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习题精选冀教版20190116211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同步巩固冀教版201901162113.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同步检测冀教版20190116211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学案冀教版201901162110.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教学设计冀教版201901162116.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第1课时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8.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第2课时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7.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4.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艺术四美素材冀教版201901162109.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课堂练习冀教版201901162115.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口技达标训练冀教版20190116211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口技》一、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A.jué B.jiào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jiān B.jiàn3.宾客意少舒( )A.shǎo B.shāo4.曳屋许许声( )A.xǔ B.hǔ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A.jǐ B.jī6.夫齁声起( )A.hān B.hōu7.夫叱大儿声( )A.chì B.chī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A.jìng B.jǐng9.曳屋许许声( )A.yè B.zhuài10.盆器倾侧( )A.qǐng B.qīng2二、下边对句子划线中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内。1.虽(虽然)人有百手(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两股(大腿)战战(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6.几欲先走(行走)(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8.妇抚儿乳(吃奶)(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三、下面语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哪一句?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答( )A.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B.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C.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D.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1.注音。3中间( ) 曳( )屋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3.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 A. 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4.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______。5.用“‖”给这段文字分层,标在原文处。参考答案一、1A 2B 3A 4B 5B 6B 7A 8B 9A 10B二、1 即使 2√ 3 只 4√ 5√ 6 跑 7√ 8 喂奶 9 夹杂 10√三、D四、1.jiàn yè2.C3.C4.正面;侧面;技艺的高超45.……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第一层写口技人摹仿深巷起火、救火的声音。第二层写宾客听摹仿时惊吓的种种表现。1《口技》同步巩固(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语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6 分)屏障( ) 少顷( ) 呓语( )崩倒( ) 曳屋( ) 许许( )2、解释加点的词。 (10 分)(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于厅事之东北角(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4)众妙毕备(5)以为妙绝 (6)虽人有百手(7)几欲先走 (8)不能名其一处也(9)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10)宾客意稍舒3、把下列词语分类。 (5 分)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1)表示同时发生的词语: (2)表示突然发生的词语: (3)表示两事相继发生的词语: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的词语: 2(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的词语: 语言表达4、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4 分)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5、下面是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下面统计表反映的情况,并简要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5 分)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人物 板样人数所占比例 合计 (人数 ) 占榜样总人数比例 ℅少年名人 11 6.4 0/0著名人物 130 76 0/0普通百姓 30 17.6 0/0课内同步测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6 分) (1)名 (2)股 (3)走 7.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6 分)于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8.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分)A. “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3B.这段文字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C.这段文字中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D.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9.文中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 (12 分)课外延伸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老残游记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10.这段文字选自______的______________(8 分)11.声音属听觉感受,这里是如何描绘的?表达效果如何?(8 分)12.写老残“不禁暗暗叫绝”对表现王小玉的表演技巧有何作用?(8 分)13.这段文字描写声音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分)14.文中“忽然拔了一个尖儿”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分)参考答案1、【解析】借助工具书准确拼写【答案】píng qǐng yì bēng yè hǔ 2、【解析】联系上下文解释【答案】擅长 在 只 都 极点 即使 跑,离开 指出 只 神情3、 【解析】注意区分细微差别4【答案】一时;忽,忽然;未几;是时;少顷,既而4、 【解析】看准原句特点【答案】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不断衰退的经济,动荡不安的政局,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5、 【解析】在图表中找关系【答案】(1)从图表可以看出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著名人物多,普通百姓少,少年名人更少。( 用数据表达也可 。 )(2)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成人化倾向严重,针对性不强,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言之成理即可)6、 【答案】(1)说出 (2)大腿 (3)逃跑7、 【解析】根据意思读准停顿【答案】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8、 【答案】C9、 【解析】注意侧面烘托手法的作用【答案】不能。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的。10、 【答案】刘鹗 《老残游记》11、 【解析】体会修辞的作用【答案】运用比喻和通感将听觉上的声音感受与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描绘得有形有味12、 【答案】侧面烘托 13、 【答案】由低到高 14、 【答案】声音突然迸发变得高亢激越1《口技》同步检测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齁声( ) 呓语( ) 咳嗽( ) 犬吠( ) 许许声( )少顷( ) 曳屋( ) 惊觉( ) 叱( ) 几欲先走(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①于厅事之东北角( ) ( ) ②会宾客大宴( ) ( )③曳屋许许声( ) ( )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 )⑤夫叱大儿声( ) ⑥宾客意少舒( ) ⑦虽人有百手( )三、选择题。①找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B.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众宾团坐。②选出例句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选项( )例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A.学而时习之 B.西蜀之鄙有二僧C.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D. 于厅事之东北角③下列加点字意义与古今用法没有变化的一项( )A.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口技人坐屏障中 D.虽人有百手四、 《口技》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请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该词在横线上。①( ) ,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②(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③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 )齐发,众妙毕备。2④( )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五、简答题。①联系全文说说“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的作用。②文中有多处描写听众的反应表达了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③课文末尾写了“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交代。联系全文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六、根据所给的典故及诗句猜成语。①《论语·子路》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②《资治通鉴·唐玄崇天宝元年》中有:“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 )③李白《长干行》诗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 )④苏轼《春夜》诗中有:“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 ( )⑤《庄子·人间世》中有:“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参考答案:一、hōu yì sou fèi hǔ qǐng yè jué chì jī二、①在 的 ②适逢,正赶上 举行宴会 ③拉 拟声词 ④大腿 跑 ⑤大声呵斥 ⑥伸展,松弛 ⑦即使三、①C ②A ③C四、①未几 不多久 ②俄而 一会儿 ③一时 同时 ④忽然 突然五、①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进行。②表明听众被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侧面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③照应开头,强调道具的简单,表明这场精彩的表演靠的是“善口技” ,而不是借助于外物,进一步显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3六、①欲速则不达 ②口蜜腹剑 ③青梅竹马 ④一刻千金 ⑤ 螳臂当车1口技课前热身 温故知新回顾学过或读过的小说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4.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预习⑴自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解决。(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 决,解决不了的求助老师。(3)利用各种手段,如书籍、网络等,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2.小试牛刀(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中间( ) 几( )欲先走 叱( ) 呓语( ) 屏障( ) 颈( )犬吠( ) 齁( ) 曳( )屋许许( )声 絮絮( ) 少顷( )(2)文章主要描写了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探究1.(1)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品味语言: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果展示小组展示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质疑问难再读课文,提出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平行训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2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②既而儿醒,大啼。③夫亦醒。④妇抚儿乳,儿含乳啼。⑤妇拍而呜之。⑥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⑦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⑧满坐宾客无不 , , , ,以为妙绝。(1)《口技》一文节选自 。它是 代人 编辑的一部 小说。而《口技》的作者则是 代人 。(2)在文中“ ”上选填正确的一组词:( )A.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B.侧目;微笑;默叹;伸颈C.微笑; 默叹;伸颈;侧目 D.默叹;伸颈;侧目;微笑(3)分别比较每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妇抚儿乳 ③以为妙绝②儿含乳啼 ④群响毕绝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4)对文中摹仿声音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近到远 ②由远到近 ③由外到内 ④由内到外⑤由大到小 ⑥由小到大 ⑦由疏到密 ⑧由密到疏A.②③⑥⑦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①②⑤⑦(5)这段文字的层次应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7)这段文字的中心可作以下几种不同概括,比较准确的是:( )A.写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不眠的情况。B.写四口之家夜深人静被犬声惊醒的过程。C.写口技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D.写宾客深夜观摩口技表演并为之赞叹。(8)这段文字描写时什么地方用了正面描写?什么地方用了侧面烘托 ?两者结合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我的收获和质疑教师寄语:体验学习的快乐,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2(2)三个场面:①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③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二、1(1)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3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 1 -口技教学目的: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2.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 : 三课时 累计课时:81教学时间: 2011-6-24-25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研组长签字: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介绍作者,范读课文,讲析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入新课。《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清顺治六年(公元 1649 年)中进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 2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著名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顷(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长表演口技的艺人。这句总领全文,“善”字,通贯全篇,是概括本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京: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词意不同),宾客大宴:是“大宴宾客”的倒装句。这句前边可以加上“有一家”三个字。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边。于:表示处所的介词,在。厅事:指厅堂,大厅。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称“听事”。后来也用在称呼私人家里的厅堂,客厅。之:结构助词,的。施:与现代汉语“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宽度。屏障:屏风。屏,本义是“蔽”的意思;障,本义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来都是动词,合起来成为名词,指屏风一类陈设。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围帐、屏风一类东西来隔断听众视线,所以又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坐: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其中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这个句子,前边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其中有”三字。中间省略了量词“张、把、把、块”等,古汉语经常把数词直接放在名词前边。而已:古文中常见的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宾客们团团围坐在屏风周围。一会儿,只听得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人。众:许多人。如听众,观众。团:圆,周,这里是团坐,即团团围坐。课本注解也通。但:副词,只,仅。下:落,拍,动词。满坐:代指全厂的人。坐同“座”。 - 3 -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huá):喧闹,声大而杂乱。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场地,道具,以及表演前听众的反应。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的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 七、指导学习第二段课文(方法同前)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胡同里小巷深处狗在叫,接着就有位妇女被惊吓醒了,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正在说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一会儿,孩子醒了,大声哭叫。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着奶头哭泣,妇人边拍抚边轻声哼着哄着孩子。又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乳:前一个“乳”字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字是名词,奶头。呜:象声词,此处作动词用,即小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连续不断地谈话,如絮叨不休。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在这个时候,妇人手拍小孩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小孩入睡的声音,小孩嘴里含着奶头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同时一齐发出来,各种绝妙的声音全都具备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众妙:指口技艺人模仿的各种奇妙的声音。妙:是形容词,这里指声音。用“一时”又用“齐”强调艺人的绝技。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人不伸着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以,认为;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从夜深人静遥闻深巷犬吠写起,描写一家夫妇和两个孩子,在卧室中的各种响动。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静而喧哗。描写十分逼真,形象。在“当是时”这一表时间的词语限制下,罗列了各种声音,最后用“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两句概括性词语作结,就把同时发出的各种不同声响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别是听众的神态表情,更为生动,引人入胜,反衬出口技艺术的高超。 - 4 -八、布置作业。 (一)默写并译课文第一、二段。 (二)结合第二段描写,口头回答:作者是怎样写出声音的远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样把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写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儿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会宾客大宴( )③但( )闻( )屏障中抚尺一下。④遥( )闻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儿醒。⑥以为( )妙( )绝( )。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析课文第三至五段。巩固词类活用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一)默写并翻译课文第一、二段。 (二)检查作业(二)(三)。 作业(二)参考答案: 如遥闻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这一句,先用形容词“遥修饰闻,后用形容词“深”揭示“巷”距离大街之远,这就明确地点出了犬吠声是从远处传来的。“妇人惊觉欠伸”的动响和丈夫呓语声,都是低微声音,只有很近才能听见,所以作者省略了“近闻”二字。从“犬吠”到“其夫呓语,”既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描述声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顺序来描述声音的。从“遥闻……呓语”到“儿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顺序来描述声音的。对于同时发出的各种声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叙述“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之后,用“一时齐发”来点出这五种声音是同时发出的。 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地停止了。轻微地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声音,盆罐歪倒的声音,妇人在睡梦中的咳嗽声。宾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闻”一词,所以声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静,一点响动都听得很清楚,这是以动衬静的笔法。 - 5 -以上是第三段,写一家人渐渐入睡,室内逐渐安静下来,把听众由众声齐发引进夜深人阑的境界中去。声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闹到静,这里是一个起伏。两个“渐”字,细致逼真地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而小、从有到无的过程。“作作索索”描绘老鼠活动的声音,十分传神。 三、讲析课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一个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这几句声响由外及内,把卧室里面与外面火场自然地联结起来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处也” 一会,千百个人大声呼喊,千百个小孩大哭,千百条狗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哗拉拉房屋倒塌的声音,火花的爆裂的声音,还有呼呼的风声,等等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搀杂有千百个人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人们用力发出的许许许的声音,往外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头发出的声音;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楚其中某一处发出的声音。百千:是虚数,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夹:搀杂。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加强了肯定语气。所,等于现代汉语的“的”字结构的“的”,这里代声音。“所应有”是“应当有的”,“所不有”是“没有的”。虽:连词,纵然,即使。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于是宾客们没有不变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哆嗦嗦几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连词。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以译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写口技技艺。这段着重描写一家人的邻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这是本文情节发展的高潮所在。这一段描写的声音,也是由内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简到繁。其中叠用了“百千”,极写声音之多,火势之猛。又用“中间”、“又夹”等词语,指出许多声音都用互相搀杂同时发出来的,更加见出他的技艺高明。接着以“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总结概括的话,指出声音的实际效果,远比作者写出来的为多。最后又用听众的反应,生动地反衬出口技艺人的高超。这里是第二个起伏。 四、讲析课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 6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开屏风看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 绝:断,停止,动词。这里指声音中断。之:代指屏风里边。 这段文字与第一段呼应,印证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以道具的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比较细微的地方,就是开头和结尾前后照应,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但末段“撤屏视之”后面还有“一人”。这“一人”不可遗漏不写,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应。 五、布置作业(词类活用练习)。 指出下列加黑的词,在句中的含义以及词性: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用讨论的方法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练习省略句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讨论中心思想。 提问:这篇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通过口技表演,摹拟了哪些声响?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体会?(发动同学讨论) 要求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场生动的口技表演。它着重描写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卧室里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一场大火场面中的各种声响,还写了听众的各种反应。通过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古代艺人这种对技艺精益求精、追求绝妙境界的精神。 三、讨论写作特点。 《口技》作者林嗣环,在文章结尾时感叹说:“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虞初新志》的编者张潮对《口技》的评价是:“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 请同学讨论,本文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样把口技艺人“善画声”这一奇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要求明确: (一)叙事条理清楚,行文波澜起伏。 - 7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施屏障开始到撤屏障为止。口技本身顺着宾客所听到的记叙了三个场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动;二是不久,全家逐渐入睡;三是寂静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个层次,井井有条,互相联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拟的声响也是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由少到多,由静到闹,由小到大,使读者有亲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觉。 叙事条理清楚还算奇妙,这篇文章的传神之处,在于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宾客意少舒”,波澜渐低,但“火起”以后形势大变。全文如音乐的旋律,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紧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澜达到高峰,千态万状,令人应接不暇。 (二)叙事中注意描写,首尾间注意照应。 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有平板叙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描写,但不会引人入胜。 本文在正面记叙时,勾勒出三幅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画面。如各种声音,全凭描写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感。又如在叙述口技表演过程中随时描写听众的反应,描写他们的神情态度。这种写法,既能具体地显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间接表现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记叙穿插描写以外,首尾之间还注意照应。开始与结束两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确简单,即使全部发挥作用,也难以发出那“百千齐作”的声音,这就不能不叹服艺人绝妙技艺。 (三)文字简练贴切,语言生动形象。 《口技》所记的事很奇妙,也相当纷杂,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字简练的特点。此外,本文选词恰当,写什么象什么。如写小儿是“含乳啼”,大儿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无不贴切而生动形象。为了说明声音发生的先后,选用“既而”、“当是时、“未几”、“俄而”等表示时间的副词,表现时间的推移,变化多样。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全文。 (二)省略句式练习(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内完成)。教学反思1口技(第 1 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 分)犬吠( )齁声( )曳屋( )许许声( ) 惊觉欠伸( )屏障( )少顷( )伸颈( )意少舒( ) 几欲先走( ) 2.选出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2 分)A.施八尺屏障(设置) 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B.百千齐作(发生) 众妙毕备(全,都。)C.虽人有百手(虽然) 不能指其一端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D.便有妇人惊觉欠伸(睡醒)宾客意少舒(伸展,松弛)3.解释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的词语。(5 分)(1)会宾客大宴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3)稍稍正坐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5)两股战战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面加点的多义词。(4 分)(1)绝:以为妙绝___________ 群响毕绝___________(2)妙:众妙毕备___________ 以为妙绝___________(3)指:手有百指___________ 指其一端___________ (4)坐:众宾团坐___________ 满坐寂然___________ 5.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二项( )(2 分)A.京中有善口技者 B.妇抚儿乳C.会宾客大宴 D.宾客意少舒6.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4 分)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同时发生: (3)表示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7.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组( )(1 分)2A.于是/ 宾客 /无不 /变色离座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不能/名其一处也。 D.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8.翻译下列句子。(5 分)(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C.“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此句属正面描写。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参考答案29. 口技(第 1 课时)1.fèi hōu yè hǔ jué píng qǐng jǐng shǎo jī 2.C(虽:即使)3.(1)古:适逢,正赶上。今:会议。(2)古:只;今:转折连词,但是。(3)古:渐渐;今:稍微(4)古:其中夹杂着;今:在事物两端之间。(5)古:大腿;今:屁股。4.(1)副词,极,非常;动词,断绝,消失。(2)名词,妙处;形容词,奇妙。(3)名词,手指;动词,指出。(4)动词,坐下;同“座”,名词,座位。(5)动词,喂奶;名词,乳头。5.B C 解析:B、C 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动词。(A.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B.乳,名词作动词,喂奶。C.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D.少,形容词作副词,稍微。6.(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7.B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8.⑴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2)(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3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4)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5)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9.C(此句属侧面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