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1-10 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5877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1-10 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1-10 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1-10 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1-10 苏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教案1-10 苏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水田园诗课题 山水田园诗(一)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我们能不能诵读一下之前学过的山水田园诗呢?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

2、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三、常见意象与意境:1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

3、的诗歌。)(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2.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四、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王维山居秋暝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4、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课题 山水田园诗(二)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

5、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四、常用表现手法(一)描写:1.听觉角度: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2.视觉角度: 绘形、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6、。3.细致程度: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异常秾丽。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

7、指当前视听之景。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课题 山水田园诗(三)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

8、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二)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

9、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乐景乐情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

10、,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乐景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

11、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哀景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课题 山水田园诗(四)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

12、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

13、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景 意境 情感)1 把握意象:找准、找全典型意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景象(意境)特点。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

14、情感。)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课外作业 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课题 山水田园诗(五)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基础内容2、认真阅读山居秋暝 新晴野望鉴赏文章完成巩固练习。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1、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1) 意境特点: (2) 意境特点: 2、山水

15、田园诗的主要思想情感(1) (2) (3) (4) (5) 二、阅读理解以下两首诗的鉴赏文章作品鉴赏 1、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眼睛淡远之境如在眼睛前。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

16、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 ,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3、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 、 “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

17、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4、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寄情山水,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2、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18、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3、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4、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者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课外作业 完成

19、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课题 山水田园诗(六)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基础内容2、认真阅读山居秋暝 新晴野望鉴赏文章完成巩固练习。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1、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 、

20、 “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2、 “郭门临渡头碧峰出山后。 ”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前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 “明” 、 “出”二字用

21、得尤其巧妙。 “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1、开篇两句,概写诗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明净;纵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仅开阔而且明亮,让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仿佛可以把目光用尽似的。2、诗到后两句,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俨然读者眼前: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出” ,将山峰拟人

22、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3、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三、课内提优夯实基础1、阅读

23、山居秋暝鉴赏文章完成以下习题。(1)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阅读新晴野望鉴赏文章完成以下习题。(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然而,这样一幅画,虽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3、这样的结尾,虚写一笔,却使整个画面都生动了起来。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

24、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课外作业 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课题 山水田园诗(七)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基础内容2、认真阅读过香积寺 题义公禅房鉴赏文章完成巩固练习。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1、默写二、阅读理解以下两首诗的鉴赏文章作品鉴赏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 ,意谓“访问” 、“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

25、不知” ,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 。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

26、而又幽静的境界。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 “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 ,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

27、水潭。 “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 。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 、 “空山新雨后” 、“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 “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

28、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课外作业 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课题 山水田园诗(八)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基础内容2、认真阅读过香积寺 题义公禅房鉴赏文章完成巩固练习。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

29、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这首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而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孟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 (维摩诘经 ) 。义公为了“习禅寂” ,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 “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

30、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 “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 ,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 。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

31、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教学过程教 学 二次备课设计莲花” (法华妙音品 ) 。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该诗的主题。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至今仍是一首

32、精品诗作。三、课内提优夯实基础1、认真阅读过香积寺鉴赏文章完成以下习题(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3)这首诗写的是香积寺,但没有一句具体描绘寺中景观,写的究竟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2、认真阅读题义公禅房鉴赏文章完成以下习题(1) 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2) 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课外作业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课题 山水田园诗(九)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高考试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33、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1、 (11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晓至湖 上 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 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 分)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2、 (10 年福建卷)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访隐者 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

34、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 (1 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2 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课外作业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课题 山水田园诗(十)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高考试题。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教学参考 网络、教材、教参多 媒 体 课件授课方法 诵读

35、式、讨论式、点拨式 教学辅助手段 专用教室 无教 学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1(2014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答: 第(1)小题要求分析第一首诗体现的情绪变化,就是要引导考生在这方面进行一次实践。前两句,难得休假(十日一“休沐”)、因而有时间出门访友自然是兴冲冲的,访而不见自然怏怏若有所失,这些都属于人之常情,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后两句,考生就得用心思

36、索了:“门对寒流雪满山” ,对于作者和作者所访的那位朋友,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答: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答: 试题分析:韦应物、李商隐,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前者以山水诗著称,后者则以爱情诗著称。这两首“不遇”都是典型的七绝,属于考生熟悉的格律诗,多用白描手法,用语质朴自然,意象平实简易。写景叙事事显而情隐,耐人寻味。考生可以深入作品内部,仔细揣摩、感受和领悟作者的深意。同时,两首诗的结句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雪满山”和“雨满衣”),希望由此引导考生自己去品味和解读其中微妙的差异。(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城里鲜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课外作业 完成学案内容整理记忆教 学 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