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025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榆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榆社中学 20182019 年高一年级第 1 次月考语文试卷第卷(共 70 分)、现代文阅读(27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萄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

2、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把竹子称为“中华竹” ,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一一中国最早的书。 “韦编三绝”里的“编” ,就是孔子读的周易 ,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 、 “五经” ,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 ,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 “用笔”又叫“握管” ,

3、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 ,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足见“筹”的重要。兵指的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 , 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高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未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 、 “竹报平安” 、 “势如破竹”、 “竹节松贞” 、 “有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刘禹锡的

4、“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王环” ,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 。如今,以竹为題材、背景的文学- 2 -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 、 “筠” 、 “汉卿(汗青) ”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 ,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 “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

5、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 。(选自郑德优中华竹 )1. 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B. 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C. 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D. 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

6、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B. 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C. 古代战争用到的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D. 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部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7、 )A. 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被加以利用开旅游业。B. 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后来的“四书” 、 “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C. 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 3 -堪称诗画“双绝” 。D. 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 “用笔”又叫“握管” ,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书法更离不开竹。【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C 项, “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不合文意,根据第 2 段“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

8、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可知,指出赵州桥是为了举例说明“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 根据文末提到的“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可知,该项的“都选址于竹林”说法绝对,原始“大多选址于竹林” ;“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说法不准确,原文是“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文本开头说“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

9、布” ,可知该项的“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说法有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中,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其中,在数字化阅读方面,手机阅读增速最快,己经连续 8 年增长,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 744 分钟,同比増长 196。不过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手机阅读质量还不高。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从阅读的供给来说,很多手机文章的质量还不高。以微信文章为例,读者

10、的微信阅读时间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凑、虚假等问题,不仅浪费读者的时间,也是在误导读者。- 4 -不久前, 新京报调查披露,自媒体平台上的一些文章通过抄袭、拼凑事实、巧立标题甚至夸大造谣以获取高阅读量,比如一篇正文不足 300 字、配有 5 张网络图片的文章获得了近6000 条网友评论。这样的低质文章虽然提高了阅读率,但是实际阅读质量却不能恭维。从阅读的需求侧来看,虽然读者花在手机阅读上的时间似乎不少,不过多数是“忙里偷闲式读” “走马观花式读” “碎片化阅读” ,这种“浅阅读”比不阅读显然要好,但是阅读质量却不容乐观。(摘编自中国江苏网 20170424手机阅读需要重视“阅读质量

11、” 作者:冯海宁)材料二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读调查结果,2016 年图书阅读率为588。我国成年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 2020 分钟,比 2015 年的 1969 分钟増加了 051 分钟;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786 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65 本,电子书阅读量为 321 本,比 2015 年的 784 本増加了 002 本综合我国国民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半数以上的成年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而 9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 ,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 ,有3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1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12、。2016 年,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 85,较 2015 年提升了 39 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834 本,较 2015 年増加了 115 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说:“很显然,相对碎片化、随时随地的手机阅读而言,图书阅读更深入、更系统、更结构化,对某个问题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问题有深入认知系统。(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材料三:经典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是现在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脸

13、谱( Facebook) 、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不在少数。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经典阅读,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读网络上时尚化的“轻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5 -对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尔( Nicholas Carr)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 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

14、爱读经典视为前人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却在一味的读图和读网的便捷中容忍偷懒。在这种偷懒中,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渐渐消退和淡忘,甚至被笑和放逐。而这些,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4.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6 年,我国成人数字化阅读率增长显著,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我国人均纸质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受到影响。B. 2016 年,我国成人更多采用数字化阅读,微信阅读占了不少时间,但我国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并没有增加C. 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所知,作者认为,再一次论述经

15、典阅读的意义,还是非常有必要的D. 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求,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这些是经典里最多的,却是电子书里所没有的。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从手机阅读的供给側和需求側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手机阅读方式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B. 材料三论述了当前在以图代书、在线浏览、上脸谱、刷微博等“浅阅读”风气存在背景下,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C. 由于手机阅读多数是“忙里偷闲式阅读” “走马观花式阅读” “碎片化阅读”作者认为手机阅读并不值得提倡。D. 在一味读图和读网的便捷中容忍偷懒,一些人抛弃了篇幅很长的战争与和平和晦涩的追忆似水年华的阅读

16、。E. 放弃对经典的阅读,常进行“轻阅读” “浅阅读” ,会不同程度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前中国人阅读的特点。7. 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质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答案】4. D 5. BE - 6 -6. (1)手机阅读增长很快,手机阅读质量不高。 (2)人均阅读量不断增长,但增长比较缓慢。 (3)经典阅读重视不够,浅阅读大量存在。 7. (1)提升国民综合文化素质,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 (2)加强网络监管,提升网络文章素质。 (3)制定阅读法 ,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阅读经典的时间和权利。【解析】【4 题详解】此题

17、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这些是经典里最多的,却是电子书里所没有的”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纸质阅读和电子书阅读只是阅读方式的不同,阅读电子书也可能是阅读经典,故选 D。【5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人手机阅读方式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错误,没有着重分析“中国人手机阅读这一方式具有的优势” ;C 项

18、, “手机阅读并不值得提倡”错误,作者认为手机阅读比不阅读好;D 项, “篇幅很长的战争与和平和晦涩的追忆似水年华 ”错误, “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不等于“篇幅很长” “他觉得晦涩”不等于“晦涩” 。故选 BE。【6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当前中国人阅读的特点,主语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手机阅读质量还不高” “2016年图书阅读率为 588比 2015 年的 784 本増加了 002 本” “经典读的意义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概括答题要

19、点。【7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读网络上时尚化的轻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从阅读的供给来说,很多手机文章的质量还不高。以微信文章为例,读者的微信阅读时间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凑、- 7 -虚假等问题,不仅浪费读者的时间,也是在误导读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可。【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

20、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诗文阅读(43 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4 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各题。(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含,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

21、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22、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 解释下列加粗加点的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A. 无爪牙之利(助词,的)B.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C. 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本来)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句末语气词)9.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蚓无爪牙之利A. 全不相同B. 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 全都相同D. 和现在的用法相同10.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道之

23、所存,师之所存也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圣人无常师11.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答案】8. D 9. A 10. A 11. (1)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没办法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3)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解析】【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

24、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D 项,焉:兼词,于此。【9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学者:今义,有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所以:今义,表结果;古义,表方式、工具等。众人:- 9 -今义,很多人;古义,普通人。小学:今义,学校教育的一个阶段;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不必:今义,不必要;古义,不一定。爪牙:今义,帮凶

25、;古义,爪子和牙齿。所有的词语古今用法都不同,故选 A。【10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例句和选项 A 为判断句,B 项为宾语前置句,C 项为被动句,D 项无特殊句式。故选 A。【11 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1)跪:腿;寄托:藏身;用:因为;心:用心;判断句;(2)道:道理;受:授:惑:疑难问题;判断句;(3)或:有的人;师:跟从老师学习;宾语前置句。【点睛】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

26、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 “也” ,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 “于” ,定语后置句注意“之” “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 “以”引导。【参考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 (也能到达, )它的成

27、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 (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 (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 (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

28、 (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 10 -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29、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 (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題共 2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

30、. 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 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 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3.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案】12. BE 13.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D 项,全诗透露出一

31、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下笔春蚕食叶声” ,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 11 -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

3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 ;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三)名句名篇獣写(本题共 1 题,8 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_,_”这一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3)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

33、直,金就则利”为例,引出“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是故无贵无贱 (4). 无长无少 (5). 道之所存 (6). 师之所存也 (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参” “知”的写法。第 II 卷(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题,20 分)读下面的文字

34、,完成各题。据媒体披露,自 80 年代以来、为了城市发展需求,上海的有 70左右的旧式石库门里- 12 -弄已被拆除。虽然很多老建筑都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 ,却最终都难逃厄运。那么,如此_地拆,谁给了开发商那么大的胆子, ( )?人家胸有成竹,说辞很現成,所谓“三普点” ,严格说就还没有列入受文物法保护范围,只意味着经过评估有可能成为文物。所以,拆了也就拆了,其奈我何?而且还争分夺秒地,免得真被认定为文物就不能拆了!要论历史悠久、文物繁盛、上海和西安、落阳、北京都没法比。按理,人文素养较高的上海,应该更珍重自己并不算长的历史、保护好自己。上海也确实想过保护石门,比如数年前“新増四个历史风貌保

35、护区,石库门弄堂被纳入”之类的新闻,曾让人且惊且喜。据说,石库门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理由是有利于抢救城市遺产,传承优秀文化。但是目前,上海石库门还只是被笼统地归在住宅类之中,以新里、日里区分。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大量石库门旧式里弄被列入其中,而且不少地块在多年前已被批给了开发商进行开发。一方面_地拆除石库门建筑,一方面还要将石库门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何等_。拥有霓虹闪烁的东方明珠,却失去了古朴厚重的石库门的上海,是淹没于_的繁华气息的上海,终将是失去烟火气和生命力的上海。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媒体披露,自 80 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发展需

36、要,上海约有 70左右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已被拆除。B. 据媒体披露,自 80 年代以来,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上海约有 70左右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已被拆除C. 据媒体披露,自 80 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上海约有 70左右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已被拆除。D. 据媒体披露,自 80 年代以来,为了城市发展需求,上海有 70左右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已被拆除。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接二连三 有恃无恐 虚与委蛇 灯红酒绿B. 接二连三 肆无忌惮 沽名钓誉 灯红酒绿C. 屡次三番 有恃无恐 沽名钓誉 纸醉金迷D. 屡次三番 肆无忌惮 虚与委蛇 纸醉金迷17. 下列在文中括

37、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些“城市的灵魂”让他们豪无顾忌地拆毁- 13 -B. 他们拆毁那些“城市的灵魂”能如此毫无顾忌C. 让毫无顾忌的他们去拆毁那些“城市的灵魂”D. 让他们敢亳无顾忌地去拆毁那些“城市的灵魂”【答案】15. C 16. B 17. D【解析】【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句中 AB“约有 70%左右”语义重复,成分赘余;D 项“为了城市发展需求”成分残缺,故选 C。【16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

38、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屡次三番:形容次数很多;文中强调老建筑入选“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多,因此用“接二连三” 。有恃无恐:因有所倚仗而不害怕;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句子后面是“是谁给了开发商那么大的胆子” ,强调“胆子大”用“肆无忌惮” 。虚与委蛇:指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句中不是“对人” ,应用“沽名钓誉”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句中取“灯红酒绿”后面的意思。故选 B。【17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

39、、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括号前面是“是谁给了开发商那么大的胆子” ,应该承接“让开发商”做某事,故选 D。【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18.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三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进行修

40、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道陈旧,需要換掉。学校打算 7 月 15 日开始施工,望大家配合。- 14 -_【答案】 (1). “堵住” 改为“堵塞” (2). “换掉”改为“更换” (3). “打算”改为“预计”【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重点考核口语和书面语, “堵住” “换掉” “打算”均为口语,应该改为书面语。19.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语文老师送上了贺词,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

41、句话,送给某学科的老师。示例:您文思泉涌,像一本无所不知的词典,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 (语文老师)【答案】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历史老师) 你能歌善舞,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给我们以美的熏陶。(音乐老师)【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 “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

42、、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注意所写的内容要和所选的学科老师特征相符,要符合学科特征,然后比喻句的喻体要得当,后面突出老师对自己的作用,注意运用“你,像,我们”的句式。四、写作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

43、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5 -【答案】语文素养来自生活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 ,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

44、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 ,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 ,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

45、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任务,即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种培养语文素养的途径,要求阐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题目重点在于“比较”二字,考生必须

46、在文章中分别阐述对这三种途径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观点。论证力求一针见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在 800 字的篇幅内驰骋文笔,写出优秀的文章。立意:文化精神,重视立意高远。 今年的考题蕴含深刻的文化自觉意识。正如作文题目所言:“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快餐文化越来越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 16 -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全面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考生在作文中不应该仅仅探讨课堂、课外、实践这三种途径的具体作用,而应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以国家民族的视野来展开议论,使文章洋溢着积极的实践理念、强烈的时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识。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