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黄庭坚,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
2、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朱光潜,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一、咬文嚼字释义,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二、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3、的谨严。 P41第二段,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阐明“在表里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道理。,主 题,三、分组合作探究,阅读文章1-5段。 1、找出其中所举的例子; 2、思考这些例子的作用(说明什么道理)。,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你是没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事例:郭沫若剧本屈原中的例子 红楼梦中的例子 郭沫若不好的援例,说明的
4、道理: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一种说法一种意味,斟酌文字,就是调整思想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字的运用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王若虚改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说明的道理:文章的字数不同,意味也不同。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 过桥分云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敲,推,事例:“推敲”
5、的故事,说明的道理:文章中字眼不同,意境就不同。用什么字要看表现 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情感。,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明白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了吗?,文字和思想感情,不同句式(“你这”“你是”),文字增减(李广射虎),不同字眼(推、敲),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为何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而不用“挂”“升”等词呢?,拓展训练:炼字,诗人抓住“平野阔”的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
6、,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用一“涌”字,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星星垂挂在远天,显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思考:,“一”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玉楼春 宋
7、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春风又到( )江南岸,绿,“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林冲)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 ) 。 (A大 B快 C紧 D密) 施耐庵水浒第10回,C,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
8、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诗歌鉴赏,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
9、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 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 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 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 出蹄!”,小故事,皇恩浩荡 臣节如山,(矣!) (乎?),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怎么加呢?,小故事,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一声:“在吃中国。”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得不同意味。,食文化在中国。想吃美食,到中国去!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 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课文6、7段写
10、了什么内容?举了什么例子?,事例:“烟”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苏轼写诗(正面事例)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联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联想意义的特征: 游离,个性,不易控制,惠山泉水泡小龙团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辨析: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返回,苏轼写诗,说明的道理: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的,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能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事例
11、:写美人、才子等的用语(反面事例)美人都是 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 叙别离柳岸霸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排印书籍 付梓、杀青,说明的道理:字的联想意义也容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语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思想要新,语言要新。,句式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感情,意境不同,字眼不同,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套板效应,示 意 图,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随处留心思索,刻 苦自 励,推 陈 出 新,时求精炼吻合,不懒不粗心不自满,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总结思考归纳: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
12、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实例 道理郭沫若改字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史记 字数不同情境不同韩愈改诗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 套用滥语全无新奇 灵,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主旨句),启示:,、文字与思想有密切关系,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轻易放过;就连郭沫渃那样的文学家,在用词上也会有小毛病,这说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得下苦功夫、细功夫,要不断斟酌文字。,2、文字是好是坏,关键是看它的表达效
13、果,而不是繁简;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3、锤炼文字不能光从字面上着眼,应重在捕捉、把握已经,推敲文字,实质就是推敲思想感情。,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法福楼拜对莫泊桑说,请同学们谈谈在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咬文嚼字”的经历?试举例说明。,例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其中个“泻”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幽、 柔和,又与“流水”相配合,加强了流动感。更重要
14、的是。衬托出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借眼前之景摆脱内心苦闷的思想感情。,练习,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4分) 5月3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答: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答: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马南邨不求甚解,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 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