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梵帝冈圣彼得教堂到巴黎圣母院-树德科技大学.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5751600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梵帝冈圣彼得教堂到巴黎圣母院-树德科技大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梵帝冈圣彼得教堂到巴黎圣母院-树德科技大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梵帝冈圣彼得教堂到巴黎圣母院-树德科技大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梵帝冈圣彼得教堂到巴黎圣母院-树德科技大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梵帝冈圣彼得教堂到巴黎圣母院-树德科技大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從梵帝岡聖彼得教堂到巴黎聖母院探討歷史建築修護變更A Study of the Modification in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Focusing on the S. Pietro (the Vanticano) and the Notre-Dame (Paris)許正旺樹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AbstractThe experience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historic monuments in Taiwan accumulate in recent years; o

2、n the other hand, it meets with the conflict caused by different value judgment. However, the connec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law and system cant be the final basis for the solution of conflict in the practice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modification in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3、 monuments with the notion of practice for the modification in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 in Europe, by example of the S. Pietro(the Vanticano) and the Notre-Dame(Paris). Both of the two cases belongs basically to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by their particular cultural value, but they pres

4、ent the influence and notion for the modification in restoration. The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value judgment and the ethics of experience behind the cases, researching for the notion of humanity in Europe.Striding to the life of the 21century, we need the width by the notion of humanity, for r

5、eflecting the value of the humanity, which is more native and local than before. This is non a theme of the dualism, but a notion for managing the sustaining historic environment.Keywords: modification in restoration, ethics of experience, notion of humanity2從梵帝岡聖彼得教堂到巴黎聖母院探討歷史建築修護變更A Study of the M

6、odification in the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Monuments-Focusing on the S. Pietro (the Vanticano) and the Notre-Dame (Paris)許正旺樹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摘要台灣最近幾年在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與修護的操作經驗上,已累積了不少心得與看法,但是同樣也遭遇到相當多的理念與價值觀歧見所引發的衝突與對峙.而相關律法與制度的銜接及演進,未必可以作為解決在學界與業界產生理念落差衝突的最終依據 .本文將針對近年最常引起理念爭執的歷史建築修護變更課題做探討,援以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兩案例之經

7、驗,借鏡歐洲在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與修護變更的操作實證.這兩個案例基本上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國度(以他們自己個別性質的文化價值觀而言),但是在某些修護變更理念上 ,卻是展現了實質性的影響與觀照.經由本文的交互剖析,並援引其他相關案例,透析案例背後所隱藏的歷史建築修護變更之價值觀與經驗倫理,以探得歐洲在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與修護的人文性觀照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環境場景,我們所需的是更宏觀的人文性觀照,藉以反映更具本土性與在地性深度的人本價值; 這兩者不是二選一的事非二元辯證課題 ,而是缺一不可的二元統合與兼容的環境歷史場景永續經營理念.關鍵字 : 修護變更, 經驗倫理, 人文性觀照壹、 緣

8、起近來在建築修護界常常引起爭論的議題,就是該不該局部變更(指相對於現況的改變與更動) 舊建築的原始風貌 (指修護變更前的現況 )的實際案例辯論 .如果是法定列冊的古蹟案例,似乎做局部變更的允許度極小,由於文化資產保護法的剛性條文明文規定,引起爭論的可能性也較低.反倒是對於為數更多的歷史建築的修護變更案例,由於文化政策的導引,所引起的局部修護變更設計的自由化效應勢必日形活潑,而引起學界或業界的正反激辯.針對上述現象的看法,或是要提出對此一現象抽絲剝繭地探討與剖析,本文用意不是在加入此一辯戰並企圖從中取得一方的絕對優勢及勝利;而是嘗試佐引更廣泛以及更客觀化的相關援例,提供在未來勢必日形激烈的歷史建

9、築局部修護變更爭論的參考依據.相較於台灣在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與修護的操作經驗與歷程上來的更久遠的歐洲3大陸,擁懷攫取不盡的人文思想根源,以及變化萬千的多樣化史料考究.梵帝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起源自古羅馬時期的 constantinienne 樣式的長方形大會堂(basilique,注釋一); 而巴黎的聖母院原址所在西提島(LILE DE LA CITE)上也在同一時期建有同樣式的長方形大會堂.這兩處重要歷史建築場景在十九世紀以前的十五個世紀的歷代歲月之中,並沒有被明文規範為不可任意變更外貌的古蹟價值設定,反而更趨近於我們當代人(二十一世紀)對於所謂重要歷史建築的價值認同與情感.所以這兩處重要歷史建

10、築場景的局部修護變更與修護經驗所引起的爭辯,隱然對於當代人處理歷史建築的修護變更依舊發揮著相當程度的影響效應.貳、 歷史變遷與修護變更一、 歷史變遷與人文性觀照由於歷史變遷與文明的累進,而有了人文這樣一個具備實質影響效應的價值觀判斷與邏輯思考抉擇.人文 也因此而被賦予相當深度的各個不同的輪廓線以及構成紋理(我們一般所謂的文化脈絡 ).而針對歷史建築保存與修護的操作經驗做人文性的觀照時,可引發下列各不同議題或方向的價值觀判斷與邏輯思考抉擇:1. 歷史的真實性現今針對歷史建築保存與修護的操作共識,似乎一般都接受認可的標準是指向歷史的真實性鋪陳.但是在一般所謂回歸歷史的真實性的修護操作過程中 ,無論

11、是加法增添局部或是減法摘除局部以恢復舊貌,都可視做回溯既往的一種逆勢操作型的修護變更.其中關於恢復舊貌的性質,可概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 定點時空回復歷史建築修護變更外貌回復至以往某一特定時空樣態,修護變更動機傾向風格樣式的代表性、一致性與特殊時代意義.(2) 定段時空回復歷史建築修護變更外貌回復至以往某一些特定持續時段的不同時空樣態,修護變更動機傾向反映歷史發展脈絡中的主流時空演進的鋪陳.(3) 整體時空回復歷史建築修護變更外貌回復現況(指修護變更前的現況)之前的所有時空樣態的原貌,修護變更動機傾向歷史痕跡的忠實記載與呈現.2. 原味的價值在談及變更議題時,最直接的反射性對照思考即是原味

12、的增損考量. 相對於上述歷史的真實性鋪陳有關恢復舊貌的判斷,原味的價值觀界定比較不觸及具體的量化依據( 包括數量與比例).它比較傾向於場景氣氛的感受及判別 .所以從最原始的、最雛形化的描述:那種舊舊的感覺,可以在技術層面4支援的模擬或實際操作中,發展出全部都是假的 舊舊的感覺(依據原風貌複製的場景氣氛)與新舊並存的舊舊的感覺,而後者在整體構成中的原味可以在新舊對比的構成之中被突顯出來,也可以在協調與延續的變更動機下擴增原味的氛圍與力道(但原味的濃度不會被強化).3. 當代人文精神的呈現任何一個歷史建築的場景,其所引發出來的議題不外觸及既往、現在及未來.從人文性的觀照思維來看 ,它不會像工廠製作

13、的模具化工業產品一樣,各個都相同;反倒比較像是一個生命個體的生老病死的議題.尤其是歷史建築的場景與當代生活的訊息傳遞對話所激發的實質意義,更可以反映出這個生命個體(指歷史建築場景的整體構成)對於當代人文精神的呈現. 換句話說 ,歷史建築的修護變更操作( 包括完全凝態保留現狀的選擇)所顯現出來的當代人文精神, 必然留給後人做不同年代或時期的對比與評論 .4. 未來的可能性延續上述論點,當歷史建築場景的修護變更觸及未來的議題時, 我們無法獲知後人所抱持的價值觀, 但是也不能因為如此而剝削後代子孫對於歷史建築場景的使用與認知感受的權利.或許前人對於歷史建築場景的使用及認知,並未考量我們這一代或是更久

14、之後的使用者的觀感, 但是這個事實並不能拿來當作我們這一代也該重複同樣性質的使用及認知. 所以留下處理的彈性與可能的機會給後人, 讓他們可以用未來的理念甚至現在所想像不到的未來的科技去發揮,是對整個文明的延續以及文明質感的提昇展現智慧與關注.二、 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修護變更起源自西元四世紀古羅馬時期的 constantinienne 樣式的長方形大會堂(basilique,注釋一),在歷經超過十個世紀的老聖彼得教堂(le Vieux Saint-Pierre)已敗壞不堪.但是它一直頂著兩個獨特的意涵光環存在:它是史上被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Constantin)所建造的; 同時它又遮僻護祐

15、著耶穌聖徒聖彼得的墓塚.所以這所教堂的存在之於歷代教皇心中的象徵意義非比尋常.直到西元 1505 夏,教皇 Jules II 與御用官派建築師 Bramante 決定趁機興建西方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因為當時最大的聖索菲大教堂(Sainte-Sophie)已於西元 1453 毀於土耳其人的手裡.所以新的大教堂的重建被設定在一個高門檻的目標角色上:它必須具備羅馬時期的建築尺寸特色以及雄壯的、巨大的風貌,並帶有一個超大尺寸的穹頂.我們可以在破土典禮的紀念徽章( 圖一,注釋二) 上見證當時所設想的大教堂概貌 .尤其在徽章上頭所標示的TEMPLI PETRI INSTAVRACIO,轉換成教堂拉丁文字為i

16、nstaurare,闡明是一種修復,並使其重生,以重新開始一個神聖的功勳.5圖一: Caradosso, 紀念徽章,1506 圖二 : Bramante 設計 Saint-Pierre 原始平面資料來源: LArchitecture de la Renaissance italienne 資料來源: 同左現今我們所見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及空間格局,已非 Bramante 原先所設計的平面(圖二 ,注釋三 ).之後於西元 1514,由 Raphael 與 Peruzzi 接手設計起造 .由於教會企圖在各種慶典儀式上收納更多的信徒觀眾參與,而強勢主導了整個教堂空間格局的改變.從原來分別由 Bram

17、ante 與 Michel-Ange 設計的希臘式軸線交會平面 (la croix grecque) (圖三)轉變成強化了主縱軸長度的拉丁式軸線交會平面 (la croix latine) (圖四,注釋四).期間於西元 1546-1564,由 Michel-Ange 設計並起造了著名的大穹頂(直徑 42.9m) (注釋五 ).而在西元 1607-1614,由 Carlo Maderno 設計並起造了東向主體立面 ,也連帶以增加三個跨度而確定了所謂的拉丁式軸線交會平面(la croix latine).但是 Carlo Maderno 在主立面上所設計的兩個塔樓並沒有被實現.之後於西元 1626

18、-1656,由 Le Bernin 設計並起造了大教堂廣場兩側環帶巨型柱廊,也連帶在東向主體立面上增添兩座塔樓(注釋六). 稍後這兩座塔樓在教皇 Innocent X 任內被拆除.但是 Le Bernin 在廣場柱廊上設置的 96 座巨型石雕 ,強化了廣場空間所營造的震慑性的視覺舞台效應,同時也確立了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巴洛克藝術最主要的代表作品.圖三: Michel-Ange 設計 Saint-Pierre 平面 圖四: Saint-Pierre 整體構築配置平面資料來源: LArchitecture de la Renaissance italienne 資料來源: 同左6三、 巴黎聖母院修護

19、變更西元四世紀古羅馬時期,巴黎的聖母院原址所在的西提島(LILE DE LA CITE)上,構築著一座長方形大會堂(basilique), 週遭圍塑著一整群的主教派教會 (Episcopal)建築.直到西元 1160,巴黎教區主教 Maurice de Sully 決定起造一座哥德式(gothique)的主教教堂.期間在十三世紀的時候,立面上的圓花窗(les roses)曾經被取消掉,之後要到十九世紀時再經 Viollet-le-Duc 以一種錯誤的形式重新構建在交叉穹窿(la croisee)區位的壁面上.整個構築教堂的工程延續至十四世紀方告完成(圖五).圖五: G. Perelle 所繪巴

20、黎聖母院,17 世紀 圖六: E. Leconte 所繪聖母院西向立面,1843資料來源: PARIS, Le Guide du Patrimoine 資料來源: 同左之後在西元 1751,教堂的彩繪玻璃窗被置換為白玻璃.西元 1756-1758,經由 Germain Soufflot 在教堂南側建造了一間現在已消失的聖器室.他接著在西元 1771 摧毀西向主立面中央大門的門像柱以及一部份的的三角楣,為了便利儀式行列的行進通過.但是在西元 1789,法國大革命所引起的社會動盪,也連帶波及並損毀許多重要歷史建築物.巴黎聖母院也因此遭受重大損毀:包括牆面被鑿破、出入口大門雕塑嚴重毀壞,以及國王走廊

21、(la galerie des Rois)雕塑的破壞等.尤其在西元 1793,教堂屋脊交會處的中心尖塔解體傾倒,引起整個社會的極大關注.到十九世紀初,整座教堂外貌已敗壞成不堪入目的景象.於是公部門舉辦一個修復競標,由 Lassus 與 Viollet-le-Duc 拿下整個修復工程的委託授與.修復計畫觸及包括建築、彩繪窗、油彩、內裝家具以及雕塑等各領域;直到西元1864,才完全修復作業.Viollet-le-Duc 在修復過程中修改了很多局部的原始風貌(指十二世紀時的風貌),例如廊臺(les tribunes)部分,以及減少交叉穹窿(la croisee)的尺寸.另外也修改了圓花窗(les r

22、oses)在廊臺外部鑿設的位置.他甚至提出一個加裝兩座尖錐頂蓋在西向主立面的鐘樓之上的計畫( 注釋七), 結果並未付諸實行 .但是現今我們所見的巴黎聖母院外觀的極大部分,幾乎都是 Viollet-le-Duc 的作品.7參、 對比剖析從探討歷史建築修護變更的角度來看,可以將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與巴黎聖母院兩個案例做相關層次的對比剖析.歐洲的教堂建築,通常單單在起造的時段,就已經超過百年以上的歲月.若是興建完成之後再經天災人禍等歷史因素的牽動,而介入修護變更所牽扯的時間年代,更是縱跨好幾個世紀.當然我們可以從中窺知,在歷史的洪流之中,被牽動的修護價值觀是如何演進的,它同時又透露出怎樣的一些具連動性

23、的(相互影響性的)、不同年代的人文訊息:一、 時空背景與風格形式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從古典建築一代宗師 Bramante(注釋八)最初的原始設計圖稿,到教堂建構晚期 Le Bernin 所呈現的最終整體強勢的巴洛克風貌 ,幾乎已成判若兩種決然不同的年代所反映出來的建築品味的差異.相較之下的巴黎聖母院,在歷史沿革的變遷之中,雖然遭受法國大革命的社會動盪所蹂躪摧殘,在十九世紀法國的古蹟修護界大師 Viollet-le-Duc 的大規模修護變更之後,甚多局部的原貌改了,但是仍然保留十二世紀哥德樣式的主體風貌.二、 角色扮演與演化在教皇 Jules II 與御用官派建築師 Bramante 決定趁機興建

24、西方最大的基督教教堂時,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的重建從一開始即被設定在一個高門檻的目標角色上:它必須具備羅馬時期的建築尺寸特色以及雄壯的、巨大的風貌,並帶有一個超大尺寸的穹頂.到後來雖然平面格局改了,但是最終整體強勢的巴洛克風貌依然符合此一高門檻的目標角色的要求.相反的,巴黎聖母院乃巴黎教區主教 Maurice de Sully 決定起造的一座哥德樣式(gothique)主教教堂,在角色的扮演上 ,與前者截然不同.但是因為坐落在法國首都核心地帶,很自然地成為法國大革命的社會動盪下的犧牲品.然而在 Viollet-le-Duc 的大規模修護變更後,卻仍然保留十二世紀哥德樣式的主體風貌.重生之後,因為

25、象徵與整個法國政治變遷與社會脈動息息相扣,而儼然成為法蘭西民族最主要的精神圖騰與凝聚力所在.三、 經營企圖與設計企圖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平面格局的更改,主要是應和著教會企圖在各種慶典儀式上收納更多的信徒觀眾參與.是經營者的空間使用機能認知,主導空間格局的變更及發展.但是也因為如此,使得原先 Michel-Ange 設計的教堂大穹頂(直徑 42.9 公尺)的高雅雍姿,因為增加三個跨度而拉前的超大東向主體立面所遮蔽,而減少了朝聖信徒在廣場內將近二分之一步程瞻仰大穹頂(聖彼得大教堂最高的主體部位)的機會.同樣因為經營者的空間使用機能認知,巴黎聖母院也在 Germain Soufflot 的變更整修下,

26、摧毀了西向主立面中央大門的門像柱以及一部份的的三角楣,為了便利儀8式行列的行進通過.另外在 Viollet-le-Duc 的大規模修護變更期間,也曾將為數不少的整批珍貴油畫移至羅浮宮典藏.但是到了西元 1993,法國歷史紀念性建築委員會做出裁示,決定將所有畫作原件擺回聖母院中原來的位置.四、 經驗倫理與傳承經驗倫理是一種可以詮釋因為前人作為或當代案例的參考借鏡而採取相關步驟及方向的動機決定論.以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為例,Le Bernin 於十七世紀曾在東向主體立面上增添兩座塔樓,他也同時在羅馬萬神殿(Pantheon) 北向主體立面上增添兩座鐘樓.但是到了十九世紀,被傳言嘲笑為 Le Bern

27、in 的驢子的雙耳(Les oreilles dAne du Bernin),萬神殿的兩座鐘樓因而在西元 1883 被移除.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兩座塔樓也同樣被教皇 Innocent X 所移除.詭譎的是西元 1506 的破土典禮的紀念徽章( 圖一)上所見證的當時設想的大教堂概貌中 ,早有涵蓋兩座塔樓的概念 .同樣的經驗倫理效應,也隱然擴及到巴黎聖母院的外觀考量.十九世紀由Viollet-le-Duc 負責的大規模修護變更過程中,他甚至提出一個加裝兩座尖錐頂蓋在西向主立面的鐘樓之上的計畫( 注釋七), 結果也並未付諸實行 .肆、 結語由以上的對比剖析,得知即使在不同的國度與不同的文化演進中,歷

28、史建築的修護變更課題依然受著相互緊扣的歷史縱軸傳遞理念與地域橫向散撥訊息的作用力所支使.也就是本文所提及的經驗倫理效應.這種詮釋因為前人作為或當代案例的參考借鏡而採取相關步驟及方向的動機決定論,其實在整個建築發展歷史中,主導著相當程度的歷史建築風貌的沿革與更新.即使在當代的新建築發展脈絡中,同樣發揮著強大而隱性的支使作用.由此二案例的修護變更的對比探討,可以歸述以下五點結論,供當代對於歷史建築的修護變更課題及其動機導向作為參考:一、 自明性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的紀念徽章上見證當時所設想的大教堂概貌,同時在字義上闡明是一種修復而不是摧毀舊的並蓋一座新的來取代;然而徽章上的概貌與西元四世紀的 con

29、stantinienne 樣式的長方形大會堂樣式相去甚遠.但是確實是以符合一個高門檻的目標角色去重現的:它必須具備羅馬時期的建築尺寸特色以及雄壯的、巨大的風貌,並帶有一個超大尺寸的穹頂.所以修復並不止於原貌的重現,而是要求歷史建築本體所具備的身份角色的自明性被呈現在整體風貌上.以此觀點檢視 Viollet-le-Duc 對於巴黎聖母院(法國大革命之後) 的大規模修護變更,甚多局部的原貌改了,但是仍然保留十二世紀哥德樣式的主體風貌這一事實,一樣可以獲得驗證.9二、 回溯性歷史建築場景所傾洩出來的歷史源流的真實性鋪陳,在修護變更的操作依據上必須更嚴謹地作判斷.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的現況,從主體的古典

30、建築風貌,到高雅大穹頂的文藝復興風範,乃至磅礴主立面及廣場的巴洛克排場,回溯三種時空典型與表現精神迴異的真實性鋪陳,更彰顯歷史建築風範的深度與持續性.所以修護變更的依據,必須要保有整體風貌的回溯性鋪陳.但是作回溯既往的一種逆勢操作型的修護變更時,應該留意傾向歷史痕跡的忠實記載與呈現.而不是為了整體風貌的回溯性鋪陳,而任意仿製原貌與增損現況.三、 表徵性歷史建築的形式風格與個性特色,有其反映特有年代性格的表徵性.此一表徵性不能因為我們當代的審美觀的評比而喪失其反映特有年代性格的意涵與價值.以 Le Bernin 在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東向主體立面上增添兩座塔樓,稍後這兩座塔樓在教皇 Innocen

31、t X 任內被拆除為例 ,同樣也發生在十九世紀被傳言嘲笑為 Le Bernin 的驢子的雙耳的萬神殿上兩座鐘樓,也在西元 1883 被移除.再以 Viollet-le-Duc 提出的,加裝在巴黎聖母院西向主立面鐘樓之上的兩座尖錐頂蓋的計畫(他認為加上尖頂的雙塔才是哥德建築的完整表現)為例,結果也並未付諸實行.然而他卻在南法古城 Carcassonne 的修護案中,於每一個守衛塔上加了原錐形的屋頂,以確認在造型上恢復了中世紀的城牆外觀.這些案例反映了一個事實:即使是權傾一時的時代性建築大師,仍舊必須尊重歷史建築的表徵性.若以其當代的審美價值(包含對舊時空造型的認知)作為修護變更外貌的動機導向,大

32、多無法獲得持續性的共鳴及讚賞.四、 生命性梵帝岡聖彼得大教堂縱貫古典建築、文藝復興乃至巴洛克三個風格迴異的年代表徵,確曾紮實地反映每個年代的特有精神.也就是說,活生生地展演生命性而存在.再以 Viollet-le-Duc 對於巴黎聖母院(法國大革命之後)的大規模修護變更為例,他改了甚多局部的原貌,同時卻也賦予了巴黎聖母院十九世紀的當代精神對於傳統哥德樣式的詮釋,因此而彰顯了巴黎聖母院在十九世紀的生命性.當然在一般的古蹟、歷史建築的修護活化案例中,舊場景空間以當代性需求機能介入,而展現的重生意義,也同樣體現出當代精神的生命性.五、 延展性對於歷史建築修護變更的另一判斷決定要素,是基於留給未來的可

33、能性.機械式地以仿製原貌為通則,是缺乏人文性觀照的思考邏輯下的產物.留下處理的彈性與延展性給後人, 容許以未來的理念甚至現在所想像不到的未來的科技去發揮,是對整個文明的延續以及文明質感的提昇展現智慧與關注 .10伍、 註釋注釋一: 古羅馬人審判或交易用的長方形大會堂; constantinienne 樣式指的是古羅馬皇帝 Constantin 在位(西元 307-337)時所起造並且沿用此風格到後來的公共性建築樣式注釋二: 參見LArchitecture de la Renaissance italienne, 1994, P132:“Il sagissait de reconstituer

34、la basilique constantinienne et non de labattre pour la remplacer par du neuf.”譯成中文為“它涉及的是重建此一 constantinienne 樣式的長方形大會堂,而不是為了要用新的置換掉它而打掉它.”注釋三: 現今我們所見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及空間格局,主要是以 Michel-Ange 設計Saint-Pierre 的平面為基礎( 縮小了 Bramante 設計 Saint-Pierre 原始平面的尺寸),結合強化了主縱軸長度的拉丁式軸線交會平面 (la croix latine)注釋四: 強化了主縱軸長度的拉丁式

35、軸線交會平面 (la croix latine)相較於 Bramante 與Michel-Ange 分別設計的希臘式軸線交會平面 (la croix grecque),對建築史學家來說,前者要來的非教會化與世俗化,但卻是建築演進的必然發展注釋五: 與羅馬萬神殿(Pantheon)的大穹頂(直徑 43.3m)相較之下, Michel-Ange 設計並起造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大穹頂(直徑 42.9m)似乎在尺寸上有著微妙的倫理考量注釋六: 對於 Le Bernin 而言,增添兩座塔樓應與 Caradosso 紀念徽章( 西元 1506)上所設想的大教堂概貌有關注釋七: Viollet-le-Duc 認

36、為加上尖頂的雙塔才是哥德建築的完整表現注釋八: 西元 1570,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北派知名的建築大師 Palladio 將那個年代唯一的一棟當代建築 le Tempietto 教堂(Bramante 設計 ,1502)列入偉大的古典建築之列陸、 參考書目Nancy H. Ramage & Andrew Ramage, Roman Art, Londres,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1995.Jean-Marie Perouse de Montclos, Le Guide du Patrimoine,PARIS, Paris, Hachette, 1994.Eugen

37、e Viollet-le-Duc, Dictionnaire raisonne sur larchitecture francaise du XI au XVI siecle, Paris, re-edite en facsimile a la Bibliotheque de limage, 1997.Eugene Viollet-le-Duc,Entretiens sur larchitecture, Liege, Mardaga, 1986.Nicolas Detry & Pierre Prunet, Architecture et restauration - sens et evolution dune recherche, Paris, les editions de la Passion, 2000.Marie-Anne Sire, La France du patrimoine les choix de la memoire, Paris, Gallimard, 1996.Peter Murray, LArchitecture de la Renaissance italienne, Paris, traduction francaise, Thamas & Hudson, 19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