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训练,如何设立分论点,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文章结构:,中心论点: (1) 分论点: (2) 总结全文反面论证:正面论证: 结论:,合
2、情合法,值得肯定,法,由情而生,情,寓法而约,无法不足以明是非 辨黑白 振纲纪,人和国家 情法统一,结合现实 情法并重,议论文: 如何设置分论点,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凤头,猪肚,豹尾,高考阅卷老师提示:结构要清晰,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由驾驭自如。 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分
3、论点设置的注意点: 分而有理 分而有序 分而有度 分而有范,分而有理: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 分而有序: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 分而有度: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24个 分而有范: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这样的句子既醒目,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一、并列分解(并列式结构),二、递进分解(递进式结构),三、辩证分解(对照式结构),四、比喻分解(比喻式结构)
4、,一、并列分解(并列式结构),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样”,1、“是什么”,“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自嘲,是机敏的退让;自嘲,是生存的智慧。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是什么”,练习:,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
5、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谦虚进取的精神; 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中心论点:拆除心墙 拆除心墙是跨越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鸿沟 拆除心墙是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远远的距离 拆除心墙是消除朋友与朋友之间深深的误解,中心论点:拆除心墙拆除朋友之间的心墙。拆除邻里之间的心墙。拆除家人之间的心墙。,2、“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激发斗志。 贫困可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摆脱困境。贫困可增长人的能力,改变命运。,(总)我始终相信,推倒彼此之间的
6、心墙,你将会看到别样的洞外天。(分)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悟无私的亲情。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知真挚的友情。推倒心墙,我们可以感彻不变的爱情。(总)人有适当的戒备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心墙,我们应该坚决说:“不”! (分)首先,心墙阻止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其次,心墙的存在间接影响了社会风气。再者,心墙还使人看不到社会光明的一面。,阅读下面材料,理解其的主要内容,以“心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胜,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
7、抖。人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 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失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为什么,练习:,好的心态让我们走出困境。 好的心态让我们找到乐趣。 好的心态让我们走向成功。,3、“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清逸之气。 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例如 :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提炼论点: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坦荡的胸怀、虚怀若
8、谷的作风; 2、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3、 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总)让我们拆除心墙,体验美好。(分)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宽容一些。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主动一些。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多尊重别人一些。,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嫉妒,拥抱宽容。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抛开自私,拥抱微笑。 拆除心墙,我们应该开抛虚伪,拥抱真诚。,练习:,“怎么样”,二、递进分解(递进式结构),1、按议论步骤递进议论文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也可以三
9、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还以题目“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高尚;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2、按论点内涵递进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
10、、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三、辩证分解(对照式结构),辩证分解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缺点,即事物的反面,防止“一叶障目”或“过犹不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方能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可以是分论点的对比展开。如2005年北京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我们喜欢安,渴望安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因贪安而蒙蔽了双眼;,直面痛苦写作提纲:,中心论点: (1) 正面论据: (2) 分论点: 反面论据:分论点:总结归纳全文:,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 人生,缩小痛苦。,直面痛苦,直面挫折的王
11、勃,笑对痛苦的李白,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放大痛苦,刘备做出错误决定,造成“白帝托孤”的悲剧,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正反对照式结构模式之变式,四、比喻分解(比喻式结构),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分解方式,论点不直接表明,而是用喻体表明观点,使文章显得含蓄又有底蕴。当然这不是论点分解的主要形式,但别有一番情趣,可以增加作文的形象性。如话题“读”,有考生将中心论点定为:读,一把钥匙。然后分解为: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的神奇的钥匙。读,一把钥匙,一把探知未知
12、世界的钥匙。,练习:,07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花开两岸。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材料回放,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
13、,结果它输了。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方法:由果溯因法。寓言的结果是金丝猴输了,大臣赢了。猴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猴子不够专注,没有战胜自我,没能抵制住诱惑;大臣之所以取胜是因为大臣抓住了对手的弱点,克敌制胜,最佳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我);抵制诱惑;专注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善于抓住对手的缺陷、弱点。,诱惑:金钱 官位 名利 美色(电视 网络 虚荣心等)诱惑内涵:诱惑是人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抵挡不住诱惑的人永远不会满足和停止追求它。诱惑是糖果一类的蝇头小利,容易让人们忍受不了奋斗的过程,忘却生活的目标和奋斗。诱惑容易让人们忍受不了奋斗过程中的艰辛,忘却生活的目标和奋斗的理想。总之,诱惑或许可以让人们得到短暂的快乐,但它是滋生脆弱和麻木病毒的温床,让人们忍受不了一丁点的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放弃对理想和美好愿望的追求,放弃坚强的意志、坚韧的精神、克服艰难困苦的勇气。 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甚至低微,但无论生活把我们推到怎么样的人生边缘,我们都不能失去意志、精神和勇气,更不能失去对比诱惑更长远、更美好的东西的追求。,