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59274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陕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期第一次月清高一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网络并不完美今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 20 周年,从互联网进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普及程度看,全球互联网也就走过二三十年。互联网从最初的工具、渠道、平台的属性,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空间。这样一种态势被人认同:“当前,互联网正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掀起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 ”作为后来者的中国互联网,其地位和角色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凸显,按市值估算的阿里巴巴已成全球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全球互联网十大巨头里,中国占了四席。各种创业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创新激情涌动,人们能清晰感受到,中国互联网和世界互联

2、网一起,正在迈入一个美好时代。然而,互联网不是只有完美的一面。如同白帽子的网络安全专家和黑帽子的网络黑客总是成对存在、互相对抗。互联网的发展仍然伴随着“黑色”的另一面:脆弱的网络安全,计算机和网络病毒的地下制作和交易链条,利用网络的诈骗活动,盗取和利用人们的隐私伤害名誉或牟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仍有扩大的可能。此外,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被困于信息的不毛之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巨大的信息鸿沟所阻碍。即便是两分钟之内网络零售成交额能超 10 亿元,社交通信软件能够覆盖几亿用户,中国互联网也还没有到沾沾自喜的时候。网络安全的普遍性难题仍然待解,在网络游戏和社交通信工具营造的虚拟世界

3、里,利用木马病毒和各种诈骗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虚假、误导信息依然层出不穷,凝结智慧和心血的知识产权仍然很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保护。在互联网的发展基石上,我国网民规模超过 6 亿,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 46.9%。其中,我国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 4.5 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我们要清醒看到,光是有一天几百亿元的网络销售奇迹还是远远不够,其中掺杂着不少假冒伪劣商品和用户的失望乃至投诉;许多的“类硅谷”创新仍是拿来主义,最好的专家仍然需要去美国硅谷寻找可见,除了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还需要有核心技术话语权上的奇迹,才能在推动互联网历史进步过程中创造出互联网的最大价值。不过,网络

4、虽不完美,但这恰恰给了人们拓展互联网价值和不断向上的空间和契机,对于投身互联网创新大潮、用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人来说,是身处美好时代。- 2 -1. 下列关于互联网“黑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呈现出其不完美的一面。网络黑客总是与网络安全专家对抗,造成互联网的不安全。B. 网络安全很脆弱,利用木马病毒和各种诈骗手段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虚假、误导信息依然层出不穷。C.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也像它的成就一样一直在不断的扩大。D. 现在中国互联网的网络创新力量还不足,即便是有一些凝结智慧和心血的知识产权,也仍然很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保护

5、。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国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的后起之秀,其地位和角色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突出。B. 我国的网民规模巨大,但由于仍有 45 亿的农村非网民人口,才使得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9%,这是未来工作的重要方向。C. 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两分钟之内网络零售成交额能超 10 亿元,社交通信软件能够覆盖几亿用户。D. 一天几百亿元的网络销售奇迹的确令人欣喜,但其中掺杂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也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阿里巴巴已拥有的资产看,它已成全球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案例的涌现,创新激情

6、的涌动,让人们能感受到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一起正在进入一个美好的时代。B. 如果既能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又能拥有核心技术话语权,那么中国互联网才可能在互联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创造出最大的价值。C. 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美好生活,这也给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创造了空间和契机。D. 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伟大变革,对于投身互联网创新大潮、用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人来说,未来是美好的。【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 3 -选项,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

7、析,找出答案。C 项,未然当作了已然。 “一直在不断的扩大”不正确,原文第三段说的是“互联网的黑暗阴影仍有扩大的可能” ,只是一种“可能” 。故此题答案为 C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由于仍有 45亿的农村非网民人口,才使得互联网普及率仅为 469%”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说的是“我国网民规模超过 6 亿,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 46.9%”,并没有提到互联网普及率与农村非网民人口的因果关系。故此题答案为 B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

8、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项, “按照阿里巴巴已拥有的资产看”不正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按市值估算的阿里巴巴” 。故此题答案为 A 项。【点睛】第 1 小题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为“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类题目的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要阅读题干要求及所给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仔细分析比对,得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9、成下列各题。裁缝朱文俭母亲是一位整日忙碌又话少的乡村裁缝。随着服装工厂雨后春笋般的开建,花样翻新的成衣铺天盖地涌向城市乡村,裁缝们被风卷残云般地刮得销声匿迹了,但母亲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梦婷是独生女儿。梦婷三岁,母亲就懒得打理她的衣食住行。衣服新旧不论,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周周正正,一看就是裁缝的女儿。三岁那年春节刚过,母亲说要给梦婷做一套花衣裳。说的时候,母亲正在为前院敏敏的新花衣缀最后一颗扣子,敏敏要到城里上班。“妈,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花衣裳?” - 4 -“前院敏敏的这件新花衣,你看了几次了?过年时,你小表姐的新裤子,你还拿去试呢?” 母亲的眼没离开手中的针线活,她又要给老椿大伯缝制

10、一个大烟袋包儿。大伯烟瘾大,抽旱烟,没有烟袋包儿不行。大伯来拿烟袋包儿,擓了一篮萝卜,拎了一捆葱,算是面料和工钱。“妈,我的新衣裳做好了吗?” 清明没到,梦婷问母亲。“婷儿还没有想好要什么面料做衣裳,我用什么做?”母亲手中那把锃亮的剪刀,正欢快地在一块碎花洋布上飞奔。母亲正要为木匠二爷家的小花姑姑赶制了春夏四套、秋冬四套新嫁衣。木匠二爷前段时间,自带木料、工具,为梦婷家打了一套家具:一张大方桌,两把大圈椅;一张小方桌,四把小靠背椅。“妈,后院二婶去赶庙会,你有没有让她捎买面料?”刚过了端午,梦婷又催母亲。“我说了。 ”母亲一边应着,一边随手剪下连衣裙上的一条线头。这时,何掌鞭的媳妇领着双胞胎女

11、儿莺莺、燕燕来拿裙子。“过来,穿上你大婶做的裙子试试, ”何掌鞭的媳妇随手把裙子递过去, “哎呀,太漂亮了,看你大婶的手艺!”“莺莺,燕燕,你俩的裙子穿错了,换过来。 ”母亲只瞧了一眼,就发现错了。两姐妹换过来穿,长短、肥瘦、宽紧刚好。“她大婶,俩闺女长这么大,有时我自己都分不清,你咋看出哩?”何掌鞭的媳妇很疑惑。“莺莺肩和臀都比燕燕多半指。 ”母亲走过去用手指量给她们看,确实如此。母亲从来不用尺子量身,而用手指;母亲从来不用画粉画线,也用手指。何掌鞭的媳妇和双胞胎闺女笑盈盈地走了,临走告诉母亲,前几天,何掌鞭顺便把梦婷家的六亩地给犁了、耙了。夏至刚过,梦婷又催母亲做衣裳。母亲说等婷儿想好了什

12、么款式,新衣裳就做好了。这时,村南头老把式的媳妇带着几个女人来拿寿衣。刚打春,老把式的父亲就病入膏肓,他媳妇拿来面料让梦婷母亲做寿衣。母亲去他家看了几眼他父亲,就开始动手里几件外几件忙活了。“还有一件前片我再改一改吧。 ”母亲说着就动手改。“他大嫂,算了吧,一个死人穿大一点小一点有啥讲究!”老把式的媳妇急着要拿。“那哪行,死人穿的是最后一套衣,要讲究。 ”母亲飞快地踩着踏板,缝纫机在面料上忙碌地耕耘着,她特意把前片往里收紧两指。老人几个月米面难进,足足瘦了一圈,得让他- 5 -穿合身,才能一路走好。几个妇女抱着寿衣满意地走了。梦婷家的小麦从收割、脱粒到入仓都由老把式包办了,连秋庄稼也一块播好了

13、。“妈,我的新衣裳呢?”中秋没过去几天,梦婷又想起来问母亲。“婷儿,你说说,你的新衣裳要几个衣兜?要啥样式的衣兜呢?”母亲没有停下为村东头李会计的儿子赶制婚服的手脚。李会计全家齐上阵,把梦婷家的苞米收了,又种上了小麦。腊月二十八,磨豆腐的王老栓搬来了一整板豆腐,拿走了他过年的新衣服,这是母亲今年做的最后一件了。小梦婷好像已经把做新衣裳这事给忘记了。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饭,长年在县城饭店做厨师的父亲做了一餐丰盛的饭菜,摆在新做的大方桌上。爷爷奶奶坐上座,父母陪着,梦婷坐在母亲身边,准备开宴。母亲说等等,她站起来,走进工作间,拿出一个大包袱,打开来。哇,五套新衣服,全家每人一套,各自穿在身上,喜

14、气洋洋。梦婷的最合身,特别是上衣的两个口袋,正是她想了好长时间想要的。一家人忙忙碌碌、和和美美一年又一年。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开篇写服装厂大量开建。成衣铺天盖地涌向城市乡村,裁缝们被风卷残云般销声匿迹,这些描写从正面衬托出了母亲的形象。B. 梦婷“衣服新旧不论,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周周正正,一看就是裁缝的女儿” ,这些描写表现了梦婷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风。C. “母亲从来不用尺子量身,而用手指;母亲从来不用画粉画线,也用手指” ,这些行动描写,表现了母亲做衣服具有创新精神。D. 小说结尾关于年夜饭的场面描写,既照应了开头母亲是一位整日忙碌的乡村裁缝和

15、给梦婷做一套花衣裳的承诺,又收束了全篇。5. 小说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多次写到乡亲们送来礼物和帮助干农活儿,这样写妥当吗?请结合文意分析阐释。【答案】4. D 5. (1)勤劳质朴。她一年四季都在一心一意为乡亲们忙活,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停下来。 (2)技艺精湛。她不论给谁做的衣服,都十分合体。 (3)一丝不苟。即使是寿衣,她也要让逝者“穿合身,体面地一路走好” 。 (4)先人后己。她总是把乡亲们的事看得重于自家的事,梦婷和家人的衣服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做出来。 (5)忠于职守。其他裁- 6 -缝们被风卷残云般地刮得销声匿迹了,母亲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6.

16、(1)这样写妥当。母亲一年四季为乡亲们辛勤付出,却从不计较报酬。小说这样写,既突出了家乡民风的淳朴,又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形象厚重,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主题更加突出。(2)这样写不妥当。世界上的一切劳动都是有代价的,母亲一年四季为乡亲们服务,付出那么多的辛勤,仅仅换来一些礼物,或者帮助干一些农活儿,长此以往,家庭生计怎样维持?作品这样写,既有脱离农村实际之嫌,又容易助长投机之风,所以,我认为,这样写不太妥当。【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 项“从正面衬托”分析不妥,应为从侧面衬托。B 项“表现了梦婷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风”分析不当,应为表现了母亲的

17、勤劳严谨。C 项“具有创新精神”分析不当,应为表现了母亲的手艺娴熟。【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性格特点。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勤劳质朴,技艺精湛,一丝不苟,先人后己,忠于职守。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睛: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明确观点,结合小

18、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立足文本分析多次写到乡亲们送来礼物和帮助干农活儿的原因及作用,母亲一年四季为乡亲们辛勤付出,却从不计较报酬。突出了家乡民风的淳朴,又从侧面烘托了母亲的形象厚重,主题更加突出。从反面分析也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 7 -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

19、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 ,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 ,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当然, “

20、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选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1 月 18 日)材料二在 1 月 3 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 “读书无用论” 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

21、忘记。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 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 “你”读不读书才重要。材料三“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 8 -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

22、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

23、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 ,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

24、正确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 ,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B. 材料二用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9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

25、读书无用论”的问题。【答案】7. B 8. BD 9. 宣传“读书有用论” ,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不正确,从材料一看,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 。C 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不正确,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

26、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 项, “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 ,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分析不正确,从材料三“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二是,尽管生活贫穷”来看, “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故选 B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B 项, “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不正确,材料二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

27、,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并没有进行强烈批判。D 项, “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分析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也没有强调读书的有用性。故此题答案为 BD 两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说,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 ”,还能够“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学教给学生 “受益终生的技能”等,据此可概括出要宣传“读书有用论” ,使人们正确- 10 -认识读

28、书的价值。材料一还提出“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 ,但也指出现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 ,据此可概括出要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等。材料三提到要“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 ,一些“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 , “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据此可概括出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点睛】第 1 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

29、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

30、,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

31、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11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10. 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目:瞪眼看B. 虽游于酒人乎 游:交往C. 太子受而舍之 舍:使住下来D.

32、 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 善:与交好11.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B.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C.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D.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12. 下列对原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晋”: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后“三晋”或“晋”又为山西省别称。B. 文开头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

33、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C. 选文两次提到荆轲好读书,意在突出荆轲不是刺客,而是腹中有经纶,心中有抱负的读书人!只是现实不如意,饱读诗书却无法施展抱负从而选择刺客这条路。D. 文中太子丹笔墨与荆轲不相上下,两人相得益彰。太子丹是一个礼贤士人,虚心请教,急人所难,待人真诚,善于以情动人。对田光的死及劝说荆轲采用行刺之法时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有血有肉太子形象。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然则将军

34、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雄心或心意)是不会满足的。(2) (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 12 -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3)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 项, “燕之处士田

35、光先生亦善待之”的意思是“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 , “善”应解释为“友好地” 。故此题答案为 D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画线句子中,“大将”是名词,是“擅兵于外”的行为发出者,而“内有乱”的行为发出者却不是“大将”,所以“彼秦大将擅兵于外”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 BC 两项。再比较 AD 两项, “合从”是一个专有名词,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 D 项,答案为 A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和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

36、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荆轲不是刺客,而是腹中有经纶,心中有抱负的读书人!只是现实不如意,饱读诗书却无法施展抱负从而选择刺客这条路”分析不正确,文中两次提到荆轲好读书,意在突出荆轲是一个有文化、谋略、勇敢的刺客。故此题答案为 C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37、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尽” ,占尽;“之” ,助词,的;“臣” ,使动用法,使臣服;“其” ,代词,他的;“意” ,野心;“厌” ,通“餍” ,满足。 (2) “既” ,已经;“东” ,名词做状语,在东边;第一个“封” ,疆界,这里作用动词,使成为疆界;“肆” ,延伸、扩张;“其” ,代词,它的;第二个“封” ,名词,疆界;“若” ,如果;“阙” ,侵损、削减;“之” ,代词,代指土地。 (3) “然则” ,这样那么;“之” ,助词,的;“而” ,连词,表并列;“见” ,表- 13 -被动,被;“陵” ,通“凌” ,凌辱;“岂” ,难道;“意” ,心意。【点睛】第 1

38、小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参考译文:荆轲是为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荆卿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荆轲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

39、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上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渐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和着拍节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没有人的样子。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过的诸侯各国,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众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

40、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等到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秦王对待燕太子不友好,所以太子丹因怨恨而逃归。归来就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燕国弱小,力不能及。此后秦国天天出兵山东,攻打齐、楚和三晋,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地侵吞各国。战火将波及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太子丹为此忧虑,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回答说: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动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么办呢?”鞠武回答说:“让我进一步考虑考虑。 ”过了一些时候,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来。荆轲于是便

41、去会见太子,告诉他田光已死,转达了田光的话。太子拜了两拜跪下去,跪着前进,痛哭流涕,荆轲坐稳,太子离开座位以头叩地说:“如今秦王有贪利的野心,而他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不占尽天下的土地,使各国的君王向他臣服,他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 14 -贪婪,其情势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愿望。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

42、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的才能低劣,恐怕不能胜任。 ”太子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当时太子就尊奉荆卿为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太子天天到荆轲的住所拜望。供给贵重的饮食,时不时地还献上奇珍异物,以便满足他的心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 )A.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

43、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D. 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E. “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15. 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DE 15. 作者描绘了一幅初秋傍晚明月朗照在苍翠的松林间,清冽的山泉在岩石上淙淙流淌的画面,营造了幽清明净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4、,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D 项, “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5 -不正确。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恬淡闲适、洁身自好的情怀。E 项, “春色怡人,适于观赏”不正确, “春芳” ,春天的花草, “歇” ,消散,消失。 “随意春芳歇”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故此题答案为 DE 两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分析诗句内容,描述画面,然后总结画面特点和思想情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选用了“明月” “

45、松” “清泉” “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美静寂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山间景色的喜爱之情,再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来看,这首诗写的是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联系王维的归隐理想,可知诗句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愿望和对隐居生活怡然自然的心情。【点睛】第 1 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 A 项鉴赏诗歌首联内容,B 项鉴赏诗歌颔联的内容及写景角度,C 项鉴赏诗歌颈联的表达技巧,D 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E 项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

46、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忆起往昔不平凡岁月诗句是“_ ,_” 。(2)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 。(3) 烛之武退秦师中, “_”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 。【答案】 (1). (1)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2)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7、 (6). 朝济而夕设版焉【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 16 -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携、侣、忆、峥嵘、稠、萧、敝、济、版。17.下列选项中划线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七月流火,暑气渐消,凉风乍起,细雨也开始绵绵不断地下起来了。“举火把”是漳浦县传统的民俗活动,正月十四这天,村民们明火执仗绕走在大街小巷,增添了无限欢乐。小偷在公共汽车上明目张胆行窃,许多人明哲保身,作壁上观,惟小李勇敢地站了出来。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

48、众志成城。上海科技馆里大型动物标本“两虎相争”栩栩如生,引得无数市民新春探虎。全校师生几次向灾区捐款捐物,而你却置身事外,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么?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七月流火:指大火星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句中指天气转凉,使用正确。明火执仗:谓胆敢于夜间公然持火照明,携带器仗,入室抢劫。形容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毫无顾忌 。句中用来指拿着火把,望文生义,不正确。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句中指人们看见了小偷却

49、不肯见义勇为,使用正确。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句中用来指团结起来,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句中指标本仿真的程度高,像真的一样,使用正确。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句中用来指不肯捐款,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故此题答案为 A 项。【点睛】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 2016 年课标卷出现的题型。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