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苏州园林教案一、课文分析:说明文,上出趣味是关键。如果仅仅重复一些学生早已熟悉的概念,如结构、说明方法等,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本文的核心是说明苏州园林的独特之美,作者称之为“完美的画面”,文中分七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完美”,前四个部分从园林的整体结构来说,后三个部分 从局部细节来说,这才是老师需要强调 的重点内容,也是我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时,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都交给学生来归纳,扣住“画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对照段落内部层次认识园林之美。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层次结构、说明顺序。2、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园林之美的内涵。三、教学
2、过程:1、导入:简介西方园林(展示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及凡尔赛宫的图片),西方园林重在彰显人的力量,表现出改造自然的气魄,古老的东方园林又展现出什么特色呢?2、自读文本,把握文章基本要素。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作者如何评价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文中写了哪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朗读完后,学生回答)归纳:(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换言之,作者将苏州园林当成了全国园林的代表。(2)文中写到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建筑的布置、假山和池沼、树木花草、花墙和廊子、角落、门窗、颜色(学生在文中勾画出各段中心句)2(3)作者既然将
3、苏州园林作为全国园林的代表,读一段大百科全书中对园林的介绍,看看在文中有没有与之类似的内容。补充材料1:不论面积大小,每座园林几乎都包括了当时所有可能使用的造园手段。它们的格局大都以山、水、泉、石为骨骼,以花、木、草、树为烘托、以亭、榭、楼、廊为连缀。这些自然的、人工的要素由于比重的大小、品类的差别、组合的疏密,式样的异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基本风格。(学生回答)“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同样是从整体上来写园林的结构)这句话与下文什么关系?(与是总分的关系)为什么大百科 全书将“山、水、泉、石”放在首位,作为园林的结构的基础,
4、而本文却将“亭台轩榭的布局”放在首位?提示:在大百科全书中,强调园林的要素,以什么为首?(自然)本文着重从园林的整体结构上来写,亭台轩榭是园林的主体结构。-与这段文字无关吗?提示:本文说明的核心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所写的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点,同样也是“完美”的。作者从七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美,按什么顺序排列?(整体-局部)3、细读文章,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园林之美(1)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将苏州园林比方为“完美的图画”,那么什么样的图画才是“完美”的?(细读文本,根据提示划分层次、勾划关键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归纳)提示:文中说明园林建筑特点
5、时,还用了哪些与图画有关的词句,圈出来。给每个段落内部分层,看看各段讲了几层意思,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同时把其它说明方法记录在书上相关位置。(学生分层次,圈关键字)(2)归纳与图画有关的词句: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 品”实际上,在其它小节,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图画,也与图画有关,如强调景致的深度,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有深度才能有内涵。写颜色,表现了中国画的特点,画在白
6、色的宣纸上,以留白幻化出云雾瀑布,与西方绘画艳丽的色彩完全不同。作者在文中借图画说明园林之美,一方面是因为本文原本就 是一部摄影集的序言,摄影也一种美术,作者这样写更加直观;另一方面作者将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征归纳为“一幅完美的图画”,而这些内容均围绕这一特征展开。什么是“完美的图画”?我们进入文章来分析。(3)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完美”(学生先分层,归纳主要说明方法,再依据提示进行分析)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两层,以“这是为什么”为标志,前面提现象,后面作解释。两层均有做比较的方法)提示: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在哪里?(图案画可以复制,简单而规整。美术画需要创造,是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能规
7、整对称)归纳:“完美的图画”表达了自然流露的情感,而非依照固定的模式,因此避免对称,追求“自然之趣”。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三层,总 写、假山的堆叠、池沼的设置。后面几节的说明方法都是举例子)提示:作者写假山的堆叠,同样用了做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什么?(堆叠的艺术,与上文图案画与美术画的比较对应)为什么需要“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见到过许多真山真水,才能仿照自然)4园林在池沼的设置上如何仿照自然?“一幅画”“入画的一景”是什么样的画?(“大多引用活水”,保持水的流动,在自然界唯有流动才 能称为“活水”;河流任其自然;“鱼戏莲叶间”是最富江南特色的场景,且富有动感。这样的画是代表江南自然风光的
8、。)补充材料2:狮子林即景(元 维则):“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 ,我疑身在万山中。”狮子林是苏州名园,以假山著称。“水西东”写此处还有水与假山配合,鸟忽西忽东,说明水面还很大。“柏子烟青芋火红”则表现了深秋季节的树木景象,与假山配合,给人以身处山野的感觉。归纳:“完美的图画”表现在假山池沼上时,就是对自然的仿照,仿照的成败在于设计者能否有丰厚的积累,将现实中的真山真水融入进去。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分四层。总写,栽种、修剪、局部之美)提示:“画意”通过什么在哪里?(高低、四季的配合)为什么不需要“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人工的痕迹太重)园林依
9、然要追求自然的效果。作者将“古老的藤萝”比方成“一幅好画”,这幅画什么样?(有写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如写意 的笔画;有渲染,“满眼的珠光宝气”如浓墨重彩的渲染。这幅画会随着四季变化)追求自然的效果,没有人工的痕迹吗?(不同树的搭配,古老藤萝的栽培,都离不开人工。但要求融人工与自然之中)归纳:完美的图画在这里表现了对自然精华的提炼,并且融人工于自然之中。讲究近景远景的配合。(分三层,总写,说明理论,举例说明)提示:墙壁为何能“隔而不隔”?(“墙壁上有镂空的图案”,分隔开的空间相通)廊子为何能“界而未界”?( “廊子大多是再两边无所依傍的”,空间相连)“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景
10、致的层次)补充材 料3:“私家宅园多数规模很小,四周高墙环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路径、山石、建筑组成曲折变化的众多空间,彼此分隔又 相互渗透,以求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其中,空间尺度的对5比和多角度、多层次的画面成景是最主要的手法。”(大百科全书)安放镜子的园林必然面积不会太大,否则如何将景物尽收其中。归纳:园林通过花墙和廊子将景致的层次增加,也就使小小的园林有了深邃的内涵,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让自然多了深意,这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极好范例。角落的图画美(分两层,总-分)提示:园林中通过什么来让角落亦有图画美?(“几丛书带草”“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都是常绿、面积很大的植物)这些
11、角落,同样也是一个微型的园林。表现园林的花草树林汲取了自然精华,而这些小小的角落同样也有什么样的自然精华?(浓缩)归纳:园林在“极小范围”浓缩了自然。门窗的图案美。(三层,总门窗图案美摄影家)提示:为什么作者说园林是美术画,而门窗则是“高度的图案画”?(园林原本是私人宅邸,是用来生活的。园林的门窗是可以复制的,一些经典的造型反复出现,都表现了一种生活情趣)今天,园林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什么人来发现这种生活情趣?(摄影家,“斟酌着光和影”,用他们的照片传递这种情趣)归纳:门窗是园林中人工痕迹最重的地方, 但也让园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色彩的淡雅美。(三层,总色彩与花草映衬)园林的色彩不取刺眼的色
12、彩,是为了配合衬托什么?(“草木的绿色”,“各种花明艳照眼”)中写古老的藤萝,开花时“满眼珠光宝气”,与之恰好对应。花的繁盛,也需要淡雅的背景来衬托。归纳:园林的核心是 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而淡雅的背景不仅可以衬托出它们的美丽,也带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静静欣赏。总结:完美的图画体现在哪里?(自然之趣)这自然之趣如何得到的?(通过人工的追求,融人工于自然,以人工浓缩自然,展现自然精华)6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常常写景,而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因为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人工的情感才被人称道。我们发现,这些名句中展现的意境,在园林之美中同样能够找到。4、拓展,看诗句,悟意境。(1)说说下
13、列诗句所展现的意境在哪些可以在作者笔下的园林之美中发现。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李贺(高树低树,不同花时的花树相互映衬)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盛开的花明艳动人,“微风起”,表现了一种安静闲适的感受。“水晶帘”同样是不刺眼的色彩)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在极小范围内依然给人以美的享受)(2)园林的结构之美在现代建筑中同样可以运用,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在他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就把假山洞、假山的起伏移植到了门洞及屋顶上,表现了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追求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这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园林,大家可以走进去,去感悟文章所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