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附)第一节 讨论疾病的发生一、提出“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 喜怒 。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愿闻其会 。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 。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 ,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 不可胜数 。二、论述“两虚相得” ,疾病由生原文黄帝曰:余固 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 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两虚 相
2、得,乃客其形。两实 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 ,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 ,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补充扶助人体正气的方法通过先天与后天调养能够扶助人体正气:就先天来说,先天禀赋在于优生, 优生,首先是避免近亲繁殖;其次是选择好男女婚育的年龄,男方要比女方 长 34 岁,男性 30 岁左右、女性 24 岁左右是生育的最佳年龄;再次是胎教。就后天而言,后天调养在于养生即摄生,养生具体有精神调摄、适应环境、 营养合理、锻炼形体等措施。这些正是扶助正气、强盛正气、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在中医学的防病学上有着积极的意义,属于“ 上工”的范畴。第二节 阐述
3、疾病的传变原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 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 ,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 ,大经乃代 。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 喜惊 。留而不去,传舍于输 。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 。在伏冲之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 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 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 ,或著于肠胃之募原,
4、上连于缓筋 ,邪气淫泆 ,不可胜论。第三节 讨论积证的病因、病机和证候一、讨论积证的病证和病机原文2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 也,浮而缓 ,不能句积而止之 ,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 ,濯濯 有音,有寒则月 真 月 真 满 雷引 ,故时切痛 。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 。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 。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 。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 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 沃之状。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著于输之脉者,闭
5、塞不通,津液不下 ,孔窍干壅 。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注解释义 黄帝曰:愿尽闻其所由然。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 也,浮而缓 ,不能句积而止之 ,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 ,濯濯 有音,有寒则月 真 月 真 满 雷引 ,故时切痛 。二、讨论积证的病因与病机原文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 ,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 真 胀,月 真 胀则肠外之汁沫 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 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
6、溢,血外溢则衄血 ;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肠胃 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 不通,温气 不行,凝血蕴里 而不散,津液涩渗 ,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补充“足悗”与不安腿综合症病症介绍:不安腿综合征是埃可波姆最先报道的一种疾病,正常人群可有 5%的发病,胃肠手术后、糖尿病、尿毒症、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孕妇中发病率明显增高;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主症表现是安卧休息、静止不动时小腿深部有一种非常 难受、不能用语言形容的不适感觉,也即酸、麻、胀、困、虫爬样等综合感觉。轻者,
7、自我按摩或拳击患部可暂时缓解; 重者,非得起来、起床走一走、活动活动才能缓解。部分病例于天气寒冷季节症状加重,天气 转暖时减轻或缓 解。一般 检查或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多数情况下脑电图、肌电图检查 也显示正常。 这种病症目前西医 还无确切疗法,中医教科书也无现成治法。病证认识:中医学虽无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名记载,但我 们通过对 灵枢百病始生等篇的学习,认为灵枢百病始生的“足悗”证与不安腿综合征的主症表现颇相类似;同篇及素问 五脏生成篇且将病因病机作了详尽的论述。如灵枢百病始生篇云 :“厥气生足悗”, “(足)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 悗(mn,瞒 , 惑乱之义。 足悗即指足部酸困、疼
8、痛、行动不便等变化不一,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一组症状, 进一步发展至小腿,则表现为小腿发凉。病因病机 为寒邪由足下入侵,厥逆上行,阻滞 经络,阳气不得布达通行引起。素问 五脏生成篇进一步阐述了本病症的病因病机:“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卧出而风吹之,(血 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肝有藏血的作用,人动则血行于诸经,安卧或睡眠时血归于肝,诸经孔穴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入内,寒滞经脉, 阳气受挫,而引起下肢厥冷、疼痛、活动不便的病症。病因病机:结合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既可见到头晕眼花、面黄肌瘦、舌淡脉虚等气血不足体虚症状,又能见到足胫部酸困、疼痛、麻木、喜热恶冷等脉络痹阻邪
9、实症状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素体气血不足、营卫虚弱,风寒之邪趁虚由足胫部侵入,血脉凝涩阻滞不通、阳气不能布达所致 。临床治疗:3不安腿综合征治疗宜用益气补血、温 经通络之法, 临 床可用十全大补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等加减化裁。除内服中药之外,临床也可用其他中医疗法治 疗本病,如针刺是治疗本病很有疗效的疗法,常用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手法可用提插补泻与呼吸补泻;又如耳针疗法可取神门、内分 泌、皮 质下、心、脾、肾、肝穴,先针刺,后贴压王不留行籽。第四节 论述五脏所伤及治疗原则一、讨论内伤五脏的病因原文黄帝曰:其生于阴 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注解释义补充本篇对后世病因分类的影响第一节第一层“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说明百病始生即疾病的 发生,是因 风雨寒暑清湿六淫、喜怒七情两类性质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而本篇第四节第一层“ 论述五脏所伤及治疗原则”所述饮食劳倦房室所伤也能致病。因此,本篇所述实际就是后世外因、内因与不内外因三 类病因分类的雏形。二、讨论疾病的治疗原则原文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 ,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