该突变体可能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障碍 B. 生长素与拟南芥花的发育过程有关C. 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 D.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供中两个重要信息,信息之一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

24、输与花的发育有关;信息之二是“P 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由此可推测 P 基因起作用的机制。【详解】拟南芥 P 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这说明花的发育与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关,也能说明“该突变体可能存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障” ,A 正确;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说明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 正确;突变体内生长素含量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C 错误;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D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

25、,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把结合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采用排除法做题。1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低浓度的 2,4-D 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B.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籽番茄C. 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D. 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同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的考查,回忆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利用

26、高浓度 2,4D 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A 错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籽果实,B 正确;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不能促进成熟,C 错误;脱落酸可促进各种组织衰老,在果实的衰老阶段含量最高,D 错误;故选 B。【点睛】对于乙烯和赤霉素及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6.以下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内容,正确的叙述是A. 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为外负内正B.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

27、浓度高于膜外C. 神经冲动会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并向两侧的神经元继续传导下去D. 突触前膜是指神经元轴突末梢处的细胞膜,它与突触后膜直接接触,传递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后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并在膜内外形成局部电流,即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详解】静息时,K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 错误;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 正确;神经冲动会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但是在神经元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C 错误;突触

28、前膜是指神经元轴突末梢处的细胞膜,它与突触后膜不直接接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意在让学生加深对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后膜电位的变化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理解。17.下列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B. 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 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D. 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

29、活动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可以进行。 (2)缩手发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在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在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转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反射弧中兴奋从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A 正确;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 V 区参与,B 正确;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会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抽指血时被针扎不会缩手,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脊髓的反射活动,C 正确;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吐进入效应器, 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以人体神经系

30、统的调节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18.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 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或,可能会使 E 产生相同的反应B. 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 C 处均存在突触C. 刺激处不会在 A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 刺激处引起 E 收缩的过程是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反射弧的结构,其中 A 是感受器,B 是传入神经,C 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 是效应器,反射弧上的兴奋传导的途径是 ABCDE,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详解】刺激或,可能会使 E 效应器

31、产生相同的反应,A 正确;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 神经中枢处均存在突触,B 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刺激处不会在 A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 正确;刺激处引起 E 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概念和结构基础,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19.图为人体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细胞 a 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 b 分泌的激素对生长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下丘脑通过反射

32、弧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B. 细胞 a 与细胞 b 分泌的激素有协同作用C. 生长激素可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D. 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促进 B 细胞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激素调节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但是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快。 (4)激素间的关系: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不同激

33、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详解】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素(GHRH)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GHIH,也称生长抑制素 SS)的调节,不是通过反射弧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A 错误;由于细胞 a 分泌的激素对垂体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 b 分泌的激素对垂体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则这两种激素对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调节呈拮抗关系,B 错误;生长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结合图可知生长激素作用于胸腺、软骨、脂肪等等,所以生长激素可以与多种靶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C 正确;由图可知生长激素可作用于胸腺,胸腺中无 B 细胞,D

34、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列表比较,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并且识记各自的调节特点。2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 B 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 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可引起过敏反应C. 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D. 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详解】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A 错误;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抗生素,

35、可引起过敏反应,B 正确;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结合特性,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抗原进行检测,C 正确;血浆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复杂的反馈调节机制B.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

36、系统多样性C.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D. 复杂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高【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2、生物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一般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等;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生态功能) 。【详解】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复杂的负

37、反馈调节机制,A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正确;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C 正确;复杂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仍然为 10%20% ,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价值,掌握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相互关系,属于中档题。22.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群落 B.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点不同C.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

38、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速度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的演替:1、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顶级群落) (缺水的环境只能到基本植物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3、人类活动

39、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除少数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群落,可能正在进行演替,A 正确;根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分析,初生演替的起点是原先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次生演替的起点是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这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B 正确;一般情况下,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C 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速度不相同,初生演替的速度慢于次生演替, 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

40、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3.下列关于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B.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 B 淋巴细胞C.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 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具体表现在:将细菌吞入细胞内,溶酶体和内的水解酶将细菌水解,并将细菌的抗原暴露在吞噬细胞的表面。【详解】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A 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需要经过 T 细胞才能呈递给 B 淋巴细胞,B 错误;吞噬细胞具有

41、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选择, C 错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和处理,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免疫的知识,要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24.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识别与有关B. 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的协助D. 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是糖蛋白(糖被) ,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为蛋白

42、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细胞识别与物质糖蛋白有关,A 正确;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 正确;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通过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故需要蛋白质的协助,C 正确;蛋白质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作用 ,但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还要求考生识记和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

43、次的考查。25.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357Jm-2a-1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C.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D. 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

44、,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 (4)能量传递效率:10%-20%。【详解】太阳鱼同化的能量为 1483Jm-2a-1,其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因此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 1357Jm-2a-1,A 错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31920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780+4200)Jm -2a-1,再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798031920100%=25%,B 错误;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太阳鱼鲈鱼食物链中,鲈鱼为第四营养级,而在浮游植物

45、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食物链中,鲈鱼属于第五营养级,C 正确;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流动,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26.下表为养鱼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处理 水稻产量(kg/hm 2) 土壤有机质(%)稻田养鱼 4023 2.72对照 3474 2.56A. 引入稻田中的鱼不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B. 鱼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从而提高了水

46、稻产量C. 稻田养鱼使水稻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鱼粪中的有机质D. 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被引入稻田的鱼最终因为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成 S 型增长;鱼捕食浮游植物减小了水稻的竞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鱼的粪便作为肥料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养鱼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详解】被引入稻田的鱼最终因为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成 S 型增长,A 错误;鱼捕食浮游植物减小了水稻的竞争,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B 正确;鱼的粪便作为肥料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鱼粪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后,被水稻吸收,C 错误;稻田养鱼使稻田生态系统中

47、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提高,D 错误;故选 B。【点睛】考查生态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判断浮游植物和水稻间的竞争关系,能够分析鱼捕食浮游植物降低了浮游植物与水稻的竞争,从而提高水稻产量。27.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B 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B. HIV 是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没有核糖体C. HIV 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就是指艾滋病【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艾滋病的作用机理和传播途径。1、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

48、免疫缺陷病毒 HIV 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 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T 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 DNA 并整合到染色体的 DNA 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 T 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2、HIV 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详解】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T 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 A 错误;HIV 是一种病毒,由 RNA 和蛋

49、白质构成的,没有核糖体, B 正确 ;HIV 遗传物质在细胞内逆转录形成病毒 DNA 并整合到染色体的 DNA 上,C 错误;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症,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主要考查了 HIV 作用机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8.图中细胞、和物质 E、F 的关系不可能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下丘脑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物质 E 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项错误;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B 项正确;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抑制下丘脑的分泌,C 项正确;神经元通过产生递质作用于肌肉细胞,D 项正确。29.香蕉保鲜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导致香蕉后熟较快,研究人员用不同冷激处理对香蕉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