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60150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大学附中 2018201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 9 月模块诊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 “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 “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

2、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

3、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 “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 。仍然以古建筑为例, “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正因为如此, “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

4、外来、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扩大,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而北方的方言大量吸收了外来民族- 2 -语言。音乐、舞蹈方面,中原地区更是大量吸收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后来都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摘编自葛剑雄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所谓“传” ,就是记录、保

5、存、延续,无条件地、尽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原样保存下来。B. 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不管它好坏以及积极、正确与否。C. 所谓“承” ,就是继承、发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D. 在“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针对“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观点,总领全文。B. 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是先阐释其内涵,再进一步论述具体的做法。C. 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借助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大大增强了说服力。D. 文章先谈“传”而后

6、谈“承” ,从主到次,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只要把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就能通过它感受历史,认识人性。B. 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比如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C. 对于古建筑而言, “传”是尽量延长它存在的时间, “承”是将其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D. 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文化得到发展扩大,是因为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答案】1. D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

7、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 项, “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说法不正确。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正是- 3 -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由此可知,应是“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 “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8、D 项, “从主到次”的说法不正确。从结构上看,文中“传”和“承”应为并列关系;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 “承”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可能更加重要。【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 “根据原文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只要后人就能”充分条件不成立。B 项, “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于文无据,且“农

9、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是在保存传统文化不自觉、无意识情况下。D 项, “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等文化”不正确。在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 ,并未吸收外来民族语言。【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

10、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11、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 4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

12、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有多重要孙道荣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

13、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进入梦乡。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下来出车祸了!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个峡谷!大家这才发

14、现,车头车尾不在一个水平面!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开着,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 5 -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

15、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知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尾只有他一人,他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要慌张,一个一个来!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摇晃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

16、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过来。十几位乘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从驾驶室爬了出来。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看着摇摇欲坠的客车,大家的脸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小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要向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时,为了省路费,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们山寨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败,相比

17、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鸟儿们,成群结队,从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6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第一段对山路崎岖难走的描述为下文车祸的发生埋下伏笔;车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则为后文车祸发生后车内的惊险状况做了铺垫。B. 车祸是小说情节上的一个转折,同时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转折点。经历车祸后,他认识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C. 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果不及时

18、跳窗逃生,自己会有性命之忧;如果跳出去,整车人将失去生还的机会。D. 小说中人物的行动、心理等描写除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实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5. 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 C 5. “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你有多重要”点明小说主旨:每个人在这个世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6. 小说的结尾营造

19、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对“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主人公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镇定下来,冷静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

20、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分析这篇小说标题“你有多重要”的含义,可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如主题思想可以从“他”通过这次生死经历发生的生活态度的转变,特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着眼;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他”是一个从农村走- 7 -出的孩子,他曾经是一个成功者,他后来又成了事业、生活的失意者以及在这次事件中他成为独撑大局的英雄等身份的变化来分析;还可以从他对个体“不重要”到“重要”认识的转变,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角度分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结构在文中的作用。题干要求分析最后一段有何作用,可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情节与上下情节

21、的关系、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分析。最后一段主要描写了温馨的环境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暗示了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要从家乡出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宫颈癌

22、疫苗的联合研发者英年早逝令人唏嘘日前,宫颈癌疫苗在中国获准上市,使周健这个名字在媒体和朋友圈“刷屏” 。这位宫颈癌疫苗的联合研发者,他的科研故事让人感动,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唏嘘。宫颈癌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它的成功研制,是人类医学史上一项重大突破。而周健的故事,他的科研人生,蕴涵着科学家的勤奋、执着、合作、机遇、发现,还有爱和悲伤、友谊、善良等,正是这些美好而伟大的精神,指引着无数科学工作者默默奉献,为人类的福祉和真理而努力奋斗。在社会环境和科研环境日益浮躁的年代,在不少科学工作者热衷“赶场走穴”和为项目经费而劳碌奔波的大环境下,周健的故事,像一面明镜,让人们看到,科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值

23、得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为之献身。而真正的科学家,注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8 -他成功研发宫颈癌疫苗,却意外早逝宫颈癌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癌症,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信息显示,全球每年约有 50 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一半死亡。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但是,寻找解决办法是段充满艰辛的历程。2016 年 7 月 18 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16型和 18 型)的进口注册申请,这意味着我国女性在家门口就可以打上宫颈癌疫苗。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背后,很少有

24、人知道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的两名科学家中,有一位是英年早逝的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宫颈癌疫苗专家夫妇全力攻关周健 1957 年出生于杭州,1982 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先后在浙江医科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1988 年他申请到位于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肿瘤和病毒实验室从事病毒和癌症研究。其间,他结识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弗雷泽教授。1990 年,在弗雷泽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孙小依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 HPV 疫苗。研制宫颈癌疫苗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

25、获得 HPV。研究发现,HPV 有 70 多种类型,但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颗粒状结构:内核是导致疾病的病毒 DNA,外表是一层有 20 个面的蛋白质“外壳” 。作为分子病毒学家,周健擅长克隆基因并在细胞中将它们表达出来,他试图通过重组 DNA 技术做出这种病毒的外壳。他的想法是要制造出外表类似 HPV 但内核不含病毒 DNA的病毒样颗粒,这样的颗粒可以像“稻草人”一样让体内产生免疫反应,但又绝对安全。然而,周健在 6 个月时间里一无所获。1990 年年底的一个夜晚,周健和孙小依外出散步时突然提出一个想法:“我们已经有表达和纯化了的 L1、L2 蛋白(即 HPV 晚期蛋白、病毒壳膜的主要构成) ,何

26、不把这两个蛋白放在组织液里,看看它们能否合成病毒样颗粒?”“哪有这种可能,将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如果这么简单,别人早就成功了,还能轮到我们吗?”在丈夫的一再催促下,孙小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两个现存的 HPV 晚期蛋白放到试管里。过了两个星期,两人将合成好的东西拿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孙小依回忆说:“当时傻眼了,真的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一个体外合成的病毒样颗粒。这真是惊喜的一刻!”弗雷泽教授更是喜不自禁:“我清楚地记得那个特别的时刻,我们第一次- 9 -看见了病毒样颗粒的图片。当时我们就知道,如果有某种东西可以制成疫苗,那么应该就是它!”在第一眼看到病毒样颗粒后,弗雷泽和

27、周健最关心的问题是: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足以让它制成疫苗?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努力让这种病毒样颗粒表现出所期望的效果。实现关键性突破后,昆士兰大学开始与投资公司和制药公司联系。在默克公司支持下,大规模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开始了。1999 年初,宫颈癌疫苗的临床试验在世界各地陆续展开,温州医学院的临床试验也在紧张进行之中。周健计划回中国进行一次学术访问,但没有料到,这竟成了一次没有归途的旅程。“周健的身体一直很好,出国十多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他经常一周工作七天,那段时间他整天坐在那里,边写基金申请书边叹息怎么这么累啊 。 ”孙小依劝他放弃回国计划,但他拒绝了。1999 年 3 月 9

28、日晚,刚到杭州的周健因感染性休克病重。第二天,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 42 岁。(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四:宫颈癌疫苗造福亿众宫颈癌疫苗专家周健去世七年之后的 2006 年,默克制药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生产的两种宫颈癌疫苗面世,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批准了宫颈癌疫苗的使用,累计被使用超过 1.25 亿次。2006 年 8 月 28 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亚历山大医院,弗雷泽教授为一对少年姐妹接种了世界第一支宫颈癌疫苗。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在周健的纪念文集中亲笔作序,向合作发明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的周健博士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使全世界千百万妇

29、女包括 200 万以上的澳大利亚妇女得以受益” 。2015 年 6 月,欧洲专利局主办的 2015 年欧洲发明奖颁奖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周健和弗雷泽教授凭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宫颈癌疫苗,获得“最受欢迎发明奖” 。欧洲专利局局长伯努瓦巴蒂斯泰利在颁奖时评价, “周健和弗雷泽是现代医学领域的无名英雄,这一奖项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开创性发明无限感激的表现” 。弗雷泽教授一直为周健的英年早逝表示惋惜:“我们欠他很多,不仅是因为他参与研发了这一里程碑式的疫苗,更重要的是,他指导和鼓励了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激励他们投身科研事业。 ”为纪念周健作出的杰出贡献,昆士兰大学设立了周健博士纪念奖学- 10 -

30、金,该奖学金用于资助温州医科大学的博士学生前往昆士兰大学进修,并跟进联合研发项目的进展。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年仅 42 岁的周健,他的名字在媒体和朋友圈“刷屏” 。他的科研故事让人感动,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唏嘘。B. 周健出生于杭州,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后从事病毒和癌症研究,期间因结识了伊恩弗雷泽教授而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 HPV 疫苗。C. 周健和弗雷泽终于成功解决获得 HPV 的难题并制成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周健博士英年早逝 16 年后,获得殊荣,其取得的辉煌成就造福于人类。D. 伯努瓦马蒂斯泰利评价“周健和弗雷泽是现代医学

31、领域的无名英雄,这一奖项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开创性发明无限感激的表现”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葛兰素史公司的人乳头瘤病毒吸附疫苗(16 型和 18 型)的进口注册申请,这意味着我国女性在家门口就可以打上疫苗治愈宫颈癌。B. 宫颈癌是由 HPV 感染而引发的癌症,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全球每年约有 50 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一半死亡。C. 内核是导致疾病的病毒 DNA,外表是一层有 20 个面的蛋白质“外壳”,这种具有相似颗粒状结构的 HPV 有 70 多种类型。获得 HPV 成为研制宫

32、颈癌疫苗面临的最大难题。D. 获得 HPV 的过程充满艰辛。1990 年底,周健夫妇将两个现存的 HPV 晚期蛋白放到试管里,亲手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宫颈癌疫苗的研制获突破性进展。9. 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对待专业,对待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内容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B 8. C 9. 示例一:具有勤奋、执着、合作、博爱的品质,自己的专业才能获得更大发展,自己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周健博士应邀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 HPV 疫苗,“出国十多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他经常周工作七天”,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但是他与弗雷泽教授合作发明的世

33、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得以受益。在社会环境和科研环境日益浮躁的年代,周健是真正的科学家,注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示例二:科学家的责任是科学创新和贡献,只要有利于人类医学事业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11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样可以为国争光。周健博士从本科到博士后,作为我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应邀与弗雷泽教授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得以受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指导和鼓励了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激励他们投身科研事业。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34、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 “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 HPV 疫苗”错,原文是说“在弗雷泽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孙小依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 HPV 疫苗” ,并没有说成功研究出人工合成 HPV 疫苗。故选 B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

35、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 “就可以打上疫苗治愈宫颈癌”错,原文是“这意味着我国女性在家门口就可以打上宫颈癌疫苗” ,但并没有说能治愈宫颈癌。B 项,“宫颈癌是由 HPV 感染而引发的癌症”错,原文是说“宫颈癌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癌症” ,并没有说是什么病毒,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才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D 项, “宫颈癌疫苗的研制获突破性进展”错,原文中说“在第一眼看到病毒样颗粒后,弗雷泽和周健最关心的问题是:病毒样颗粒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是否足以让它制成疫苗?

36、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努力让这种病毒样颗粒表现出所期望的效果。实现关键性突破后,昆士兰大学开始与投资公司和制药公司联系” ,并没有说合成了一个病毒样颗粒,宫颈癌疫苗的研制获突破性进展。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归纳概括要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本题问考生能从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对待专业,对待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并结合全文内容与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读全文,- 12 -抓住文中写周健博士对待专业,对待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

37、的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评价。材料三中讲述了周健博士应邀前往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工合成 HPV 疫苗,“出国十多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他经常周工作七天” 。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但是他与弗雷泽教授合作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得以受益。这充分表现了他作一名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勤奋、执着、合作、博爱的品质。给人的启示是,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勤奋、执着,要能与他人合作互助,心中有博爱的品质,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能给人类谋更大的福利,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作为普通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也都要具有这种精神品质。【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

38、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 ”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

39、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 ”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 ”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

40、,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 13 -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 ”诏谥曰穆正公。(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

41、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 “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 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

42、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B. 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D. 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13. 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庐于墓次 次:旁边B. 人有怪而问之者 怪:感到奇怪

43、C. 高祖宥之不问也 宥:责备D. 诏权假昂节 权假:暂时代理- 14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答案】10. D 11. B 12. B 13. C 14. (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 。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

44、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 “乎” “于”“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要词特别注意。 “枝叶”是所在句子的主语中,前面要断开;“岂”通常置于句首,前面要断开;“自招多福”意思简单明了,意思完整,前后都要断开;“进则远害全身” “退则长守禄位”是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前后也分别要断开;“大军”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诛及三族”是前一句“大军一

45、临”的结果,句前要断开。故选 D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 项, “吏部,主管的事有及科举取士”理解有误。科举由礼部掌管。故选 B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

46、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 15 -的官员”分析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故选 B 项。【13 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C 项,高祖宥之不问也。宥,应该是宽宥、原谅的意思。故选 C 项。【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

47、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食,吃,意译为拿;非惟,不仅;物,人、众人;之,指这种做法。第二句中,释,脱去;褐,布衣;从仕,做官;得,能够;全,保全。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 “结发”(男子成年)等

48、。(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

49、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 ”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 ”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 16 -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 ”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 ”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 。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