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 资本结构理论,5.1 引言,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决策的核心,它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治理都有重要。资本结构是一个老话题,但同时也是一个永远年轻的题目。 资本结构内涵:广义:狭义:,全部资本的构成及比例,长期和短期资本 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企业财务领域的核心部分,也是一个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却又仍然显得扑朔迷离的课题。 斯图尔特梅耶斯(S. Myers,1984)曾将资本结构问题称为是“资本结构之谜(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纵观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
2、段: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1958 年以前)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958 年至20世纪70 年代) 新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70 年代末至目前) 后资本结构理论(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目前),1952 年,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的论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 净收入理论 净营业收入理论 传统理论缺乏实践意义和严密的逻辑证明,5.2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5.3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America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了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
3、eory of investment一文。 这篇论文奠定了两人的学术界的地位,也被公认为现代财务理论的奠基石。 提出经典的MM理论。资本结构成为后续研究的热点,至今仍方兴未艾。,MM理论第一次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一个观点: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 MM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因此,后人沿着MM理论的道路,不断放宽MM理论的各种假设,推动了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理论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是关于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如何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学术界并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甚至相互之间还存在冲突,也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或模型能够将所有现有理论囊括为一体。,MM理论
4、,1958年的无税模型:“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理论” 1963年的公司所得税模型:“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成本:一种修正” 1977年的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模型:“负债与税收 ”,MM理论的假设,MM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完美资本市场的假设,1、最初的MM 理论资本结构无关论,在没有所得税的完美资本市场下,MM得到一个看起来有点盲目的结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债务成本和公司加权资本成本是不变的 证明: 利用非常巧妙的投资者套利行为和反证法 利用投资者自制财务杠杆,MM第一定理:企业价值命题,MM第二定理:风险补偿命题,2、修正的MM 理论资本结构有关论,将企业所得税引入到无企业税模型中,
5、改变了最初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的结论 结论是:当考虑企业税带来的影响时,企业可利用财务杠杆增加企业价值,因负债利息避税利益,企业价值会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增加,当100%负债时企业价值最大。,修正的MM第一定理:赋税节余命题,修正的MM第二定理:风险报酬命题,为了追逐债务的免税优惠,企业经营者将不断提高负债比例,直到企业负债比为100。此时资本成本最低,资本结构最优。 这个结论与现实显然不符,大部分企业都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负债,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企业无限追逐债券的纳税节约?,3、回归的MM理论米勒模型,1976年,米勒发表负债与税收,将个人所得税因素引入修正的MM 理论。 米勒模型是
6、同时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的MM 理论。其基本公式:,其中:TC 为企业所得税率,TS 为个人股票所得税率TD 为个人债券所得税率,D 为企业负债价值,修正后的含税MM 模型可以看出至少两点 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总价值; 负债经营将为企业带来税收节约价值。该模型认为 当企业所得税提高,资金会从股票转移到债券以获得节税效益,此时企业的负债率提高; 如果个人所得税提高,并且股利收入的税率低于债券利息收入的税率时,资金会从债券转移到股票,此时企业的负债率降低。,4、权衡理论(Trade off Theory),修正了的MM理论只是接近了现实,离经验尚有一定差距。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在
7、现实经济实践中,各种负债成本随负债比率的增大而上升,当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程度时,息前税前盈余会下降,同时企业负担破产成本的概率会增加。 绝大部分经营良好的企业,许多著名的大企业都只有较低的负债,而且大都小心翼翼地维持其债务不超过某一限度。 为解释这一现象,权衡理论应运而生。,MM 理论的最大缺陷就是完全忽视了现代经济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两个因素:财务困境成本(又称财务危机成本)和代理成本。 权衡理论认为,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税赋节约,减去与其财务拮据成本的现值和代理成本的现值。 最优资本结构存在税赋成本节约与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相互平衡的点上。称为最优资本结构理论,5、现代资本结构
8、理论的评述,MM 理论精髓在于:它揭示了企业融资决策中最本质的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关系。 “MM 理论”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一次“革命性变革”和“整个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奠基石”。 现代资本结构研究是以MM 理论为基础,逐步释放假设条件,从而形成 “税收学派”和 “破产成本学派”或“财务危机成本学派”,这两大学派最后归于“权衡理论”,权衡理论放宽了MM 理论信息完全以外的各种假设,讨论债务的收益与成本如何平衡。 这一理论是对MM 理论的再修正,从而更接近实际。 权衡理论认识到各个企业的目标负债率可以不同,有着安全的,有形的资产和大量应税收入的企业应该有高的负债率,而有着较多有风险的,或无形资产的
9、或亏损企业应该主要依赖股权融资。 经验证据证实了有较多有风险的或无形资产的企业的负债率要低得多。,但是经验证据也表明在一个行业内,大多数盈利企业的负债率比亏损企业要小一些。与权衡理论的预测不一致。 另外,因为权衡理论把研究视野集中在企业的外在因素之上,即权衡理论只重视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加之主观的批判与客观的际遇。这样看来,权衡理论并不是完美的。这需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进一步的发展。 到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中心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取代了权衡理论。,5.4 新资本结构理论,20 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们将现代分析工具(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委托
10、代理理论等)引入资本结构分析。 代理成本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1、代理成本理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人实施代理是无成本的,即他得到的效用水平就等同于他亲自执行这项任务。 不对称信息是代理成本存在的主要原因。公司的股东、债权人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为解决这些冲突和冲突本身引起的公司价值的损失称为是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理论的创始人迈克尔詹森和威廉麦克林((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Meckling,1976)把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与代理问题相关的利益冲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二是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 前者的一个具体表
11、现形式:过度投资 后者主要表现为两种具体形式:资产替代效应和投资不足问题,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探讨的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选择何种方式,向市场传递企业价值信息。 1977 年,罗斯(Ross)通过建立负债权益比这一“激励信号”模型来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问题,并创造性地将经理入激励机制引入信号传递模型,提出了资本结构信号传递理论。,3、优序融资理论,1984年,梅耶斯(Myers)和迈基里夫(Majluf)在Ross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也称啄食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以非对称信息条件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为前提,认为企业外部融资要
12、多支付各种成本,使得投资者从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来判断企业市场价值。 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当需要进行外部融资时,公司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即从债务融资开始,然后选择混合型证券组合,如可转换债券,最后才会选择股权融资,新资本结构理论的贡献则在于,它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提供了广袤的可延展的、全新的经济思想基础。 新资本结构理论不是简单地因袭现代资本结构的理论套路,而是力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契约”、“动机”和“激励”等概念,从公司的“内部因素”方面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从外部股份持有者、经营人员和内部股份持有者、债权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公司价值影响的角度来解释资本结构问题。,
13、5.5 后资本结构理论,在经过20 世纪80 年代初的迅猛发展之后,新资本结构理论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却颇难以为继 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因为新资本结构理论赖以为核心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发展上出现颓势。,1、控制权理论,20世纪60年代,亨利曼尼(Henry G . Manne,1964)提出了企业控制权市场理论。 控制权理论认为,管理者占有的股份越多,其控制能力也就越强。这样,由于管理者对控制权本身的偏好,他们通过影响控制权的分配所形成的资本结构来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把资本结构作为解决股东、管理者之间代理冲突的手段。如果用债务限制管理者对现金流的权利,而管理者可以自由
14、作出资本结构决策,我们就看不到管理者自愿分红的决定。债务是减少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最大化公司价值的事前措施。管理者可以利用自愿举债,避免控制权的挑战。,2、资本结构产业组织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资本结构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逐渐融合,形成了一支年轻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分支以产品、要素市场相互作用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理论。 Titman(1984) 考虑债务水平与企业客户、供货商、雇员等利益相关者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互动关系,他指出,利益相关者都会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方向正趋于系统化和微观化。 在系统化方面是将资本结构、企业战略、市场结构、宏观经
15、济环境纳入一个框架进行分析; 微观化方面是进一步研究债务期限结构、优先结构、债务契约等与企业战略的相互影响。,3、市场择时理论。,1996 年Stein 在其论文非理性世界的理性资本安排中首次提出市场择时假说(market timing hypothesis 股票市场非理性:公司股价被过分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可能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反之当股票价格被过分低估时,管理者可能回购股票。 Hovakimian 等(2001)的研究发现,公司倾向于在公司股票价格出现显著上升后发行新股。 Graham 和Harvey(2001)通过对公司CFO 的问券调查发现,择时行为在企业当中很常见。
16、,4、后资本结构理论的评述,后资本结构理论是对前面各类资本结构理论的继承和沿袭,但它摆脱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其他传统因素一概予以忽视;同时它省略了新资本结构理论中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内容,代之以其他理论解释。 后资本结构理论只是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新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挑战,却没有办法推翻新资本结构理论,也无力给资本结构理论重新搭建起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4、后资本结构理论的评述,后资本结构理论的实证检验就显然太过于单薄。而且,与新资本结构理论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多方位的取代不同,后资本结构理论充其量只是转换了新资本结构理论的视角。 后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在理论模型上成功地挑战了新资本结构理论,但这种理论上的挑战在经验证据上所能得到的支持是十分有限的。 但它无疑是今后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方向。,5.6 资本结构理论概述,MM理论,税差理论 财务困境理论 权衡理论(Trade-off) 代理成本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Pecking order) 控制权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市场择时理论,总体评述,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经济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科学精神。 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印证了不断放宽假设条件的研究模式 资本结构理论还没有得到经验性验证的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