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始得西山宴游记 练习(一) 、基础知识1.识记字音僇人( ) 惴栗( ) 施施( ) 斫( )榛莽( ) 茅茷( ) 箕踞( ) 衽席( )岈然( ) 若垤( ) 攒蹙( )遁隐( )培 ( ) 颢气( ) 引觞( ) 颓然( ) 冥合( )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惴栗(担心) 漫漫而游(任意) B 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意有所极(到) C 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收缩)D 引觞满酌(酒杯) 游于是乎始(从此)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A 穷山之高而止 B 欲穷其林 C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
2、穷。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施施而行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倾壶而醉 D 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 故为之文以志 B 是岁,元和四年也 C 凌万顷之茫然 D 皆我有也6、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入深林,穷回溪B望西山,始指异之C箕踞而遨D故为之文以志(二)填空2始得西山宴游记是_的第一篇,作者是_代的_,字_,世称_,_,是_ 之一。(三)虚词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3)卧而梦 (4)觉而起,起而归 (5)而未始知
3、西山之怪特 (6)穷山之高而止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8)而莫得其涯 (9)而不知其所穷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始指异之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5)不知日之入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四)实词 1.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 2.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 古义: 今义:没有(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攒蹙累积 古义 : 今义:积累,积聚。3、词类活用(圈
4、出活用的字,分析活用情况,并翻译)(1)日与其徒上高山 (2)卧而梦 (3)始指异之 3(4)而不知其穷也 (5)穷山之高而止 (6)萦青绕白 (7)故为之文以志 (8)自远而至 (五)文言句式因坐法华西亭是岁元和四年也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 (六)内容理解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7、解释下列加点词。A 始指异之 B 遂命仆人过湘江
5、 C 缘染溪 D 斫榛莽 E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8、翻译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9 根据要求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游西山精神解脱,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语句是 4,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题参考答案1、略2 B B 披草而坐(拨开)3 C 54 C 解析 C 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表修饰关系表递进关系表并列关系 。 5 C 解析定语后置,与例句同,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6、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B )A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B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使动,意思是“使奇特”】C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象簸箕一样”】D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意思是“写文章”】7、A 觉得 奇异,认为奇异; B 于是; C 沿着 ;D 砍伐; E 这 8、略9、A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B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C 排比:上高山,入深林,斫榛莽,焚茅茷 比喻: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借代:萦青缭白 夸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饪席之下/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