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一、单选题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2.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原问题。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这说明人们可以创造出世界上
2、原来没有的东西。7.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逐渐改进的时间测量精度说明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注意区分时间( 客观性) 和人的时间观念(主观性)。9.非传统指数(比如口红指数) 可以反映经济走势的例子给我们启示是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注意不是时间和空间)1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12.现象有真象(注意不是真相)和假象之分,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
3、,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13.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错觉是主观的,假象是客观的。14.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所以,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知)15.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16.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互联网化,其原因在于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17.生物“激变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表现)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18.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质变本身虽然带有突发性,但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
4、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19.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20.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 即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所以说,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比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第一,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比如,具有不同知识背
5、景(理性认识不同) 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即观察结果里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影响。第二,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23.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唯物辩证法观点)24.逻辑证明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25.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26.真理是一元的,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27.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所以说,真理形式的多样性并不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比如一个物理学规律可以用不同的数学公式表述)28.实践
6、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29.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3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 注: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3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国家政权。32.历史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33.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的标志是劳动力成为商品。3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这两种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35.马
7、克思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抽象劳动。3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以不能说,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37.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作为其他一切矛盾基础的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38.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3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所以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39.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不是由具体劳动转移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新创造的,而是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劳动力新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40.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
8、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41.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雇佣工人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42.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43.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44.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所以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无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总) 量不变。45.产业资本的划分:依据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不同
9、阶段上所担负的职能的不同,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依据资本的各个部分在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46.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即: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 )47.剩余价值率 m=m/v(m 代表剩余价值,v 代表可变资本)=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48.资本有机构成=c :v(c 代表不变资本,v 代表可变资本)=(总资本 -v):v=(总资本 -(m/m):(m/m)=(总资本 -
10、(利润/m) :(利润/m)注意:利润与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一样的,即 m=利润4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也是必经阶段。50.作为资本主义法治基本原则之一的人权原则,强调的其实只是政治权利,而忽视和不承认人的生存权、发展权。451.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实现的。5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53.空想社会
11、主义的开山之作是乌托邦 。54.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55.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在预见未来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2.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最终升华的根本原因是(是习 JP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话)(若多选问的是类似于“根本原因”这种限定表述,答案通
12、常是 2 选) :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4.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所以,不能说是对鬼神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因为鬼神不是客观对象)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5.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比如毕加索画公牛,从第一幅画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但那些简单的线
13、条,却精炼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5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比如现在复习迷茫,一看书就烦,就是看不进去,这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书本身如此。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调整,振作起来,比如多想想考上了怎么浪,多和研友们沟通一下。6.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这段话说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
14、“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前者肯定绝对运动,后者否定相对静止。8.联系具有条件性第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第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第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不能任意地建立新的联系)9.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
15、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1.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12.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是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613.在我国,很多农民加大种植密度,作物很容易生病。在国外,同样的作物品种种植密度低,不易生病,而且单株产量高,质量高。这说明:实践活动中要注意适度原则。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14.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
16、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15.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 起主导作用)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理性因素的作用: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16.“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的哲理在于:没有纯粹的偶然。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17.辩证法既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保守性的一面。保守方面表现在:肯定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承认事物在它自己的时间和条件下存在的历史正当性。18.军改之后,中国军演更向实战靠近。蓝军在演习中将红军难到极限,逼
17、到绝境,打得越狠,越能磨砺红军。这是因为: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能够加速(或延缓) 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19.一般和个别是既对立又统一,表现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20.任何事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有: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方向转化。21.解决矛盾的形式有:矛盾双方同归于尽。7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
18、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2.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2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24.逻辑与历史的关系:一方面,历史是逻辑的基础和内容,逻辑是历史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包含着差异和对立。25.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所以不是指一切人)。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所以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 )。2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9、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28.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反映事物的本质。29.砒霜是毒药,然而我国医生发现.砒霜可以治疗白血病。这表明: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30.下列对于真理的描述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真理是观念和主体感觉的符合。真理是思维同它的先验形式的一致。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31.“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 “真理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 ”和“有用即真理”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都属于主观真理论。32.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
20、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说,真理是发展的,具有历史性。3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是探索和论证真理的方式,是正确思维和表达的必要条件,也是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8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34.价值评价的基本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35.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集中体现
21、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比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所以文艺工作很重要 )37.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个阶级统治
22、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这是国家的实质) 。38.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3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内涵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人的本质是具体的,是变化、发展的。40.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9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使用
23、价值量就越大 ),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41.对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一致的。42.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劳动力商品: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43.两个“源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4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4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
24、产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的统一。46.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新创造的。4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即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48.关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对过剩人口。49.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两大部类之
25、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50.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m=m/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付资本的比率(p=m/(c+v)。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利润率的变动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全部垫付资本的增殖程度。1051.资本主义宪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有: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人权原则52.垄断下的竞争包括: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53.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
26、断地位规定的市场价格。等于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 垄断利润。长期背离生产价格和价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微观规制55.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包括:第一,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第二,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第三,争夺商品销售市场。第四,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56.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第一,垄断组织在经
27、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57.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11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体制保障 )5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第一,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第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59.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起经济危机。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
28、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60.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描述的美好社会是: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城乡之间没有对立。实行按需分配。61.列宁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和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6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12毛一、单选题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是它们的
29、基本精神,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4.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补充: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 1949 年 6 月 30 日,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
30、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文章丰富了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31、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也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土地问题(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7.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8.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 ,这里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建国初期,我国
3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131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或者说: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11.在毛泽东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
33、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13.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是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14.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1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16.1984 年,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1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19.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20.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
34、主题,也是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21.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2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2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2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为此,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内容是多党合作。26.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
35、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根本方向和目的,是工作重点)。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14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28.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3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首位)、精准扶贫、污染防治。3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
36、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32.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改革。3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居于首位)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4
37、.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是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35.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改革是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36.在中国外交工作布局中,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37.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是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二、多选题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共同点: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常见混淆答
38、案:都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思想不涉及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涉及中国革命) 。2.革命军队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毛泽东: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党的根15本宗旨)规定了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党的根本思想路线。4.怎样科学评价毛
39、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此处应重点注意)。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这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6.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规定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
40、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7.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16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
41、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总结的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也是内容):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42、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注意:没有大资产阶级。因为大资产阶级在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已经被消灭了)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一化三改”):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14.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民的两大积极性是指: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1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6.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是:民族
43、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强大的国营经济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17.1956 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7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此开始。1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第一,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44、会变革。第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第三,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四,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五,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六,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丰富了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毛泽东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即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注意:“第二次结合” 并没有开
45、始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这是“第二次结合”总体上没有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20.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21.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22.邓小平关于
46、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18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2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24.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改革同革命一样,就目的而言,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47、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2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的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根本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28.以人为本是科学
48、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29.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19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3
49、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判断基于: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变化。31.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32.提出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崭新内涵。33.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34.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原来我们发展战略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15 年,这是因为:我国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奋斗。(注意:这个变化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直接关系)35.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是,我国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高度的政治文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