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4026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2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 论副标题先秦文学 绪论绪论 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学的 起源 第二节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第一 节生生不息 :文学的 起源先秦文学 绪论第一节 生生不息:文学的 起源 文学最初本与原始艺术难解难分,中外文艺理论家关于艺术起源已有模仿说、传情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不同 见解 。 人类基于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 原因 。朱狄: 艺术的起源 先秦文学 绪论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作为史前时代的口头创作,其歌词大多不存,只是在后代文献中偶被提及 。 弹歌 : “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2、” 候人歌 : “ 候人兮猗。 ” 蜡辞: “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先秦文学 绪论原始歌谣 吕氏春秋 古乐 : 昔 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 “ 载民” ,二曰 “ 玄鸟 ” ,三曰 “遂草木 ” ,四曰 “ 奋五谷 ”,五曰 “ 敬天常 ” ,六曰 “建帝功 ” ,七曰 “ 依地德 ”,八曰 “ 总禽兽之极 ” 。先秦文学 绪论上古 神话: 女娲、简狄、姜嫄等神话的讲述,即应与母系氏族时代这些对女神和始母的祭拜相关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石砌 祭坛全 裸孕妇陶塑牛河 梁 红山文化 遗址女 神庙彩塑 女神头像先秦文学 绪论上古神话 殷墟甲骨有 “ 出入日 ”

3、 记载,可知直至殷商仍保留迎日、送日的太阳崇拜 仪式 。山海经 中 “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 、 帝俊妻羲和生 十日的 故事等等,无疑与崇日活动互为因果。 新石器时代桌子 山 岩画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境内)第二节 从 神到人 :先秦 文化与文学的发展 轨迹先秦文学 绪论第二节 从神到人: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 轨迹 一、 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二、 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三、 周代礼乐与诗经 四、 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五、 百家争鸣与诸子 散文 六、 荆楚文化与楚辞赋先秦文学 绪论一、 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氏族组织的第一个阶段,即母系氏族 社会 万物有灵和图腾 崇拜 风伯、雨师的原型

4、,女娲、简狄的初创,都应产生在这个时代仰韶人面鱼纹盆先秦文学 绪论一、 史前时代与上古神话 大约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母系氏族 组织最终为父系氏族所 取代 此时的宗教在自然神、图腾、女神之外又出现了英雄神、至上神崇拜等,权威和力量受到推崇。后羿射日、黄帝与蚩尤之战等神话,应该都是此时之作 蚩尤图腾先秦文学 绪论二、 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具有国家性质的夏王朝在大禹联合各部落治理洪水后诞生。夏禹传位夏启,昭示着民主禅让的解体和家天下一统国家的开启 。 取代 夏的殷商,又向文明推进一步,其重要标志之一是甲骨系统文字的形成。先秦文学 绪论二、 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这是一个巫风盛行的时代

5、,隆祭祀,重占卜,歌舞娱神。 “ 巫 ”作为人神之间的媒介,担当的正是取悦神灵、探知神意的职责。 此时的文学即与祭歌巫舞和卜筮占断相伴共存 。 巫祝文学留下书面文本的主要作品 ,是殷商时书于甲骨的占卜记录和刻于礼器的铜器铭文。先秦文学 绪论三、 周代礼乐与 诗经 宗教方面,周人用天命观改造了殷人的至上神和祖帝崇拜,迈出了从神治走向人治的第一步 。 政治方面,周人以殷亡为鉴戒,以 “ 蕃屏 ” 周室、维系四方为旨归,通过大举分封,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体系, “ 其命维新 ”先秦文学 绪论三、 周代礼乐与诗经 文化方面的制礼作乐正是为了配合这种需要而展开 。 周人之 “ 礼 ” 由 祭

6、祀之仪扩展为各种活动、交往的典礼仪节和日常服御,从而建立起周人所特有的礼制规范 。 礼乐文化决定了与歌乐舞蹈相伴的音乐文学的发达,诗经就是它的产物。周公制礼作乐先秦文学 绪论四、 史官文化与历史 散文 史官的职掌是记载、对记载的保存和据记载明辨法度,其初与巫职多相混同,殷商甲骨文中所见史官类官职 ,多 从事占卜、祭祀等 活动。 周人有了明确 的历史 鉴戒意识 ,建立 起十分完备的史官制度。先秦文学 绪论四、 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汉书 艺文志 : “ 君举必 书 左 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 今见更多富于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大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晋太史董狐先秦文学 绪论五、 百

7、家争鸣与诸子 散文 诸子散文著作是诸子百家记录师说、表述观点的特有形式,其兴盛与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百家争鸣的文化语境密不可分 。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等 “ 九流 ”“ 十家 ” ,儒家的孔、孟、荀,道家的老、庄、列,法家的申、慎、韩 ,墨家 的墨子,名家的邓析、尹文、公孙龙和惠子,纵横家的苏子和张子,此外还有兵家的孙子等等先秦文学 绪论六、 荆楚文化与楚辞 赋 荆楚之地仍较多保留了巫觋文化的风俗习惯, 汉书称 楚 “ 信巫鬼,重淫祀 ” 。 独特的南北文化碰撞,感性理性融会,原始文明交响,铸就了楚国辞赋的崛起和辉煌。第三节 开源奠基: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先秦文学

8、绪论第三节 开 源奠基 :先秦 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先秦,中国文学尚处在孕育、萌芽与滋长阶段,其文学形态的总体特点是尚与其它学科门类混沌交织,其活动和载体都还没有臻于独立 。 同时,先秦文学又是开源和奠基,中国文学无论是其基本形态、文学特征还是主流精神,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端倪 。 先秦文学的诸多特质,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传统打上了最初印记。先秦文学 绪论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歌谣、祭歌、咒语,诗经更是辉煌的开端 先秦谣谚歌诗表达,如周易“ 潜龙 ” 以表 “ 勿用 ” ,诗经 “ 燕燕 ” 以兴送别,离骚香草以况美德,九辩落叶以托愁思,皆属立象尽意,援物达意,借景抒情,这从本源上决定了中国古典创作对

9、于意境、韵味、象外之旨的追求,并引出一条以心物、情景立说的诗学之路。先秦文学 绪论史官文化的 “ 记事 ”“ 传语 ” 配合,决定了先秦史载与传说结合的历史散文的 发达 左传国语琐语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其中许多部分或篇目都十分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影响所及,直接导致了史记汉书吴越春秋等史传文学和历史小说的出现。由此中国叙事文学形成了偏重历史题材和追求情节性的 传统 。先秦文学 绪论先秦文学的主流精神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定下基调 始于夏商强化于有周一代的宗法政治,为先秦文学注入了较强的担承精神、忧患意识和兴寄指归 。 吟诗为文作为文人学士抒发情怀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始终都占据着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正宗位置。绪论完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