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报告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1939 年 4 月 1 日,全世界的报纸都登载出下述新闻:英国首相张伯伦正在改变其绥靖政策和孤立政策,并以维持欧洲和平的目的,向波兰提出保证,确保波兰对抗任何来自德国的威胁,但是 9 月 1 日,希特勒就已经越过波兰国界前进。两天之后,经要求德国撤兵无效后,英法对德宣战,欧洲大战拉开序幕而且最终发展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战,20 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 亚、非、美、大洋洲;战线遍布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约 9000 万人直接死于战火,平均每天死亡五万余人,全世界的损失合计为 4 万亿美金
2、,战后经济凋零,大量的房屋、工厂、农场遭到破坏在尚未分析战争的起因之前,对于战争的后果是值得加以分析的,在认清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之后,就使我们对于战争是怎么产生的问题作更多较现实的分析。就纽伦堡战犯审判的目的而言,只要假定战争的爆发以及其一切的发展纯粹是由于希特勒的侵略,也许就够了,但这却是一种太简单、太肤浅的解释。造成了如此巨大后果的、严重的全球大战,把原因全部归咎于个别领导人,是无法令人苟同的。战争不仅是战场上的搏杀,也不仅只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所以我们说二战爆发的原因并不是希特勒的主要因素,因为个人不可能缔造历史,历史也不会因个人而改变。即使没有希特勒,帝
3、国主义受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支配,原有的均势一旦打破,战争叫不可避免。因此我们跳出希特勒与二战的关系来分析:从古至今,不同的国家,民族之间解决利益冲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战争,那么利益冲突与二战有无关系?其实一提到由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争,大部分的人都会瞬间联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由西方大国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的战争。战争以协约国一方的胜利而告终,召开的“巴黎和会”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制定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损失了 13%的领土,12%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
4、、多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并且要求德国承认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等国的独立,东普鲁士、但泽、萨尔地区以及西里西亚被协约国占领,制造莱茵非军事区,陆军不得超过 10 万人,不得拥有进攻性、重型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不得拥有海军、空军、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加收 26%的关税,不得研制化学武器,限制受军事训练的人数,规定德国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首犯,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计算决定,德国共须赔偿 49.9 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即 1320 亿金马克(希特勒上台后拒绝赔偿所有债务,一般认为,这比沉
5、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德国被迫屈辱求和,消息传回德国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德国人民在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其实一战之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并导致了近 1/3 的通货膨胀。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例如 1919 年德国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的军事学说,组织训练。1922 年 4 月 16 日魏玛共和国同苏俄政府签订了拉帕洛条约 ,
6、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的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 。在双方于 29 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虽然一般认为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但法国的要求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因而德国国内爆发多次起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泛滥在德国边境,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大多数狂热民族主义分子开始活动,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共鸣,这无异于压垮魏玛共和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以现代的战略经济角度考虑问题,
7、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却赢得国内民众一致的喝彩的原因。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陆军元帅福煦也说:“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 ”事实上,从 1919 年凡尔赛合约的签订,到 1939 年德国闪击波兰引发二战,恰好是二十年,无疑是对“巴黎和会”的最大讽刺,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了,但是仍有在二十年后再次主导欧洲的能力。 凡尔赛条约并未真正缓和各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实力,延缓了德国对外扩张的侵略行为。所以
8、凡尔赛合约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凡尔赛合约本身就已向德国人民索要了巨额赔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值美国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五” ,股市大崩盘,进而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德国由于付出巨额赔款,直到 1924 年,它仍然失去大量工业和运输设施,德国物价失去控制,财政经济一片混乱,从 1929 年到 1932 年,德国工业设施利用率下降到 36%,全部工业产量下降幅度更大,下降了 40%,对外经济贸易下降 60%,物价下跌 30%,主要工业产量下降惊人,钢铁产量减少 70%,造船业产值下跌 80%,工业危机反过来有导致了金融危机,1937 年 7 月,德国达姆斯特银行倒
9、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波,国家黄金储备,有 23.9 亿金马克锐减为 13.6 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 4 个,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 年高达 43.8%,加上半失业者占 22.6%,则 1932 年德国全部失业和半失业者人数约占工人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奇高的失业率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但是,使希特勒成为独裁元首的原因并不只是经济危机,而是由于德国缺乏民主传统,从历史上看,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容克贵族地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的一个民主制度不
10、健全的共和国,基础薄弱,因此,当社会矛盾激化时,工农运动此起彼伏,仅 1930 年就发生了 366 次大型罢工斗阵,参加罢工人数达 2449 万人。德国共产党的影响大增,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而魏玛政府软弱无能。垄断资产阶级感到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这位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另外,希特勒最先摒着一个恢复一战前德国疆域的指导思想而四处“逼抢” ,而一战使维多利亚女王 60 多年的积蓄在四年内化为乌有,就是说,西方大国被一场现代化战争打怕了,耗资太大了,可以认为这直接造成了 19241939 年间绥靖主义思想的蔓延,当顺利进军
11、莱茵非军事区、公开支持佛朗哥叛乱,并派出一支五万人的秃鹰军团到西班牙战场同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纵队作战,吞并奥地利、吞并苏台德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等行为的实施,希特勒的要求不断得到满足后,他对于自己一帆风顺的成功应该自然就有了一中踌躇满志之感。包括在太平洋,美国也是对日本一让再让,所以当德国对波兰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张伯伦政府态度的突然转变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也就使得战争不可避免。从民族方面来说,日耳曼人(雅利安人)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尤其是普鲁士时期, “铁血宰相”俾斯麦推行的铁血政策,在一战之后,这种俾斯麦式的政治体系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得以保留并影响着下一代德国人,所以包括希特勒在内的一
12、大批受军国主义影响的狂热分子都希望有一个强权政府来带领德国扩张,进而获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在代表暴力与血的铁血政策指导下的法西斯主义是其发泄民族仇恨的最好方式,所以希特勒取代共和国上台执政,无疑是将俾斯麦的政策发挥到了极致。由于希特勒不幸的童年本身对社会就有一种刻骨的仇恨,因此希特勒独裁不可否认也是二战爆发的一个因素。加之一战结束后,德国经济混乱时,正值共产国际活跃之时,德国共产党在 19231932一直是国会第一大党,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眼里,这是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威胁,更比如说,共产国际组织国际纵队之类的反法西斯力量到西班牙战场支持西班牙共产政权,并对德国派遣的秃鹰军团造成一定的上网,因此共
13、产主义的“赤色威胁” ,也是引发德国扩军、备战与西方大国绥靖主义的祸水东引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意大利法西斯运动的兴起,墨索里尼建立最早的法西斯组织黑衫军,并进军罗马夺取意大利政权,无疑是对德国法西斯政权上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日本形成法西斯政权的雏形,并最先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侵略中国东三省、攫取巨大利益的行为极大的刺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扩张野心。综上所述,即使没有希特勒,战争也不可避免,只是时间与规模的问题罢了,利益冲突一般都就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所以有二战的警钟不断敲响,我们应时刻提醒,在利益冲突的解决方法中,和平解决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最后,我们想用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在历史这本字典中,没有“假如”这个词。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以史为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