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庄户村村志.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73370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67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户村村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庄户村村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庄户村村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庄户村村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庄户村村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志中共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总支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村民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顾 问:2主 任:副 主 任:常 务 主 任:常务副主任:编 委:庄户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顾 问: 李建国主 任: 张立成副 主 任: 时 力 梁 旺执行主编: 袁 涛编 委: X XX XXX XXX XXX XXXX XX XXX XXX XXX XXX潘文飞 (排名不分先后)指导单位:中共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人民政府主编单位:中共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总支部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村民委员会承编单位:北京市泗仟村文化有

2、限公司(15201180988)序言庄户中心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庄户村的祖先就在我们脚下这3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历尽艰辛,开垦荒地,造就村落。数百年来,经过庄户人民的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庄户村在不断的腾飞。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庄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幅点缀庄户的秀丽图画,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一个农村城市化的憧憬,鼓励我们奋力向前。面对这沧桑巨变,我们为之振奋,但不能忘记前人的艰苦创造精神,因为没有前人的创造贡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薪传发展,所以我们务必编修村志,让子孙后代了解庄户的历史.“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数月的努力,一部比较

3、全面反映庄户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物等方面的庄户村志终于出版了,这是庄户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庄户村的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牢记前人的史绩,继承前人的辉煌,铭记前人的教诲,激励庄户村人民在未来的事业中以坚强的斗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将庄户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庄户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三个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地理人文的优势,使集体的经济稳步、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村容村貌不断发生变化,村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庄户村正以矫健的步伐走向殷实小康大道。庄户村的昨天和今天,确实值得我

4、“厚今”,但也不能“薄古”。庄户村志的编写成功,将是一部历史的工具书,它具有“资政、史存、教化”的功能,它蕴含且具有“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料”等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它全面记述庄户村的昨天和今天,它为人们了解庄户村社会的构成,历史的演化,自然地理的状况,民俗风情以及文化底蕴如何,为置身于庄户村的“三个文明”建设,都起到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让我们进一步发扬庄户村人的团结拼搏和踏实工作精神,齐心协力,肩负起历史的重托,以无愧于先人,有功于来者的负责态度,把庄户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庄户村党总支书记 张立成4编辑说明一、 庄户村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庄户村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以达到“存史、资政、育人”之目的。二、本志断限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 2009 年,部分内容延伸至 2010 年,本着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着重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和现实状况。三、本志体裁分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图表随文穿插,作为补充;大事记采用编年纪事体。四、本志以事物分类设章、节、目、细目,每一层次依时记述。五、年代一般采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前用朝代纪年,后加

6、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采用公元纪年,后加注民国纪年。六、本志中所提到的解放时间,均为 1948 年 12 月,解放军大部队进入庄户村的时间;所记述历史沿革的,用古地名,括注今地名,其余一律用今地名。七、组织机构、单位和会议名称首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用简称;数字书写格式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专用名用汉字表示。八、本志人物以传记简介形式予以介绍;计量单位采用 1984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九、本志资料主要为调查访谈所得,兼查阅村、乡档案及各种书报杂志;有关档案所记载的资料,本志不分别标明。十、本志中的文体为语体文,运用现代汉语和标准简化字,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5目录序言 3编

7、辑说明 4目录 5概述 11第一章 隶属 村落 12第一节 村落 12一、成村历史 12二、村落地名 14第二节、隶属沿革 14一、先秦时期 14二、封建社会时期 14三、民国时期 14四、新中国时期 15第二章 地理自然 15第一节 地质 地貌 15一、地质 15二、地形 16三、土壤 16第二节 气候 气象 16一、四季 16二、日照和太阳辐射 17三、气温和地温 17四、霜冻 17五、气压和风 17六、降水和降雪 18第三节 水文 水系 19一、水文 19二、水系(图片) 19第四节 动物 植物 20动物 20植物 21第五节 自然灾害 21一、涝灾 21二、旱灾 21三、冰雹 22四、

8、霜冻 22五、虫灾 22六、震灾 226七、风灾 22第三章 庄户村党支部 23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建设 23第二节 解放后村党支部(图片) 23第三节 解放后党组织建设 24(一)党员队伍概况: 25(二)基层党组织概况: 25第四节 政治思想教育 27一、 “三讲”教育 27二、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8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28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9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 29六、党支部所获荣誉 30第四章 村政机构 42第一节 解放前村政机构 42第二节 解放后村政机构 43第五章 庄户村村民委员会 45第一节 村委会成立(图片) 45第二节 村委会换届选举(

9、图片) 47第三节 民主政治建设(图片) 47第三节 经济合作社 48第六章 群团组织 49第一节 农民组织 49农工委员会 49贫农协会 49第二节 少先队组织 49第四节 共青团组织 50第四节、妇女组织(图片) 50第五节 治安组织 51一、民兵 51二、外管站 51三、联防队(图片) 51四、警卫工作室 52第七节 其他组织 52义和团 52第七章 政治生活 53第一节 政治运动 53一、土地改革运动 53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3三、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 55第一节、成立人民公社 55第一节、大办食堂 56四、 “四清”运动(图片) 577五、文化大革命 58六、农业学大寨 6

10、0七、知识青年下乡 60八、毛泽东主席逝世 60九、拨乱反正 61第二节 政治思想教育 61一、 “三讲”教育 62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2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图片) 62第三节 党代表 人大代表(图片) 63第八章 农业 63第一节 生产条件 64一、耕地(图片) 64二、农机具 64第二节 耕作方式 64第三节 种植业 66一、粮食种植 66二、蔬菜种植 67三、经济作物种植 68四、林木种植 68第四节 养殖业 68一、家禽养殖 68二、家畜养殖 69三、水产养殖 70四、特种养殖 70第九章 工业 商业 71第一节 传统手工业 71第二节 工副业制造 71第三节 商业

11、 72一、解放前商业状况 72二、解放后商业状况 72第十章 集体经济 73第一节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73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 73二、生产队时期 73三、经济合作社时期 73第二节、队办 村办企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 招商引资 74第十一章 金融 货币 税费 74第一节 金融活动、金融机构 74一、金融活动 74二、存款 74三、金融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货币 758一、旧时货币 75二、日伪时期货币 75三、国民党统治时期货币 75四、人民币 76第三节、物价(图片) 76第四节、税费 77第十二章 教育 77一、私塾教育 77二、幼儿教育 78三、小学教育 78四、中

12、学教育 79一、 高等教育(图片) 79二、 业校 培训 80第十三章 文化体育 81第一节 文艺组织及其活动(图片) 81第二节 文化设施(图片) 81第三节、民间艺术 艺人(图片) 82第四节 文化创作 83第五节 体育活动 83一、群众体育 83二、体育竞技(图片) 86第十五章 医疗卫生 90第一节 医疗 90第二节 防疫(图片) 91第三节 妇幼保健(图片) 93第四节 家庭和个人卫生 94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与环境卫生(图片) 95一、卫生组织 95二、清洁活动 96第十六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97第一节 姓氏家庭 97第二节 人口 97一、本村人口(图片) 97二、外来人口 98第

13、三节 计划生育 98第十七章 福利民生 99第一节 就业与收入 99一、解放前就业与收入 99二、解放后就业与收入 99三、调整时期的就业与收入 100第二节 福利保障 101一、合作医疗 101二、社会福利 102第二节 社会关怀 1029第十八章 通讯传媒 103第一节 邮电通信 103一、邮政 103二、电话 104三、手机 104第二节 广播影视 105一、广播 105二、电影 105三、电视 106第三节 报刊 107第四节 电脑网络 107第十九章 建设建筑 108第一节 建设规划 108第三节 民居建筑(图片) 109第三节 公共房屋建设(图片) 110第四节 其他建筑 110第

14、二十章 道路交通 110第一节、道路变迁(图片) 110第二节、旧村街巷(图片) 110第三节、乡村新路(图片) 110第四节、公路(图片) 111第五节、桥梁 111第六节、公交路线 112第七节、交通运输(图片) 112第八节 驾驶培训 交通安全 114第二十一章 水利能源 114第一节 水井 114第二节 自来水(图片) 114第三节 观光水系(图片) 115第四节 污水处理(图片) 115第五节 炊事用能 116第六节 取暖用能 116第二十二章 电力 117第二十三章 文物古迹 117第一节 寺庙 塔 117一、寺庙 117二、古桥、古道、古树 117三、古墓葬、古碑刻 117第二十

15、四章 军事 118第一节 驻兵 118一、日伪时期 118二、国民党时期 118三、解放战争时期 118第二节 军事斗争 11810第三节 兵役(土片) 119第四节 优属 抚恤 安置 119第二十五章 民情风俗 119第一节 节日习俗 119一、传统节日 119二、纪庆节日(图片) 125第二节 、 礼庆习俗 125一、婚嫁 125二、生育 128三、本命年 129四、寿庆 129五、丧葬 129六、祭祀 133第三节 生活习俗 133一、饮食 133二、宅居 136三、服饰 137第四节 生产习俗 139第五节 其他习俗 139第六节 陋习禁忌 142一、陋习 142二、禁忌 143第二十

16、六章 重要人物 147丰台区农村三套班子成员基本信息表 148大事记 16011概述庄户中心村是由庄户、河西、林家坟、王庄、铁营、贺照云、山坡、野各庄、米粮屯等 9 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村址位于丰台区西南部,地域面积 10.68 平方公里,整个中心村地貌西高东西。村北是王佐镇南宫村,西与房山区接壤,南与良乡毗邻。村东就是京石高速公路 ,南宫南路、良三路、长青路几条大路四通八达,出行极为方便顺畅。庄户中心村现属丰台区行政村建制。 1958 年以前,一直属于河北省良乡县。1958 年 6 月良乡县撤销后划归丰台区,当时隶属长辛店人民公社。1961年 7 月,原长辛店人民公社划分为长辛店中捷友

17、好人民公社和王佐人民公社。由此划分王佐管辖,几经更迭,直至今日隶属丰台区王佐镇人民政府。2001 年,庄户、贺照云、王庄三个大队合并成庄户中心村,沿革至今。庄户中心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此处有人类活动。林家坟村西百米处曾发掘一处大型唐墓,墓主为唐代帝王,有学者称是史思明墓,尚未确考。米粮屯村也于 1980 年发现数座金代女真贵族墓。根据三盒出土墓志,一为金紫光禄大夫乌古伦窝伦墓,一为金代附马乌古伦元中夫妇墓,另两座为无名氏墓。直到现在,村里还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心村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村民收入增加,居住条件

18、发展,交通出行越来越方便,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质改进,所有的变化,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引下取得的。2004 年,中心村开始确权确利,土地收归集体统一配置,农民都变成了股民,并按月为村民发放米面粮食、菜金、副食保障金等,逐年提高村民福利待遇。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2009 年 7 月 8 日,随着庄户中心村滨河园小区隆重奠基,农民搬迁上楼指日可待,庄户村也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如今,随着 2014 年世界种子大会举办权落户丰台王佐,庄户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2第一章 隶属 村落第一节 村落 一、成村历史庄户中心村是由庄户、河西、林家坟、王庄、铁营、贺照云、山坡、野各庄、米粮

19、屯等 9 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村址位于丰台区西南部,庄户村村域面积 10.68 平方公里,中心村西、南两面与房山接壤,东、北两面为镇域南侧。地域走势为西高东低,村内荒坡、丘陵面积约 1200 亩。整个中心村地貌西高东西。村北是王佐镇南宫村,西与房山区接壤,南与良乡毗邻。村东就是京石高速公路 ,南宫南路、良三路、长青路几条大路四通八达,出行极为方便顺畅.庄户村辖区总人口 6229 人, (其中本地农民 5166 人)庄户村党总支下辖8 个支部,共有党员 285 名。庄户村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办企业不多,村总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包括引入公交总站,为村民免费培训实用技能等等

20、,截止 2008 年底全村适龄劳动力 3401 人,农业从业人员有218 人,其他产业从业人员有 2500 人,其中多中在公交公司就业。村内土地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在村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村域绿化、林地养护工作。庄户村无大型企业,无大额资金收入,整体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资金来源于土地租赁、房屋出租。2008 村级总收入共计 1146 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 515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30 元,其中农业收入 360 万元,非农业收入 155 万元。关于早期村民从何时何地迁来此处定居已经无从查证。庄户中心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此处有人

21、类活动, 明 代 初期,官府为发展生产,繁荣首都,从山西大量移民,村落由此而形成,因此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 广泛流传。庄户村原有几户人家,称为老庄户.王庄13丰台区王佐乡辖村,王庄村公所驻地,在丰台体育中心西南 13.5 公里处,西北距乡政府驻地 3.5 公里,东与房山区黄管屯毗邻,西南界铁匠营,西北邻南宫村,聚落略呈东西向矩形,主街西北东南向。有 486 户,1528 人,汉族居多,有满族 2 人,明已形成聚落,因姓得名,清代称王家庄,后简称今名,地势平坦,海拔 48 米,为全乡境最低洼地带,牦牛河自北向南流经村西,水源充沛,宜农作贺照云丰台区王佐乡辖村,贺照云村公所驻地,

22、在丰台体育中心西南 16 公里处,北距乡政府驻地 4 公里,东邻铁匠营,西界米粮屯,南与房山区黄辛庄毗邻,聚落不规则,北部较集中,有东西向主街 2 条,有 229 户,813 人,汉族居多,有满族 121 人,明代已形成聚落,村名始见清光绪顺天府志 ,海拔 55 米,地处山前台地,地势较平缓, 自然村基本情况表村名 户数 人口 备注庄户 325 户 2005 人河西 190 户 715 人林家坟 59 户 231 人贺照云 229 户 813 人 曾用名火烧云山坡 59 户 240 人 曾用名小山坡野各庄 41 户 171 人 曾用名掖骨庄米粮屯 151 户 694 人王庄 486 户 152

23、8 人铁匠营 103 户 414 人14二、村落地名第二节、隶属沿革一、先秦时期中心村一带区域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记载。战国燕时,该区域属中都县。二、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之际,中都改为“良乡” 。汉初,今房山地区曾置良乡(侯国) 、西乡(侯国)和广阳县,良乡县城在今窦店村西,即俗称的“窦店土城” 。依地理位置分析,今中心村一带当属良乡县。此后,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隶辖关系未变。唐贞元(785804 年)年间,曾属良乡县复叶乡。五代时,刘仁恭占据大安山,属地方割据。刘仁恭奉道士王若讷为师,并单划出一县玉河县,范围包括大安山、良乡、房山,直到石窝。中心村区域当时应属玉河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

24、9 年) ,置万宁县。县域范围包括了中心村一带。金明昌二年(1191 年) ,改万宁县为奉先县。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 年),改奉先县为房山县。元代,实行乡、里、甲(村)制。房山县原设 4 乡 16 里,到明中期,撤并5 里,存 11 里。清康熙房山县志载有县辖 179 村,涉及今天中心村区域的有 等。三、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属顺天府良乡县。151913 年 2 月直至 1928 年,属京兆地方良乡县。后属河北省良乡县。1946 年 8 月,中共良乡县、宛平县合并建立良宛联合县。我村亦归属良宛联合县管辖。1947 年 10 月,良宛联合县撤消。1948 年 12 月 2 日14 日,房

25、良地区全境解放。1949 年 1 月,良乡县划归中共察哈尔省平西专区。同年月,又划归河北省,隶属通县专区。中心村一带属河北省保定地区通县专区良乡县魏各庄二区。四、新中国时期1958 年以前,一直属于河北省良乡县,1958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北省良乡县建制,划归北京市管辖。我村划归丰台区管辖,隶属长辛店人民公社南岗洼乡。此后,我村一直隶属丰台区。1961 年 7 月,原长辛店人民公社划分为长辛店中捷友好人民公社和王佐人民公社。由此划分王佐管辖,几经更迭,直至今日隶属丰台区王佐镇人民政府。2001 年,庄户、贺照云、王庄三个大队合并成庄户中心村,沿革至今。第二章 地理自然第一节 地质

26、 地貌一、地质第三纪末期,庄户一带处于大洼兜之中,洼兜内沉积第四纪洪积冲积物。根据地质资料,沉积物较厚不均,庄户村属于沉积凹斗,沉积物厚度 300450 米。该地带作为温榆河冲积物,地面平坦,土壤质地与河流流向及水流速度有明显规律,沉积有细沙土、沙壤土、二合土及黏性黑土。大部属洪冲积物褐土,北部属红黄土质,红粘土质褐土。16二、地形地势西北高,多为低山,岗台、坡地。属山前丘陵地带,东南低平,海拔4560 米,西部最高 689.8 米三、土壤庄户村土壤多为潮褐土及板结黏土(俗称胶泥) ,耕层土质肥力中等。第二节 气候 气象一、四季庄户村地处暖温带和中温带过渡带,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按

27、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以 5 天滑动平均气温稳定22期间为夏季,5期间为冬季,5-22期间为春、秋季。辖域四季可划分如下:春季 从 3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计 70 余天。春季大多受大陆气团控制,冷空气势力明显衰退,活动仍频繁;气温不稳定,日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干燥多风,少雨雪,蒸发量大;晚霜、大风、低温等天气对蔬菜生产危害较大。夏季 从 6 月上旬至 9 月上旬,计 90 余天。夏季多受大陆暖低压和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空气湿润,高温、多雨,占年雨量 75%左右,强对流天气造成局部地区暴雨、雷雨,冰雹多在夏季出现。秋季 从 9 月上旬至 11 月中旬,计 70 余天。秋季南方暖湿气

28、流逐渐衰退,北方冷高压南侵,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比夏季低 8-9,风速较小,降水明显减少,空气清新,天空晴朗。有冰雹大风天气,或早霜冻和强烈降温。冬季 从 11 月中旬至翌年 3 月下旬,计 120 余天。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干燥寒冷的西北风,时有寒潮大风天气,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干燥、少雨雪,占年雨量 1.6%。17二、日照和太阳辐射日照 村域平均年日照时数 2547.1 小时,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比值)是 59%。0期间日照时数 2053.5 小时,日照百分率58%; 5期间日照时数 1814.7 小时,日照百分率 58%;10期间日照时数 1571.1 小时,日照百分

29、率 57%。太阳辐射 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5054.56 兆焦耳/平方米。5 月为一年中的最大值,为 622.92 兆焦耳/平方米;12 月为一年中的最小值,为 214.86 兆焦耳/平方米。三、气温和地温气温 年平均气温 11.8。1 月份气温最低,7 月份气温最高,气温年较差达 30。年极端最低气温 62%年份出现在 1 月,27%年份出现在 2 月,11%年份出现在 12 月。从 6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之间,积温 222.2,从 6 月下旬至0终日期间积温 702.3。冬季负积温 294.6。地温 0-40 厘米深地温 1 月最低,7 月最高。冬季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夏季相反,春秋

30、季变化不大。四、霜冻土壤每年从 11 月下旬初至 12 月上旬后期开始冻结,第二年 3 月初至 3 月中旬末解冻。河流封冻从 11 月底至第二年 3 月上旬。霜冻初霜平均日期是 10 月 18 日,终霜平均日期是 4 月 3 日,无霜期从 4月初至 10 月中旬,约 190 余天。无霜期最长 230 天,出现在 1995 年;最短170 天,出现在 1984 年。五、气压和风气压 年平均气压为 1012.7 百帕。冬季较高,一般在 1010-1040 百帕之间;夏季较低,一般在 960-1020 百帕之间。因直接控制庄户一带的气压形势和气压18梯度不同,各月份风速也不相同。风 庄户村地处东亚季

31、风区,四季风向转换明显。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风速大;春季蒙古冷高压势力有所减弱,但仍多西北风;夏季受印度北部强大大陆热低压控制,盛行东南风和南风,风速为全年最小;秋季因夏季风逐渐退出华北,蒙古高压南下,北风势力逐渐加强,因受强冷空气影响,常出现大风。从秋末至春末,以寒潮形式出现,并伴有强烈降温;春末至秋季常与雷雨、冰雹同时出现局地性大风,均可能造成灾害。六、降水和降雪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606.4 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季节差异较大:冬季占年降水量 1.9%;夏季占年降水量 75%;春、秋各占 9.7%和 13.4%,容易造成春旱夏涝。年降水量最大值 1169.0 毫米,出现在

32、 1959 年;最小值 319.7 毫米,出现在 1965 年。日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1963 年 8 月,降水量达 300 多毫米。由于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异,形成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造成大旱或大涝灾害性年份。村域0.1 毫米降水日数,平均每年 68 天左右。降雪 庄户村一带降雪多年平均始于 11 月 29 日,最早为 10 月 28 日(1970年) ;最晚为 2 月 11 日( 1984 年) ,降雪日数为 6 天至 8 天,积雪日数为 12 天至 16 天。降雪量一般不大,最大积雪深度约 17 厘米(1966 年 3 月 6 日) 。进入 21 世纪,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降雪也出现了不

33、规律变化的异常现象。七、湿度和蒸发庄户村域属半湿润地区,相对湿度和水气压冬季最小,春天次之,夏季最大,秋季略少。各月蒸发量相差很大。春季气温升高,风速大,蒸发量最多;夏季温度高,风速和饱和差比春季小,蒸发量少于春季;秋季蒸发量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蒸发量最少。平均年蒸发量 1893.9 毫米,大于降水量。仅 7 月、8 月干燥度小于 1,属于湿润期,其他月份属于干旱或极干旱期。19第三节 水文 水系一、水文庄户村地表水有青龙湖和雨水等,地下 300 米以上的新生界第四系地层中富含凉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及渠灌回归入渗补给、井灌回归入渗补给及地下径流侧向补给等。二

34、、水系牤牛河位于丰台区西部,属大清河水系。起于长辛店乡大灰厂村北部,南经大灰厂,过大灰厂东路,京原铁路、沙锅村、侯字裕、下庄,过大灰厂路、西王佐、张各庄、南公村、庄户、铁营、王庄进入房山区汇于小清河,是王佐乡的主要排水河道。 牤牛河在丰台境内长 11.93 公里,宽 28 米,流域面积45.38 平方公里牦牛河纵贯乡境,全长 11.7 公里,南流注房山区哑叭河,此乡地下水资源不足。1958 年修筑青龙头干渠引崇青水库水灌溉农田。1980 年以来,在西庄店地区山谷中凿深井 10 眼,不仅满足本地区需用,还使云岗附近饮用水困难得以缓解千亩灌区 贺王干渠 是房山县崇各庄灌区东干渠的支渠。渠首在王佐乡

35、米粮屯和房山的大苑村交界处,经贺照云村南,通过牤牛河倒虹吸到王庄村南,全长 3 公里。工程从 1963 年冬开工,1964 年竣工。设立流量 0.3 立方米每秒,设立灌溉面积 3000 亩。1983 年后,由于崇青水库蓄水量少,干渠漏跑水严重,下游流量不足,1990 年实际灌面积 500 亩。为解决无水源地区的农田灌溉,王佐乡采用了群井汇流,集中调水方法。东水西调工程 中管线:1972 年大旱,南宫大队在“云岗污水站” (云岗南 500米)的西侧原有 2 眼机井附近,连续打了 10 眼机井,成为“井群” 。1973 年春,在“井群”往西铺设地下管道达牤牛河。同时紧靠管道出口下游建牤牛河溢流坝,

36、在河的西岸建南宫扬水站和 14 米高水塔,水塔向西铺设地下管道直到林家坟北坡下,通过集水池和临时扬水站,满足了南宫大队的农田灌溉。1975 年,20崇青水库干涸,牤牛河以西难以找到点种的水源,公社成立了农灌站,统一管理“井群” ;年终在林家坟北坡修建蓄水 1.35 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在坡下建扬水站,把“井群”和牤牛河的来水两次抽升送到林家坟蓄水池,自流灌林家坟、刘太庄、张各庄农田。1976 年春, “井群”到蓄水池 3140 米管道全线通水,实灌面积 2000 亩。随着地下水位下降, “井群”的机井大部分淘汰,1990 年中管线在“井群”一带仅有可用机井 4 眼,实灌面积 1000 亩。南管线

37、 1975 年冬,公社农灌站在“井群”一带又打机井 4 眼,使“井群”机井达 22 眼;铺设地下管道,经庄户过牤牛河,直到贺照云北山坡,全长 3980米。庄户扬水站建在牤牛河西岸,水塔高 8.93 米。1976 年冬,建贺照云北山坡蓄水池(容积 4800 立方米)由南管线末端所建扬水站扬水入池。南管线实灌面积 1000 亩。第四节 动物 植物 动物 旧时的庄户村地处乡间僻壤,林草茂盛,野径幽深,各种野生动物在沟壑水泽中栖息,于花藤荒冢间藏伏。山鸡、獾、兔子、刺猬、蝎子、仓鼠、田鼠、地里迫子、蜥蜴、白鹭、黄鼠狼、鹤、狐狸、蛇等陆地生物,多出没在河沟附近的树丛和草丛中、田地、野地、坟地里。鸟类有风

38、鹰、啄木鸟、红点、高登子、雀(qio)鹰子、家燕、蓝点、串柳叶、喜鹊、斑鸠、麻雀、大雁、布谷鸟、尾蚱子、乌鸦、白头翁等;水生动物有鲤鱼、鲫鱼、草鱼、鲶鱼、蟮鱼、虾、螃蟹、泥鳅、甲鱼、螺、蛙等;昆虫有蜻蜓、蝴蝶、蜜蜂、蚂蚱、蟋蟀、蚂蚁、螳螂、蝼蛄、蝈蝈、萤火虫、蝉、蚊、蝇、瓢虫、蜈蚣、蜗牛、蜘蛛、地蚕、黑老伯儿、吊死鬼、蛾子、黑豆牛、磕头虫等。解放后,随着农药的使用、耕地的日益减少、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被污染等,各种野生动物逐渐减少,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为发展经济而过度开发资源,使生态环境进一步遭到破坏,导致野生动物更加稀少,有些物种已绝迹。90 年代初,庄户村野生动物中能发现的有兔

39、子、刺猬、蝎子。鸟类中仅有21喜鹊、乌鸦、麻雀、家燕、知了等动物不时出现,为数甚少,个别村民养鹦鹉、画眉、黄雀、八哥、鸽子、蓝点、红点等。环境污染不仅导致陆地野生动物及鸟类生存出现危机,水中鱼类状况也进一步恶化,老河湾水质受到污染,只有数量不多的草鱼、鲫鱼还存活,但是已无法食用,20 世纪 70 年代时那种村民背着麻袋,挑着筐去河中捞螃蟹的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植物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庄户村村民一般在房前屋后种植枣树、桑树、槐树、榆树、桃树、杏树、香椿树、花椒树、毛白杨、柳树等,其中,枣树种植非常普遍,种植榆树、槐树也较多;路边、河边、村边多种植杨树、柳树、洋槐等。1958 年后,开始集体植树,

40、东大队社员们在路边、排水沟、渠边及田边、地头等处栽植柳树、杨树、洋槐树等。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村内外来人口的增多,村民多将房前屋后的树砍掉建房出租,仅有少数人家仍种有枣树、柿子树、核桃树、沙果树、石榴树、山楂树、樱桃树、李子树、香椿树等。作为街区绿化,路边空地多种植月季花、黄杨树、龙爪槐、法国梧桐、桧柏等。另植有蜡杆树、平头榛、榕树、五叶枫、银杏、碧桃、塔松、雪松等观赏树木。第五节 自然灾害一、涝灾1952 年至 1956 年之间,永定河多次决堤,庄户村受灾严重,作物失收。1963 年 8 月,连降暴雨 8 天,多处农田被毁。1976 年,庄户地区普降大雨,雨水量达三百多毫米,农田

41、受灾严重。二、旱灾解放后村中大兴水利灌溉设施,基本没有受到旱灾的侵袭。但在1974年7月,庄户地区大旱,连续一个月没下雨,稻田全部干涸,地块全部裂了口子,当年22粮食减产,使社员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三、冰雹19775 月 30 日,北京西部突降冰雹,持续 30 分钟受灾严重。1980 年,建设防雹点,全年降雹三次,由于及时发炮,避免了灾难。1982 年 6 月 17 日,7 月 4 日,庄户地区狂风暴雨,紧接着下起冰雹四、霜冻解放后五十年代,庄户地区偶有霜冻,但对农作物等影响不大,1978 年,庄户地区遭受严重霜冻,白菜、萝卜等蔬菜基本上全部冻死,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五、虫灾1954年,

42、庄户村发生蝗灾,蝗虫遮天蔽日,随便从玉米棒子上一捋就是一把的虫子,尽毁田间作物。村里组织农民灭蝗,打66粉等农药,蝗灾持续半月后终于被消灭。六、震灾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地震,庄户村受波及,有较强震感,房屋摇晃,墙体落土,人人恐惧。村民都在户外搭建简易地震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未出现人员伤亡。七、风灾庄户地区偶有大风,并无给村民生活造成影响。23第三章 庄户村党支部第一节 解放前党组织建设解放前夕,受国民党政府管辖,周边特务活动频繁,党组织只能采取秘密活动方式。此时村内有地下党员,贺照云村的方凤婷即为庄户地区的地下党员,1948 年 7 月,河西村张德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庄

43、户地区第一位党员,次年 2 月与 8 月,刘景元、郝凤江分别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老党员基本情况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入党日期 文化程度张德山 男 汉 1927 年 7 月 11 日 1948 年 7 月 7 日 文盲刘景元 男 汉 1926 年 12 月 24日1949 年 2 月 18日小学文化郝凤江 男 汉 1925 年 3 月 27 日 1949 年 8 月 18日小学文化第二节 解放后村党支部(图片)1949 年 12 月,贺照云村、庄户村、王庄村分别成立中共党支部,贺照云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赵长里,庄户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陈信,王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张兵。1953 年 7 月

44、 1 日,根据上级指示要求,王佐地区建乡,庄户村、林家坟、河西划归为南宫乡,赵长里任南宫乡第一任书记;王庄、贺照云、米粮屯、铁营、山野划归于贺照云乡,当时贺照云乡第一任书记是高化。1956 年,政府要求撤区建乡,南宫乡与贺照云乡合并建立庄户乡,时任书记张玉,乡长方光武,乡秘梁企。1958 年 5 月良乡县撤县合并,同年 8 月庄户乡划归为南干洼乡,段志魁任书记。1961 年 7 月由 8 个大队共同组建王佐人民公社,其中包含:贺照云大队、24王庄大队、庄户大队等。贺照云村:1961 年,由上级指派张培德任庄户大队书记,1963 年,张培德调出,宋云接任贺照云大队书记,1966 年 3 月,由余

45、水接任书记,1968 年,生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杨正江担任党支部书记,1970 年郝卫东接任党支部书记,1973 年由李广发接替郝卫东任党支部书记,次年(1974 年) ,上级委托张士忠出任党支部书记,1982 年,刘方接任党支部书记,1983 年刘方调出,王洪刚接任党支部书记一职,1984 年,上级部门要求政企分离,焦桂出任贺照云大队书记兼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1986 年,成立贺照云村村民委员会,焦桂继续任贺照云村党支部书记,1998 年,宋中昌接任党支部书记,1999 年乔富出任党支部书记,2002 年,贺照云村并归庄户村。庄户村:1976 年,与南宫大队商讨分离事宜,1977 年 1

46、月,正式分离成立庄户大队(当时包含 3 个自然村,6 个生产队),原南宫大队副书记霍仰宽出任庄户大队党支部书记,1978 年霍仰宽调出,王全信接任党支部书记,1979 年,余春旺接替王全信任党支部书记, 1983 年,政企分离,王井峰接任党支部书记,1986 年成立庄户村村民委员会,高志堂出任党支部书记,1983 年副书记陈云赴党校学习三年,李玉堂代理副书记半年,83 年下半年开始,陈万江兼任总支副书记。1991 年马国平接任党支部书记,1995 年李玉义任党支部书记,2002 年,与贺照云村、王庄村合并,成立新的庄户村。王庄村:1951 年,上级委派张兵出任王庄大队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53

47、 年高化接任党支部书记,1968 年,区里委派李万顺出任党支部书记,1978 年连志深接任党支部书记,1991 年连俊担任党支部书记至 2002 年三村合并。2002 年,三村合并,成立庄户村党总支:包括 8 个党支部。包括:王庄支部、贺照云支部、庄户支部、河西支部、米粮屯支部、铁营支部、山野支部、机关支部。25第三节 解放后党组织建设庄户村党总支(党委、党支部)现有委员 7 名,书记 1 人,副书记 2 人,委员 4 人。其中与村委会交叉任职的 3 名,与集体经济组织交叉任职的 4 名。(一)党员队伍概况党总支由 7 人组成,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文化程度的 6 人,大本程度的1 人。中心村党

48、总支现有党员 242 名,其中男 183 名,女 60 名,下设 8 个党支部。庄户村现有递交入党申请书的 106 人 ,入党积极分子 29 人,村党总支加大考察和培训力度,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上以党员的标准要求他们,村党总支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1、党员队伍年龄结构 5 岁(含)以下的党员 56 名,占 22%;36 岁至 54岁的党员 124 名,占 52%;55 岁及以上的党员 62 名,占 26%。2、党员队伍学历结构 大学本专科学历的党员 81 名,占 33%;高中、中专、中技学历的党员 95 名,占 40%;初中及

49、以下学历的党员 66 名,占 27%。3、党员队伍分布状况 在岗党员 96 名,占 39%;退休党员 20 名,占8%;务农党员 85 名,占 34%;外出务工经商党员 0 名;除以上情况外的无职党员 47 名,占 19%。(二)基层党组织概况庄户村党总支,包括 8 个党支部。包括:王庄支部、贺照云支部、庄户支部、河西支部、米粮屯支部、铁营支部、山野支部、机关支部。村党支部把建设“学习型”党委、 “实干型”党委以及完善党的民主建设作为党建工作具体指导思想,常抓不懈。村党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理论联系实际,定时进行党课学习,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养教育,加深对政策的理解,顺利推动村各项工作的发展建设。同时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2008 年,两名大学生“村官”及两名村内干部得到锻炼培养。在建设“实干型”党委发方面,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户帮扶制度” 、 “党员26干部学习制度” 、 “财务管理制度”及“干部考勤制度。 ”在完善党的民主建设方面,村党支部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执行先党内,后党外,推行党内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保障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监督。 2010 年,村党支部接到村民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