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5749135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科技革命以( )为代表,以( )为标志。A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 B原子弹;核武器C人造卫星;空间技术 D新型材料;自然科学2科学技术革命包括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下列不属于三个过程的是( )。A自然革命 B科学革命 C技术革命 D产业革命3当代科技革命说明:作为第一生产力的( ),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A生物技术 B核能技术 C科学技术 D信息技术4以二次大战为起点的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机械化 B电气化 C石油化 D电子化5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四代,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EN

2、IAC);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其先后顺序是( )。A B C D61969 年7 月 16 日,美国的( )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A神舟六号 B阿姆斯特朗号 C奥尔德林号 D阿波罗 11号71911 年,美国工程师( )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A卡内基 B泰罗 C梅隆 D赫伯特西蒙819621964 年,美国社会学家( )经过调查,提出了“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的观点。A英克尔斯 B蒙台梭利 C杜威 D泰罗91983

3、 年,美国总统里根在电视讲话中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 ,简称“SDI” ,此倡议被称为( )。A里根计划 B尤里卡计划C星球大战计划 D伟大社会计划10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这说明(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已经 解决 B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C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 地位根本改变 D科技革命的成果为劳动者占有11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 84 年,电动机为 63 年,原子能利用为 6 年,晶体管为 4年,这突出说明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学技术转化到生产的周期缩短C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 加快 D科学技

4、术发展速度快12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先把核能用于和平事业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法国 D苏联13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 年美国投入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水平是决定胜负的 关键 B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C对太空的争夺已提上日 程 D科技发明威胁人类和平14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 )。学科越来越多 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 学科问的联系越来越深入 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A B C D15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

5、推动了世界经济向重 工业化方向发展 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 生活结构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16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生物工程 B电子计算机C人造地球卫星 D原子弹17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特点的选项是( )。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的速度加快 B科学与技术紧密,相互促进C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D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结合18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 产力的速度加快B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产业比重 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科技研究朝着分工细、综合性强

6、的 方向发展D科技竞争推动国际经济 格局调整19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强国之间的友好关 系获得空前发展 B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C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 的地位日益重要 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20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调整,表现在(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分工 导致了西方大国经济地位的调整A B C D21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A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 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

7、 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C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 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22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突出的不同点是( )。A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 生了深刻影响B科学新发现是技术革命 的先导C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D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 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2320 世纪 80 年代,被称为“机器人王国”的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美国 D日本24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迅速,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形成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两极格局 科学技术推动

8、生产力发展更为迅速A B C D25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 命先进成果 B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C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 济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26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主要原因是( )。A美国民权运动高涨 B法西斯势力日趋猖獗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 D工人罢工运动高涨27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 19 世纪末的最大不同点是( )。A利用政府力量 B德、日发展迅速C发展新兴产业 D借助新科技成果28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增长时期,首先开始这个进程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9、C法国 D英国29美国的( )首次采取了 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活的赤字预算政策,这一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A罗斯福新政 B肯尼迪“新边疆”C约翰逊“伟大社会” D尼克松“新经济政策”30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在 1963 年达到高潮,25 万黑人和白人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集会,( )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这次和平集会和示威标志着争取民权的运动日趋壮大。A马丁路德金 B马尔科姆爱克斯C福特 D哈莱姆二、名词解释1尤里卡计划 2忠诚调查 3麦卡锡主义4 “新边疆”政策 5马丁路德金 6 “新左派”运动7新经济政策 8新联邦主义 9水门事件10里根革命 11凯恩斯主义 12超越遏制13

10、 “沙漠风暴” 14戴高乐主义 15路德维希艾哈德16新东方政策 17舒曼计划 18 罗马条约19布鲁塞尔条约 20哥本哈根报告 21 新欧洲巴黎宪章三、史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年 代 美国(%) 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之和(%)1948 年 54.6 19.61970 年 37.8 31.5材料二:19501972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 国 家 增长 (%)美 国 4.6法 国 5.9联邦德国 7.9日 本 14.5英 国 2.9材料三: 1948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口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国 家 1948 年(%) 1970

11、年(%)美 国 32 15.2法 国 3.7 6.4联邦德国 1.4 12.2日 本 0.5 6.9英 国 11.1 6.9请回答:(1)以上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2)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情况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四、简答题1简述当代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2概述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3简述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简述 19791982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5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6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7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8二战后的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史上的五个周期阶段。9第二

12、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状况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什么?10二战后,美国霸权衰落的表现及其经济原因是什么?11美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12简述战后西欧经济的变化过程。13战后西欧经济由严重衰落几近崩溃发展到 20世纪 60 年代重又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原因是什么?141973 年经济危机与战前经济危机相比的特征是什么?其原因主要是什么?15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6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是什么?17叙述并评价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18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19简述旧金山体制的内容及其实质。20欧共体成立后的三次扩大及其影响是

13、什么?21简述欧共体一体化的进程。22简述从欧共体成立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ACDD 610DBACB 1115BDBBA 1620CDBAD 2125CDDAD2630CAABA二、名词解释1尤里卡计划: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1985 年7 月,欧共体 12国与奥地利、挪威、芬兰、瑞典、瑞士等在巴黎举行部长级会议,宣布“尤里卡计划”诞生。这一计划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地位的意图,也是西欧联合起来改变西欧高科技相对落后于美日的重大步骤。它同军用技术特别是太空军事手段的关系尤为密切,实质上是一项同未来防务相

14、关的泛欧高科技合作研究计划。2忠诚调查:1947 年3 月,杜鲁门政府颁布联邦忠诚法 ,规定对 250 万政府公务员、学校教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审查,凡不忠诚者,立即强迫辞职,所有政府雇员必须宣誓“效忠政府” 。这种政治审查后来扩大到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私人企业。在“忠诚调查”期间,政治恐怖弥漫全国。3麦卡锡主义:1950 年2 月 19 日,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发表演说,扬言他掌握了 205 名渗入国务院的共产党人名单,麦卡锡主义拉开序幕。他肆意煽动反共,制造白色恐怖。后来,麦卡锡主义又把矛头指向艾森豪威尔的共和党政府,极大地妨碍了政府内外政策的推行,麦卡锡主义遭到美国社会各界

15、的反对和抵制。1954 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和国会中的民主党人联合,促使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从此衰落。麦卡锡主义主要源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政策,其阴影长期不能消除。4 “新边疆”政策:1961 年,民主党参议员肯尼迪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提出了“新边疆”的纲领性口号。“新边疆”口号的实质是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 60 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美国在全球争霸乃至向宇宙空间扩张开道。 “新边疆”的对内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如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上资标准,抑制经济衰退,发展空间技术,还提出了彻底的取消种族隔离的民权立法。

16、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取得了某些成就,特别是在通过减税以刺激消费和企业投资方面;这种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干预经济生活的赤字预算政策为以后的历届政府所继承。1963 年,肯尼迪遇刺身亡, “新边疆”政策留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不过成了约翰逊“伟大社会”的前奏。5马丁路德金: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运动的著名领袖,60 年代初,他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对动员美国黑人群众参加政治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1963 年4 月,当他在蒙哥马利市领导反种族歧视运动遭到警察袭击时,民权抗议活动迅速扩大到全国。他坚持非暴力斗争的主张,于 1968年 4 月 18日被种族主义暴徒刺杀。他所领导的黑人群众运动,

17、揭露和打击了美国的种族主义势力,改善了黑人、特别是南部黑人的社会地位。6 “新左派”运动:它是 60 年代美国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发动的一场没有明确政治纲领、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造反行动。它始于 1960 年 2 月北卡罗来纳学院四名黑人学生的午餐静坐示威。1960 年,美国 1824 岁的大学生中有 75 万自称是“新左派” ,他们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反对侵越战争,反对陈旧的教育制度,参加妇女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他们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到 70 年代初随着侵越战争的结束,该运动就销声匿迹了。这场运动反映出美国青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对于

18、社会不公而产生的“压抑”感,以及对于一个充满资产阶级偏见,特别是种族歧视的社会的“异化”感。7新经济政策:1968 年尼克松当选为总统,当时,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严重的转折时期,美国经济迫在眉睫的问题是通货膨胀。最初,尼克松采取保守措施,削减联邦开支,造成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的“滞胀”现象。为摆脱困境,1971 年8 月,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 天,要求国会削减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 10%的附加税。这一政策曾一度对急剧发展的通货膨胀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未能找到解决滞胀问题的出路。1973 年,中东战争爆发,

19、石油价格猛涨,到 1974年新经济政策宣告收场时,美国经济再次陷入滞胀困境。8新联邦主义: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日益扩大。1969 年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第 37 任总统,8 月 8 日,正式提出被称之为“新联邦主义”的内政措施,逐渐放弃前民主党政府扩大联邦政府机构和权力的“大政府”政策。 “新联邦主义”以“还权于州” 、 “还权于民”为口号,旨在扭转自罗斯福以来权力从州和地方政府流向联邦政府的趋势,加强州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进而克服由于不断扩大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而造成的积弊。 “新联邦主义”是尼克松对美国内政方针的重大改变。9水门事件

20、:1972 年6 月 17 日,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等 5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时,当场被捕。民主党就此事提出诉讼。水门事件使尼克松面对被弹劾或辞职两个选择,最后他宣布辞职,由副总统福特就任总统。10里根革命:1980 年,共和党里根在总统竞选中获胜,开始实行“新保守主义” ,宣扬自南主义,主张联邦政府不干预地方社会和经济事务。1981 年,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的四大支柱: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小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这些措施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或“

21、里根革命” 。这些措施的确成为 19831984年经济强劲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但“里根革命”也留下了巨大隐患,美国经济陷入“三高一低”:财政赤字高、外贸逆差高、内外债务高和美元比值降低。1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形成于 20世纪 30 年代,并逐渐成为西方资产阶级管理经济的主要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国家应该承担调节需求的责任,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开支,甚至实行赤字财政以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刺激投资,以提高总需求水平,消除危机和失业。二次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强调的国家干预、调节需求的理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着西方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这对缓和经济危机,避

22、免 30 年代大萧条的出现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期执行这种政策,也带来积重难返的后果,这就是通货膨胀和国债大增。70 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凯恩斯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变革,一定程度上也是针对凯恩斯主义的这种弊端。12超越遏制:1989 年布什政府上台后,针对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苏联、东欧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超越遏制”的外交新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实行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促使苏联削减军事力量和国内政治“多元化” ,最终把苏联融入西方社会。与遏制战略相比,超越遏制战

23、略目标更大、空间更广手段更多。13 “沙漠风暴”:1991 年1 月 17 日凌晨,停泊在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奉命向伊拉克防空阵地、雷达基地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在此后的 38天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伊军全线溃败。2 月 28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停止战斗。海湾战争结束。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阵亡 340人的代价取得对伊拉克的绝对胜利。14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

24、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其实质是民族主义,其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谋求法国的领导地位;改善同苏联、东欧的关系,谋求东西方的缓和;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并实现了法德合作。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反映了西欧要求独立发展的政治倾向,表明西欧对外政策已开始摆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依附状态。15路德维希艾哈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是联邦德国建立初期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人。他结合德国实际,发展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理论,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 。其基本特点是: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不搞国有化和计划性,但仍实行必要的有限的国家干

25、预,并要求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以实现“全民福利”和“经济人道主义” 。按照这种理论,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采取措施,保护竞争,使竞争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和适当的范围,受到一定的调节和指导。同时国家又用税收、投资、财政、信贷、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参与企业活动进行干预。这一理论的应用被认为对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起到重要作用,艾哈德也被誉为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之父” 。16新东方政策: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从 60 年代起,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联邦德国开始调整东方政策。1969 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实行了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及承认民主德国的“新东方政策” 。由

26、于联邦德国处于中欧这一特殊的地理优置,从俾斯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东方政策。旧的东方政策不承认战后德国疆界的现状的不可改变性,不承认两个德国同时存在的现实,不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除外) 建立正常外交关系。新东方政策 改善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两个德国之间的关系,缔结了相应的条约。新东方政策的实质就是联邦德国承认了战后欧洲的现状,同时试图改善欧洲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便有朝一日和平统一德国。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在国际政治舞台去重新发展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促进了世界战略格局多元化趋势,有利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17舒曼计划:1950 年5 月 9 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项带有历史性的声明

27、,即所谓“舒曼计划” 。计划提出法国政府的建议:“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均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 ,并指出这个步骤将为未来欧洲联邦建立共同的经济基础。据此,1951 年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舒曼计划促进了法德和解,由此计划而产生的煤钢联营(共同体)结束了战后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 备阶段,成为统一欧洲的第一个实际步骤,从此欧洲统一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8 罗马条约:1957 年3 月 25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首脑聚会意大利罗马,签署了两项条约,即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

28、体条约 ,统称罗马条约 。根据条约,成员国之间取消进出口关税和贸易限额;确立对共同体以外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贸易政策;确立农业和运输业方面的共同政策;协调成员国的社会经济政策;实行成员国之间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通,设立欧洲投资银行和社会基金;建立联系国制度等。根据条约,共同体还设置了一整套有一定权限的机构,它的决策机构是部长理事会,共同体的日常工作机构是执行委员会,另外还设置了共同体的议会和法院。1958 年1月 1 日, 罗马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布鲁塞尔条约:1965 年4 月 18 日,法、德、意、荷、比、卢 6 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 ,决定将煤钢

29、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所属机构加以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67 年7 月 1 日,该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从此成为组织机构完备的区域一体化组织。20哥本哈根报告:欧洲共同体成立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展,开始谋求政治一体化。1973 年12 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共同体9 国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由共同体 9国外长拟定的“欧洲同一性报告” ,表示“九国应该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步确定共同的立场” ,提出了“西欧国家要用一个声音说话”的著名口号。哥本哈根报告是欧洲共同体就国际事务采取独立的共同立场的第一个文件,这次会议被视为欧洲共同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1 新欧洲巴黎宪章:

30、1990 年11 月 19日,欧安会第二次首脑会议在巴黎正式开幕,法国总统密特朗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讲话,11 月 21日,与会 34 国首脑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 。 新欧洲巴黎宪章包括三方面内容:关于欧洲的形势,宪章强调, “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 ,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 ;关于欧洲未来的方向,宪章着重探讨了欧洲的安全、经济合作、环境保护以及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关于欧安会的新结构问题,宪章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构化。北约和华约成员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不再互为敌手,相互间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 。这次会议标志着战后欧洲旧秩序的最终结束,新的和平进程的

31、开始,为欧洲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机会。三、史料分析(1)70 年代以来,日本和欧共体经济发展迅速加快,美国实力下 降,霸权地位受到挑战。(2)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并占据了有利地位,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影响世界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四、简答题1简述当代科技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当代科技革命的发生,有着社会的因素,也有科技自身的内在动因。(1)科学理论的准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 的诞生;30 年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揭开了核裂变的奥秘;战后初期的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2)技术与物质前提

32、。二次技术革命创造的先进实验条件 使新技术的诞生成为可能;二次技术革命中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是电子计算机得以诞生的直接前提;二次技术革命中的尖端技术从军用转为民用,扩大了新兴产业。(3)社会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当代科技革命的 到来;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尤其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科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本身要求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2概述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当代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突出的特点:(1)技术革命群体化。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蒸汽机,第二次技术 革命的标志是发电机、内燃机。这次技术革命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

33、头,随后又有一批新技术汇入,形成一个多层次、紧密相连、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这次革命的理论与方法 论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共同控制规律;二战后研究规模越来越大,形成需要国家大幅度投资、监控的大科学,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3)发展进程高速化。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大为缩 短。3简述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力出现新的质的飞跃,经济保持前所未有的高 速增长;(2)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般垄断转 变为国家垄断;(3)产业结构转向服务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4)工人和全体劳动人

34、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劳动者的素 质有很大提高;(5)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 “工人持股”和“工人参与管 理”等改良主义措施;(6)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7)政治和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8)生产、资本和金融的国际化,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4简述 19791982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这次危机是1979 年7 月在英国首先爆发的。接着,其他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于1980 年陷入危机,从而形成了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距离上一次危机时间不长,没有出现过经济的繁荣阶段又陷入新的危机,因而增加了这次危机的严重性。这次危机时间比上次长,持续了 3 年左右

35、。仅次于 1 9291933 年的危机。工业生产下降幅度比较大。危机是同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因而资本主义两种互相排斥的现象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而言的商品生产过剩与表面上商品供不应求的通货膨胀这两者反常地结合,成了这次危机具有持久性的原因。这次危机还比较严重地影响到第三世界中原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国家。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等有过“经济奇迹”的国家,由于危机引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外债负担沉重等因素,经济发展受挫。危机使“大多数发展中的国家遇到了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 。5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较大的发展。其主要形式之一是企业国有化。国有

36、化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使私人企业国有化。另一种途径是国家出资建立国有企业。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美国。美国战后没有进行工业国有化,而是由国家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干预。做法就是不断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订货和对垄断组织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美国政府通过大量采购商品(军备和援外),扩大劳务开支,即用扩大有保障的国家 市场来刺激生产,以缓和危机,并使国民收入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的重新分配。6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是多方面原因综合

37、作用的结果:(1)以科技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各种科技发明发现超过前 2000年的总和。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2)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宏观 调控加强,70 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及协调的加强有利于发达国 家经济的发展。(4)国内外环境稳定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外部条件。(5)掠夺第三世界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 础。7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20 世纪 70 年代初80 年代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两

38、次世界经济危机(19741975、19791982) 。这两次战后最严重的危机有它们的特点,诸如生产下降的幅度大、时间长(主要是后一次) 、失业数量大;危机过后,经济回升乏力,没有出现繁荣等。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最重要的一个新特点是“滞胀” ,即在危机过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而同时通货却又不断膨胀,物价上升。这是前所未有的。(1)关于生产停滞。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停滞是明显的。(2)关于通货膨胀。战前历次经济危机物价往往是下跌 ,而在战后,危机则往往伴随着通胀。70 年代的物价上涨同历史上个别时期、个别国家发生过的短期物价上涨不同,它具有过去没有的特点经常性和严重性。(3)关于滞胀带来的后果

39、主要是统治集团束手无策,国家干预失 灵。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大力运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为这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不加干预使失业越来越严重,社会更加动荡。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在这两者的夹缝中摇摆,却难以摆脱危机。这是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长期萧条的根本原因。8二战后的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史上的五个周期阶段。这五个周期阶段是:(1)40 年代末到整个 50年代的十多年间,是经济上的 恢复重建;(2)60 年代到70 年代的十年间,是经济的繁荣发展;(3)70 年代是一个转折的十年,资本主义经济由危机走 向特有的“滞胀” ;(4)80 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回升,经历了一个

40、相对平静的 阶段;(5)在跨入 90年代门槛之际。表现为以经济实力为主 的经济安全理论被认同,它是一个更强调革新和变革的大变化阶段。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状况方面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战后美国经济在发展中同战前相比,有以下几点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新发展。这表现在:一是大量增 加政府的财政支出,通过政府的采购和订货为垄断资本集团提供有保障的商品销路。二是战后适应科技革命的新需要,联邦政府利用国库资金,承担建立有较大风险的新兴工业。三是面对西欧、日本的竞争,美国政府又利用国家财政对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总之,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大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比战前有了较大的发展。(2)随

41、着战后新兴工业的发展,美国经济重心逐渐向西 部和南部转移。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新财团。西部和南部的人口和经济实力增加,而东北部传统的工业与城市却相对式微。(3)由于经济的新发展,美国战后企业出现了新的合并高潮 ,导致混合联合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兴起。这种混合联合型企业跳出专门产品和地区界限,拥有巨额资本。而跨国公司则在国外成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使经济生活更加国际化。(4)美国经济危机同战前相比也起了变化,主要是:危机比以前 频繁、周期缩短;危机时期生产下降幅度也较以前小,因而也减轻了其严重程度;战后历次经济危机时物价都是上升的(仅 1953年那次除外) ,这是危机不同于战前的显

42、著特点。以上四点变化虽发生在美国,但也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向,因而带有一定的典型性。10二战后。美国霸权衰落的表现及其经济原因是什么?二次大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强大实力,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20 世纪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情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主要表现是:20 世纪 5060 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增长,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了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在起作用。具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的消极影响。美国以国民生产总值中较大的比例投入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和

43、生产,而其竞争对手西德、日本则致力于为民用消费研制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特别是 20世纪5060 年代新的技术突破,使后起的国家较快地赶上并超过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下降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两个逆差,即国际收支逆差和外贸逆差,以及由这两个逆差所导致的美元危机和美元的霸权地位的丧失。美国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大量美元回流美国,要求美国兑付黄金,造成对美元的巨大压力,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20 世纪 70 年代初,另一逆差即外贸易逆差的出现,又加剧了这种趋势,根本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此前,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多少还可以由贸易顺差来弥补,可是 1971 年美国出现了 1893 年

44、以来从没有出现过的外贸逆差,此后“美元危机便不可挽救了” 。以美元为支柱的战后美国霸权地位不可避免地衰落了。11美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1)美国有条件和必须充当未来国际新秩序的“领袖” 与“灯塔” 。(2) 建立美国式的单极世界,或者叫美国式的“一球一制”世界。(3)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 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4) 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奉行参与和扩张战略,千方百计扩大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海外利益。(5)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利益服务。12简述战后西欧经济的变化过程。二战后西欧经济经历了比较大的起伏:(1)50 年代,持续稳定增长。6

45、0 年代,在继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上,普遍加快了增长速度,此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 。60 年代西欧经济投资繁荣,劳动力充分就业,国民人均收入显著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而高于美国。(2)70 年代经济危机爆发,黄金时代结束。1973 年,布雷顿森林 体系瓦解,加上第四次中东战争,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 ,尤以西欧的问题最为严重,表现在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严重、外贸增长趋缓等方面。(3)80 年代, “滞胀”有所缓解,主要是“胀”得到一定程 度缓解,西欧各国通货膨胀率呈下降趋势。13战后西欧经济由严重衰落几近崩溃发展到 60年代重又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原因

46、是什么?第一,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大环境看:(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2)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较大的适应性调整,国家垄断资 本使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能力空前增强。(3)生产社会化与国际分工日益深入,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 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空前紧密,世界市场迅速扩大。第二,从西欧的自身环境来看;(1)西欧的传统产业布局和劳动力素质的基础优势明显,为恢复经济 提供了重要保证。(2)西欧国家垄断资本在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 展方面有显著影响。(3)国家垄断资本的国际联合为西欧经济充分发展开辟了新的 道路。(4)依赖于廉价的工业原料和

47、能源资源,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 掠夺。141973 年经济危机与战前经济危机相比的特征是什么?其原因主要是什么?1973 年,一场始发于英国而扩展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和法国等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物价涨幅过高、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濒于瓦解,同时伴之于石油危机的条件下爆发的,成为战后至70 年代间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战后的经济危机与战前危机相比,有以下特征:(1)危机周期过程中的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 段变为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2)战后危机的表现形式是比较缓和的,而危机期间的物价仍然 趋涨,这与战前危机物价

48、暴跌的形式也不相同。造成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有:(1)内在因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表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其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主要作用力: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东石油国家运用石油 做武器,造成了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促进了西方经济危机的发生发展。这次经济危机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长期低速增长或称之为“滞胀”的发展时期。15简述戴高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959 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任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核心是在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使法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政策提出的背景:(1)战后法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法国在经济 、政治上受到美国的限制,希望能有同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2)国际格局发生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