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第八.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4830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5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第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第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第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第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六章——第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第1节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1917年北京大学校长.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与旧教育的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等著名文章中。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1912年,他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提出了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体育)筋骨 “健全的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 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胃肠 “公之世界恃以竞争者,

2、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 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呼吸 “何为公民道德?曰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揭示者,曰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 4.世界观教育心理 “培养人超轶乎现实之观念,而达于实体世界之最高精神境界。” 5.美育神经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三、“尚自然” “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1918年,蔡元培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新旧教育的不同在于: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深恶痛绝。他主张新教育应反其道行之。蔡元培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

3、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教育者,与其守成法,勿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四、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针对上述情况他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的。他主张:不论哪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就送到胎教院接受胎教,生下子女之后,进入乳儿院,一年后进入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 他对学前儿童公育的设想是先从贫儿院下手,再推广到不贫的儿童,逐步以学前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教育。,五、倡导学前儿

4、童美育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倡者。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其中有关儿童美育的实施,他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他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其次,他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他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蔡元培关于学前儿童美育方面的主张虽有脱离实际的地方,但是他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他所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我们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第2节 恽代英的儿童公育思想,一、生平与革命教育活动 二、论儿童公育的重要性 三、论儿童公育的优越性 四、论家庭教育,一、生平与革命教育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

5、革命教育家、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与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紧密相连。在学前教育方面,他发表了理想之儿童俱乐部;家庭教育论;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驳杨效春君非儿童公育等文章,儿童公育思想是其主要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二、论儿童公育的重要性,(一)儿童公育关系到世界的改造和国家的前途 1.“教育是改造世界的唯一有力工具儿童共育对于世界的改造,有很重大的效力” 2.“儿童乃国家、社会将来托命之人物,苟彼等尽为恶势力所吞啖,则将来之国家必尽为恶势力所占据,即将来之国家社会绝对无可托命之人。如此,吾国之前途将有较今日更悲惨无望之一日。” (二)儿童公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 儿童公

6、育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三、论儿童公育的优越性,(一)旧家庭不能使劳动人民子女受到教育,实行儿童公育才能使教育得到普及 (二)旧家庭中父母难以担负科学地教育儿童的重任,儿童公育机构的教师才能胜任这种工作 (三)旧家庭不是儿童合宜的教育场所,儿童公育机关则是理想的儿童教育园地 (四)幼稚园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也不能完全承担教育的儿童的任务,四、论家庭教育,(一)论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也,教育者之各种方法使儿童身(体育)、心(智育)、性(德育)各方面均完全发达。” 1.体育:“活动为教育上最要之条件,而身体之活动尤要”,对婴幼儿应从襁褓开始,让其在床

7、上、地上 自爬自动,体育应以体操和户外活动为主,同时反对父母经常抽烟、喝酒、打牌。 2.智育:胎教感官教育科学常识启蒙教育;智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育方法为诗歌、谜语和歌谣等形式;幼儿识字可采用游戏形式。 3.德育:强调父母以身作则,对父母的道德行为有四点要求:(1)须自备有秩序的习惯;(2)须自备有勤俭的习惯;(3)须自备有好善的习惯;(4)须自备有清洁的习惯,(二)论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主张在家庭中多通过游戏对儿童进行教育,提出“游戏乃小儿天然生机,不可遏除”,儿童“如无游戏,即无教育”其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主要在其译著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之中。 1.潜移默化 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

8、严而有格,扬长避短 4.任其自由,合宜指导 5.适当暗示,积极防范 6.经常反省,善于总结,第3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2.1924年,在北大教育系学习,细心研究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以及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 3.1930年,应熊希龄之聘,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 4.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了系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抗战爆发后,幼师迁重庆,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儿童福利制度的实验。 5.1946年,前往台湾办理儿童保育院(台北育幼院),后因工作繁重,患上眼疾,并于1952年离开育幼院。 6.1960年,他

9、突患脑病,半身不遂,在眼睛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的情况下陆续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行为课程等专著。 7.1973年脑病复发,抢救无效病逝于台湾,享年83岁。,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分为四类:(一)培养士大夫清末的蒙养院(二)培养宗教信徒教会办的幼稚园(三)发展儿童个性儿童本位教育思想指导的幼稚园(四)改造中华民族理想的幼稚教育,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一)行为课程的含义”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生活和实际行为(二)行为课程的组织整体性 个体性 直接性(三)行为课程的教学法要旨: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10、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 “行为即课程”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以行动为中心,四、论幼稚师范教育的见习和实习(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四种单位:中心幼稚园 平民幼稚园 婴儿保育院 小学(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第一学年: 9学时 分三次进行第二学年:学生自由支配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一半时间在小学,第二学期全班下乡(三)关于实习的组织条件:有步骤、有范围、有相当时间、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特点:空间上 时间上 内容上,第4节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陶行知(18911946),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

11、民教育家。 1.191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同年赴美伊利诺大学留学,一年后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同年回国在南京高师任教。 2.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后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还担任新教育新教育评论等杂志的主编。 3.1927年,与赵叔愚一起创办了晓庄学校,1929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他科学博士学位。 4.“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积极提倡国难教育。 5.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入到反内战、反独裁、争和平、争民主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100天里,在各地发表了100多场演说,7月24日,他连夜整理诗

12、稿10万字后,于25日凌晨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享年55岁。,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主要内容: (一) “生活即教育” 强调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生活无时不含教育的意义。(二) “社会即学校” 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狭小的教室里,大自然、大社会都使学前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 (三) “教学做合一 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切忌空口说教,而应将教与学统一在做上,教室在儿童的活动中进行教育、教学,三、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一)国家的前途“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所以小学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

13、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二)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稚园应有之改革及进行方法(三)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史的角度,四、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和农村 三大弊病:外国病 化钱病 富贵病 三条改革方针: 中国化 省钱化 平民化 普及幼稚教育的三个步骤:改变我们的态度;改变幼稚园的办法;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1927年11月,他带领助手张宗麟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29年10月18日,中国幼教史上唯一的一个专门研究农村幼儿教育的群众性组织晓庄幼教研

14、究会成立。,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充分的营养 2.建立良好的习惯 3.因材施教 六、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一)把旧的幼稚师范改造成新的幼稚师范 (二) 用“艺友制”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艺友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两个特点:1.学用结合,理论密切结合实际;2. 学习时间为半年,周期短,比较经济。,七、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一)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

15、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二)重视儿童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第5节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1914年1919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霍布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 2. 1920年起,以长子陈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同时又以其子女为对象,研究家庭教育,写成家庭教育一书 3. 1923年,在自家客厅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其实验成果作为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基础。 4. 1927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5.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开展难民难童的文

16、化和抗日教育 6. 1940年,在江西省泰和县文江村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7.1946年1949年,积极投入民主运动,在好友陶行知逝世后,亲自主持了他的追悼会。 8.50年代后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受到批判,被迫离开他热爱的教育岗位。 9.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恢复了他著名教育家的地位,1982年12月30日逝世,享年90岁。,二、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从1920年起,以长子陈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20世纪50年代初,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系统地论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17、和规律。 (一)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儿童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另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 1.好动 儿童没有自制力,他的动作是受感觉支配的,所以好动。 2.好模仿 (1)模仿的动作和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2)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3)模仿包含模仿能力;(4)儿童模仿是无选择的,3. 易受暗示 (1)儿童易受暗示;(2)暗示的方法;(3)暗示的教育作用 4.好奇 (1)新异的刺激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新异包括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和事物与事物接触所具有的两种;(2)好奇心的表现有五种;(3)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变化 5.好游戏 (

18、1)赞成“力量余剩”游戏理论;(2)游戏的种类包括简单游戏和复杂游戏;(3)介绍了帕尔默的游戏分类;(4)关于游戏的发展,他认为“人生一期有一期之游戏”(5)游戏的价值有四个: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能使脑筋敏锐;为休息之灵丹,6.喜欢成功 不要让孩子做的事情太难 7.喜欢合群 让小孩子交品行良好的小朋友;给驯良的小动物作朋友;给布娃娃之类的玩具作伴侣 8.喜欢野外生活 多让小孩子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三)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1.新生婴儿期新生 (1)发展特点;(2)教育重点 2.乳儿时期新生后到1岁左右 (1)发展特点;(2)教育重点 3.步儿时期1岁左右到3岁左右 (1)发展特点

19、;(2)教育重点 4.幼儿时期3岁半左右到6岁左右 (1)发展特点:思想活动、社会性的发展、情绪的转变 (2)教育重点:以积极代替消极;不姑息不严厉;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让儿童有自己活动的园地;发展儿童的好问心;父母和教师要以身作则,四、论家庭教育(一)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二)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三)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五、论幼稚园教育(一)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二)幼稚园的课程理论课程应为目标服务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课程应实验“整个教育法”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十大原

20、则 九项内容 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 、科学活动 、艺术活动 、语言活动,(三)幼稚园教师的培养 1950年怎样做人们的幼稚园教师一文提出了幼稚园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政治思想方面 2.业务修养方面 3.教学技术方面 4.优良品质,六、活教育理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其三大纲领:(一)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应具备的条件:强健的身体; 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二)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编制的两原则:1.根据部颁的课程标准;2.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形 (三)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

21、求进步.”“活教育”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四)教学原则(17条) (五)训育原则(13条),第6节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论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 (二)由它在学制上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 (三)由它与家庭之间关系所决定,三、论幼稚教育的症结和发展方向,(一)症结所在 1.教会垄断 2.社会漠视 (二)补救措施 1.停办外人设立之幼稚师范及幼稚园 2.严定幼稚师范及幼稚园标准 3.筹设幼稚师范并检定幼稚教师 4.鼓起社会之注意 (三)明日幼稚教育之设想(9条),四、幼

22、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幼稚教育运动转向劳苦大众的队伍里去”提出了几种最需要幼稚教育帮助的人 1.农家妇; 2.工厂的女工; 3.贫民区、失业的小贩、车夫及做短工的家庭; 4.有较好的职业者,如女招待、女店员、女秘书等。,五、论幼稚教育的课程(一)课程的含义 “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二)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六、论幼稚园教师的培训(一)幼稚园教师的任务互助与合作的精神; 爱和怜的情感; 顾到别人的思想.,(二)幼稚园教师的培养 任务比小学教师更重,包括:(1)养护儿童(2)发展儿童身体(3)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4)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和技能(5)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

23、教育之良方(6)研究儿童 幼师培养主要靠幼稚师范学校进行,幼稚师范由国家办理,招收16岁以上初中毕业生,身体健康,有爱心,最好有男生加入,这点在当时是富有创见的。 (三)幼稚园教师的进修 进修包括许多方面,有学问的,品性的,也有能力技术和其他方面,形式包括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学习和进修。,思考题,陶行知所指的幼稚园”新大陆”的含义? 简述陈鹤琴的幼儿心理特点论? 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 。 简述陈鹤琴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简要回答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 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 简要回答蔡元培学前儿童的美育思想.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内容. 论述张雪门幼稚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24、论述张宗麟关于幼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第七章 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 (19491989),第1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 (19491952),一 、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二、新学制的规定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有决定新中国第一个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三、组织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借助苏联学前教育经验,19

25、50年9月,苏联学前儿童教育专家戈林娜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并被聘为教育部幼儿教育顾问,在她的指导下,拟订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在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国内开展了对杜威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论等的彻底批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陈鹤琴的活教育受到牵连。 四、接管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95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关的指示,要求收回教育主权,开始接管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五、 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教学纲要,1951年,中央教育部制订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主要规定如下: (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二)幼儿园的培

26、养目标 (三)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四)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六、积极培养学前教育的干部和师资,1.1951年,在教育部第一次全国示范性教育会议上规定了师范教育的工作方针“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2.1952年颁布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培养幼儿园师资的称为幼儿师范学校 3.1952年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对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像苏联一样更名为教养员。 4.1952年教育部颁布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开始在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系设置学前教育专业。,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此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是: 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发展的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

27、区农村。,第2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 (19531965),一、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稳步发展阶段(19531957) 1953年文教工作方针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 (二)盲目发展阶段(19581960) 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倾”错误思想泛滥全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表现为,发展以寄宿制为主的幼儿园办园方针,过早地实现学前教育社会化和全托化。 (三)调整提高阶段(19611965) 1961年

28、,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后,学前教育逐渐恢复正常轨道并略有提高,二、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95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增设初级和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教师资;此外,还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教师。 三、深入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继戈林娜来华任教之后,苏联学前儿童心理专家马努依连柯来到中国,使幼儿教育界掀起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热潮,此时学习苏联的教育思想由教育学学科向心理学学科转变,而且更加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四、学前教育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与纠正 对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的批判;对学前教育专家的批判;对“母爱”的批判 五、学前教育领导

29、和管理的加强 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托儿所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领导,第3节 文革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1976),一、严重歪曲教育方针二、彻底破坏管理体制三、全面取消师资培训,第4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19771989),一、大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一)恢复和健全各级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1987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教委等九部委关于明确幼儿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的请示中指出:“幼儿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福利

30、事业的性质,因此,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地方政府举办幼儿园外,主要依靠部门、单位和集体、个人等方面力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二)专门召开学前教育工作会议 1987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幼儿教育工作会议,集中讨论幼教事业发展的方针、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及加强管理和领导等问题。 (三)颁布学前教育法规 1.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1981 2.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1979 3.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1988 4.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1989 5.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 6.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1981 7.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1985 8.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1986 9

31、.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1987 1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1987 11.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1988 12.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3 13.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1986,二、多种形式发展不同规格 和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事业,(一)各种渠道举办的幼儿园的发展 1.教育部办的幼儿园 2.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 3.民办(集体)幼儿园 (二)城乡幼儿园的发展 1.农村幼儿园占大多数2.城市幼儿园和县镇幼儿园发展较稳定3.农村幼儿园发展不稳定,时增时减,时快时慢 (三)各种收托形式的幼儿园(班)的发展 1.全日制幼儿园;2.寄宿制幼儿园;3.幼儿学前班;4.混合

32、班 (四)不同规格幼儿园的发展 示范性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一般幼儿园,三、积极发展不同层次的学前师范教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该体系由职前培养和职后继续教育构成。前着包括中等幼儿师范、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层次;后者除以上学历教育外,还有通过各种专题培训班、教科研活动、学术研讨会、幼教研究会等活动及国内外进修和访问学者等非学历教育。,四、认真开展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1978年,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下设“幼儿教育研究室” (二)学前

33、教育学术团体的建立 1979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第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为陈鹤琴,理事长为左淑东。1987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与湖南长沙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出版了学前教育研究杂志。 (三)学校附设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机构 (四)主要研究课题和成果 1.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经验 2.对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幼儿教育思想的研究 3.对幼儿德、智、体、美教育方面的研究 4.农村幼儿教育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5.幼儿园课程结构的实验研究,第八章 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实践,一、教育方针和教育工作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地、系统地提出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即“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