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746560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奏响音乐欣赏“六步曲”也谈我们多样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充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提高自身的音乐感受力和理解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品味,避 免低俗文化的侵蚀,为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为他们 的情感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导向。 【关键词】音乐课堂 欣赏 教学 教学现状 “六步曲” 【正文】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

2、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 乐,接触外国优秀作品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光凭唱歌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而有 效的开展高质量的欣赏教学,通过欣赏各类中外优秀声乐、 器乐作品,是完成这一任务的 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 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利用2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组织学生对音乐作品进 行欣赏,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 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一、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1)语言解释型 音乐欣赏课中很多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在课堂上花费绝大多数的时 间来讲解音乐作品,空泛的理论讲解与陈述让学

3、生不厌其烦,即便是有音乐作品 的欣赏也是流于表面,听听而已,一带而过,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 性无疑是一种打击。形成这种欣赏教学形式的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教师自身条件不错, 如文学功底好、 语言表达能力强,对音乐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师在忽视了音乐的非语 义性的前提下,常常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以语言解释音乐。 另一类教师由于并不具备音乐 教师的全面能力结构,无奈之下大量地按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作品”。 (2)单纯欣赏型 13即教师找来各种各样的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让学生不停地甚至反复地听音乐作品, 然后十分专业地对作品进行详细分析的单一课型。 然而这种单一课型不符合中小学音乐

4、欣赏的教学原则。显然,形式单一的音乐欣赏课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 发展,而且由于过多地非常专业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 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让学生对欣赏失去兴趣,不利于学 生的音乐素质全面发展。 语言解释型” 、 “单纯欣赏型”、的欣赏教学都是有悖于学生审美特点和欣赏教学规 律的传统模式,因此才导致音乐欣赏教学走入了误区和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境当中。 如何摆脱欣赏教学这一困境,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 新、总结。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发现有“六个环节”是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特别重视与 把握的,如果能够把

5、这六个环节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音乐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二、奏响初中音乐欣赏“六步曲”(一) “听”中感知音乐内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的基础。因此,学生听的参与是音乐欣赏教学 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中,在聆听中体验、认知、理解 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4导学生积极参与聆听的有效的方法。 1、提问法听 提问听法, 也就是在听音乐之前教师有意识、 有目的地给学生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 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富有实效性、艺术性。 记得以前听过一节音乐公开课,教师先播放乐曲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然后提问:“这首 曲子好听

6、吗?”结果有的学生说好听,有的说不好听,搞得课堂出现尴尬的气氛,教学 刚开始就进行不下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预设问题没有把握好,在学生听前 就应该根据学生水平、教学内容设计好问题,不易不难、不大不小。 2、对比法听 25对比法听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 对音乐风格、 特点、 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 倾听中的对比可以是对同一乐曲中的节拍、 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乐曲之间的对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对比方法的。如听茉莉花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两首歌曲,它们的力速 度、情绪完全不同,一首细腻抒情,一首粗犷活泼;一首速度缓慢,一首

7、速度较快。将 这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聆听、歌唱,学生对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不同风格已是心中了然。(二) “想”中放飞音乐翅膀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 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是知识的源泉。 ” 科学家的假设, 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同样,听赏的过程中,绝不能没有想象,想象能开 阔学生思维视野,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潜能的展示。 1、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 如欣赏管弦乐曲 雷鸣电闪波尔卡 时。 老师一改以前介绍作品、 初听、 分析结构, 复听的模式,不告诉学生曲名,不介绍背景资料,不过多的先入为主,相信他们对音乐

8、 的感悟,让他们先听原曲,自由想象、发挥、命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听过几遍 后,有的学生说曲名叫6热闹的舞会 ,有的说叫雷电交响曲都能把自己对音 乐的想象用语言描述出来,非常好!他们对音乐动机的感受是准确的。学生在想象中发 挥出他们的个性潜能。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个性。 学生是音乐欣赏实践、音乐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在课堂上创 设一种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想象来包容每个流动的音符,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 音响,创造性地体验其情感,创造性进行联想与想象,这类创造性的听赏活动使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之后,可以引导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9、,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既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描绘春江花月夜的 美丽图景,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用诗歌、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音 乐殿堂中遨游,展示自己的个性。 (三) “说”中感受音乐真谛 37这里的“说”并不是指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让 课堂更多的变“我说”为“你来说”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能 让学生有胆识畅所欲言,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欣赏雷 鸣电闪波尔卡 ,聆听第一遍后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学生们都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 的。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节奏、力度、速度、音乐等进行分析对比,说 出乐曲每段不

10、同的情感及其风格特点, 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 孩子们在自己的 “说” 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 (四) “唱”中领悟音乐情感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唱主题是作品欣赏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 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演唱主题有利于把握主题的形象,使学生在聆听 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要与变化,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 响体验、领悟音乐情感。如边唱、边对主题的节奏、情绪等进行分析,那么在听赏时使 学生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锐,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演唱主题是 参与音乐学习的极好方法。 (五) “画”中张扬音乐个性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绘画是凝

11、固的空间艺术,这两种艺术所使用的物质材料不 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两种艺术 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8互影响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能让 人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美妙的韵律和节奏;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像一幅美丽 的画,它是以音符为色彩、旋律作线条绘出的。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用绘画来表现 音乐既破除了创作的神秘感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达到情感、认识和实践的目标。如欣赏梦幻曲 ,该作品是舒曼所作钢琴套曲童年 情景中的第七曲。整个旋律起伏均匀,渗透着宁静、冥想的色彩,这首乐曲充满了对 美好未来的憧憬,它

12、如诗如梦的意境使人联想起幸福生活的种种情景。教师可以提供几 种暖色调、较柔和的水粉颜料(如粉红、粉蓝、粉黄、粉绿等),供学生使用。引导学生 随乐曲想像自己的美梦,并用水粉表现出自己梦幻般的联想。开展这样的活动,无论对 主题、歌曲的理解,还是绘画的表现力都提高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六) “动”中舞出音乐弦律 49古人云: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 于声。 ”情由所系,心之所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学生在唱歌或听音乐时会下意识地 做动作,如摇头晃脑、扭摆身躯,甚至手舞足蹈,这就是本然的自然流露。在音乐欣赏 教学中利用律动,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调

13、动学习积极性,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动 作的协调性,而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它是学生抒发自己对音乐作 品的理解与感受的一种重要途径。例如,在教音乐欣赏瑶族舞曲中,我就为学生创 设了表演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然后把好的动作挑选出来组合成一组律动。通 过表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增加学生听赏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能同时奏响这“六步曲” ,音乐欣赏课的质量和效果将明显 提高。音乐欣赏课同其它学课一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 ,关键在 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地探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 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

14、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 满活力,就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课堂教学蕴涵 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 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事实和效果10也正是如此。参考文献: 1、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6 年第 289 期、291 期 1985 年出版 王英奎 主编 2、 音乐欣赏心理分析张前 人民音乐出版社 3、 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金亚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11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音乐美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