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人买履扩写 话说有一个郑国人,将要出门远行,但就是缺了一双好鞋。 “听说今儿的集市上有许多卖鞋的,我得瞧瞧去。 ” 这个人刚要出门,可转念一想:“不对,这鞋有大有小,谁知道哪一双合脚呢?我还是先把尺码量好再说吧!”他立即翻箱倒柜 ,找出了早已积满了灰的皮尺。郑国人在凳子上坐定,拉着尺子先量了量左脚6 寸多;可他仍不放心,又量了量右脚与左脚一般大。 “嘿,还是我聪明,要是空手去,到了集市上也挑不出一双合脚的鞋,但有了这尺码嘿嘿”他随手将量好的尺码放在了椅子上,坐下来暗自高兴,还直夸自己聪明。 “哎呀,得出门了!” 他一打精神,甩着大袖子出了门。可尺码却忘带了。 到了集市,他直奔卖鞋子的铺子。这
2、挑挑,那拣拣,终于选出了一双美观而耐穿的鞋。他付了钱, 把鞋揣在怀里,刚走出没多远,他大呼:“ 不好!尺码呢?”他急忙把买好的鞋退给卖鞋的人。卖鞋的人觉得很奇怪,问:“这鞋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不买呢?”郑国人就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说了一通,末了,还长叹一声:“唉,没了尺码,这鞋一定不合适!掌柜的,这鞋先还给你,我回去取尺码,一会儿就回来,你等着”郑国人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拿了尺码,又急忙往回跑。 等他再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郑国人气呀,恨呀,但这有什么用呢?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一个过路人得知原委,便问他:“你为何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因为尺码才是最准的呀”这个郑国人的一番“定义”使围观的人哭笑不得。后来,人们便把他做为墨守成规的人的典型,也就有了郑人买履这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